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24讲 孔子与老子及百家争鸣(共59张PPT)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24讲 孔子与老子及百家争鸣(共59张PPT)

ID:505702

大小:2.9 MB

页数:59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单元学习提示: 1、两条线索: 一是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演变 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二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文艺方面取得的杰出成 就,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2、分析理解: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 的反映”(善于分析思想文化形成的社会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冷成金在 他的专著《读史有智慧》中说:如 果说中国文化是一种 , 那么,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页, 兵家智慧是最冷峻的一页,佛家智 慧是最超脱的一页,儒家智慧是最 深刻的一页,道家智慧是最聪明的 一页。 与西方基督教一统天下不同,中国 文化明显呈现出多元性。在中国传统 文化中,儒、释、道三家影响最大, 她们之间既互相排斥又相互渗透,形 成中国古代文化的突出特色。其中儒、 道两家思想都形成于春秋时期,创始 人分别是孔子和老子。 导 言 第24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含义: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 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 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纵横家、兵 家等。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 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 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 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大动荡 大变革 大发展 经济: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 济迅速发展。为文化繁荣奠定物质基础。 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社会大变革时代,新 的统治者未有绝对权威。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 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国诸侯都想富 国强兵,因而特别的礼贤下士。 思想文化: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 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身分自由的思想家。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 二、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简介: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 秋时期鲁国人, 思想家、 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二)孔子的思想——“仁”“礼” 1、“仁”的思想——核心(政治思想) (1)含义: “爱人” (2)实现途径: “忠恕 ”之道 1、对统治者而言,要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 任意刑杀; 2、对所有的人而言,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特 任,以此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材料一: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材料二:子曰:“……夫仁者,已欲 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认为实现“爱人”途径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己欲达而达人”” 2、“礼” (政治思想)——“克己复礼” (1)含义: “周礼”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 等级名分制度. (2)礼的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正名” 齐景公问礼,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反映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材料一: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材料二:人而不仁,如礼何? 孔子的“仁”和“礼”有何内在关系? 你如何看待孔子 “仁”和“礼”的思想 ? 问题探究 提问:“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 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只有具备了仁 的内在品德,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反过 来,只有礼制的规范,人们才能追求仁的 境界。 材料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 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 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格。” 孔子对执政者的要求是什么? “为政以德”有什么现实意义? 3、为政以德(政治思想) “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 民力,用“德”教化人民。 “礼”治的同时,改良政治。 4、鬼神观(天命思想) “敬鬼神而远之”,并主张把探讨 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放到首位。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问题探究 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为什么他的主张 却不被统治者采纳呢? 孔子思想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用? 首先:春秋末期,社会大变革,礼 崩乐坏,诸侯争霸。 其次:孔子思想不符合历史发展变 革和新兴统治者争夺霸权的需要。 第三: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实 施。 5、教育思想 • 教育原则: 有教无类 •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当仁不让于师”等。 •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 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在当时 有什么积极意义?他的教育思想对现在有 什么借鉴作用? 成就总结: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 扩大教育范围,促进社会发展。 总结了一套先进的教学方法。 整理六经,继承传播文化。 (三)孔子的历史地位 1、变迁: 2、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产 生了深远影响; 春秋战国和秦朝不受重视;经历代不断创新 改造,汉朝至清朝一直是正统思想; 3、在世界文化史上产生重要影响。 孔子拜谒老子 老子及道家思想 老子,姓李,名耳, 楚国人,东周典藏史 官,主要思想体现在 《道德经》中。 《道德经》石刻书法 1、探讨宇宙自然的本源和规律——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道”是凌驾于天的世间万物的本原,是 一个高度抽象、概括的、普遍的、无所不 包的最高哲学概念。 2、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 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对立的两个 方面。 矛盾的双方可以自然地相互转化。 (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治大国如烹小鲜。”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 足以取天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 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 无为,则无不治。” 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死,不相往来。 思考:你认为老子的思想有局限性吗? 老子名言欣赏: 以柔克刚 以德抱怨 大智若愚 深藏若虚 辩者不善 善者不辩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欲取先予 欲擒故纵 遇弱示强 遇强示弱 善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道德经》 4、历史影响: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探讨 宇宙起源的哲学家; 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对中国 文化、哲学、伦理学和中国人的思 维方式、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老子与孔子的思想有何异同? 相同点: ①都反对苛政和过度压迫百姓; ①老子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建立了宇宙本体论;孔子 重人与人的关系,由此建立了伦理学; 不同点: ②在治国方案上:孔子主张以德治民,维护礼制;老子主 张“无为而治”,对“礼”持否定态度; ③都为统治者提供了治国的方案; ④都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作出了贡献。 ②都不迷信“天命”,远鬼神而重人事; ③孔子的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 德准则;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思想:“仁”和“礼 ”政治:“为政以德” 改良政治 教育: 有教无类 材施教因 实事求是 温故知新、坚持不懈 学思结合、当仁不让 哲学:“道” 辩证法思想 政治:“无为而治” 三、战国时的百家争鸣 1.孟子、荀子与儒家 ①地位:战国,思想家,继承发展孔学,“亚圣”。 (1)孟子 ②思想主张: A.政治主张:主张实行“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B.人性论: 主张“性本善”。 C. 义利观:倡导“养浩然之气”,重义轻利,舍生取义。 孟 子的主要思想------ 仁 政 学说 “为政以德” 继承、发展继承、发展 “仁政” 11、主张尊王贱霸,实行王道。、主张尊王贱霸,实行王道。 22、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 君轻民贵君轻民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王道和霸道:王道和霸道: 王道王道————以德服人以德服人 “ “以德行仁者王以德行仁者王””。。 霸道霸道————以力服人以力服人 积极: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 消极: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 而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一种策略 内容: 评价: 孟 子的主要思想------性 善 论 孟子认为人性有孟子认为人性有““四端四端””。。 ““仁义礼智根于心仁义礼智根于心””。。 四端:四端: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正因为人性本善,故要采用正因为人性本善,故要采用““仁政仁政””,要用怜爱,要用怜爱 之心,宽容之心对待别人。之心,宽容之心对待别人。 孟 子 的 重 义 轻 利 思 想-----义利观 重义轻利: 三、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影响 1.孟子、荀子与儒家 ①地位:战国,思想家,继承发展孔学,“亚圣”。 (1)孟子 ②思想主张: A.政治主张:主张实行“仁政”, 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B.人性论: 主张“性本善”。 C. 义利观:倡导“养浩然之气”,重义轻利,舍生取义。 ③著作: 《孟子》。 三、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影响 1.孟子、荀子与儒家 ①地位: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荀子 ②思想主张: A.政治主张:施政用“仁义”,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 并施,倡导“君舟民水”。 B.人性论: 主张“性恶论”。 C.哲学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③评价: 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归纳比较——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比较 项目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 想 民本思想 异 人性论 目的 爱人 “仁政” 仁义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相近 性本善 性本恶 维护奴隶主 贵族统治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 新兴地主阶级统治 2、墨子和墨家 墨子有哪些 思想 2.墨子与墨家: (1)地位: (2)思想主张: 墨家学派创始人 (3)评价 “兼爱”“非攻”“尚力”“尚贤”“尚 同”“节用”“节葬”。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 益;战国以后不受重视。 三、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影响 微点拨 “仁爱”是推己及人,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的有等差的 爱;“兼爱”是不分亲疏、远近、厚薄的无等差的爱。 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 3.庄子与道家: 1)地位: 2)思想主张: 战国道家思想家。 a.提出“齐物”的观点; b.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 c.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 注意:儒、道研究的对象: 儒: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道: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三、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影响 ——无所恃  这个故事一般称作“庄周梦蝶”。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 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庄子却以为 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 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庄周看来,他们 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 庄周 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有一天夜里,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 那蝴蝶翩翩飞舞遨游各处,愉快舒适的样子, 根本不知道自己原是庄周。醒来后,已分不出 自己是蝴蝶还是庄周了,就摸摸自己挺挺躺着 的身躯,分明是庄周呀!这使他很纳闷,心想: 究竟是我庄周做梦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 化为我庄周呢?其实蝴蝶就是庄周,庄周也就 是蝴蝶呀。 这段材料反映了庄子的什么思想呢? 齐物 4.韩非与法家: 1)地位:法家的集大成者 2)思想主张: ①将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②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主张变法革新; ③以法治国,严刑峻法、奖励耕战。 三、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影响 4.韩非与法家: 1)代表人物: ——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2)思想主张: 韩非子 ①将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②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主张变法革新; (3)影响: 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③以法治国,严刑峻法、奖励耕战。 ①政治上: ②文化上: 西汉以后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 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外儒内法,济之以道) 三、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影响 3.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战国——秦,法家思想备受推崇的原因 1.适应当时社会改革和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 2.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体制 5.孙膑与兵家: 1)思想主张:“天时、地利、人和” ①强调战争规律; ②利用和创造有利形势; 2)影响: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重视人的作用。 三、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影响 (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 峻法,而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 (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 子主张“性本恶”。 (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 命”,而老子主张“顺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 调社会责任,而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 生态度,强调“超脱”。 归纳比较——诸子百家中相对立的观点 (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 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 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 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 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 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 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 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 想家、政治家改革变法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 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 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 百家争鸣 1)在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 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其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 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 论武器。 四、百家争鸣的影响 ①儒家思想: ②道家学说: ③法家思想: 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 理想和道德准则。 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 学基础。 2)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 神。 诸子百家的历史地位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提倡“仁”和“礼” ;为政以德、有教无 类“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等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重义轻 利 荀子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 礼法并施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 葬 道家 老子 春秋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事物包含对立的 两方面;“无为而治” 庄子 战国 “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 人必须顺从自然 法家 韩非 战国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变法革新 兵家 孙膑 战国 重视战争规律;“造势”;重视人的作用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