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心小学 王二南
学校的办学主体是教师,教师的办学思想,凝聚力量、研究意识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所以“将欲立人,先求立师”。如何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群体,几年来,我们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教师的师德形象优化,一手抓教师业务培训。从而使素质教育的要求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收到了较好的培养效果。 一、营造竞争气氛,让教师有压力感 当今社会,知识日异月新,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适应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向我们迎面扑来之际,作为学校教育又如何采用有效的策略来充分利用机遇和迎接挑战,带着这些问题,学校组织教师展开了大讨论,透彻理解“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今天不爱岗,明天就下岗”的内涵,从而使全体教师逐步形成一种克难思进、竞争向上的理念,全校形成了“优者进、劣者出、庸者下、功者奖、过者罚”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几年来,学校每学年都保持着一定的 流动率,没岗竞争,如本学期、中心校从下属村小和师范院校招聘了7名教师,与此同时,学校也有7名教师接到了解聘通知书,调出中心校,有的下派到下属村小,从而逐步实现“增加名师,转化弱师,辞退差师,满负高效”的师资群体优化的目标。 二、构建培训网络,让教师有依托感 帮助教师在岗位实践的竞争中成才,这是我校抓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决策,而培训机制的完善,更是教师岗位成才的有效途径,为此,学校自99年以来,一方面成立了师训处,形成了在校长室领导下、师训处具体协调、党团组织和教导处,教科室通力协作的培训机制。另一方面,我们以校本培训为主导,形成以镇江市、丹阳市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为主体的教师培训队伍,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培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层次、有目标。(一)分组辅导。让教师自己确定科目,根据业务情况编成“三组”,即语文组、数学组和综合组,每组设正、副组长各一人。学习理论时,“三组”合拼,集中学习,共同提高思想素质,转变教育观念;进行业务辅导时,“三组”分开,重点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与业务操作能力。(二)分线要求。要求教师自我对号。我们分成了“三条线”:合格线、骨干线、特色线。合格线教师的目标是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提高课堂教育效果,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向这类教师提供学习借鉴模式,让他们利用身边的事例,看得见,摸得着地学习提高。骨干线主要是培训四十余名中来自中心校和各完小的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学校定期组织他们学习讨论教改信息和先进经验,听有关教育改革的讲座和报告。重点指导他们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情,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手段,指导学生探索求知,成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特色线,主要指中心校的各学科教学和活动课的骨干教师二十多名,让他们根据各自的实际,选择一个突破口,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学校组织他们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我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优秀教师经验,提供外出听课和观察机会;请省内外的教育名人、专家来校进行指导,指导教师开展写作研究,撰写教改论文。(三)分层活动。集中辅导,每月围绕一个重点,安排一次学习,开展专题讲座,公开课和“教科研沙龙”活动等,扩大教改信息。分散活动,各活动小组,带着集中辅导布置的思考题,开展讨论活动或公开课研究,每月举行一次,年级组活动每周一次,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上一节汇报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个人自学,自学是自我完善、提高的重要途径。要求教师根据培训计划,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学习政治、教育理论或上英特网等获取有关方面的知识,并通过教学实践、消化、吸收自学中得到的收获,以提高素养。同时鼓励教师分期分批通过自考、函授提高学历层次。目前全校中青年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90%以上,以增强教学研究的能力。 三、强化三项制度,让教师有激励感 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师素质,提高办学的整体合力,我们积极创造条件,激励教师争先创优,争创实绩 ,引导教师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在良好的竞赛环境中,带着压力竞争,争出凝聚力,争出办学活动。为此,学校强化三项制度:一 是“两活动三个一”的教研制度——周二晚上的学科组成员活动和周三、周五下午放学后一小时的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报刊杂志的学习活动,每人每周完成一张《访仙中心校教科研资料卡》、一张《学报刊摘录卡》,每月完成一篇教研论文或教学心得;与奖励挂钩的考核制度——我们建立了教师教学研究、班级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考核档案,从参加学习活动态度、备课上课质量、班级管理效果、环境维护等各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每月考核结算,并将考核成绩纳入学期教师业务考核档案;“教师特殊贡献奖”的激励制度——对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撰写教改论文,参加教学比武,指导学生写作竞赛,视其成绩大小,每项给予5~400元的奖励。三项制度的强化,有效地激发了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情,教师素质明显提高。仅上一个学期教师在省、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论文达98篇,教师、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省、全国级一、二、三等奖共有100多人次,学生习作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80余篇,学校发放特殊贡献奖近三万元。 四、搭建活动舞台,让教师有成就感 让每位教师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为教师创建所需要的成功条件,是我校管理层所致力追求的目标。几年来,学校千方百计为教师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鼓励教师冒尖,加速名师成长,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教师具有成功的体验和追求。首先,充实图书资料,学校每年投入二万元,订阅国内外百余种教育报刊杂志,鼓励教师多看多思,拓宽知识视野,了解教改信息。其次,建立带教制度,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和教龄未满三年的教师配备指导教师,签订拜师、带徒的双向合同书,每位师傅都有传帮带的计划,每个徒弟都有“学、赶、超”的目标。其三,搞对外展示活动,学校每年举行一次对外开放的公开课和展示课,让教师在活动中经受锻炼,发现不足及时弥补。与此同时,学校经常性地积极争取市级以上大型活动在校内举行,让学校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活动、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其四,与高等院校挂钩, 请南师大班华教授、扬州大学陈家麟教授、丹阳师范特级教师张受觉主任为教学顾问,定期请他们来校为教师开讲座和座谈会,指点教改方向,使教师思维更加鲜活,视野更加开阔,教学品位得以提高。其五,承担课件研究。几年来,我校进行“立美教育模式的构建”、“班级文化建设”两个省级课题和“数学思维训练”、“语文读写结合”、“利用多媒体优化思维环境”等三个市级课题的研究,让工作优秀的教师担任课题组骨干成员。目前已有两个课题结题,受到了省教委领导的高度评价,并有100余篇专题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其六,开辟教研园地。“教师即研究者”,这已成为全校教师的普遍共识,为了鼓励教师注重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几年来,学校坚持创办《求美》月刊和《教育教学经验汇编》期刊共108期,收录论文4000余篇,教师参与率100%,并有450余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几年的实践与探索,使我校教师的素质得以全面提高,谭习龙、李学源、杨朝阳、蒋明玉、王芬、周鹤萍等一大批青年教师参加市级以上基本功比武均获一、二等奖,其中王文忠校长参加省级评优课获一等奖,并涌现出三名破格晋升的中学高级教师,4名镇江市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10名丹阳市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素质教学的深入发展,学校跨入江苏省模范学校、实验小学的行列,并被省教委授予 江苏省电化教育先进学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基地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