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陈毅探母〉(庞莉)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4
《陈毅探母》课后反思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机遇和挑战并存,别怕听到学生们说“不!” 这节课上,我最担心的插嘴和唱反调的情况都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我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地方体现了陈毅关心母亲。在学生的讨论中对陈毅称呼母亲的“你”字发生了争执,有的同学认为要用“您”才能体现陈毅对母亲的尊重。当时的我确实很焦急,然而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掐断这根激起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导火索,因为我知道: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儿童的声音。有问题才证明在思考,有讨论才证明在探究。儿童喜欢随心地去接受知识,这是他们的天性。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给全班探讨,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委员说:“‘您’是对长辈的称呼,这样能表达陈毅元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在大伙的意见达成一致之后,我大力表扬了这个敢于挑战书本的学生,全班同学都为他鼓掌,他得意地笑了,那是发现新大陆的欣喜表情。 接着,我让学生拿出铅笔,当堂把“你”改成“您”。在学生动笔的过程中,我又发现有的学生把这一段中所有的“你”都改成了“您”,包括陈毅母亲说的那句“你也五十多岁了,还替娘洗衣服”中的“你”。我立马又把这个“你”字提出来给大家讨论,反对的学生很多,理由也很充分,连一向害羞的张磊也艺高胆大起来:“长辈对晚辈说话时用‘你’,这里改成‘您’不是弄反了吗?那会闹笑话的。”看到他们能自主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我觉得轻松自然了许多,学生们也在主动自觉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认为,语文课堂既要成为学生传承文化的接力赛场,又要能让学生在驰骋中逐渐激发自我的创造力和生命力。因此,“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必须紧密结合起来,在一张一弛中牢牢把握住语文课堂的性质。 (www.ywkt.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