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题
小说阅读之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山。
——作家·方方
探究题
探究题往往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或者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甚至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这种题型往往不设置唯一性答案,旨在鼓励考生积极思考,培
养考生的探索和思辨精神,它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调动生
活经验进行探索,对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能合理发表自己的
独到见解。
多数考生认为探究题不设置唯一性答案,因此答题技巧便也无
章可循,要么脱离文本随意回答,要么拘泥文字表面无法深入剖析,
得分率往往不高。
探究题分类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小说考查的探究
题的类型主要有这样几类:情节类探究、人
物形象类探究、艺术特点类探究、标题类探
究、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类探究。
4
题号 2014
卷Ⅰ
2014
卷Ⅱ
2015
卷Ⅰ
2015
卷Ⅱ
2016
卷Ⅰ
2016
卷Ⅱ
2016
卷Ⅲ
2017
卷Ⅰ
2017
卷Ⅱ
2017
卷Ⅲ
2018
卷Ⅰ
2018
卷Ⅱ
2018
卷Ⅲ
2019
卷Ⅰ
2019
卷Ⅱ
2019
卷Ⅲ
客观
题
综合
鉴赏
(双选)
综合
鉴赏
(双选)
综合
鉴赏
(双选)
综合
鉴赏
(双选)
综合
鉴赏
(双选)
综合
鉴赏
(双选)
综合
鉴赏
(双选)
综合
鉴赏
(单选)
综合
鉴赏
(单选)
综合
鉴赏
(单选)
综合
鉴赏
(单选)
综合
鉴赏
(单选)
综合
鉴赏
(单选)
综合
鉴赏
(单选)
综合
鉴赏
(单选)
综合
鉴赏
(单选)
主观
题1
形象
分析
形象
作用
情节
线索
形象
分析
标题
含义
形象
分析
形象
作用
情节
作用
标题
含义
语言
分析
句子
形象
分析
情节
线索
情节
线索
形象
手法
形象
手法
环境
作用
主观
题2
情节
手法
作用
形象
分析
形象
分析
语言
分析
句子
语言
作用
形象
作用
形象
分析
情节
作用
情节
手法
语言
风格
情节
手法
作用
语言
风格
探究
主旨
探究
标题
情节
作用
情节
形象
主观
题3
情节
手法
作用
情节
探究
情节
作用
形象
探究
形象
主旨
标题
探究
形象
探究
探究题分类
2020
卷Ⅰ
2020
卷Ⅱ
2020
卷Ⅲ
综合
鉴赏
(单选)
综合
鉴赏
(单选)
综合
鉴赏
(单选)
形象
分析
形象
作用
情节
线索
探究
情节
主题
分析
探究
布局
一、标题类探究题
小说标题常见命题形式
7
标题类探究题
标题含义 标题作用
1.小说以××为标题,寓意何在?
2. “××”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
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这篇小说的题目“××”改为“××”,你认为是否合适,
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侧重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
2. 小说以“××”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
题材选择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结合全文,
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侧重拟标题的意图探究)
2019年1卷:《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
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2016年2卷: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
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怎么考
解题基本思路
(一)标题含义题
8
怎么解
第一步: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
比如: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
第二步:分析标题的表层义
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
第三步:分析标题的深层义
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
审 丑 山东高考
严歌苓
拾垃圾的曾老头拿烂得水汲汲的眼看着赵无定,说:“你出息了,跟你爸一样教大学了。
我家小臭儿也出息了,要娶媳妇了。现在的媳妇都得要钢琴。就跟我们年轻那时候,媳妇们都
得要彩礼一样。没彩礼,娶不上什么体面媳妇。……一个钢琴得五千哪。”
老头两片嘴唇启开着,看得出结了满嘴的话:“我在想,你还能不能给大爷找那份差事,
就是你爸早先找给我的那份儿人体模特儿的差事。小臭儿的一房间家什都是靠那份差事挣来的。
”
“大爷,可现在……”
“你不用说,我知道我现在老得就剩下渣儿了,走了样了,没法看了。你跟学校说说,要
是给别人十块,给我八块就成……”
无定为他争取到的价码是十五元一小时。因为无定父亲的“审丑说”莫名其妙地热起来。
一个顶信仰 “审丑”原则的学生在全国美展中得了一等奖。许多杂志都刊出了这个“审丑”创
举——巨大的画幅上,那丑浓烈,逼真得让人恶心。
又一年,赵无定被介绍到一个画商家。敲开门,里面男主人对他叫:“哎呀,是你呀!
不认识我啦?”男主人身后是一屋锃亮的家具,锃亮的各“大件儿”,锃亮的钢琴,锃亮的一
个女人。
“你妈给过我一块冰糖呢,那时糖多金贵!忘啦?”
无定明白了,面前这个双下巴,头开始拔顶的男人是小臭儿。
“快请进,快请进!唉,咱家来稀客啦!”他对女人说。
无定在宽大的沙发上落下屁股,挺寒酸地把几张画靠在茶几腿上。
“这几张画……”
“先不谈生意,先吃饭!哥儿们多少年了!”小臭儿扬声笑起来,“包了饺子,三鲜馅儿,
正下着。冰箱里我存了青岛的啤酒。瞅你赶得这个巧!”
这时有人轻轻敲门。媳妇从猫眼儿看出去,踮着脚尖儿退回来:“你爷爷!”
“我哪儿来的爷爷?他老脸不要,我可要脸!”小臭儿说。他起身,嘱咐媳妇:“先不开
饭,不然他下回专赶吃饭时间来!你就告诉他我不在家。”然后转脸向无定,笑又回来了:“
拿上你的画,咱们上卧室谈。”
无定跟着进了卧室,小臭儿将门栓死,客厅里传来一清亮一浑浊两副嗓音。
“臭儿又不在吗?老也没见他,想得慌。”
“他一时半会儿还不会回来!”
“那我多等会儿。”
“哎哎!……别往那儿坐,那沙发是新的!您坐这儿吧!……”
无定早没了谈生意的心思,心坠得他累。一个小时后,老头走了。一锅饺子捂在锅里的时
间太长了,全沤烂了,成浆了。
无定客气而坚决地在他们摆开饭桌时离开了。
不久,学校会计科的人告诉无定,老头的计时工资算错了,少付了他百把块钱。无定接了
钱,但从夏天到冬天,一直没遇到老头。他只好从学校找了老头的合同,那上面有他的地址:
某街三百四十一号。街是条偏街,在城郊。无定没费多少时间便找着了三百四十号——这条街
的最后一个号码,再往前就是菜田了。
无定走出了街的末端,身后跟了一群热心好事的闲人。在阔大无边的菜田里,有一个柴
棚样的小房,门上方有一个手写的号码:三百四十一。门边一辆垃圾车……
“哦,您是找他呀!”闲人中有人终于醒悟似的,“曾大爷!他死啦。去年冬天死啦!”
那人说:老头有个很好的孙子,孝敬,挣钱给爷爷花,混得特体面,要接爷爷去他的新公
寓,要天天给爷爷包饺子;但老头不愿去,天天喂他饺子的好日子他过不惯,他怕那种被人伺
候、供着的日子……这是老头亲口告诉街坊的。
“你是曾大爷的什么人?”那人问。
“朋友”。无定答。
“也认识他孙子小臭子?”
“对。”
“他真对他爷爷那样好?”
无定停了好大一会儿。说:“真的。”
(节选自《审丑》,有删改)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题要点
点出标题
所用的表达技巧 通读原文可以判断,本文的标题使用的技巧是双关或者反讽
分析标题
表层含义 表层义非常明显,是指一种绘画的学说
挖掘标题
深层含义
深层义是指“人性”的丑与美
(1)联系文中第六段“不少人默默地注视着老头,每张脸都板硬,盛
着或显著或含蓄的恶心”等相关情节,可以看出老人外貌丑陋,做
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而这些的背后,却深藏着为孙子全
力付出的淳朴心灵。老人是外丑内美。
(2)真正的“丑”,是指小臭儿忘恩负义,不孝敬老人,内心丑陋。
“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4
第一步: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
比如: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
①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
“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5
第二步:分析标题的表层义
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
②表层含义:“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
“流派”“风格”“理论”等),老人成为学生
的“审丑”对象;
“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6
第三步:分析标题的深层义
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
面。
深层含义:
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
这“丑”下面深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
④小臭儿不孝,忘恩负义,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解题基本思路
(二)标题作用题
17
怎么解
小说标题
以人物为题
以物象为题
以事件为题
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
以问题为题
(二)标题的作用
1.以人物为题
比如:《未婚妻》《东坛井的陈皮匠》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仁慈的小偷》
《六指猴》……
作用:①突出人物形象;
②展开故事情节;
③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2.以物象为题
比如:《古渡头》《尺子》《鞋》《亲爱的土地》……
作用:
①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象征,寄托某种情感;)
②线索,贯穿全文;
③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
④中心,突出文章主题。
(二)标题的作用
3. 以事件为题
比如:《走眼》《报复》《活着》《抻面》《卖琴》……
作用:①突出主要故事情节;
②紧扣中心、突出主旨。
(二)标题的作用
4.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
比如:《谎言之境》《圣诞夜的歌声》《雪夜的故事》……
作用:
①主题、人物、情节;
②线索、悬念;
③象征、双关。
(二)标题的作用
5、以问题为题
比如:《脱贫》
作用:
①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②引人思考。
(二)标题的作用
23
(二)标题的作用
(1)思维模式:
①标题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
②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③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
④标题是否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情节的转折;
⑤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⑥标题是否一语双关,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4
(二)标题的作用
(2)答题方向:
1.环境角度:交代时间、地点等,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情节角度:①设置悬念,②贯串始终,是结构严谨的线索,③推动
(暗示)情节发展,④衔接照应;
3.形象角度: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
4.主题角度:寄托情感、突出(揭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
5.自身的表达特点的角度: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
6.读者角度: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炉火
丁肃清
一瘦一胖两个老人,坐在公路旁边的一截矮墙上,看来来往往的汽车,两张脸随着往来的
汽车扭过来,扭过去。他们的面前,是一个燃烧着的火炉子,上面烧着一排水壶,他们脸上的
笑、脸上的颜色,也像他们身边火炉子里燃烧着的火焰。
有妇女小孩儿来提开水,或者把冷水坐在炉子上。瘦老头从矮墙上下来,捅火,捅出一大
簇跳跃的火焰。
人们陆陆续续来提水,烧水,他们大都是公路两边做生意的乡亲,和两个老人不生分,也
不多客气。
一辆大卡车停下来,司机说:“给弄点开水。”说着端坐在小板凳上,看着老人把开水倒
在他的茶杯里,用嘴一边吹凉着一边喝,喝足了,拍拍屁股站起来,又让胖老人给他续上,拧
上茶杯盖,然后扔给胖老人一张毛票儿。
胖老人说“不要钱。”说着就给司机塞了回去。
司机纳闷儿:“你们不是卖水的吗?”
胖老人说,“不是。我们是打铁的。”
“哎呦我的天!”司机拍着脑门儿呵呵地笑了,“我还当你们是卖水的呢,什么年月了,
还打铁?能赚多少钱?”
瘦老头说:“不赚钱,赔钱。”
把司机说愣了。老人向他解释:“没有活儿,白烧着碳呀。”他又默默地像对自己说:“
要说也不能算白烧碳,给乡亲们烧烧水。这不,碳又没有了,凑吧。”他说着从口袋里掏着,
掏出一张十元,胖老头也掏出了一模一样的一张,交给他。
“我说,你们这是图什么呀?”司机干脆又坐了下来,他对这俩老人感兴趣,他说:“你
们收她们的水费呀。”
胖老人说:“咳,乡里乡亲的,这火,闲着也是闲着。”
司机说:“那你们不如不干。”
胖老人说:“咳,这人哪,闲着也是闲着。”
司机说:“真是有意思,有意思,赔钱赔工夫做生意,有意思。”
胖老人把眼睛瞪得很大:“过去,我们赚钱。”司机说“是吗?”老人说:“是,那会儿,
我们的钱赚海了,问问,十里八乡谁家的家伙儿,不是我们打得呀,铁锹犁耙、牛鼻环、烧开
水的水汆子,都是。”
瘦老头说:“还有县城大门的铁门环。”他炫耀地问胖老头:“是吧,是我打的吧?”
胖老头说:“那是我淬的火。”
两个人一争,额头、脖子上都冒出了筋疙瘩,他们说话时挥动的手上,筋疙瘩更是密密麻
麻的,像蚯蚓。
西天边上的云霞退了,蒙上了暮色。司机笑呵呵的脸,慢慢地不笑了,一脸的凝重。他站
起来说:“我有点活儿,你们干不干?打个车挂钩。”
两个老人高兴得不得了。风箱呼呼地拉了起来,炉子里的火苗跳跃了起来,铁锤有节奏地
响了起来,叮当、叮叮当、叮当……
胖老人抡着大锤,叮当、叮叮当、叮当……铁砧上的火花,在暮色中四溅着,一层儿、又
一层儿……瘦老人说:“让我来一会儿!”
他把大锤要过来,赤裸的臂膀抡成了一个椭圆,叮当、叮叮当、叮当……铁块燃烧着淬在
火里,吱——弥漫起浓浓的浪烟。
车挂钩打好了,在满月的照耀下,跳跃着一簇一簇蓝色的光亮。
“给钱。”司机把一百元的新币递过来。
“免了。”胖老人说。
“不要了。”瘦老人也说。
他们流着汗水、红彤彤的脸,在炉火的映照里奕奕发亮。他们帮着把那个挂钩抬在了汽车
上。汽车隆隆地发动,缓慢地开了。
原本,司机打这个车挂钩没有用,只是他愿意。两个老人也并不想挣司机的钱,他们只是
觉得痛快。
真痛快!两个老人拾掇了摊子回家去,一边走一边唱起来,他们唱的是晋剧老调,在夜幕
里,清亮地痛快淋漓地荡漾……
小说为什么要以“炉火”为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8
①情节:“炉火”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
展。
②自身的表达特点的角度:“炉火”象征着两个老人的一
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③形象:“炉火”喻指打铁职业,饱含着两个老人对打铁
的热爱(喜爱)。
④主题:“炉火”衬托出两个老人内心的热忱与执着。
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
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29
战争
【美】迈尔尼
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
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
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
“我是格罗斯文诺8829.”我听见她对接线生说,“我要的是汉姆普斯特的号码,你接错
了,那个倒霉蛋并不想跟我通话。”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声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欢上了它。我们相互致歉后,挂上了话筒。可是两
分钟后,我又拨通了她的号码,也许是命中注定我们要通话,我们在电话中交谈了20多分钟。
“你干吗三更半夜找人说话呢”她问。
我跟她说了原因,然后反问“那么你呢?”
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之后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
几本书,还有这场战争。
最后我说:“我有好多年没这样畅快地跟人说话了。”
“是吗?好了,就到这里吧,晚安,祝你做个好梦。”她说。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
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到了晚上,我兼职什么也
看不进。午夜时,格罗斯文诺8823老在我脑海里闪现。我实在难以忍受,颤抖着拨了那个号码。
电话线彼端的铃声刚响,就马上被人接起来。
“哈罗?”
“是我。”我说,“真对不起,打扰你了,我们继续谈昨晚的话题,行吗?”
没说行还是不行,她立即谈起了巴尔扎克的小说《贝姨》。不到两分钟,我们就相互开起
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这次我们谈了45分钟。午夜时光和相互的不认识,打破了两人初交
时的拘谨。我们提议彼此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谢绝了。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
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我一再许诺为她保留,直到战争结束。于是她说了一些她的情况,
17岁时她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人,以后一直分居。她今年36岁,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
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她形容他像
朝霞一样美,就跟她自己一样,于是她给我留下了一幅美丽的肖像,我说她一定很美,她笑了,
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我们越来越相互依赖,什么都谈。我们在大部分话题上看法相似,包括对战争的看法,我
们开始读同样的书,以增加谈话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们都要通一次话。如果哪天
我因事出城,没能通话,她就会埋怨说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辗转难眠。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愈来愈渴望见到她。我有时吓唬她说我要找辆出租车立刻奔到她跟前。
可是她不允许,她说如果我们相见后发现彼此并不相爱,她会死掉的。整整12个月,我是在期
待中度过的。我们的爱情虽然近在咫尺,却绕过了狂暴的感情波澜,正平稳地驶向永恒的彼岸。
通话的魅力胜过了秋波和拥抱。
一天晚上,我刚从乡间赶回伦敦,就连忙拿起话筒拨她的号码。一阵嘶哑的尖叫声代替了
往日那清脆悦耳的银铃声,我顿时感到一阵晕眩。这意味着那条电话线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
第二天仍旧是嘶哑的尖叫。我找到接线生,请求他们帮我查查格罗斯文诺8829的地址,起先他
们不理睬我,因为我说不出她的名字。后来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线小姐答应帮我查查。
“当然可以。”她说,“你好像很焦急。是吗?嗯,这个号码所属的那片区域前天夜里挨
了炸弹,号码主人叫……”
“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
我放下了话筒。
(沈东子译,有删改)
33
(二)标题的作用
(2)答题方向:
1.环境角度:交代时间、地点等,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情节角度:①设置悬念,②贯串始终,是结构严谨的线索,③推动
(暗示)情节发展,④衔接照应;
3.形象角度: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
4.主题角度:寄托情感、突出(揭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
5.自身的表达特点的角度: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
6.读者角度: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
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34
• 合适
①自身的表达特点的角度: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
②主题:凸显战争的残酷和苦难。
③情节:故事虽小但情节发展耐人寻味。
④人物:战争发生让不同地方的人却有相同的命运。
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
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35
• 不合适。
①自身的表达特点的角度:小故事冠以大题目,故作高深,不
符合写作的一般原则;
②主题:小说的艺术感染力源自战争中的爱情,而不是战争;
③情节:小说情节设置以小人物的坚强与不幸为主干,战争引
起只是情节变化的背景。
解题基本思路
(一)标题含义题
36
怎么解
第一步: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
比如: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
第二步:分析标题的表层义
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
第三步:分析标题的深层义
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
37
(二)标题作用题
(2)答题方向:
1.环境角度:交代时间、地点等,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情节角度:①设置悬念,②贯串始终,是结构严谨的线索,③推动
(暗示)情节发展,④衔接照应;
3.形象角度: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
4.主题角度:寄托情感、突出(揭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
的作用;
5.自身的表达特点的角度: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
6.读者角度: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类探究
38
探究题
意蕴类探究题是一种主题式探究,它必须借助主题方
能探究,同时要注意作品的意蕴与其主旨并不完全一致。
探究意蕴,主要是探究其思想意蕴、情感意蕴。
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或价值,重在
指文本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就是指小说的思想意义,
侧重于小说的内容、主旨层面,重在探究小说的思想性、
认识性。
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
态度、喜怒褒贬,重在探究作者的倾向性。 39
怎么考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
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
(1)题干中有“
意图”“意蕴
”“情感”“
道理”等字样;
(2)题干还有“
探讨”“探析
”“谈谈你的
看法”等暗示。
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与尊严?
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
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
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
谈谈你的见解。
其他设问方式:
(1)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2)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
由。
(3)读完作品后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小说的主题怎么解
(1)从小说的标题入手。有的小说的标题除了表面意思外,还有
比喻象征义或双关义,隐含着小说的主题,如《祝福》。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和人物
性格命运的变化中,去挖掘小说所要揭示的社会意义。
(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
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
特征,达到理解小说主题的目的。
(4) 从作者的思想倾向上去思考。这可以抓住小说中的关键性
词语来把握。
东坛井的陈皮匠
何 晓
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
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
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
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
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
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
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
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
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除
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皮匠从十九岁开
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
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
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
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
来任他选。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
来倒去当古董卖。
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要休
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⑦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静。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
女儿回来。
⑧女儿是在上飞机的时候才打电话说要回来的。黄昏时,女儿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干
巴老头。女儿一进屋就介绍说: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汉达教授。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
们的族谱。
⑨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专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第二天,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室
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里,从《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人轶事汇编》《宋史选
举志》到《南充史志》《保宁府志》《将相堂记》《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教授
一直在翻书,皮匠女儿一直在拍照,皮匠一直在回答教授的提问。
⑩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⑪皮匠回应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
⑫数月后,一篇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南宋三陈故里之重考》。而同时被震惊
的还有古城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原来是古城人啊!于是,古城迅速掀
起了一股宣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静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
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观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拥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
家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
⑬收到女儿寄回的报纸、杂志,皮匠认认真真地把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相关的评论文章,
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他歇了十多天业,把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重新造册,一一核对之后,
全部送给了牟汉达教授。
⑭从此,陈皮匠和古城的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
(有删改)
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
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
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
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
45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
仔细审读题干,问题的具体指向就能明确:
第一问“不同态度”实际是“不同的思想”,“请予评价”就
是评价文本的思想意蕴,首先要概括“态度”,然后评价;
第二问“作者”“意图”实际是作者的创作意图,也就是作者
的情感倾向,属于“探讨情感意蕴”题。
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
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
46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评价
陈皮匠
情节:从“补鞋”“送书”两件事,表现出他对经济利益的淡然恬静的态度;
人物心理描写:“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暗示出陈皮
匠在商业化大潮冲击下的无奈,也显示了这位守护者的孤独。
其他古城人
文中体现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态度的词句“变得疯狂了”,要求“合伙开发
”,这表现出他们对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的热衷,对文化本质的忽略,词句中蕴
含的作者倾向为批判
探讨
人物和情节 陈皮匠“送书”情节,是为了保护族谱,而这族谱背后体现出的是传统文化,因
此陈皮匠是在保护传统文化
从思想倾向入手
从陈皮匠与其他古城人的不同态度里,思考作者的创作目的:作者对陈皮匠这样
的文化守卫者的态度是肯定(赞扬)的;对其他古城人热衷于文化开发的态度是忧
虑(批判)的。
三、情节类探究题
47
48
是什么
情节类探究题
情节类探究题主要是探究情节结构技巧、
情节安排的合理性,尤其是结尾安排的合理
性。
情节类探究题命题形式
49
怎么考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4·全国卷Ⅰ)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看法。
(1)题干有“结尾”“
情节”“事件”“部
分”等字样;
(2)题干中有“你的看
法”“你的理由”“
你的观点”等字样。
(2014·全国卷Ⅱ)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
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2013·全国卷Ⅰ)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
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
的看法。
其他设问方式:
(1)小说的结尾似乎与主旨关系不大,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2)×××情节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情节类探究的4个思考角度
50
怎么解
1.思考在艺术结构(情节)上的作用。
2.思考在形象塑造上的作用。
3.思考在情感表现上的作用。
4.思考在思想内容(主题)上的作用。
古渡头
野子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
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
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
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喽。”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
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
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
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
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
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 “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
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
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姻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
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
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
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
……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
拉着,要他做佚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
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
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
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
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
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
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
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的脸上丝
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的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
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 有删改)
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
结合原文,审视题干中“任情高歌”“结尾”“看法”三个关键词,可
知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情节(结尾)”。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艺术结构
结尾之前,主要写了夜里渡夫悲哀痛哭的诉说,而结尾处则写了渡夫的任
情高歌,结尾使用了突转手法,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
以歌结尾,富有诗意,使得小说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情感表现
歌声传情,通过渡夫唱歌时“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
朗唱”的描写,可以看出这种结尾更能抒发悲愤的情感,起到震撼人心的
作用,使人听后不禁潸然泪下
形象塑造 通过歌词的内容,可以看出渡夫的洒脱豪放坚韧,结合渡夫的现实遭遇,
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思想内容
前文写渡夫“儿子一家”的遭遇、“捐重匪多”的社会现实以及自己渡河
生活的艰难(结冰、落雪、刮风、下雨),重在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而此
处的任情高歌,则又表现了渡夫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
主题
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56
[参考答案]
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
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
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
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
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57
后记:
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姑娘很
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
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
鞋退给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后来我
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
不起她。
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
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58
观点一:“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
①从形式上看,“后记”与小说没有直接关系,两者是各自独立的文本;
②从内容上看,小说是乡土生活的诗意想象,“后记”是作者的自我忏悔,两者无法融
为一体;
③从人物塑造上看,“后记”的“真实”事实,限制了小说的想象空间。
观点二:“后记”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①从形式上看,小说是开放性的文本结构,“后记”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从内容上看,“后记”的“真实”改变了小说的田园牧歌风格,于诗意中多一丝冷峻;
③从创作倾向上看,“后记”中的自我审视,将传统与现代联系起来,深化了小说的主
题。
四、人物形象类探究题
59
60
是什么
人物形象类探究题
人物是小说的中心,自然也是探究的重点。人
物形象探究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探究人物性格的特征(如人性弱点)、命运成因;
二是探究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
三是探究人物性格、人物命运给人的启示。
人物形象类探究题命题形式
61
怎么考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5·全国卷Ⅱ)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
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
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1)题干中有“人物”“性
格”“形象”等字样;
(2)题干中有“探析”“分
析”“探讨”等字样;
(3)题干中有“人格启示
”“人格魅力”“你的看
法”等字样。
(2014·辽宁高考)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2012·新课标全国卷)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其他设问方式:
(1)×××的成长历程,代表着这一代人的成长过程吗?请谈谈你
的看法。
(2)有人认为×××不是现实中的人,你认为呢?
(3)×××的性格给你怎样的启示?
人物形类探究的5个思考角度
62
怎么解
1.人物自身角度:是否符合人物自身的性格逻辑。
2.情节角度:情节就是人物性格的成长史,探究人物与情节密不可分。
3.主题角度:主题主要从人物中体现出来,要看人物对主题所起的作用。
4.环境角度:即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看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5.真实角度:即人物塑造是否符合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
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老汪,你有学问吗?”
老汪红着脸:“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人:“有,咋说不出来呢?”
老汪叹息:“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
还讲不清楚的道理?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啥叫朽木不可雕呢? 圣人指的就是
你们。”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
上。老范自家设私整,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十里八乡,便有
许多孩子来随听,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
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
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我讲你们也不懂。”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
兴个啥呀,恰恰是圣人伤了心,如果身边有朋友,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
吗?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
说着呢;只不过措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老汪一个人伤心地
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
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夏天走出一头汗,冬
天也走出一头汗。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十五
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
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两人在门口碰上了。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
汪问:“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慢慢地不笑了,一脸的凝重。他站起来说:
“我有点活儿,你们干不干?打个车挂钩。”
老汪:“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脚上哭着
说:“总想一个人,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这下老范明白了:“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汪哭着摇头:“不会是他。
”
老范:“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老汪摇头:“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去了命。”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老汪摇
头:“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又说:“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墊。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
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人劝老汪:
“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老汪一声叹息:“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逛一趟集市,买人几棵葱,非拿
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
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一次
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老范:“为啥?“
老季:“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
老范:“不僅才教,懂还教个啥?”
老季:“不为老汪。” 老范:“为啥?”
老季:“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老范挥择手:“娘们儿家。”
又说:“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
了老汪。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啥叫有朋自远方来?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
?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
66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性情气质上相似之处
外貌上都“穿长衫”,对别人的嘲笑都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
辩解、自我安慰,这说明二人都有书呆子气;
二人在待人方面能显示出他们善良、诚挚、率真的性情;
在处世、处境方面,二人都显得懦弱、落魄。
精神
困境
根源
不同
人生经历不同(情节角度
)
老汪虽辗转但最后有落脚之处,并且有包容的“东家”;
孔乙己则没有,这就导致二人精神困境不同。
社会环境不同(环境角度
)
老汪精神困境的根源则是对学问的认真和投入,周围人不理
解他,与他交流上有困难,但是总体上社会氛围对他还是友
好的。
孔乙己精神困境的根源是对封建旧思想抱残守缺式的迂腐,
以及周围人对他看小丑似的无情调笑。
作者塑造二人形象意图
不同(主题角度) 孔乙己是一个可悲的人物形象,而老汪则不是。
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
?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
67
相似之处:
①都温和善良,诚挚率真;
②都有些懦弱,也比较落魄;
③都有些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
不同之处:
①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级观念的压制,以及
生活的窘迫;
②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
五、艺术特点类探究题
68
69
是什么
艺术特点类探究题
艺术特点类探究往往从文本的某一艺术特色切入,要求探究其使用意图
或表达效果,如探究情节构思或艺术手法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探究叙事风格
对小说内容的表达作用。
这类试题的探究点不是局限在艺术的某一方面上,如情节艺术、人物形象
塑造艺术,而是在小说艺术的整体构思和布局上,它涉及了小说艺术的方方
面面,如情节线索、表现手法、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主题及其象征意蕴等。
文学味很浓,难度很大,但题干往往只要求从某一方面或角度来探究,因
而降低了难度。
艺术特点类探究题命题形式
70
怎么考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4·湖北高考)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
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看法。 (1)题干中一般有“
写法”“手法”“形
式”等字样;
(2)题干中一般还有
“探究”“探讨”“
你的看法”“你的认
识”等字样。
(2012·江苏高考)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
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其他设问方式:
(1)有人认为本文运用了×××的手法,你的看法呢?
(2)小说主要写了×件事,没有太多的曲折,对小说内容的表现是
否打折扣?请作探究。
(3)本文在整体构思上别具一格,请就线索和叙述方式谈谈你的认
识。
艺术热点类探究题的3步走
71
怎么解
第一步:通知识,打基础
因为艺术特点类探究应以“艺术技巧”为基础,所以应先掌握艺术技巧的几种题型:
①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
务的;
②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欲
抑先扬、先抑后扬、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③明确各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④结构方式:单线(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线索)、网
状等;
⑤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比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
词语丰富而多样)。
艺术热点类探究题的3步走
72
怎么解
第二步:会审题,明方向
审题干关键词,明确题型,找到探究方向。
第三步:多角度,会探究
把艺术技巧与人物、情节、环境、主旨、读者等结合起来,从“特色”与“效果”
两方面组织答案。
战争六指猴
墨中白
侯六是新来为东家赶马车的,右手六指,护院的都笑称他六指猴。
侯六也不恼,伸出手问:“像六指猴吗?”
“六指猴是江洋大盗,你是给东家赶马车的。”说完,大伙善意地笑了。
东家江大佬有钱,有钱的东家不住在泗州城。东家喜欢住在五里城的凤凰墩。凤凰墩背靠
九座梅花山,西临拦山河,东边一条大道直通南边的泗州城。
东家爱去泗州城听戏。
东家听完泗州戏,侯六就陪他去梅岭茶馆。
东家和众玩家边品茶,边玩赏古玉。
众玩家要看东家腰上的玉。
东家掏出洁白的手帕,用嘴吹吹,才解下玉放在上面。只见手帕上的蟠螭,圆眼怒睁,细
眉飞扬,脚爪上翘,胛骨尽显,活泼有趣。
众人夸:“好玉。”
侯六却在旁边大碗喝着茶,喝完,就到泗州大街上逛。
东家品足了茶,侯六准时套好马车等他。坎坷道,马车如履平地。东家喜欢坐在车上眯着
双眼哼着泗州戏,回味着茶馆玩玉时的惬意。
到家,东家拎起长衫下车,侯六就看到他腰带上那只活泼的蟠螭。
东家有钱,可有钱的东家人不坏。东家喜欢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救济乡邻。侯六常听人夸,
东家是善人。
侯六拴好马,路过东家房时,就听东家和老婆说:“侯六人不小了,是该成家了……”
侯六听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
泗州大街,仁义当铺。
黑衣人闪身进屋。
老板贾仁义低声问:“玉呢?大人催要。”
黑衣人说:“盗不来。”
“没有你偷不来的宝贝,否则告知官府,丢的不仅是玉,还有多人的性命!”
黑衣人不回答,抛下酬金,飞跃离去,眨眼钻进黑夜里。
天亮,府衙有人投案,声称自己是大盗六指猴。师爷马皮金一看是马夫侯六,笑说:“你
手长六手指,就是六指猴?”
“我是六指猴,为东家赶车,实是想偷他的玉。”
马皮金只好向吴知府禀报。
吴知府听后,说:“通知江大佬,让他看着办吧。”
马皮金把知府的话转告给东家,临别小声叮嘱:“大人的嘴,大着呢!”
东家忙带上金银赶到府衙。
看着满眼的金银,吴知府叹道:“你有钱心善,好人呀,可好人如何会让飞贼赶车呢,要
追究……”吴知府眯着小眼盯着东家的腰间。
东家取下玉佩递过去,说:“一个赶马的怎会是大盗哟?”马皮金忙上前接玉,旁边的吴
知府就怪怨说:“好好马车不赶,非说是飞贼,自己的命贱,也不为主人着想,再说,他真是
六指猴,怎敢自己找上门来?这些下人呀,醉酒后,全是醉话!”
东家忙谢过知府,刚把侯六带走,贾仁义就求见吴知府说:“真是六指猴呀。”
吴知府笑道:“抓了六指猴,还会有七指猴八指猴,那么多飞贼抓得完吗?要的是玉!”
看着吴知府把玩着圆眼怒睁的蟠螭,贾仁义连赞:“大人高明!”
侯六得知东家用古玉救他,跪谢说:“我不配。”东家伸手拉起他说:“玉是宝,可活人
更是宝哩!”
侯六说:“不能再为您赶马了。”转身欲去。
东家也不挽留,说:“走正道吧!路平整,好走!”
六指猴点头,飞身上了大路。
平原大道,晨光如金。
东家坐着马车去泗州城,路遇一老者,停车,让其坐。
老者摘去胡须,是侯六。
侯六感慨地说:“东家的善心无处不在呀。”双手递来一玉。
东家见是那块活泼有趣的蟠螭,摇头叹说:“何必呢!”
侯六说:“东家放心,他们无可奈何,日后还会尊敬您呢!”看着东家一脸莫名,侯六笑
着跃到马后,接过马鞭说:“再为您赶一趟吧。”望着飞舞马鞭的侯六,东家仿佛看到自己年
轻时的影子。
侯六走了,东家再也没有他的消息。
东家不明白,古玉被盗,官府也不追问,吴知府对他尊敬如宾,像是他偷了自己的古玉。
东家进城时还爱听泗州戏,去梅岭茶馆。东家品茶时,听茶客们说,江湖上有一飞侠,专盗贪
官金银救济穷人,飞侠盗金银,还拿他们记录贪污的私账簿儿……
听着,听着,东家会猛喝一口茶,他希望飞侠是六指猴,却又为侯六捏着把汗。
(本文有改动)
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
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77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问什么,答什么)
题干已经明示“写法”,哪种写法?题干“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
的形式”,所以只要探究这种“写法”的作用即可。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有多少,答多少)
本文短小的段落按时间顺序叙事就构成了文章的单线结构,这种单线叙事的作用:
内容安排、情节推进、读者的感觉等。
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
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78
思考
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人物 文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采用这种形式,起到了强调作用,便于
展现不同人物形象,使各类人物个性鲜明
情节 本文故事发生的地点转换频繁,情节推进很快,采用这种形式,便于场合的
转换,使故事更加紧凑,适合本文复杂的叙事内容及快速发展的情节的需要
环境
本文环境描写语句不多,“泗州大街,仁义当铺”“平原大道,晨光如金”
,但是一句一景,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又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美好
的心灵
读者 本文段落短小,甚至一句一段,语言简洁明快,并且富有“提示”性,能够
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给人一种电影分镜头的感觉
谢谢大家!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美·基辛格《论中国》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
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
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
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鲁迅《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