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
•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
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 1.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 2.人物描写(语言、肖像、行动、心理、细节描写)
• 3.情节(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 4.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 5.写作技巧(表达手法、表达方式、语言特点)
•
一、关于小说的常识
小说的三要素
• 人物:主人公
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 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 环境:自然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
•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小说的特点
• 一、人物个性鲜明
• 二、故事情节完整
• 三、环境描写逼真
• 四、主题思想深刻
• 五、构思角度精巧
•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入
手,捕捉答题技巧。 )
小说的命题基本上围绕着七个关键词:
情节
人物
探究
表达技巧
环 境
分析小说标题的内涵或作用
着重于情节的概括、情节的特点分
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理解、情节
的合理性探究。
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的辨析 、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着重小说意蕴、主旨等的全面理解或
小说要素某一侧面的归纳、合理性探究。
主题
分析小说写作技巧或品味语言特色
标题
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概括小说主题
• 一、小说常用的线索:时空人事情
• 时间 如《伟大的悲剧》记叙了斯科特和他的队员悲壮的失败以
及覆灭。 其线索的语言标志: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1月18日
→2月17日夜里1点钟→3月2日→一天中午→3月21日→3月29日。
• 空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先回忆童年时代在百草园的
快乐生活,后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地点转换,一目了然。
• 人物《孔乙己》中的“我”,就是一个线索人物。小说通过“
我”的所见所闻反映出孔乙己的性格核遭遇。“我”不仅是孔乙
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要线索。
• 事件 如《皇帝的新装》线索是:皇帝“爱新装→做新装→看新
装→穿新装→展新装”。
• 事物 莫泊桑《项链》,以项链为线索,写了得请柬,借项链,
丢项链,赔项链,明真相。
• 感情 《我的老师》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
记叙的七件事,始终贯穿着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感情
• 小说线索分为单线和双线两种。要求分析
的“小说线索”,一般都是双线结构,一
明一暗,相互交织。但注意的明暗交织的
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如鲁迅
小说《药》“华家故事”和“夏家故事”
的连接点就是“药”。
• 小说明线一般就事论事,暗线喻深层含意
• 双环连套,从一个人物引出一 个人物,从一个
故事引出一个故事,
• 使两个人物、两个故事发生密切的关系,
• 而且不断 丰富人物性格,
• 推动主题思想深化,
细节题
• 小说中多次写到某个细节,它前后有什么
不同?有什么作用?
• 【解析】小说中如多次写到某个细节(情
节或者行为),其前后的不同主要要联系
前后文,从主旨表达和情感体现两方面去
分析它的异同。而它的作用大致有如下几
个方面:①创设背景,渲染气氛,②铺垫
伏笔、暗示情节发展,③刻画人物、推动
情节,④突出主旨、抒写情感。
• 小说在叙述某件事情的时候又穿插了某些
细节,有什么作用?
• 【解析】小说在叙述某件事情的时候又穿
插了某些细节,其主要作用有:①补充叙
述,完善情节;②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
发展蓄势; ③上下衔接,过渡自然。
二、环境题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 ①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
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
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
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
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
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营造
氛围;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为刻画人
物做铺垫;④展开、推动情节⑤深化主旨;⑥象
征和暗示。
积累: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待人物活动背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暗示社会背景,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3.渲染或营造气氛,奠定作品基调;
4.衬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衬托
(铺垫),
6.深化或者暗示主题。
三、人物——小说刻画的核心
• 表现人物的手法:
•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 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
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
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
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
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
或烘托。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
•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 2、语言描写。
•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
发展。
•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表现人
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 4、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如场景细节描
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
言细节描写等,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
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
• 小说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
从四方面揣摩:
•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
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
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
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
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
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 次要人物的作用
• 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
• ②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
• 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
• 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
• 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
• ④推动情节发展。
“我”的作用
物象的作用
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
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
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
更加严谨的作用;
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四、主题——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归
属
•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 小说通过描绘XX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
(呼吁)……
• 如《孔乙己》:通过对断腿前后的孔乙己遭遇的描写
(情节),刻画了受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
层知识分子形象(形象),控诉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
制度的罪恶。
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11、、从小说的标题入手。从小说的标题入手。标题有时可以突出主题,一标题有时可以突出主题,一
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尤其注意高潮和
结局,矛盾双方的结局;
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
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
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
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注意从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角度注意从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角度给小说定
性,是悲剧性的、喜剧性的还是悲喜交加的。
五、小说的写作技巧
• (一)表达方式
• 1、描写的角度、对象、特点、作用
• 2、记叙的人称、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平叙)
• (二)结构方式
• 1、小说的开头
• 2、小说的结局
• (三)表现手法
• 铺垫 衬托 巧合 对比 象征 欲扬先抑 突转
• 伏笔 悬念 细节描写 照应 渲染 以小见大
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
① 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或者说表达
技巧、艺术特色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这就需要考虑到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
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
② 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
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 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
句式整齐(或句式灵活,富于变化)、有节奏感
和韵律美、用词准确而形象(特别注意动词的使
用)、词语丰富而多样、语言幽默风趣或清新自
然质朴等,巧妙使用技巧,形象生动;使读者能
感受到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
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
艺术效果等。
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分析:
① 人称的作用
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叙述人称的选择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
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
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
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
自由)
② 叙述顺序的安排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
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
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
人物形象或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与上文或下文对
比照应;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照应。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
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
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
得体)
• ③ 描写(白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特点、作用。
•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
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 人物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
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
特殊的效果。
•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性格特征。
•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
情感和思想。
• 特别注意,如果是对景物的描写,要注意:
• A.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
• B.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描写角度;
• C.常见技巧的使用
③、表现手法角度。
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
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
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
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
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
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2016安徽)13(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
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文本信息: 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
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
【答案】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
的艳丽之美。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
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
(2014安徽)12.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
用作简要分析。(6分)
文本信息:⑦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
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茎里已冒出青青的芽
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命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
【答案】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
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
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 题型有:
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 解题思路:
1、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2、通过分析小说的
主要人物。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注意标题的字面义(表面义)和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
义、象征义)。
六、 理解小说标题
标题的一般作用
1主题2人物3情节4环境5顺序6线索7悬念8手法
①交代小说的主要情节;
②交代小说的主要对象(人物、事物),为塑造和突出人
物形象服务。
③运用修辞,生动形象(象征、比喻、双关等)。
④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⑤暗示小说主题,作为情感载体,抒发作者感情。
(内容上)
⑥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⑦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结构上)
⑧形象生动,言简义丰,耐人寻味。(适用于独词题目)
七、探究
⑴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涵的民族
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探究角度:
1,人物形象。
2.故事情节。
3.环境描写。
4.作品主题。
5.创作意图
6.表现手法。
• 五:探究题
1.审题
• (1)审出探究点,即要你探究的是什么
• (2)审出探究方向
• (3)审出探究提示或暗示
2、探究角度
①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
(①人物,②情节,③环境,④主题)
• ②标题类意蕴或作用
• (标题本身,标题与文本的关联(主题、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
法等)
• ③情节类——探究情节安排的合理性或作用
(①情节本身作用,②表现人物,③表达主题,④表现环境,⑤读者效
果。)
• ④人物形象类——探究人物性格的精神成因和典型意义
• (①环境氛围,②人物自身性格心理,③情节情境,④时代与现
实。)
• ⑤艺术构思类——探究艺术处理的原因或效果
• (①主题,②人物,③情节,④艺术手法。)
命题特点
1.设题有规律:一般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等关键处设题。
如文中的议论、抒情处。
2.设题讲根据:一般依据文本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
任意发挥。
3.思考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作思考,一般
文本中少有直接答案。
4.答案有限制:不会像读后感那样可以百花齐放,总会给
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案。
•
答题原则
①从阅读文中找准一个切入点,并结合文章内容
及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深入地分析与评价。
②见解力求独到,读出不同,写出个性,张扬灵
气;论点力求深刻,不要面面俱到,只求一点深
入。
③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结合文章
提供的背景材料作适当地具体阐述,透过现象看
本质。
④若无答题角度,就从小说四个要素(人物、情
节、环境、主题)入手,注意使用专业术语。
情
节
题
情
节
概
括
小说基本结
构模式:
开
端
发
展
高
潮
结
局 线 索
1.结构连贯法:厘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的结构脉络梳理。
2.场面连贯法: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3.线索连贯法: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勾画关联线索的语
句。抓住线索,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内容。
解
题
方
略
明
考
型
4.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
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答
题
步
骤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采用结构连贯法,或采用场面连贯法,或采用线索
连贯法,或采用细节连贯法,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抓文章的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概括。
情
节
手
法
小
说
情
节
叙
述
手
法
叙述人称和叙
述视角
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受到一定的
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
情。
第二人称: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它可以深入人物内心
,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还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
情。
叙述方式
1.顺序: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①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
内容更充实②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
4.补叙:①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②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
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③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5.平叙:①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②拓展作品容量
情
节
安
排
技
巧
1.悬念: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2.抑扬: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3.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4.伏笔: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5.对比: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
6.衬托: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7.铺垫: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8.突转: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情
节
题
情
节
手
法
答
题
步
骤
第一步、审题干,明手法。即根据题干提示明确要从哪些具体手法,角度着手分析。
第二步、析运用,说效果。一要结合文本阐释手法的具体运用情况;二要明确指出运用
的效果。
第三步、提精要,组答案。第二步的分析已经显示了答案的由来。在此基础上,提炼其
关键点,即可得出规范答案。
情
节
作
用
小
说
各
种
情
节
的
作
用
开
头
1.一般开头:①开们见山,点明题旨②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垫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设疑开头: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②引起读者的思考或阅读兴趣。
3.写景开头: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
中
间
1.补充叙事,揭示矛盾关系
2.照应前文,或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
3.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结尾
1.出人意料式结尾:①结构安排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表现手法
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①主题上,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表现人物性格上,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
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尾: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喜剧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
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
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空白,给读者留有无穷回味的余地
答
题
角
度
内容方
面
对环境的作用:交代/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对人物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或精神,刻画人物……心理,使人物形象更
加丰满等。
对主题的作用: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对读者感受的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结构方面:结照应前文;承上启下;线索,贯串全文;设置悬念,埋下方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
展,使情节构面曲折生动等。(关键术语:照应、悬念、伏笔、铺垫)
答
题
步
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确定位置。找出相关情节在小说中的位置,根据所处位置,思考该情节的作用。
第二步、确定角度,找出对应。解答“情节作用”题需要从上面所讲的内容方面(环境、人物、主题、读者)
和结构方面思考,从文中找出对应内容分析
环
境
题
环
境
描
写
手
法
描
写
方
法
修辞手法
1.比喻: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化繁冗为简洁。
2.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4.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章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5.排比:结构紧凑,文章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6.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7.借代:生动活泼,使评议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8.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9.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10.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
11.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12.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表达技巧
1.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
烘托思想感情。
2.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
理,给人以启迪。
3.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中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4.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5.白描:用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6.细描(细节描写):突出事物的主要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便于表达感情。
7.抑扬:有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其作用是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以
小见大、侧面烘托、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等。描
写
角
度
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
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
答题时应从以上2个角度全面思考
环
境
特
点
的
概
括
环
境
分
类
1.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2.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
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
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
等。
答
题
步
骤
第一步、审题干,分题型。此类题题干中常有显示环境类型的关键词,如前面“题干示例”中“景物描写”显示
是自然环境,“古城”“特点”显示是社会环境。据此类关键了词,可快速确定题目是概括自然环境特点还是社
会环境特点。
第二步、依题型,找角度。(1)概括自然环境特点3角度:要从景物的“形、声、色”角度进行,从这类描写句子中
总结出共同特点。(2)概括社会环境特点4角度①从对描写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活动的场重的句子中分析特点
②从对描写大物的人际关系的句子中分析特点③从对描写人物的生活、
语
言
题
品
味
语
言
艺
术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根据题干关键字眼,分清是考查作者叙述语言含意,还是考查作品中人物
语言含意。①对作者的叙述语言,重在揣摩作者表达的意图;②对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一要品味语言
本身的特点,二要体会语言揭示的人物性格特点。
第二步、抓角度,析内涵。分析除阐明语句表层含意外,应着重挖掘深层含意挖掘时可抓住3个角度
分析:①从抓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特点作用角度透视深层意义;②从抓关键词尤其是表修饰、
限制的词)意义角度分析内涵;③从抓语句关联的内容角度搜寻相关信息。
第三步、依模版,规范答。此类题最宜采用“手法+内容+效果”的方式作答。
1.从描写角度判定分析:分析语言在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表现出独特
个性特征这一方面的魅力。
2.从语言运用的手法角度判定分析:分析语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锤炼、句
式(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与散句的运用等)特点及效果。
3.从语言风格角度判定分析:分析语言的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蕴藉、清新明快、自然质朴、绚丽华美等特点。
分析时注意三特色:①时代特色(常表现为文章的一些词语只在某一些特定的时代使用,有明显的时代气息)②地域特
色(常表现为大量使用方言、俚语等)③语体特色(分为口语和书面语。前者充满生活气息,后者则典雅庄重)
标
题
题
标题意蕴理解
第一步、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比如: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
第二步、分析标题的表层义。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
第三步、分析标题的深层义。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
标
题
作
用
分
析
1.标题与情节的关系:看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以组织全文;是否设置了悬念,以吸引读者;是否是对情节的概括。
2.标题与形象的关系:看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是否暗示了人物命运,是否是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
3.标题与环境的关系:看标题是否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是否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气氛;是否有深层次
的社会性含意。
4.标题与主题的关系:看标题是否运用双关、比喻、反语、象征等手法,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是否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是否对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5.艺术效果:看标题本身是否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如形象生动、言简意赅等;看标题是否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
者带来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