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构建初中英语课堂文化的探究与思考
加入VIP免费下载

和谐构建初中英语课堂文化的探究与思考

ID:506844

大小:15.4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课堂文化     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是学校文化的基础载体。课堂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空间,也是现代学校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一切的学校文化都可以从学校的课堂里发现。所谓课堂文化,是指在特定课堂空间中师生教学活动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的总和。课堂教学之所以是一种文化,是因为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和技能,又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然而,课堂中的文化主要是由课堂与课堂活动的创造者----教师和学生来决定的。课堂文化往往是内隐的,深层次的。其凝聚在人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之中,凝结在人及关系之中。具体来说,课堂文化包括支撑着教学活动的根本理念、价值取向,展开教学活动的基本思维方式,以及维系师生交往活动的人际氛围和精神氛围等,它是课堂教学的内核。而教师对学生、对知识、对教学、对目标等问题的教育学理解,决定着以上课堂文化内涵是否能成功构建成的关键。     国内外许多教育研究者认为,课堂文化主要包含以下三点特征:第一,生命化的课堂文化。生命化课堂的实质是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赋予学生生命成长必备的共享的核心价值观;赋予学生生命的关怀与尊重;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使课堂教学活动富有生命的意义。即首先必须承认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把学校里的学习与社会密切联系,使个人的发展真实地与社会进步紧密相关;第二,智慧型的课堂文化。其中包括学习内容的智力挑战与充实,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创造性、自然生成性和智慧;第三,有效性的课堂文化。有效性,是课堂文化的技术标准。有效性的课堂注重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差异性,即不求人人都会,但求人人理解;不求个个全对,但求个个进步。   二、新课程下英语课堂文化的内涵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人文素养提高的过程。英语课程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教育部,2001)。可见,与以往教学大纲显著不同,新课程标准在确认英语作为工具性学科的同时,还强调了英语学习的人文性。因此,英语课堂的文化应体现在由原来的“一元”性文化(工具性学习)向“二元”性文化(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转变,体现了语言课程价值完整性的回归。   从本质而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是“学生学到什么”和“学生怎么学”。“学生学到什么”也就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即通过课堂教学,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等目标的达成度。“学生怎么学”即学生达成以上目标的过程和方法,是否学得轻松、学得愉悦。这两个方面构成了学生的课堂体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   因此,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构建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和师生体验生命价值的课堂文化。   三、构建初中英语课堂文化和谐性的几个要素   1.课堂教学内容的文化构建:体验性和生成性。   英语作为语言学科的学习,教师应首先关注学生学习内在认知规律,这是课堂文化有效形成的关键问题。根据皮亚杰和奥舒贝尔(Ausubel)的关于人的知识内在构建规律的观点,语言学习的构建主要体现在激活(Stimulate)→输入(Input)→内化(Intake)→输出(Output)的四个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知识内容文化的有效形成,必须处理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教材中“无生命”的语言材料输入教师脑中,与教师的个人阅历和专业知识融合,教师应有选择性提取“有生命”的、可理解的教学内容;第二个层次是这种“有生命”、可理解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上师生的交互,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再次融合,生成为学生所接受的、融入学生生命活动的“活”的学习内容;第三个层次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把内化的语言知识与他们的生活相结合,形成有效的语言输出,生成更有生命价值的知识和能力,达成语言实践的目标。   可见,这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体验性和动态生成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在选择输入知识内容时,应从学生真实生活的话题与内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经验入手,选择“有生命”知识内容,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先验知识与经验,进而有效地学习新授课文的知识,并且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与延伸。训练学生语言技能与发展语言运用能力,是贯穿整个课堂文化的重心。     2.课堂教学过程的文化构建:互动性、多元性和协商性。    根据交际语言学习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的观点,语言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互动(Interaction)、多元(Diversity)和协商(Negotiation)的。“互动性”指教学活动过程在“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下,不断作用的状态;“多元性”是指教学活动中多情境、多内容、多维度、多形式的同时存在和相互作用;“协商性”是指师生之间关系的民主、安全、平等、对话的语言学习氛围。课堂学习应多一些轻松,少一些焦虑;学习过程是共享知识和经验,体验美好的人际关系,它是一个幸福体验和交往的过程。     初中英语课堂的文化从这一层面而言,主要表现特征为:强调语言知识的内容和意义的统一,强调语言教学的实践性;以有效活动和任务的完成贯穿整个课堂学习。其中,活动和游戏的开展应以始终围绕目标语言的学习为目的,在真实任务或活动中去体验、领悟和运用。同时,任务和活动的设计应体现梯度和发展性。在观课和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许多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互动性的认识,即所谓教师问得多学生答得多;游戏越热闹,学习气氛就越浓。对提问的设计和课堂情境的设计,非常牵强,缺乏任务完成一环扣一环的自然衔接和过渡,尤其缺少真实的情感交流,流于形式,对学生深层次思维的开发和挖掘不足。因此,目前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的真正对话,教学的真实开放实属鲜见。     3.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文化构建:情意性和激励性。   由于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享受课堂生活的文化交往过程,因此教师鼓励性的外在言语和暗示语言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表情和眼神都是一种情感源,时刻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念三个方面进行塑造。因此,在英语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除了要充分利用“Good!” “Very good!” “OK!” “You are clever!” “Don’t worry. Try again!..”等话语肯定和激励学生之外,还要注意交流的情意性,真正与学生的感受融合在一起。例如,教师的聆听态度、教师对学生奇思妙想问题或回答的态度,以及教师对学生语言错误纠正的态度和教师对学生的暗示效应等等,都将是构成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的要素,它们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与学生是否真实享受课堂文化生活的幸福指标。   英语课堂教学的反馈交流,不但是对学生认知的“假设—检验”过程很重要,同时教师对学生表现的每一个反应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尚待成熟,因此他们学习的动机和意志还非常脆弱,他们需要老师的关注和激励性的评价。而基于真情实意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正面影响。著名的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关于对语言学习的“情感过滤假设”中提到,“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他们尽量较少精神层面上的焦虑。因此,情感的关注反映的是深层文化的内涵。   4.课堂教学中深层文化意识的构建: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与尊重。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也拥有自己的文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渗透个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尊重,这是构建深层课堂文化的实质。《英语课程标准》“五级”目标主要考查考生“文化意识”为:是否对说英语的各国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方面有初步了解,逐渐形成“英语地球村”的概念。培养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理解与尊重,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学好英语,同时可以扩大他们的视野,开阔胸怀,包容文化,拓宽思维,并为将来更好地传播本民族文化。这是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最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享受。       四、确保英语课堂文化和谐构建的几个方面   英语课堂文化的产生,绝非一日之时就能形成。它是学生与教师长期在课堂教学交流、交往、合作的精神产物。要确保能和谐建构英语课堂文化,我们必须从提高教师个人专业水平和教育思想、理念着手,同时注意外部因素的衔接。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的衔接。   在一个新集体产生初期或陌生班级交接期,注意师生情感的衔接显得格外重要。尤其,老师对学生的第一印象特别重要,亦称为“情感定势效应”。在第一师生见面时,作为外语老师,我们吸引学生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热情、外在漂亮的口语,我们更需要思考策略,用教学的智慧、巧妙的方法去捕抓学生的好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例如,有位老师在开学初的第一节英语课上,他并非像一般老师一样先介绍自己,并对同学们提学期要求和目标。而是先用熟练的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左耳、一双眼睛、嘴巴、红心。接着问学生,猜这是一个什么中文字。学生很好奇,议论纷纷。原来这是一个“聪”字。接着他又问,大家说说这些用英语怎么说。于是同学们回答,“ear, eyes, mouth and heart”。这时老师故作思考,问学生,那怎样学习英语才称为聪明呢?为什么?顿时课堂热闹起来,大家七嘴八舌地回答。为了使大家聆听别人说话,老师要求回答的同学用英语来讲原因、、、、、、可见,在整个环节中,老师用巧妙的猜谜吸引学生,而且巧妙地渗透了英语学习的方法,这样的第一印象对同学以及他们的今后都将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巧妙的情感衔接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它给人带来安全、愉悦和幸福。   2.  知识的衔接。   无论是新授班级伊始或是每节课开始,教师都应作好知识的衔接、过渡。对于新授班级伊始,教师应充分作好前测数据的收集,如学力情况的分析,认知水平的差异等,学习内容、教材、教法的选定,以及整体学习目标、对个体发展的目标,均可提出不同阶段性的、有个性的合理规划;同时,对于教学后测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以及科研的科学、规范开展,皆有现实的意义。   对于一节课而言,所谓的衔接,不只是简单的朗读旧课文、背背书或听听写。我们所要做的一切要为新授知识和内容作好充分的铺垫、衔接。其中,激活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是关键。例如,英语教学技能中的“头脑风暴”、“心智图示法”、“文示图”等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通过激活先验所起的作用是,一方面使老师真实了解到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同时也让学生有了自我意识,为下一环节的学习确定目标指向。   3.教师专业化的重建。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文化的体现恰恰正好与教师的专业水平正相关。而教师专业化的体现不仅仅是学科专业水平的高低,同时还包括对教育学、心理学掌握程度的高低。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所以,课堂良好文化的构建与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重建紧密相关。   4.赏识教育的渗透。   如上述提及,英语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主场所,激励与赏识是主题。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欣赏每位学生的长处,肯定他们每一点点滴滴的进步。赏识教育的内涵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外来文化的了解、赏识、接纳和选择;二是教师的人文关怀和宽容心态。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在对语言教学上如何正确对待纠正错误的态度和方法;以及排除学生学习心理上的焦虑与挫折,在处理上体现关心、体贴与平等交流。它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能用平常的心态接受新的文化、价值观,更好、更健康地树立个人的信念与意志。       五、结语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程实施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努力构建好教与学的文化,在和谐宜人的课堂文化交互中,变教与学的过程为师生共同享受的生活文化交往过程,让教学成为师生共同享有的生命活动过程,让良好的课堂文化不断激活生命,丰富生命,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享有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