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化学《回归教材_夯实实验》(课件共119页)
加入VIP免费下载

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化学《回归教材_夯实实验》(课件共119页)

ID:505665

大小:7.06 MB

页数:11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回归教材, 夯实实验 长郡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考情分析】 1、课本原有实验的直接再现和考查。   教材实验本身以及要注意之处加以理解,以破之。 2、结合元素化合物性质创编实验进行考查。   比如强酸制弱酸,过氧化物制氧气 3、结合基本概念、反应原理创编实验进行考查。 比如沉淀转化证明:核心思想是溶解度小的沉淀必须是从溶解度大一些的 沉淀身上抢得离子,方可证明,溶解度大小或Ksp大小,谨防被抢离子本身 有剩余的。 一、实验小题浅析 实验选择题:2013年开始出现 特点:考查的都是特别基础的主干知识。 涉猎广泛,难度不大,强化实验。 1.实验大题三大类型分别是 ①物质制备分离型; ②性质原理探究型; ③定量分析型。 2.知识点主要有: ①常用仪器识别、用途和使用方法; ②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安全及实验事故处理; ③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 ④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⑤仪器连接或实验步骤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⑥实验条件的控制; ⑦实验数据的处理(转化率、产率;元素守恒方法的含量计算;滴定计算); ⑧方程式书写等。 二、实验大题浅析 近五年全国I卷中物质制备2次, 性质探究2次,定量测定1次。 从2020年全国I、II、III卷大题 看,制备型实验和性质原理实 验成为主流题型。 夯实 教材 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教材实验01.粗盐的提纯(必修 1,P5-P7) 溶解 过滤 蒸发 仪器: 烧杯、 玻璃棒 仪器: 铁架台、烧杯、 玻璃棒、漏斗 仪器: 铁架台、蒸发皿、玻璃棒、 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粗盐的提纯 粗盐 溶解 悬浊液(泥沙、NaCl、MgCl2、CaCl2、硫酸盐) 过滤 不溶性杂质 NaCl、MgCl2、CaCl2、硫酸盐的溶液 蒸发 NaCl、MgCl2、CaCl2、硫酸盐的晶体 纯净的NaCl 01.粗盐的提纯(必修 1,P5-P7)  如何除去NaCl溶液中可溶性杂质 要除去可溶杂质离子是: Ca2+ Mg2+ SO4 2- 选择要加入的除杂试剂: 变成不溶性杂质、气体或 水;尽量不引入新杂质 Na2CO3 NaOH BaCl2 引入了新的离子: CO3 2- OH - Ba 2+   如何除去新引入的杂质? 通过改变除杂试剂加入顺序1.BaCl2 →NaOH →Na2CO3 →HCl 2. BaCl2→ Na2CO3 → NaOH →HCl 3. NaOH → BaCl2→ Na2CO3 →HCl 1、最后加入的是盐酸且只能适量 2、Na2CO3溶液必须加在BaCl2溶液之后 加入除杂试剂的顺序可以是:检验物时应取少量待测液的样品,不要直接在待测液中检验. ▲SO4 2-的检验方法:取少量待检液,先加入稀HCl酸化,再加入可溶 性钡盐(如BaCl2)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则存在硫酸根离子。 注意排除CO3 2-、Ag+等离子的干扰。 表述时应说明: 取样溶解+选用什么试剂+出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02.粗盐中SO4 2-的检验(必修 1,P6)(必修 1,P5-P7)  定义:利用液态混合物中不同组分的沸点高低不同(通常 要大于30℃),用加热的方法得到不同沸点范围的液体的方法。 也可以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分馏就是多次蒸馏(在不同的温度范围内多次蒸馏,得到 不同的产品)。 03. 蒸馏(必修 1,P7-8)常用的仪器 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含附件)、酒精 灯、冷凝管、尾接管(牛角管)、锥形瓶。 投放沸石 或瓷片 温度计水 银球处于 支管口处 水,下 入上出 溶液体积 不超过烧 瓶体积2/3 不能用球 形冷凝管 仪器安装顺序: 从下到上,从左到右。 拆的顺序: 从右到左,从上到下。04. 碘水的萃取与分液(必修 1,P9) ①加萃取剂 ②振荡萃取 ③静止分层 ④分液①检漏:   在分液漏斗中注入少量的水,塞上瓶塞,倒置看是否漏水,若不 漏水,放正后把瓶塞旋转 180°,再倒置看是否漏水。 ②加试剂,盖塞:   向分液漏斗中加溶液,加入萃取剂,盖塞。 ③振荡和放气:   振荡分液漏斗,振荡时,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以防止分液漏斗 内压强过大造成危险。 ④静置:   在铁架台上静置分液漏斗。上层为浅黄色(水层),下层为紫红 色(四氯化碳层)。 实验步骤:⑤开塞放气(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使之与外界大气压相通。 ⑥分液:打开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让下层液体(密度大的)从分液 漏斗下口(恰好完全)流出;然后,关闭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将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入另一洁净的烧杯中。水 (不分层) 酒精 (不分层) 苯或汽油 (上层) 四氯化碳 (下层) Br2 红棕 橙黄  棕 橙 橙  橙红 橙  橙红 I2 紫黑 浅黄  褐 褐色 淡紫  紫红 紫  深紫 溶质 溴和碘在不同溶剂中所生成溶液(由稀至浓)的颜色变化 碘酒就是碘的酒精溶液,呈(棕)褐色。 溶剂在某次电解水的实验中加入了少量的NaOH溶液,测得了阴、阳两极上 产生的气体的实验数据如下: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阴极生成气体体积(cm3) 6 12 20 29 39 49 55 65 75 85 阳极生成气体体积(cm3) 2 4 7 11 16 21 26 31 36 41 05 电解水(必修 1,P13) 气体摩尔体积、阳氧阴氢、氧一氢二 电解 2H2O=====2H2↑+O2↑ 实验中阳阴极气体体积比略小于1:2的原因: O2在水中溶解度大于H2 O2与电极反应等用NaCl固体来配制100mL 1.00mol/L的NaCl溶液 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与洗涤→定容→摇匀→装瓶 06 配制 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必修 1,P16)根据操作步骤记仪器 并冷却在一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 ~ 6滴饱和 FeCl3溶液,继续煮沸,待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用Fe(OH)3胶体。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煮沸 2.丁达尔效应 用激光笔照射分别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观察现象。 07 胶体的性质和制取(必修 1,P26-P27) 1、Fe(OH)3胶体制备科学探究 光束照射时的现象 Fe(OH)3胶体 CuSO4溶液 产生光亮的通路 不产生光亮的通路 过滤后及光束照射滤液时的现象 Fe(OH)3胶体 泥沙悬浊液 四、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取及性质 滤液仍呈红褐色,能产生光亮的通路 滤液变澄清,也能产生微弱的光路 胶体的分散 质能通过滤 纸孔隙 浊液的分散质不能 通过滤纸孔隙,泥 沙水兼有浊液和胶 体的性质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 微粒直径 100nm 外观特征 均一、透明、 稳定 均一、 透明、 介稳定 不均一、 不透明、 不稳定 丁达尔效应 无 有 无 分散质透过滤纸情况 能通过 能通过 不能通过 分散质透过半透膜情况 能通过 不能通过 不能通过08.离子反应P31-33(现象) ①无明显变化。②产生白色沉淀。③产生蓝色沉淀。④红色褪去。⑤有无色无味 的气体产生。09 钠单质的性质(必修 1,P47-P48) 实验步骤:   ①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小刀切去一端 的外皮,剩余的钠必须放回原瓶!   ②把小块钠放在坩埚上加热 实验用品 实验用品:钠、滤纸、小刀、镊子、表面皿、坩埚、泥三角、三脚架。①熔化银白色的小球 ②燃烧,火焰呈黄色 ③生成了淡黄色固体 加热钠 09.钠单质的性质(必修 1,P49-P50) 浮 熔 游 响 红 ρ钠NaHCO3 易溶 溶液变红,显碱性 溶液变红,显碱性2、对热稳定性 现象:A 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烧杯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①Na2CO3 受热不分解;NaHCO3 受热易分解,生成物中含有 CO2。 ②Na2CO3 的热稳定性比NaHCO3 强。结论:3、与盐酸反应 现象: 两个气球均膨胀;碳酸氢钠与盐酸混合比碳酸钠与盐酸混合气球 膨胀得快且大。 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比等质量的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 体多且剧烈。 结论:1)概念: 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 在化学上叫焰色反应。 14.焰色反应P56 3)实验步骤: “洗-烧” 、“蘸-烧” 、“洗-烧” 铂丝(或铁丝)、酒精灯(或煤油灯)、蓝色钴玻璃2)实验仪器: 注意: 1)无论是金属的单质还是化合物,其焰色都相同; 2)金属的化合物无论是溶液还是固体,其焰色相同。 自身焰色对其它 元素焰色无干扰铯的焰色 钠黄色 铜 绿色 钾紫色 钙砖红色 铷的焰色 锶洋红色钡黄绿色 几种金属的焰色: 15.氢氧化铝的制备(必修 1,P58) 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 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4)2SO4 Al(OH)3为白色胶状物,几乎不溶于水,能凝聚水中悬浮物,吸附色素 2、①实验室利用可溶性铝盐(如 AlCl3)制备 Al(OH)3, 应选用氨水,而不用 NaOH 溶液。Al(OH)3 +NaOH===NaAlO2 +2H2 O ②实验室也可利用可溶性偏铝酸盐(如NaAlO2)制备Al(OH)3, 应选用二氧化碳,而不用盐酸。Al(OH)3 +3HCl===AlCl3 +3H2 O   实验表明,Al(OH)3在酸或强碱溶液里都能溶解。这说 明它既能与酸起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起反应,它是两性 氢氧化物。 16.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必修 1,P60) 现象:产生红褐色沉淀 离子方程式:Fe 3++3OH- =Fe(OH) 3↓ 白色沉淀   灰绿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迅速 最后 Fe2++2OH-=== Fe(OH)2 ↓(白色)、 4Fe(OH)2 +O2 +2H2O===4Fe(OH)32 2 2 2 3O2的来源 解决方法 溶液中的O2 加热煮沸溶液 空气中的O2 液封、保护气体氛围中等 关键:创造无氧气的环境能较长时间看到 Fe(OH)2 白色沉淀的装置如下: 17.Fe3+的检验(必修一,P61) Fe3++3SCN-=Fe(SCN)3 (红色) Fe3+的检验方法:KSCN 法;碱液法;苯酚法。 18.Fe2+和Fe3+的相互转化(必修 1,P61) 现象:溶液先不变色,加入几滴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结论:Fe3+与 Fe2+在适当的还原剂、氧化剂作用下可以相互转化。 Fe2+的检验方法:KSCN+氧化剂法;碱液法;酸性高锰酸钾法; 铁氰化钾法K3Fe(CN)6。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P87(选修4,P85) —原电池的正极材料受到保护 锌电极:Zn-2e-=Zn2+; 铁电极:2H++2e-=H2↑; 总反应:Zn+2H+=Zn2++H2↑ 实验用品:K3[Fe(CN)6]溶液、酸化的 3%NaCl 溶液;Zn 电极、Fe 电极、电压表、烧杯。 实验操作:按图连接好装置,观察电压表和铁电极上的现象。往铁电极区滴入 2 滴黄色 K3[Fe(CN)6](铁氰化钾)溶液,观察烧杯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现象:电压表指针发生偏转,铁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往铁电极区滴入 K3[Fe(CN)6]溶液后,溶液不变蓝色 3Fe2+ +2[Fe(CN)6]3-=Fe3[Fe(CN)6]2↓(蓝色絮状沉淀) 实验结论:图示装置构成了原电池,较活泼金属锌被腐蚀,铁未被腐蚀(被保护) (2018.北京)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 过酸化的3%NaC1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① ② ③ 在Fe表面生成蓝色沉淀 试管内无明显变化 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 D 【直击高考】 A.对比②③,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 B.对比①②,K3[Fe(CN)6]可能将Fe氧化 C.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①的方法 D.将Zn换成Cu,用①的方法可判断Fe比Cu活泼19.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必修 1,P62) Al3++3H2O ⇌Al(OH)3(胶体)+3H+ Fe3++3H2O ⇌Fe(OH)3 (胶体)+3H+ 不加试剂 加入明矾 加入硫酸铁溶液 2min 无明显变化 有明显沉降,溶液半透明 5min 略有沉降, 但仍较浑浊 不溶物沉降在试管底部,溶液接近透明 结论:Al3+、Fe3+与水作用生成Al(OH)3、Fe(OH)3 胶状物质,凝聚 水中的悬浮物沉降,从而使水净化。(不能杀菌消毒)20、硅酸的制备(必修 1,P76) 现象 结论 方程式 Na2SiO3呈碱性; Na2SiO3+2HCl = H2SiO3(胶体) +2NaCl 滴入盐酸有硅酸凝胶产生 硅酸难溶于水; 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 硅酸可通过可溶性硅酸盐与其它酸反应制得。 ☆知识运用与推导: 硅酸的酸性比碳酸还弱,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论证这个的结论。 结论: 现象:透明的硅酸固体生成 方程式:Na2SiO3+H2O+CO2=H2SiO3 ↓+Na2CO3(CO2少量) 硅酸是一种很弱的酸, 酸性比碳酸还弱 Na2SiO3+2H2O+2CO2=H2SiO3 ↓+2NaHCO3(CO2过量) Ka1(H2CO3 )=4.3×10-7 Ka2(H2CO3 )=5.6×10-11 Ka1(H2SiO3 )=2.2×10-1021、硅酸盐阻燃(防火材料)(必修 1,P77) 放入蒸馏水 放入Na2SiO3饱和溶液 现象 结论 当水分蒸发后,不易燃烧 硅酸钠,俗称泡花碱,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制备木材防火剂的原料 实验4-2: 用Na2SiO3浸泡过的木材或织物可防火 当水分蒸发后燃烧22、H2在Cl2中的燃烧(必修 1,P83) 现象:氢气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集气瓶口上方出现白雾。 注意:①氯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在强光照射时爆炸 ②燃烧是指发热发光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a.发光时也要发热; b.反应剧烈; c.实质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d.不一定要有氧的参加。 钠与氯气反应(必修 2,P21) 现象:剧烈燃烧,火焰为黄色,产生大量白烟。 操作: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 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 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 观察现象。 注意:若预热不够,______________,只冒白烟; 若预热过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钠不燃烧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黄色的过氧化钠23.氯水漂白(必修 1,P84) 现象 氯水 氯气 有色布条 褪色 不褪色 花瓣 褪色 褪色 实验 结论 ①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 ②干燥氯气不具有漂白性。24.氯离子的检验(必修 1,P86) 实验现象 滴入几滴 AgNO3 溶液 加入少量稀硝酸 ①稀盐酸 有白色沉淀生成 沉淀不溶解 ②NaCl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沉淀不溶解 ③Na2CO3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沉淀溶解,有气泡产生 ④自来水 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 沉淀不溶解 ⑤蒸馏水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说明:检验 Cl-时,一般先在取样溶液中滴入少量稀 HNO3 使其酸化,再 滴入几滴 AgNO3 溶液,目的是排除 OH-、CO3 2-等离子的干扰。 但是稀 HNO3 不能排除SO4 2-、SO3 2-等离子的干扰,可用过量 Ba(NO3 ) 2 溶液除掉 SO4 2-、SO3 2-离子,再检验 Cl-。25.SO2漂白(必修 1,P90) 实验探究3 现象 结论 往装有SO2溶液的试管内滴入2-3滴 品红溶液,然后振动试管。 把试管内液体用酒精灯加热 品红溶液褪色 溶液变回红色 SO2有漂白作用 被SO2漂白不稳定,容 易变回原来的颜色 结论:①SO2 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②SO2 具有漂白性,但生成的化合物不稳定。26.NO2与水反应(必修 1,P92) 现给你一试管二氧化氮,其他药品和仪器自选。 1、请你设计实验,要求尽可能多的NO2被水吸收。画出装置图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现 象 解释(反应式) (1) (2) 4 NO2 + 2H2O + O2 = 4HNO3 将充满NO2的试 管倒立在水槽 红棕色逐渐消失,试 管水位上升到2/3处 3NO2+H2O = 2HNO3+NO 往试管通入O2 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气体, 又变为无色气体,但气体体 积逐渐缩小,液面不断上升 2NO+O2=2NO2 3NO2+H2O = 2HNO3+NO27.氨气的喷泉实验(必修 1,P97) 原理:利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 强差,使气体容器内(烧瓶)内压强降低,外 界大气压把液体压入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 处形成喷泉-----减压式原理 实验成功的关键: 1、气体在吸收液中被吸收的既快又多,如 NH3、 HCl用水吸收;CO2被NaOH吸收 3、烧瓶内气体纯度高 2、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操作:挤压胶头滴管-----再打开开关28.氨气的制取和性质(必修 1,P98-99) ①2NH4Cl(固)+Ca(OH)2(固)== CaCl2+2NH3↑+2H2O ②直接加热浓氨水 NH3·H2O    NH3↑+H2O△ ③浓氨水中加生石灰或固体NaOH NH3·H2O ——→ NH3↑CaO 或固体NaOH29.浓硫酸黑面包实验(必修 1,P101) ①生成了黑色固体; ②有大量蒸汽冒出。 ③体积膨胀,呈疏松多孔状; ④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脱水性 ——吸水性 ——强氧化性(产生大量CO2、SO2 )——强氧化性(产生大量SO2)30.浓硫酸和铜反应(必修 1,P101) ①试管中铜丝表面变黑,有气泡逸出; ②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③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逐渐变为红色; ④将 a 试管里的溶液慢慢倒入水中,溶液变为蓝色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注意:浓硫酸能与大多数金属加热反应,生成高价态金属的硫酸盐, 本身一般被还原为 SO2。  4、(2018课标Ⅰ)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 操作未涉及的是(   )   A. A B. B C. C D. D D 【直击高考】B 【直击高考】 5、(2018·全国卷Ⅲ,10)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燃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A B C D 混合浓硫酸和乙醇 配制一定浓度 的溶液 收集气体 证明乙炔可使 溴水褪色 B 【直击高考】 6、(2019天津)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B   7、(2017·全国卷Ⅰ,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 “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 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 是(    )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 【直击高考】 实验 操作 A 配制稀硫酸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 B 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 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 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备纯净Cl2 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食盐水 D CCl4萃取碘水中的I2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 出水层 D 【直击高考】 8.(2016·全国卷Ⅲ,9)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必修二02.卤素间的置换反应(必修 2,P9) 2NaBr+Cl2=2NaCl+Br2 2KI+Cl2=2KCl+I2 2KI+Br2=2KBr+I2 Cl2 Br2 I2 单质 水溶液 CCl4溶液中 橙红色 黄绿色 浅黄绿色 黄绿色 深紫色 紫黑色 橙黄色 黄褐色 红褐色03.元素周期律(必修 2,P15-16) 操作1: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 2mL 水,并滴入 2 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水沸腾。观察现象。 现象1:镁与冷水反应缓慢,滴加酚酞无明显现象;加热时,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溶液变红。 现象2:镁与酸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铝与酸反应较剧烈,有气泡产生。 操作2: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 试管,再加入 2mL1mol/L 盐酸。观察现象。 结论:金属性:Na>Mg>Al。(金属与水或同浓度的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剧烈程 度可以用于比较金属的活泼性。)05.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必修 1,P33-34) 2Al+6HCl===2AlCl3+3H2↑ △H<0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H>0 NaOH+HCl===NaCl+H2O △H<006.铜锌原电池(必修 2,P40-41) 现象:锌片溶解,铜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 注意:形成原电池后锌片表面有少量气体产生,可能原因: 一是锌片不纯,自身构成了微电池; 二是锌片与H+直接接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 H2。(能量损耗) 当断开电路不使 用时,该原电池 不能否长期存放   ⑴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或KNO3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胶冻的 作用是防止管中溶液流出。   ⑵盐桥的作用   提供定向移动的阴、阳离子,平衡 两边溶液的电荷,使由它连接的两溶液 保持电中性,盐桥保障了电子通过外电 路从锌到铜的不断转移,使锌的溶解和 铜的析出过程得以持续进行。 15.双液原电池(选修4,P71)07.原电池设计(必修 2,P42) 利用提供的原料,设计一套原电池装置。 实验用品:镁条、铜片、铁片、果汁(橙汁、苹果汁、柠檬汁);导线、 金属夹、手电筒用小灯泡(或发光二极管)、500mL 烧杯。 实验原理:果汁中含有酸性物质,与活泼金属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现象:三组实验中二极管均发光。 结论:铜--镁--果汁、铜--铁--果汁、铁--镁--果汁构成了原电池装置,产生了 电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08.化学反应速率(必修 2,P48)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现象:①冷水中产生气泡的速率较慢。 ②常温水中产生气泡的速率较快。 ③热水中产生气泡的速率很快,带火星的火柴梗复燃。 结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温度越低,化学反应速率越慢。 注意:不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都能加快化学反 应速率。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录制2020年上学期 制作 13  王雨佳 04.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选修4,P21) 反应方程: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 实验操作:取两支试管各加入 5mL 0.1mol/LNa2S2O3 溶液;另取两支试管各加 入 5mL 0.1mol/LH2SO4 溶液;分成两组,一组放入冷水的烧杯中,另一组放入 热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分别将同一烧杯中的两溶液混合并振荡,记录每 组中从混合到出现浑浊的时间。 现象:加热的一组首先出现浑浊。 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降低温度反应速度减小。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录制2020年上学期 制作 13  王雨佳 离子方程式:4H++4I-+O2=2I2 +2H2 O 现象:加热的一组溶液首先出蓝色。 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降 低温度反应速度减小。 不同温度下 I-在酸性溶液中被氧化的速率比较(选修 4,P21-P22)08.化学反应速率(必修2,P48)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必修 2,P48) 现象: ①不加其他试剂时,溶液中有少量气泡出现。 ②加入FeCl3 时,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③加入 MnO2 时,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催化剂能极大的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录制2020年上学期 制作 13  王雨佳 05.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选修4,P22-23) 现象: 未加入二氧化锰时没有明显现象;加入二氧化锰后,锥形瓶内迅 速产生大量气泡,余烬复燃。 结论:二氧化锰能够加快双氧水的分解,是此反应的催化剂,催 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录制2020年上学期 制作 13  王雨佳 05.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选修4,P22-23) 实验 现象 试管中均有气泡产生, 且速率均较快。 试管④中溶液褪色比试 管③中的快。 试管⑥中溶液褪色比试管⑤中的 快。 实验 结论 FeCl3 和CuSO4 对H2O2 的分解都有催化作用, 可加快反应速率,但催 化效果不同。 Mn2+ 对 KMnO4 与 H2C2O4 的反应有催化作 用,可加快反应速率。 唾液、稀硫酸对淀粉的水解都有 催化作用,可加快反应速率,但 唾液的催化作用强。 正催化剂能显著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且不同催化剂对同一化学反应的催化作用是 不同的。 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选修 4,P23)09.铝热反应P89 铝热剂: 铝与金属 氧化物的 混合物 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光芒,产生大量的烟。 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红热状态的液珠落入沙中, 冷 却后液珠变成黑色固体。铝热法通常用来冶炼一些 高熔点的金属,如铁、锰、 铬、钡、钨等。 ①把两张圆形滤纸分别折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取出内 层滤纸,在其底部剪一小孔后用水湿润, 再套回原处, 并架在铁圈上,下面放置一盛沙子的蒸发皿。 ②将 5g 干燥的氧化铁粉末和 2g 铝粉均匀混合后放入纸 漏斗中,在混合物上面加入少量氯酸钾固体,中间插一 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 ③用燃着的小木条点燃镁条,观察现象。 操作: 现象:10.海水淡化(必修 2,P90) 蒸发 蒸馏11.海带提碘(必修 2,P91) 2H++2I-+H2O2 ===I2 +2H2O 现象: 加入 H2O2 溶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深黄色。 检验: 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为深蓝色。选修四 化学反应原理1.实验目的 • 测定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 2.实验用品 01.中和热的测定(选修4,P5) 整个装置:量热计 主要仪器: 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 大小烧杯各1个、量筒2个 辅助用品: 碎泡沫塑料 泡沫塑料板3.实验步骤:   ⑴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 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 ,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 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下图所示。 中和热的测定  ⑵用一个量筒最取50 mL 0.5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 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 洗干净。   ⑶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并用温度 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⑷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 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 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 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⑸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中和热的测定4.实验注意事项: ①整个装置要保证热量尽量不散失。 防止对流: A、大小烧杯杯口相平 B、用硬纸板作盖板 防止传导: A、大小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 B、使用(环形)玻璃棒(搅拌)②反应要充分 A、使用环形玻璃棒搅拌 B、让NaOH溶液稍过量 ③平行做2-3次实验 其温度采用平均值进行计算。 ④计算式: △H= - cm(t2 - t1)/n(H2O) kJ/mol [注意酸溶液与碱溶液的体积均为50mL]02.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选修4,P18) 测定方法有∶   1.直接观察某些性质(如释放出气体的体积和体系压 强);   2.科学仪器测定(如颜色的深浅、光的吸收和发射、 导电能力等);   3.溶液中,常利用颜色深浅和显色物质浓度间的正比 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速率。03.浓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选修4,P20) 反应方程:2KMnO4+5H2C2O4+3H2SO4 =K2SO4+2MnSO4+10CO2↑+8H2O 实验操作:取两支干净试管,各加入 4mL 0.01mol/L 的酸性 KMnO4 溶 液,然后向一支试管中加入 0.1mol/LH2C2O4 溶液 2mL,记录溶液褪色所 需的时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 0.2mol/L H2C2O4 溶液 2mL, 记录溶液 褪色所需的时间。 现象:加入较浓 H2C2O4 溶液的试管褪色所需时间较短。 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06.浓度影响化学平衡移动(选修4,P26-27) Cr2O7 2-(橙色)+H2O⇌CrO4 2-(黄色)+2H+ 原理:增大H+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逐渐变为橙色;增 大 OH-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逐渐变为橙色。 现象:试管A 中溶液逐渐变为橙色;试管 B 中溶液逐渐变为黄色。 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浓度会影响化学平衡的状态。减小生 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 方向移动。【实验2-6】 教材27页 棕黄色 FeCl3 + 3KSCN Fe(SCN)3 + 3KCl 红色 化学反应方程式: 离子反应方程式: Fe3+ + 3SCN- ⇌ Fe(SCN)3 操作 ①原混合液 ②加KSCN浓溶液 ③加FeCl3浓溶液 现象 无色 红色 红色加深 红色加深07.温度影响化学平衡移动(选修4,P28) 热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加深; 冰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浅。08.弱电解质的电离(选修4,P42) 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 现象:醋酸溶液中产生气泡,硼酸溶液中无气泡产生。 结论:①醋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 CO2 气体,而硼酸不能。 ②酸性强弱:CH3COOH>H2CO3>H3BO3。09.pH的测定(选修4,P47) 1、pH试纸的使用 ①不能用水润湿 ②要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 ③用玻璃棒蘸待测液滴于试纸上 广泛pH试纸的测定范围 1---14。 取一小块试纸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 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滴于试纸的中部,观 察变化稳定后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 不能测有氧化性溶液酸碱性2、pH计10.酸碱中和滴定(选修4,P50-51) (1)仪器:①滴定管——酸式(不能盛放碱性溶液、HF), 碱式(不能盛放酸性溶液、强氧化性溶液); ②锥形瓶(不能用待装液润洗); ③其他:铁架台、滴定管夹(蝴蝶夹)、烧杯(2)试剂:①标准溶液、待测液; ②指示剂(加2~3滴) (3)操作: ①准备。 滴定管:查漏→水洗→润洗→装液→赶气泡→调液面→记初始读数; 锥形瓶:水洗→装液→滴加指示剂。 ②滴定。 左手控制滴定管,右手不停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 变化。滴定终点判断方法:当滴最后一滴,颜色由...变...,且30s内不........。 ③数据处理。每个样品做2~3次实验,取平均值求出结果盐 酸碱性 盐的类型 CH3COONa Na2CO3 NH4Cl (NH4)2SO4 NaCl Na2SO4 碱性 碱性 酸性 酸性 中性 中性 强碱弱酸盐 强碱弱酸盐 强酸弱碱盐 强酸弱碱盐 强酸强碱盐 强酸强碱盐 11.盐类水解(选修4,P54) 测pH:NaCl、Na2CO3、NaHCO3、NH4Cl、Na2SO4、CH3COONa、(NH4)2SO412.实验探究FeCl3水解的影响因素(选修4,P57) FeCl3(黄色)+3H2O ⇌Fe(OH)3(红褐色)+3HCl 哪些因素会影响Fe3+水解?设计实验。 可能因素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浓度 向 FeCl3 溶液中加入少量 FeCl3 晶体,看溶液颜色 变化并测其 pH 变化。 溶液颜色变深, pH 减小。 增大反应物浓度 或减小生成物浓 度或升高温度, 水解平衡向右移 动 温度 将 FeCl3 溶液加热,看溶 液颜色变化。 溶液颜色变深。水解吸热,平衡 向右移动沉淀不溶解 沉淀溶解沉淀溶解 Mg(OH)2+2HCl = MgCl2+2H2O Mg(OH)2+2NH4Cl = MgCl2+2NH3.2H2O 13.沉淀的溶解(选修4,P63)思考与交流 用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Mg(OH)2溶于NH4Cl溶液的原因 Mg(OH)2(s) Mg² + 2OHˉ +2NH4 +2H2O 2NH3·H2O+2H ++ 2H2O + 可能原因② Mg(OH)2(s) Mg² + 2OHˉ 2NH4Cl = 2Clˉ + 2NH4 2NH3·H2O + + + 可能原因①【实验3-4】 步骤 1mLNaCl和10滴 AgNO3溶液混合 向所得固液混合物中滴加 10滴KI溶液 向新得固液混合物中滴加 10滴Na2S溶液 现象 有白色沉淀析出 白色沉淀转化为黄色 黄色沉淀转化为黑色 AgCl AgI Ag2S KI Na2S 14.沉淀的转化(选修4,P64) 氯化银、碘化银、硫化银沉淀的转化氢氧化镁、氢氧化铁沉淀的转化【实验3-5】步骤 向MgCl2溶液中滴 加NaOH溶液 向白色沉淀中滴加 FeCl3溶液 静置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变红褐色出现红褐色沉淀 MgCl2+2NaOH = Mg(OH)2↓(白色)+2NaCl 3Mg(OH)2+2FeCl3=2Fe(OH)3↓(红褐色)+3MgCl2 3Mg(OH)2 3Mg² +6OHˉ 2Fe³ 2Fe(OH)3↓ + + +16.电解氯化铜溶液(选修4,P79) 阴极:Cu2++2e-=Cu(还原反应); 阳极:2Cl--2e-=Cl2 ↑(氧化反应); 电解 总反应:CuCl2=====Cu+Cl2↑ 现象: ①通电一段时间可观察到阳极碳棒附近有气泡产生,并有刺激性气味,湿 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氯气; ②阴极碳棒底部有红色的固体覆盖。 结论: ①CuCl2 溶液在电流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变化,分解生成了 Cu 和 Cl2。 ②电解过程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氧化性气 体的检验17.Fe的吸氧腐蚀(选修4,P85) 负极: Fe - 2e- = Fe2+ 正极: O2 + 2H2O + 4e-= 4OH- 电池反应: 2Fe+ O2+2H2O =2Fe(OH)2 装置中进一步反应: 4Fe(OH)2 +O2 + 2H2O =4 Fe(OH)3 2Fe(OH)3=Fe2O3·xH2O+(3-x) H2O 总结:金属表面吸附的水膜呈中性或酸性很弱条件下,溶有一 定量氧气发生的电化腐蚀叫吸氧腐蚀。编号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配制0.400 0 mol·L-1的NaOH溶液 称取4.0 g NaOH固体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 馏水溶解,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定容 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向盛有2 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 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制取并纯化氢气 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 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 D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 中同时加入2 mL 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 象 B 【直击高考】 (2018·全国卷Ⅱ,13)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Fe2+,无Fe3+ B.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 溶液变浑浊 酸性:H2CO3>C6H5OH C.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 加CuSO4溶液 生成黑色沉淀 Ksp(CuS)Ksp(Ag2S) B 浓硫酸 蔗糖 溴水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氧化性 C 稀盐酸 Na2SO3 Ba(NO3)2溶液 SO2与可溶性钡盐均 可生成白色沉淀 D 浓硝酸 Na2CO3 Na2SiO3溶液 酸性:硝酸>碳酸> 硅酸 B 【直击高考】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1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 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 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 血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B 将铜粉加入1.0 mol·L-1 Fe2(SO4)3溶液中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 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 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 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将0.1 mol·L-1 MgSO4溶液滴入 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 再滴加0.1 mol·L-1 CuSO4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 后变为浅蓝色沉淀 Cu(OH)2的溶度积比 Mg(OH)2的小 D 【直击高考】   3、(2015·全国卷Ⅰ,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 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