二 年 级 上 册
口 语 交 际:做 手 工 小朋友,你喜欢做手工吗?把你的一件手
工作品带到学校,告诉同学你做的是什么,是
怎么做的。
交 际 内 容1.把自己制作的一件手工作品,在小组内展示,简单
介绍自己做的是什么。
交 际 方 法
2.按照顺序介绍制作的过程,可以用上“先、再、然后、
最后”“第一步、第二步……”等表示顺序的词语。3.小组推荐做得好、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展示、
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
4.聆听别人的介绍,一边听一边记住主要信息。
5.评一评谁的手工作品做得好,谁介绍得有条
理、详细、具体、形象。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
的小猫笔筒的制作过程。我准备
了一张带锯齿的长方形大卡纸、
六张长条形的小卡纸、两个三角
形的小纸片、一个圆形的卡纸和
一个弯曲状的小纸条。这些都是
我制作小猫笔筒的材料。
交 际 范 例 我首先将带锯齿的长方形
卡纸卷成筒状,用胶水固定好,
小猫的“身子”就做好了。接
着,我将圆形卡纸粘在带锯齿
的底部,笔筒的底部就做好了。 然后,我把六张长条形的
小卡纸分成两份,依次粘在小
猫笔筒的“身子”上部。再把
两个三角形的小纸片粘在笔筒
的最上面,把弯曲状的小纸条
粘在笔筒的背面。这样,小猫
的“耳朵”“胡须”和“尾巴
”就做好啦! 最后,我用彩笔在“胡须”
旁画上小猫的“眼睛”“鼻子”
和“嘴巴”。就这样,一个小猫
笔筒就做好了。我看着自己做的
小猫笔筒,感到非常开心。 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遇事
独立,积极地探索钻研,解决更多的难题。
结 束 语语文园地三识字加油站
弹 钢 琴 练 舞 蹈 唱 京 戏
tán gāng qín wǔ dǎo
画 图 画 捏 泥 人 下 围 棋
niē ní wéi
滚 铁 环 荡 秋 千 滑 滑 梯
gǔn tiě huán dàng huá tī我会认
gāng
钢
qín
琴
niē
捏
ní
泥
gǔn
滚
tán
弹
huán
环
dàng
荡
huá
滑
tī
梯
tiě
铁名 师 来 讲
这9个短语向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课余生活的画面,
短语的组成形式是“动词+名词”。可以借助拼音将这9个短
语反复朗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这些活动的画面,结合生活实
际,想想这些短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认识生字。
解字词句运用
比一比,填一填。◎
园 圆 只 支
花 桌 一 笔 一 鸭进 近 带 戴
远 出 领 爱名 师 来 讲
本栏目是让我们区别四组同音字,并选字组成词语。
解
“园”表示种植菜蔬花果等的地方;“圆”表示形状像球的。
同音字是指读音相同但字形、字义不同的字。区分同音字可
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由字形入手和由字义入手。 “只”表示量词,用于某些成对的东西中的一个;“支”表示
量词,用于队伍、歌曲或杆形的东西等。“进”表示跟“出”相对;
“近”表示跟“远”相对。“带”表示用皮、布或长条物或像带子
的长条物,也有随身拿着的意思;“戴”是指把某样物件加在头、
面、颈、手等处,也有推崇和拥护的意思。
在了解字义的基础上,选字组成词语,进一步了解词语的意思,
确定选的字是否恰当。园 圆 只 支
花 桌 一 笔 一 鸭
参 考 答 案
园 圆 支 只进 近 带 戴
远 出 领 爱近 进 带 戴读一读,想一想,用加点的词语说一句话。◎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爸爸一边刮胡子,一边逗露西玩
• • • •
♦老师一边说,一边拿着笔在纸上写。
• • • •
• • • •名 师 来 讲
这一题是要我们练习用“一边……一边……”这个句式
说句子。“一边……一边……”表示两个并列的动作同时进
行。先读一读给出的3个例句,然后联系生活实际,用“一
边……一边……”练习说句子。
解
参考答案:爷爷一边看报纸,一边喝茶。写 话 写写自己最喜爱的玩具。写出它的样子,
好玩在哪里。
写 话 内 容1.先想想自己最喜爱的玩具是什么。
写 话 指 导
2.小组交流,可以从玩具的名称、外形、大小、颜色
等方面有条理地介绍自己喜爱的玩具的样子,再说说
玩具是怎么玩的。3.把你的介绍转变成文字,写下来。再试着合
成一段话。
4.在书写时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做到不
写错别字,语句通顺。玩具的外形
柔软 毛茸茸 亮晶晶 金闪闪 崭新 逼真
栩栩如生 造型奇特 惟妙惟肖 妙趣横生 别出心裁 小巧精致
玩具的动态
飞驰 跳跃 “咚咚”
响
启动开关 翩翩起舞 悦耳动听
滑稽可笑 昂头挺胸 腾空而起 侧耳倾听 上下翻飞 平稳着地
表达喜爱之情
爱不释手 朝夕相伴 惹人喜爱 迫不及待 梦寐以求 小心翼翼
欣喜若狂 如获至宝 心满意足 喜不自胜 喜出望外 手舞足蹈
词 语 积 累 1.我的书桌上摆着一辆电动小汽车,只要装上电池,
它就能自动向前行驶,它是我最喜欢的玩具。
2.今年过年的时候,爸爸送给我一个可爱的小木偶,它
太好玩了,我十分喜欢它。
3.在我的玩具箱中,有许多可爱的玩具,比如:七彩积
木、变形金刚、跳跳球……但是,我最喜爱的是陀螺。
精 彩 开 头 1.我可喜欢我的布娃娃了。我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小心地放在我的床头,让她一直陪伴着我长大。
2.拼图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让我开发了智力,丰
富了想象,我非常喜欢它。
3.虽然这架飞机模型不是电动的,它不能在空中自由
飞翔,更不能带着我到处去游玩,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它。
精 彩 结 尾范 例 一
我的玩具很多,有玩具赛车,有玩具恐龙,有橡皮泥和拼图……可
我最喜欢的是玩具战斗机。
我的战斗机是橘黄色的,非常帅,我叫它X—908。它有一个尖尖
的机头,机头后面是驾驶舱,舱内有一个人,我想:“以后,那个人一
定是我。”它的机翼向后倾斜,上面装着枪,机翼末端还有两枚导弹。
横着的尾翼比机翼要小很多,竖着的尾翼直直的。后面是一个喷射器,
好像一点火就能飞起来似的。
我最喜欢的玩具战斗机 我玩它时,只要像拉力赛车一样往后拉,再松手,它就跑起来了。
有时我拖着它和另一架飞机对打,X—908就会神气十足地朝另一架飞机
“开枪”,另一架飞机无力招架,就从我的手中滑落下去,掉在了床上。
我觉得在我的玩具中,哪一件也比不上它。因为它的速度和样子让
我非常喜欢。我把我的X—908放在我的玩具桶里,好好地保存起来,因
为我对它无比珍爱。名 师 点 评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对玩具战斗机的介绍详细而有
序,结尾处直接抒发了小作者对玩具战斗机的喜爱之情。范 例 二
我有很多玩具,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我的小火车头。
小火车头全身都是绿色的,最前面有一个圆圆的小红灯,那是它的
眼睛。火车头顶上有一个黑色的塑料烟囱,好像它的帽子。火车头底下
有六个圆圆的轮子。火车头还带着一节车厢呢,像一间漂亮的小洋房。
开关在它的尾部,我把三号电池放进去,再打开开关,小火车就开动了。
我最喜欢的玩具 我把小火车放到轨道上,指挥着它前进。它那红色的眼睛亮了,接
着发出“呜呜”的叫声,烟囱里还冒出几股青烟,顺利地朝我指挥的方
向行驶着。有时,我拿帽子当作“山洞”,它就从山洞里呼啸而过。有
时,我拿来一个布娃娃挡住它的去路,它就掉头往回跑。
小火车太有趣了,我喜欢它!名 师 点 评
小作者细致地观察了小火车头,分别描写了它的车
灯、烟囱、轮子和车厢,写出了这个玩具的精致。小作
者还描述了自己玩小火车的情形,趣味盎然。展 示 台
白云 乌云 朝霞 晚霞
雨点 霜冻 雪花 冰雹
小溪 河流 湖泊 海洋
这是我课
内外积累
的词句。
这一组是关于大自然的二字词语。含 苞 欲 放 百 花 争 艳
花 红 柳 绿 春 色 满 园
这一组是关于春景的四字词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这一组是高尔基的一句名言。名 师 来 讲
这一栏目主要是让我们学会如何在平时积累词句。第一组积
累的是关于大自然的二字词语,第二组积累的是关于春景的四字
词语,第三组积累的是高尔基的一句名言。我们可以做积累卡,
积累的内容可以是课内学到的词句,也可以是课外学到的词句;
可以积累两个字的词语,也可以积累四字词语,也可以是句子;
可以分类别积累名词、描写同一内容的形容词、名言警句等。积
累后,我们可以经常拿出来朗读、识记,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解 小儿垂钓
[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日积月累
①蓬头:头发乱蓬蓬的样子。②稚子:年龄小的孩子。③垂
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④苔:苔藓植物。⑤借问:
向人打听。⑥遥招手:远远地招手。⑦应:回应,答应。 胡令能:唐朝诗人。年轻
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
“胡钉铰(jiǎo)”。他的主
要作品有:《小儿垂钓》《喜
韩少府见访》《王昭君》等。
作 者 简 介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在
学钓鱼,斜身坐在野草丛中,
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
有过路的人问路,他连忙远
远地摇了摇手,生怕惊动了
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理 解 诗 意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七言绝句。全诗别有情趣,前
两句是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侧重写神态。
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朵清丽的出水芙
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赏 析:我爱阅读
王 二 小
(原文略,见教材P42)【扫荡】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
【山坡】山顶与平地之间的倾斜面。
【顺从】依照别人的意思,不违背,不反抗。
【埋伏】在估计敌人要经过的地方秘密布置兵力,伺机出击。
【消灭】使消灭,除掉(敌对的或有害的人或事物)。
【英雄】不怕困难,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敬的人。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地或各个方面。
词语解释名 师 来 讲
《王二小》这篇文章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员王
二小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的故事,展现了一
个临危不惧、沉着应对、不怕牺牲、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的抗日小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王二小的崇敬之情。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