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说
——
韩愈
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人
(今河南孟县)。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
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
宋八大家”之首。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韩氏是
望族,所以后人称之为韩昌黎,死后谥“文”,故又
称“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
,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
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师说》的问世也
是韩愈被贬阳山的原因之一。著《昌黎先生集》四十
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传颂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
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
唐宋八大散文家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
、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阀制度仍然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进
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监学习,不管他们的学业怎么
样出来都可以做官,因此,他们轻视老师,社会风气每
况愈下,也没有人愿意做老师,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
论师道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
为狂人。”
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传从师的重要性,批判士大
夫“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表现了他非凡的胆识和
勇敢的斗争精神,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独韩
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
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
辞。愈以是得“狂”名。”
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古之学者必有师
2、全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第二、三段分
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的?
反面
正面 举例、引证
段落
第三段
第二段
论证角度 论证方法
对比
一、第一段是如何逐层论述中心论点的?
合作探究
首先:教师的职能与作用(什么是老师-----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接着:从师的必要性(为什么从师-----惑而不从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最后:择师的标准和态度(怎样从师-----是故无贵
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二、第二段用了那几组正反对比的事实论
据?有何作用?讨论并完成下表。
对象 从师态度 结果 论证作用
1
2
3
今之众人
古之圣人
耻学于师
从师而问
愚益愚
圣益圣
于其子
于其身
择师教之
则耻师焉
小学
大遗
巫医乐师百工
士大夫之族
不耻相师
群聚笑之
其智反不
能不及
批判了耻
学于师的
不良风气,
从反面论
证了从师
的必要性
(古之学
者必有师)。
三、第三段的中心句是什么?举孔子的事例有
何作用?最后一句阐明了什么道理?
中心句:圣人无常师
事例作用:突出从师的必要性,同时孔子的事例有
代表性,增强了说服力
阐明道理:以能为师的道理,同时照应“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
四、作者称赞李蟠有何作用?
作者称赞李蟠的不从流俗,就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
”的有力批判;作者赞扬李蟠倡导从师,鼓励号召大家
从师学习,又一次强调了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五、试说说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哪些进步意义,在今天
仍有什么借鉴作用。作者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
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试就这一观
点谈谈自己的认识。
作者概括而全面地提出教师的职责。强调学而知之,
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掖
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作用。第三段阐述师道、师
生关系,以能者为师,也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的观点,比较容易接受,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也很多。
总结:全文结构归纳
提出中心论点:
(古之学者必有师)
教师的职能与作用(是什 么)
从师的必要性(为什么)
择师的标准和态度(怎么样)
提出分论点一: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提出分论点二:
(圣人无常师)
评述不从师
的不良风气
举事例
引名言
论证反面
论证正面
三组
对比
从师必要
以能为师
写作缘由发出号召: 不拘于时、能行古道
结构图示
2、下列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 圣人之所以为圣
•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C、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 风乎舞雩
• D、于其身也,则耻师也
•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A
3、选出加点“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
项( )
• A.其皆出于此乎
• B.其出人也远矣
•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D.吾未见其明也
A
4、选出加点字与“吾从而师之”中的“师”活用情况不
相同的一项( )
• A.侣鱼虾而友麋鹿
• B.而耻学于师
• C.孔子师郯子之徒
• D.鱼肉百姓
B
5、选出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不
同的一项( )
• A.忌不自信
•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C.微斯人,吾谁与归
• D、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B
6、选出加点词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 )
• A.孰能无惑(谁,哪一个)
•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原本)
• B.彼童子之师(那些)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哪)
• C.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赏)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流传)
• D.作《师说》以贻之(赠送)
• 士大夫之族(类、辈)
C
7、选出对下列6句中加点的“于”字意义
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而耻学于师
• ②其皆出于此乎
• ③于其身也
•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 ⑤不拘于时
• ⑥学于余
• A.全相同 B.各不相同
• C.只有①⑥相同 D.只有②③⑤相同
C
练习:郯子之徒 古之学者
君将哀而生之乎 蚓无爪牙之利
吾欲之南海 树之以桑
练习:其出人也远矣 余嘉其能行道
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吾其还也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
翻译下列句子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吾未见其明也
7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
怪也欤
9圣人无常师。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1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因此,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
有疑惑很难啊
4、现在的一般人,他们低于圣人也很远了,却以向老
师学为羞耻。
5、对于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
啊!
6、不理解文句,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
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
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
• 7、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
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 8、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
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
是奇怪啊!
• 9、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六艺的经文和传记都
普遍学习,不被耻于从师的世俗限制,向我学习
• 10、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
生贤能。接受道理有先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
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