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断增强课程意识是搞好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前提 课程意识更新理念不仅是实验开始阶段就能解决的。课程意识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灵魂。要不断学习、研究,要把课程意识贯彻到教学过程的始终。 课程改革不是编编教科书,上上课。而是站在高度,做课程的建设者。我们应是课程的开发者,建设者,执行者。传统教学的中心是课本、课桌、学生,而本次课改的中心改动了。过去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以记忆为特点的陈述知识),课本有什么就叫什么,过于追求知识的严谨,就把自己孤立起来。以往的教学策略过于注重知识的传程,师生被禁锢小小的课堂里,封闭起来。 在教学管理上过分强调统一集中。剥夺了课程开发权力(地方校)。课程缺少了弹性,这就是学语文的弊端。 所以我们要增强课程改革的意识: 1、 新的课程价值追求是什么? 形成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发展,致力于每个学生素质提高,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为每个学生打下实而活的语文基础。包括知识: (1)更多的程序性、策略性的知识能力、态度、方法、习惯,打下作文的基础。 (2)使学生爱祖国,及祖国的语言文化,责任感,做一个堂堂正正不断进步的中国人。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精神,以提高民主凝聚力。 2、 明确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课改是我们的任务,验证好工作,检验教材。使我们的课程更优秀,注意实施评价,使我们的课程体系由理想课程变成实践课程。这就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探讨语文工作目标的统一。如何落实工作目标,以及三个目标的统一。 (2)进一步探讨、开发学生的潜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实现学习方法的改变。 (3)进一步探讨怎样更好利用课程资源,正确利用教科书和引进课置资源的关系。进一步开展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而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教本课程。 (4)怎样进行课程评价的改革,实现重激励,求发展,体现全面,全程的易于操作的评价体系。同时,我们的老师要做课程改革的主人。(不等不靠) 二、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提出教学建议为语文教学课程提供好的凭借。 一年级下册与上册有很大的不同。第一册教材是温柔的,目的是提高低幼衔接。力求编写出有时代感有儿童想象感的文章,编排注意整合的多样,有效品味学生喜欢的学本。 1、 以专题来组织每组教材是统整基础口语实践活动的教材,编了8组教材。包括《多彩的春天》、《保护环境》《家庭生活》、《快乐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有趣的自然科学》。 2、 导语——识字——课文——语文园地 形成一个有始整体。 导语——点明专题 石井勋——日本研究汉字的专家,他认为孩子一年级识字能力最强,最爱识字。 上海推行第二轮课:一年级第一学期认识1000个汉字,一个月能认识200个汉字。(轻松)200~250字容易混淆,600字以上独立性增强,允许遗忘,认识80%就是优秀。多认少写,认写分开,这是课程标准的规定。 “多认少写”可以尽早阅读,读的面广,有利于发展思维。 “图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叶圣陶 (关键是得法问题) 3、 大幅度更新课文。 特点:思想内涵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特点,想象意识,思想启迪,体验情感。 意义: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4、 大力改进教材的显现方式,使真正成为学本。 (1)既方便教师教,又方便学生学,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孩子学习,增强亲和力。注重引导发现,鼓励主动学习。 (2)你发现我用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 (3)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课内加课外,算总帐。课内丢了10个字,课外阅读多学50个是有意义的。 (4)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5、 关于教学目标 (1)认识550字,会写250个字。 (2)喜欢识字,学习独立识字。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有感受和想法,乐于交流。 (4)适当抓一定重点词语理解。 学生在朗读时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这样想象使语感增强。(课件用的不好可能影响孩子的想象)做到用心想象,图文并茂。 (5)学习默读,养成好的默读习惯。 (6)重视语言的积累。课外阅读推动课内。 (7)加强生活中学习语文引导交流。 6、 关于教学建设 (1)识字写字要坚持以下几方面: a.多认少写 b.多次见面,每当遇见面及时巩固 c.字要写好,允许差异 d.生活中识字,要重鼓励,展示。 教师写字指导一定到位,要求教师边指导边板书,不能用课件代替示范写字,一定要端庄、整洁、美观。 (2)关于阅读 注意朗读指导,要把孩子带到课文情境中去,入情入境。首先要读对、读准,其次读通断句,再是读出感情。不要一句一句指导。 口语交际: a.关键是创设情境,增加孩子交际欲望。 b.尽可能多个情境,多个回合,多个层次的互动。 c.交际要放手,语言要规范,先让学生说,后帮助规范。 d.孩子记一定识字,要时时引导鼓励孩子及时看报,写文(写句子) e.日常的环境中,5分钟口语训练,手抄报。 三、 研究中获得有益启示。 1、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促进课堂教改。 研究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是态度。 语文课程100年———— 一节课改的怎样。 看课教师要虚心,不能过分挑剔。 我们的来势要物美价廉,经久耐心,孜孜不倦。 本次课改有提高,理由是学生爱学语文了,这是成功的一半。 2、教师力求准确的定位来促进教学方式的改变,鼓励孩子自己提出要求,解决问题。 3、教学的内容丰富,没有一节课完完全全是课本。学法拓展,知识拓展。密度力,效率高。认字落实,阅读充分。有目的,有层次,老师串讲串词的“顽症” 4、教师的课程有所加强,体现了用教材来教,而不是用教教材。 运用多种教学具。 学生积累课文以外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