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猜测、推理、验证
──《找规律》案例设计
厦门前埔南区小学 李惠芳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15-116页例1及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教具、学具准备]
□〇△☆四种图形各5个,每四人小组一份,教具放大5倍一份;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老师家准备装修,想利用这两种瓷砖设计出既漂亮又有规律的墙面,你能帮老师设计设计吗?
师边说边出示两种图案的卡片若干。(□〇)
请个别学生上台摆摆。
生1:○□○○□□□○......(提醒学生要有规律地排列。)
生2:○□○□○□......
生3:□○□○□○......
生4:○○□□○○□□......
生5:○□□○○□□○......
师:能说说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吗?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摆法,也能简单地表述其中的规律。学生发言非常勇跃,一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这时我及时给予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新课:
1.观察发现规律。
师:小东家的厨房装修得可漂亮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指导看书)
小东家的墙面和地面在设计上,隐藏着规律,比一比,看谁最快找出来。
[留给学生观察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学生观察思考后,汇报:说说你找到的规律。
生1(上讲台指着图):"墙面"中间的斜线上有4个☆,向上一斜线有3个△,向下一斜线有3个○,再向下有2个□,这边也有2个□,最右边的下方是△,最左边的上方是○。
生2:“地面”这一图中每一斜线是的颜色真是一样的。
生3:“地面”第一行的第一格是绿色,第二行的第一格是蓝色,第三行的第一格是红色,第四行的第一格是黄色……。
师进一步引导:第一行和第二行有什么关系,第二行与第三行有什么关系,……每相邻两行有什么关系?小朋友再想想,然后在小组里合作交流。
[教学这一过程时,学生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发现了不少“规律”,但仍没发现主要的“规律”。因此,这时我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最后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合作交流,小组汇报。
生4:第一行的○向后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二行的图形;第二行的□向后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三行的图形;……
生5:竖着看,第一列的第一格○向下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二列的图形;第二列的第一格□向下挪到最后一格,就得到第三列的图形;......
生6:……
[学生边说,老师边移动教具,共同验证规律,最后引导学生归纳规律的特点是:每一行都是前一行的第一个图形往后挪形成的。]
2.按规律,画一画。
指导看书115页例1:他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先仔细观察,再讨论。
师:按这样的规律排下去,下一组是什么图形呢?
请一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学生填写在书本上。
3.动手操作,创造"规律"。
老师家也想象小东家那样,用四种瓷砖(红、白、黑、黄)设计出既美观,又有规律的墙面,你能开动脑筋,帮我设计吗?
[学生纷纷动手操作起来,大部分学生能分组合作摆出各种方案。]
小组展示、汇报:说说你设计的图形有什么规律。
生1:红、白、黑、黄 生2:红、白、黑、黄
白、黑、黄、红 黄、红、白、黑
黑、黄、红、白 黑、黄、红、白
黄、红、白、黑 白、黑、黄、红
生3:红、白、黑、黄 生4:黑、黄、红、白
黑、黄、红、白 黄、红、白、黑
红、白、黑、黄 红、白、黑、黄
黑、黄、红、白 白、黑、黄、红
[第二、第三个学生的方法比较新颖,师:这里又有什么规律?让学生详细说一说。]
(三)练习反馈
完成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他们之间的什么规律。
[老师巡视时发现:有些学生没注意观察,仍以为是第一题的规律,出现作图错误,有些学生还不会应用“移动”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
寒假里,小明为自己的房间设计了一组有趣的图案,你们瞧(指导看书117页)
同桌说说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来设计的图案,再独立完成。
2.补充练习(机动)。
请你也为你的房间设计一组有规律的图案,让你的同桌找出规律,并继续画出下一组图案。
[评析与反思]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历程。教师的教学设计应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能自主探究,猜测验证,合作交流,充分发表自己个性化的感受和见解。
因此,我在“找规律”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活动:(1)注重知识前后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一年级已经学过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因此,课的开始我设置了帮老师设计厨房墙面的情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新知识。(2)呈现问题情景,提出思考问题。参观小东家,引出问题:小东家在墙面和地面的设计上隐藏着什么规律?(3)观察猜测,发现规律。A:观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秘密”,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B:讨论交流,验证规律。在学生充分观察和思考后,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自己想法,最后全班师生共同验证。(4)抽象归纳,应用结论。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图中排列规律,并让学生动手创造“规律”。这样的教学,把教材中抽象的规律引发为一个过程,一个让学生参与观察、猜测、验证、合作、交流、概括的探究学习过程。
本课由于创设了学习情境、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引导自主探究等新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仍有一小部分“学困生”跟不上学习进程。在巩固练习这一环节中,我发现他们不能独立做题,或是出现较多的错误。分析原因:在大部分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活动中,一小部分“学困生”由于接受能力、反应能力较慢,跟不上教学步伐。因此,无形中受到了忽视,不能较好地参与探索过程,这也进一步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少数"学困生"的关注,给予他们更好帮助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