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文化常识回归课本分类记忆(共76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1高考文化常识回归课本分类记忆(共76张PPT)

ID:505690

大小:1.25 MB

页数:7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21一论复习 文 化 常 识 回归课本,分类识记 第一组:官职的任命、调动、贬谪等 ①举孝廉不行 ②连辟公府不就 ③累召不应 ④公车特征拜郎中 ⑤再迁为太史令 ⑥再转复为太史令  举:推荐,(被)举荐任官。 行:去应荐。 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 就:就职,任职。  召:召请来授官。 应:应职,接受官职。  拜:任命,授给官职。  迁:调动官职。  转:调动官职。 第一组:官职的任命、调动、贬谪等 ⑦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⑧出为河间相 ⑨衡下车 ⑩视事三年 ⑪上书乞骸骨  徙:调动官职。  出:离京去外地为官。 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  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 第二组:官职、职掌、封号、爵号类 ①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②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③召有司案图 ④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太守”,古代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 “太子”,帝王的儿子中已经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 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 “侯”“伯”,春秋时期的爵位名。 第二组:官职、职掌、封号、爵号类 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⑥楚左尹项伯者 ⑦取阳晋,拜为上卿 ⑧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司马”,古代武职官职名。  “左尹”,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  “上卿”,古代官名,战国时最高的官阶,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  “寡人”,即为寡德之人,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第二组:官职、职掌、封号、爵号类 ⑨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⑩再复转为太史令 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 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 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第二组:官职、职掌、封号、爵号类 ⑪公车特征拜郎中 ⑫后迁侍中 ⑬出为河间相 ⑭时国王骄奢 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 掌各司事务。 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 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 “相”,汉朝王国的相,职权相当于郡的太守。  “国王”汉朝国王,相当于太守。 第三组:科举、学校、音乐、歌赋类 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 “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经传”,“经”,指儒家经典。“传”,解释经书的著作。  “庠序”,古代的学校名。殷商时代叫“序”,周代叫“庠”。  “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此处指优秀的人才。与后代科 举“秀才”不同。隋代始行科举制,设秀才科。唐初沿置此科,及第者称秀才。  “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 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 “学使”,学政的别称。  “变徵”是古代七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的一个音级。以此 为主调的歌曲,凄怆悲凉。 第三组:科举、学校、音乐、歌赋类 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⑤因入京师,观太学 ⑥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⑦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 唐代对七言诗的习惯说法 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此处指 “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与技能。  “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第三组:科举、学校、音乐、歌赋类 ⑧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⑨遂通五经,贯六艺 ⑩名属教坊第一部 ⑪观太学  “九宾”,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 并延引上殿  “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用羊、猪各一头。(牛、羊、猪三牲全备,叫 “太牢”。) 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 “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第四组:称谓、礼仪、典章、制度类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②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 ③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④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 “束发”,十五岁时,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 “牺牲”,古代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  秦国在西方,郑国在东方,为秦国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后泛指接待或宴客的 主人。  “季父”,即叔父,古人排行有孟、仲、叔、季。“季”,最小的。 第四组:称谓、礼仪、典章、制度类 ⑤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⑧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 “社稷”,古时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以求平安和丰收。社稷也就成 了国家的象征。  “初七”,专指农历的七月七日;“下九”,每月的农历十九。古代以农历每 月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下九”为汉代妇 女欢聚的日子。 第四组:称谓、礼仪、典章、制度类 ⑨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⑩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 “永和”,年号纪年,东晋穆帝年号;“癸丑”,干支纪年,指永和九年,353年  “山东”,崤山以东地区,指东方诸国。  “四海”,指天下、全国。  “六合”,出生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都相适合。  “既望”,指望日的次日,通常指农历的每月十六日。 第五组:天文、地理、历法、建筑类 ①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③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④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⑤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 “四纪”,四十八年。古人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 “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日落以后天还没有完全黑的时间,一般是指 19点至21点。“人定”,是亥时,夜深人静的时候,21点至23点。  “国”并不是指整个郑国,而是指“国都”“京城”。  “八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中国古代 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居于其他“八州”。 第五组:天文、地理、历法、建筑类 ⑥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⑦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⑧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⑨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 “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 清的府。  “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 “京师”指洛阳。  “两都、二京”:指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第五组:天文、地理、历法、建筑类 ⑩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⑪游于三辅 ⑫因入京师 ⑬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常见错误类型分析 (一)缩小概念的范围 【例1】5.(2016·全国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解析】C项,“各级官员”错误。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 C (一)缩小概念的范围 【活学活用1】(2018·全国Ⅲ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解析】尹,古代官名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知府,明清两代府 一级的行政长官。“尹”和“知府”不是同一概念。 C (一)缩小概念的范围 【活学活用2】(2015·全国Ⅱ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解析】“长子继承制”错,“嫡长子继承制”。 C (二)扩大概念的范围 【例2】(2015·全国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解析】D项,“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其他儿子称“皇子”。《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1265页注释为“帝王的儿子中已经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 扩大了概 念的范围。 D (二)扩大概念的范围 【活学活用】(2018·全国Ⅱ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词。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解析】 “京”“京师”均可指国都,如《张衡传》:“因入京师。”“师”可指 “军队”,如《曹刿论战》中“齐师伐我”;也可指老师,如《师说》中“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但无“国都”一意。 D (三)强加概念性质 【例3】(2017·全国Ⅲ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解析】近侍“职位很高”不对,有些近侍职位不一定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 过于绝对。 C (三)强加概念性质 【活学活用】(2017·全国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解析】B项,“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理解错误。姻亲与血亲 不同,不是血亲的一部分。 B (四)内容张冠李戴 【例4】.(2016·全国Ⅲ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解析】掌管土地、户籍等的是“户部”,不是“礼部”。 A (四)内容张冠李戴 【活学活用】(2019新课标卷Ⅱ,T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一项是( ) A. 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 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 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 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解析】 “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 B (五)解释以今推古 【例5】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 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 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 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 无复言。……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 留。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B“收”是“拘捕关进监狱”, 联系“收考子春,二孙自杀”前文是“穷诘 其奸”,后文是“二孙自杀”,手段比较严酷,结果也很严重。可见“收考 ”不是“拘捕关进监狱进行考察”,而是“拘捕进监狱严加拷问”。 (五)解释以今推古 【活学活用】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胡床,亦称“交床”、“绳床”,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睡具。古代诗文中 的“床”多指“胡床”,如《孔雀东南飞》中“捶床便大怒”。 B.“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陟 ”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 C.翰林是我国古代文官,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等,并备皇帝咨询。这 一职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朝。 D.“黄老”,指黄帝和老子,道家以黄、老为始祖,故称道家为黄老。黄老之术始 于战国,盛于西汉,至东汉末年逐渐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 解析 “床”在古代是一种卧具或者坐具,在这里“胡床”指的是坐具。 A 床的含义 1.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床前明月光 2. 翡翠笔床 3.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4. 城置万人,给强弩十二床 1. 供坐卧的器具 2. 安放器物的架子 3. 井上围栏 4. 量词 考场重要题解方法——以文解题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 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 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 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扰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 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朝右皆惮之。出按河南,岁大 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 赍帑币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D “移疾”指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考场重要题解方法——以文解题 【活学活用】(2019唐山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景纬字德父,临安府于潜人。入大学,登淳祐元年进士第。授江阴军教授,诸生守其 榘度。知台州,两辞,不许,趣命益严。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首取陈述古《谕俗 文》,书示诸邑,且自为之说,使其民更相告谕,讽诵服行,期无失坠。建黄岩县社仓 六十有六。节浮费,为下户代输秋苗,奏蠲五县邑河渡钱。御笔兼崇政殿说书,造朝, 侍缉熙殿。彗出于柳,景纬应诏上封事曰:闾阎之糟糠不厌,而燕私之供奉自如,则人 不悦。百姓之膏血日削,而符移之星火愈急,则人不悦。不公于己而欲绝天下之私,则 人不悦。夫必有是数者,斯足以召怨而致灾。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八十四》)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生,指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学校(太学)学习的学生。 B. 社仓,古代为防荒年而在乡社设置的粮仓。是民办粮仓的一种。 C. 御笔,指帝王亲笔所书或所画,也借指圣旨。文中指皇帝亲笔批示。 D. 封事,密封的奏章。臣下上书奏事,防止内容泄漏,用皂囊封缄。 A 诸生,指古代经考 试录取而进入中央、 府、州、县各级学 校学习的生员。原 文有“授江阴军教 授”,可见是在地 方。 对点练习-巩固提升 1.(2019新课标卷Ⅰ,T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 A. 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 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 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 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解析 “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农家”不是影响最深远的。 A 2.(2019新课标卷Ⅲ,T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 A. 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 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 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 晋”。 D. 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解析 三晋指春秋末韩、赵、魏三家分晋。 C 3.(广东省2019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表示成年,但因为体犹未壮,故有如此称谓。 B.杖节,指执持旄节,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遣使于四方,给予旄节以为凭信。 C.太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指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力行政官。 D.晏驾,晏,迟;驾,皇帝的车驾。晏驾原来指宫车迟出,隐讳说帝王不上早朝。 解析 晏驾,旧为帝王驾崩的隐讳说法。 D 4.(湖南湖北八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另外祖父的父亲 也称太祖。 B. 金陵,即现在的南京,史上曾是吴、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被称为“六 朝古都”。 C. “幸其第”中的“幸”特指皇帝亲临某地,“幸其第”的意思就是皇帝到他的宅 第去。 D. 卒,在《礼记》中指大夫的死;另外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士死称 “不禄”。 解析 祖父的父亲称为曾祖。 A 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肆,即市肆、店铺,此处指的是瓦肆。瓦肆是随着宋代农业和商业的繁荣而兴起的 一种游乐、商业集散场所。 B.“吏部”掌管全国文武官员的选用、任免、考核、调动等事务,主管是吏部尚书和 吏部侍郎。 C.金陵是六朝古都南京的别称。除金陵外,南京还有“建康”、“建邺”、“江宁”、 “石头城”等别称。 D.豪右,指豪门大族。中国古代,右表示尊贵,左表示贫贱,如“位在廉颇之右”; 而“闾左”多指贫苦人居住的地方。 解析 吏部掌管全国文官,兵部掌管全国武官;左右尊卑次序因朝代而不同,大多以 右为尊。 BD 6.(江西省南昌市2019届高三一模)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 释褐:亦称“解褐”,始任官职,意思是脱去平民衣服开始做官。 B. 食邑:又称采邑、封地。古代国君、士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 C. 平肩舆:古代的一种轿子起初作为山行的工具,后走平路也以之为代步工具。 D.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解析 “封地”错,应为“封邑”;“古代国君、士大夫”错误,应为“古代诸侯封 赐所属卿、大夫”。 B 7.(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策,古代科举考试殿试中以写策论方式进行考试,上官均在皇帝亲自主持的策 试中考取了进士第二名。 B.经义,是古代科举考试巾的一个重要科目,宋代经义文在题型、结构等方面已具 备八股文的一些特征。 C.风宪,是古代掌管风纪法度、检举弹劾百官、整治地方官吏作风和考核治绩的官 职,亦称御史,隶属吏部。 D.枢密院,古代官署名,宋代枢密院与中书省分掌军政大权,其设置削弱了相权, 加强了皇帝对军权的控制。 解析 御史不属于六部。 C 8.(2018年汕头一模)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 《尧典》中说:“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这里的“朔方”、“幽都”和 本文的“朔方”一样都是指北方。《木兰辞》中“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中的“ 朔”也是指北方。 B. 羌,是我国古代西部的﹣个少数民族,在唐朝时期,经常因与争夺资源而与唐朝 政府发生冲突。 C. 太学,即古代的大学,在汉朝时候设立,在唐朝,太学与国子、广文、四门一起 隶属国子监。 D. 逆旅,指住宿的地方,这里指李勉和儒生们在梁、宋两地学习时一起住在学校的 宿舍里。 解析 逆,迎接; 旅,客。“逆旅”即客舍。逆旅是我国古代对旅馆的别称. D 9.(2019河北邯郸一模)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避讳:对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为示尊敬,避免说出或写出 而改用他字。 B. 卿:文中是君主对大臣的称谓,古代还可以指对男子的敬称,也指夫妻、朋友间 的爱称。 C. 学田:我国旧时属于学校的田地。以地租作为祭祀、教师的薪俸和补助学生等的 费用。 D. 河东:文中指地区名,指山西西南部,或泛指山西全部。因本地区在黄河以东而 得名。 解析 “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错,也包括在世的君主和尊长。 A 10.(2019衡水三调)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诏狱”是由皇帝直接下诏任命的监狱主管官员,主要负责朝中或宫内的案件。 B.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六部之一,南北朝北魏始设,长官为礼部尚书。 C. “贡市”中国古代一种贸易,指外国或异族商人随贡使到指定地点进行贸易。 D. “引疾”是指中国古代官员们辞去官职的一种方式、借口或原因,指托病辞官。 解析 “诏狱”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罪犯都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A 11.(2019山西太原高三模拟一)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 A. 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随意进入,故称。 B. 领,兼任,以职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判”“摄”“荫补”也有兼任 之意。 C. 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 南郊,是古代帝王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的地方。南郊祭天,北郊祭地。 解析 荫补是中国上古时代世袭制的一种变相,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 的待遇。没有“兼任”之意。 B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髫年,幼年儿童,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中的“垂髫”含义不同。 B.出,由京城调任地方,与《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中的“出官”同义。 C.谢表,臣下感谢君主的奏章,宋朝凡官员升迁除授谪降贬官、封爵追赠等,均有谢表。 D.岭外,又称“岭表”“岭南”,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 解析 “髫年”与“垂髫”含义相同。 A 13.(吉林省2019第三次联考)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老》,指《老子》,又称《道德经》,后被纳入科举考试的经书范围中。 B. 武帝,皇帝的谥号,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给予的一种称号。 C. 婚亲,有婚姻关系的亲戚。文中指裴楷与杨骏两家儿女结为婚姻的亲戚关系。 D. 矫诏,假托或假传皇帝布告臣民的文书,或者篡改皇帝布告臣民的诏令。 解析 “后被纳入科举考试的经书之一”错误。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为主, 其中《道德经》不在“四书”“五经”之列。 A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庆元,宋宁宗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与帝制相始终。 B. 释褐,指任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从者“衣褐”,是说从者化装成百姓。 C. 庐墓,结庐守葬。父母过世后,在墓旁筑茅屋守灵寄托哀思,期限通常是三年。 D. 帑,府库或钱财,多指国库或国库所藏的金帛。“公带”“帑藏”皆指国库。 解析 “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错,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 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A 15.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子,指古代帝王、诸侯的妻妾妃子中所生的长子,后来泛指王侯的嫡长子。 B. 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常指皇帝外出时,由太子或重臣留守宫廷处 理国事。 C. 大赦,中国古代皇帝在登基、换年号、立后、立太子等情况下,对已判罪犯减刑 或免刑。 D. 冗官,冗,指闲散、多余无用的,冗官是指闲散官员,或无专取而备执行临时使 命的官吏。 解析 “古代帝王、诸候的妻妾妃子中所生的长子”错,应为“古代帝王、诸侯的正 妻所生的长子”。 A 16.(沈阳2019质检)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官》,亦称《周礼》,它与《仪礼》、《礼记》并称为儒教经典“三礼”。 《诗经》、《易经》、《道德经》也是儒教经典。 B. 践阼,意思是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 主位。在这里指皇帝登基,亦作“践祚”。 C. 休沐,休息洗浴,犹休假。从汉代起,政府机关规定每五日休息一天,称作“五 日休”。唐人改为“旬休”,即每十日休息一天。 D. 炀帝,隋朝皇帝杨广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 后追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解析 《道德经》是老子所做,乃道家经典。该选项认为“《道德经》也是儒教经典 ”,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符合题干要求。 A 1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是考取贡士的考试,考中的前三名分别 叫状元、榜眼、探花。 B.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 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C.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左右各一,中间为通道,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 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D.博士是学官名,秦汉时是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 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解析 殿试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A 18.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永 明三年”是用王公即位年次来纪年的。 B.尺牍,是一种用一定规格的木板经刻写文字后制成的书籍形式,纸张发明之前用得 较多,后成为书信的代称。 C.乡试,又称为秋试、秋闱。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每三年举行一次。明代参加乡 试的是秀才,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 D.一个季度中的三个月可以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如《古诗十九首》中“孟 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中的“孟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 解析 “永明三年”是年号纪年法。 A 19.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换上官服,入仕做官。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 或葛织品,用麻葛织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 B.“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具备;“少牢”指祭祀用的羊, 没有豕、牛。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C.弘文馆:中国古代收藏、校理典籍的官署。有崇文馆、士林馆之名。唐宋后改称弘 文馆。与集贤书院、史馆合称“三馆”。 D.宫市是中唐时,宫中需要买外面市场上的物品,随意给出价款强行收购的行为,是 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无赖的方式。 解析 “少牢”没有牛。 B 20.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金紫:唐制,三品以上官员服紫色,若官员品级不够而皇帝特赐,准许服紫,称赐 紫。赐紫同时赐金鱼袋,合称赐金紫。宋代沿用唐制。 B.会试: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 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解元”。 C.上元、中元和下元合称“三元”,其中“上元”指农历的正月十五,旧俗在上元夜 张灯游乐,所以又叫“灯节”。 D.我国古代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如《老 子》《庄子》;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等,如《史记》 《资治通鉴》。 解析 第一名称为“会元”。 B 2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切财政事 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 B.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为了应对各种局势,官员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 居丧,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C.从事:官名。汉制,州刺史的辅佐官吏如别驾、主簿、功曹等均称从事史。汉以后 三公及州郡长官都自辟僚属,多称“从事”。 D.戍漕,是指陆路运输军需物资。古代军需物资运输主要以水路运输为主,在水路不 通处再辅以陆路运输。 解析 漕运为水路运输。 D 2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搢绅:搢,插;绅,古代仕宦者和儒者围于腰际的大带。搢绅指把笏板插入带间, 引申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 B.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 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C.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 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D.“夏”是古代汉民族的自称;在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 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狄、南蛮、北戎。 解析 应为“西戎”“北狄”。 D 2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四库全书》,清乾隆皇帝主持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基 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B.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 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C.“教授”是我国古代的学官名称,宋代除宗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 各路的州、县均置教授。 D.解褐即脱去官服,解除职务。上古时期所谓“布”是指麻织品或葛织品,用麻葛织 品做成的布衣,也叫“褐”,这里代指官服。 解析 应为脱去平民衣服,做官。 D 2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败北”指军队打败仗,背向敌人逃跑。如“追亡逐北”(《过秦论》)不一定是 往北逃。 B.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立夏之后是小满,处暑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 小雪。 C.“春秋”既可指春季秋季,也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及年龄。 D.“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秋两次,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戌日。 解析 立秋之后是处暑,冬至之后是小寒。 B 二十四节气 春 雨 惊 春 清 谷 天 , 夏 满 芒 夏 暑 相 连 。 秋 处 露 秋 寒 霜 降 , 冬 雪 雪 冬 小 大 寒 。 每 月 两 节 不 变 更 , 最 多 相 差 一 两 天 。 上 半 年 来 六 廿 一 , 下 半 年 是 八 廿 三 。 二十四节气—春 1.立春 立春古称正月节、岁节、立春节、岁首、岁旦等。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 2.雨水 入春以后,东南风始吹,雨水开始增多。 3.惊蛰 惊蛰象征气温上升, 天气变暖, 地下蛰伏的各种动物开始苏醒、 蠕动。 4.春分 春分,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 5.清明 清明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祭祖节日。清明这一节气,万物皆洁齐、生气旺盛、吐 故纳新、气温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6.谷雨 谷雨有“吃春”的习俗。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 ”之说。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香椿一般分为紫椿芽、绿椿芽, 尤以紫椿芽最佳 二十四节气—夏 1.立夏 立夏是为夏季之始,小麦齐穗,各种候鸟相继入境,并继续播种秋作物。立夏是多雨的 时节。 2.小满 有“抢水”与“祭车神”的习俗。谚云:“小满动三车(指的是丝车、油车、水车)。 ” 3.芒种 自芒种起进入典型的夏季, 天气相当炎热。芒种时节,正是南方养稻与北方收麦之时。 芒种这天,人们在耕播种作的空余,忙里偷闲,有“送花神”的习俗。 4.夏至 古时夏至节气有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此外还有夏至“消夏避伏 ”、“清补”等习俗。 5.小暑 在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 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  6.大暑 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 正值伏中。在岭南都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 二十四节气—秋 1.立秋 立秋,表示秋天来临,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因此,在立秋民间有祭祀土 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立秋后短暂的短暂的回热天气—秋老虎。 2.处暑 处暑,暑尽天凉, 炎热的天气将于是日结束。农谚有:“处暑不种田,想种等来年”。 3.白露 我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 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到了白露就算是真正入秋了。 4.秋分 在秋分时节,是传统的“祭月节”。我国自古就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中秋节是 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 5.寒露 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此时各地秋意浓,天气晴好,适合外出赏秋,尤 其是登高望远。九月节,寒露、霜降、重阳到,最美夕阳红。  6.霜降 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关键应注意做好“外御 寒、内清热”。民间有“冬补不如补霜降”的讲法。 二十四节气—冬 1.立冬 立冬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节,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 来年的兴旺吉祥。 2.小雪 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 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3.大雪 旧时每到大雪节气,在南京的一些地方,家家户户开始忙着准备腌肉,称为“咸货”。 4.冬至 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在中国 南方沿海部分地区,有冬至祭祖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5.小寒 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 养生中, 小寒时节以进补为主, 也是进补的最佳时节。 6.大寒 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祭灶和除夕等。 2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触之者则必杀 人。后人用“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 B“坟典”是《三坟》、《五典》的合称。《三坟》,即伏羲、神农、黄帝之书; 《五典》,即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 C.“众请戮偏裨以塞责”中的“偏裨”指偏将,裨将,是将佐的通称。古代佐助大将 的将领称偏裨,亦称副将。 D.孝廉,是秦始皇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 能正直”的意思。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解析 应为汉武帝时设立 D 2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 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B.抗疏,古代指臣子向皇帝上书直言。如“匡衡抗疏功名薄”中,以“匡衡抗疏”暗 指自己因抗疏触怒皇上。 C.刺史,古代官职名,汉武帝时在全国分设十二部(州),每部(州)设置刺史一人, 巡行郡县,“刺”有检核问事之意。 D.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 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交付印刷。 解析 应指书籍定稿。 D 2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衅钟:古代的一种礼制,“钟”这种重要器物制成时,人们一般会杀牲取血涂在上 面祭祀。 B.公车:汉代官署名,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 应试的举人。 C.商、羽是中国古代五音中的商声和羽声,此处泛指曲调,五音指的是宫、商、角、 徵、羽五个音阶。 D.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据学界考证,周代宗庙制规定,只有天子 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 解析 “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错,学界一般认为,周 礼宗庙制度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D 28.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理寺”是我国古代的官署名,掌管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B.衣冠,“衣”指衣服,“冠”指帽子。“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 绅。 C.爵,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时有王、公、侯、伯、男五种爵位。 D.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成语“菽水之欢”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解析 应为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C 29.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黎元,也作“黎玄”,即百姓,民众。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生民、 庶民、黎庶、苍生、氓等。 B.御史是中国古代的官职名称,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 察朝廷、诸侯官吏,御史的设置一直延续到清朝。 C.法书又称法帖,是指人们学习书法可以作为楷模的范本,有时也以此表示对古代名 家墨迹的敬称,或以此誉称表达对书法作者的尊重。 D.甲子是天干地支纪时循环中的第一个。古人创设十二天干、十地支,彼此两相组合 用于纪时,六十为一轮同,并用以记年、月、日、时。 解析 题干中“十二天干、十地支”错误,应该是“十二地支、十天干” D 30.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朔望,即朔日和望日,晦朔,即晦日和朔日。晦,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朔,阴历每 月的最后一日,望,阴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 B.“射”是古代六艺的一种,指射术。“六艺”包含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 书、数。中国古代的“射艺”主要是指射箭。 C.谥号专指皇帝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如文帝、武帝等属 于褒谥,厉帝、炀帝属于恶谥,而哀帝一般用作朝代末帝的谥号。 D.“视事”是指古代官吏到职办公,《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 书”中的“视事”一词就是此意。 解析 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望,阴历每月的十五。 A 3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定省,即昏定晨省,本指晚间为父母安定床衽,早晨起来省问父母安否;后泛指探 望问候父母或亲长。 B.“疏”在文中指古代一种重要文体,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疏还可指对古 书的旧注作进一步解释。 C.“致仕”在文中意为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 ”等词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D.“行在所”是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狩猎时居住的宫室,古代帝王大多在各地建有多 处行宫。 解析 “供帝王狩猎时居住”缩小了范围,“行在所”是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 帝行幸所至之地。 D 3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廉”是“孝顺亲长、办事廉政”的意思,汉武帝时将它设立为检查考试科目, 以后“举孝廉”就成为朝廷任用官员的重要来源。 B.黔黎,即黔首和黎民的合称,指百姓。黔,黑色;黎,古通“黧”,亦指黑色,也 有“众多”的意思。 C.百越:又称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这些地方统称为百越。古 文中也常泛指南方地区。 D.庙堂:中国古代用来供奉死去的皇帝的地方叫太庙,太庙的殿堂就叫庙堂,如“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的“庙堂”便是。 解析 庙堂,在此处指君主接受朝见、议论政事的殿堂,即朝廷。 D 3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邮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通常由政府管理,主要为政治、军事 服务,承担传递文书、接待使客以及转运物资的任务。 B.羽书,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汉书》注:“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 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 C.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指代乡野间见闻不多无知浅陋的人或普通百姓。常用“刍荛 之见”来批评别人见识短浅。 D.老庄,老子和庄子的并称,老子和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人物,道家主张“清静无 为”、“顺应天道”、“人性本善”、“逍遥齐物”等思想。 解析 “人性本善”是孟子思想。 D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