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列宁逝世:1924年1月24日,列宁逝世。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2)工业化:①开始时间:1925年12月,标志:联共(布)“十四大”召开,总方针: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把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②1928年起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卫国战争前,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3)农业集体化:①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确立农业集体化方针。要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并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此后,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②评价: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但存在着严重问题和错误。违背了农民自愿加入的意愿,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不相适应,从而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4)存在的问题: ①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最终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 ②忽视轻工业的发展造成消费品的供不应求.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为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
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1)形成: ①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绝对支配地位。 ②1936年,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它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它的政治政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 ③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2)特征: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它在政治方面的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忽视民主和法制。 (3)评价:①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②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 (4)斯大林个人崇拜:随着斯大林地位的牢固确立和苏联建设事业的发展,斯大林的威望空前提高,到30年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5)大清洗运动:(肃反运动)1935-1938 ①原因:由于个人崇拜风气的盛行,斯大林的一些错误观点和做法对苏联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②经过:1935~1938年间,进行了错误的大清洗运动,大批党、政、军优秀领导人和著名知识分子以至普通干部和群众被加以各种罪名,遭到残酷的镇压和迫害。 ③危害: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粗暴的破坏和践踏;破坏了社会主义科学文化资源和各级干部资源。
☆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 1936年苏联宪法的通过,宣告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成,同时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第一,它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体制。它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它片面发展重工业,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生活改善的手段,以达到高积累多投资。第二,它在政治方面的特点:是将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共产党领导一切,直接发布政令,管理国家事务。民主法制被忽视,干部由上级委派,领导终身任职,基本上不受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第三,该体制曾发挥了巨大作用,斯大林以此把苏联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但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它违背了列宁关于把文化经济建设当做工作重心的指示,仍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