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师运用情感教育,必须以情感教育目标为教学依据。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和细化,既有指导教学实践的导向功能,又是教学评价的客观依据。制定科学的、系统的历史学科情感目标是落实历史教学任务的重要举措,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程。而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历史学科在加强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地位和作用,历史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进行情感教育的原因
首先,这是由历史本身特点所决定的。情感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事实与人的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的爱国志士为着民族的解放、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极为注重本国的历史,学习本国历史,熟悉本国的历史,从而建立起热爱自己祖国、建设好自己祖国的责任。 其次,这是由学校爱国情感发展的需要决定的。历史科学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只有对祖国历史的了解,对现有国情的认识,才能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确立报国之志,成为建国之才,实践效国之行,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形成爱国的热情和深厚的感情。 再次,这是由历史教育的任务所决定的。通过历史科学培养爱国情感是党和国家赋予历史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我国《历史教育大纲》明确指出,要通过中国文化史及近代史的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学生认识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本质,继承和发扬反帝爱国的光荣传统;培养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历史教育工作者理应自觉承担这一历史责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二、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 历史教科书中有着大量具体生动的爱国主义方面的知识,只要教师加以分析、研究和提炼,就能成为很好的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素材。通过具体的实践,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突出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文明,不仅为人类创造了极其灿烂辉煌的文化和科技成就,更向世界展示了其非凡的融合力、凝聚力和强大的生命力。这些内容特别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突出历代为祖国作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祖国历代都产生出忧国忧民,为了民族的强盛而不惜抛头洒血的英雄人物,更有现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的解放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鞠躯尽瘁,奉献一生。这些杰出人物对人类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及他们的优秀品质、高尚道德和顽强意志,将激发青年学生锐意进取、勇于探索的思想感情。 3、突出民族和睦、维护统一的民族特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千百年来,我国历史上涌现了许多为民族进步,为消弥民族战争,为维护祖国统一而努力甚至献出生命的代表人物或典型事例,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康熙平定叛乱、郑成功收复台湾等等。揭示历史上民族英雄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民族气节和民族感情,砥砺年轻一代前赴后继、自强不息的性格。 三、中学历史课程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几种方法 利用历史学科进行爱国情感教育必须运用科学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美、辅之以行,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以境生情 一定的情境会产生一定的情感。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电化手段、模拟场景等“再现”历史,让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 2、以理育情 学史使人明智。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对比、辩析,摆事实、讲道理,层层分析,让历史隽永的哲理性、严密的逻辑性、深邃的思想性使学生心悦诚服,这样培育的爱国情感才会更牢固持久。 3、以情激情 情绪的互为感染和有血有肉的历史,促进师生双方的情感交流是必须的。教师生动的讲述必定会使学生受到感染,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更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4、以美孕情 美在人的内心情感体验上是愉快而易接近的。历史内容中具有涵盖自然、社会、艺术、科技的综合美。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时,去发现美、感受美,并进而创造美、追求美,从而使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自然生发崇高的爱国情操。
后记
总之,利用历史学科进行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既生动丰富,又十分复杂。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历史教育工作者担负着教育人才的重任,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方面理应作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