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授课语言变得生动形象
◆安徽 林桂平
生动形象的授课语言,易于学生理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呆板抽象的的授课语言,不仅不容易为学生理解,而且会冲淡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使授课语言变得生动形象易于学生所理解,从而强化教学效果呢?
一、以故事纠错为对
在学习过程中,一些会学生反复地犯简单的知识性错误。对此,教师可以采用编讲小故事的方法,将这种错误所形成的后果形象化、趣味化,以便于加深学生的记忆,进而 “改邪归正”。
方老师在教学“大吃一惊”时,针对学生易将“惊”错写为“斤”的实际,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叫肖明的作者,文章的语言和构思很好,但就是好写错别字。有次,肖明在一篇投给一家杂志社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在一个夏天的晚上,我急匆匆地往回赶。走着走着,我突然发现前面地上有一堆黑乎乎的东西。走近后细一打量,原来是一堆牛粪,我大吃一斤。”方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斤”字。学生听(看)后,不由得大笑了起来。
从此之后,该班学生再也没有出现过将“大吃一惊”写为“大吃一斤”的现象。
针对学生容易将“惊”和“斤”混写的习惯,方老师讲了一个因将“惊”错写为“斤”闹出笑话的故事,引导学生认清了“惊”“斤”混用会导致“严重后果”的事实,既纠正了错误,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可谓一石二鸟。
二、以类比变生为熟
对于教材中一些新出现的概念和知识,学生会感到很陌生。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时,可以以现实生活中的惯常现象作类比,使学生对这些概念和知识变生疏为熟悉,进而形成相应能力。
教政治的丁老师在讲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时,作了这样一个类比:
“生产力好比一个人的脚,生产关系就好比人脚上穿的鞋子。脚的大小决定鞋子的尺码大小,鞋子的尺码只有适合了脚的大小,人走起路来才能快步如飞,否则就会感到不舒适。因此,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具体形式,生产关系只有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里的表现都是如此。”
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两个概念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都是很生疏的。鉴于此,丁老师就先分别以“脚”和“鞋子”这两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比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用“脚”和“鞋子”的关系来类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这样一来,就使学生轻易地理解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以联想化死为活
教材中的不少知识点看起来都是“死”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借助联想,把书本上看似“死”的知识讲“活”,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可感。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导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是这样讲的:
“每个同学的书里都有这样一幅画——人民英雄纪念碑。当你们看到这幅画的时候,曾经想到过什么呢?我在一个阳光洒满天安门广场的上午,瞻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啊!巍峨啊,它有十层楼那么高,看到它,先烈们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坚硬啊,花岗石,汉白玉,那样庄严,那样雄伟,象征着革命先烈意志如钢。站在纪念碑前,忆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岁月,看现在获得解放的幸福生活,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现在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活动顺序和碑的方位顺序,认识和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一座“不动”的建筑物,学生是不易对之产生强烈探究兴趣的。于漪的高明之处在于充分运用联想,由碑及人,化死为活——由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巍峨高大联想到先烈们的高大形象;由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坚硬联想到革命先烈的如钢意志。她的话语富于联想,字字珠玑,开启了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粘”住了学生,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以拟人化难为易
对于一些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定理、定律。教师可以借助拟人化的语言化难为易。
教物理的刘老师为使学生牢固掌握楞次定律所反映的感生电流的方向规律,在通过实验验证了楞次定理后,说道:
“线圈是一个具有‘冷酷’和‘多情’双重性格的特殊人物。当磁极接近时,线圈近端产生同性磁极,对意欲接近磁极进行排斥,以抗拒入侵者,表现得冷酷无情,孤僻异常;当磁极离开时,线圈的近端又立即产生异性磁极,对原磁极产生引力,以挽留远方的来客,表现得热情好客,亲热有加。”
在帮助学生形象验证了楞次定理之后,刘老师使用拟人化的语言,从两种磁场的方向关系这一角度,阐明了“来则抗之——原磁场与感生电流磁场反向;走则拉之——原磁场与感生电流磁场同向”的规律性。由于使用了“抗拒”、“冷酷无情”、“孤僻异常和“挽留”、“热情好客”、“亲热有加”等拟人化的语言,一个原本难于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就变得易于学生所理解和掌握了。
五、以比喻化深为浅
教材中一些结论性的知识表述一般比较抽象枯燥,显得深奥难懂。为使学生感到浅显明了、通俗易懂,教师在讲述的时候可以使用比喻的手法将之化深为浅。
在总结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时,高一历史教材中有这样一段话:“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就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结论,一位林性老师打了这样的比喻:
“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腐朽的清朝统治。洋务派引进的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好比是一朵美丽的鲜花,而腐朽的清朝统治就好比是一堆牛粪,一朵美丽的鲜花栽在牛粪上,鲜花最终能结出好的果子吗?”
林老师将洋务派引进的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比成“一朵美丽的鲜花”,将腐朽的清朝统治比成“一堆牛粪”,形象地说明了洋务派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嫁接到腐朽的清朝统治之上的荒谬和无效。通过这一形象的比喻和“一朵美丽的鲜花栽在牛粪上,鲜花最终能结出好的果子吗”的议论,林老师言简意赅,干净利落地解释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让授课语言变得生动形象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务必”:一,务必弄清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点所在;二,无比奖需要讲授的知识点理解透彻;三,务必根据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点所在和所要讲授的概念和知识特点选用方法——否则,不仅不能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而且还有可能使知识在传递过程中发生变异,从而误导学生。
(责任编辑 梁明书)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23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