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教学实录
加入VIP免费下载

《核舟记》教学实录

ID:508116

大小:7.7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核舟记》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核舟记》。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字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文章的内容。   (教师板书课题,写到作者时停顿。)   师:作者是谁?   生:魏学洢。   生:张潮。   生:应该是魏学洢,张潮只是编者。   师:我们前面学过的哪篇文章也选自他编的这本《虞初新志》?   生:《口技》。   师:对。从这两篇文章里,你能看出这本文集有什么特点吗?   生:都是记录一些奇人异事。   师:说具体点?   生:《口技》讲的是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这篇文章讲的是雕刻艺人雕刻技艺的神奇。   [利用课题巧妙地引出核舟的特点,为下面的分析张本。]   师:说得非常好。再想想,作者为了表现其技艺的高超神奇,首先需要强调什么?   生:强调核舟的小和雕刻的东西特别多。   师:哪些句子表现了它的小呢?   生:径寸之木;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生:还有“计其长曾不盈寸”。   师:表现它雕刻东西多的呢?   生: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生: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师:从哪些方面表现它多的呢?   生:事物多,数量多。   生:还有文章用“为…为…为…”这样的排比句也能表现多。   师:为什么?   生:这里的排比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   师:很好,我们读一读,体会体会。   [技艺高超神奇之一——小而多。如何体会“多”,没有简单化,而是从事物、数量和句式上去体会,具体而深入。]   师:在这么小的桃核上雕刻了如此多的东西,可见其技艺真的了不得啊。但是仅仅凭桃核小、雕刻的东西多就能反映其技艺神奇吗?   生:不能。它不仅形似,更神似,形神兼备。   师:说得好。你从哪发现的?   生:第一段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象形是讲形似,各具情态是讲神似。   师:讲得非常好。具体体现在哪呢?   生:主要表现在对苏黄、佛印和两个舟子的描写上。   师:具体点。   生:苏黄不仅写出了他们的样子,还好象能听到他们的说话声。佛印的神态也活灵活现,他是放浪形骸的。   师:好,放浪形骸。   生:还有两个舟子,一个“攀右趾”,做“啸呼状”;一个“视端容寂”,像在听茶声。   师:对。核舟不仅把人物的姿态雕刻出来了,而且把人物的神态也雕刻得惟妙惟肖,我们称之为“形神兼备”。   生:老师,我还有补充。   师:你说。   生:我觉得文章还写出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它是借苏轼文中语句写出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些风景与人物的神态、心情也是吻合的,这是不是也叫形神兼备? 师:你说得非常好。我们想一想,核舟无法雕刻山、水、月这些自然风光,但是雕刻者却借窗上的文字把它表现出来了,打破时空局限,移来江上风月,而且人景相融,相得益彰。我认为这也应该叫形神兼备,只是这里的“形”“神”含义不同了,谁能解释一下?   生:我觉得如果我们把前面的“形”理解为形状、“神”理解为“神情”的话,那么这里的“形”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现实的、看得见的东西,“神”理解为想象的东西?   师:完全可以,你的理解太好了。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几段。   [技艺高超神奇之二——形神兼备。对“形神兼备”含义的理解是此教学环节的亮点,尤其是后一层含义的理解完全是课堂生成的结果,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教师教学的机智。]   师:其实文章在表现雕刻艺人技艺的高超时,除了这些内容上的反映外,在结构和事物的搭配、安排上也是极其讲究的。谁能具体说说?   生:第五段中,用字的颜色搭配很讲究,一黑一红。   生:还有第二段窗上的字是青色的。   师:对,这是色彩的搭配。   生:还有人物的搭配。   师:说说看?   生:两个舟子,一个“攀右趾”“啸呼”,一个“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一个不断的动,一个很安静。   师:这叫什么?   生:动静结合。   师:太好了。还有一组人物呢?   生:苏黄是读书人,做官的,他们在看诗画,很文雅、斯文;而佛印是和尚,看破红尘,袒胸露乳,很随意。   师:这叫一庄一谐。   [技艺高超神奇之三——搭配合理。色彩和人物的搭配非常明显,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发现。问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总结出色彩、动静、庄谐。]   师:刚才同学们讲的是色彩和人物上的搭配,那么结构上又是如何讲究的呢?   生: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师:具体点。   生:前面总起,后面总结。   师:从哪些方面总起?   生:两个方面,一是雕刻特点——“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一是主要内容——“大苏泛赤壁”。   师:很好。总结呢?   生:也是两方面,一是总结通计一舟雕了多少东西,一是赞叹其技艺高超,收结全文。   师:分的呢?   生:背面是题名和篆章,表明创作者是谁,肯定只能放在后面。   师:二、三两段的位置能否换换?   生:不能。因为第二段是先写风景的,有了风景,人物才能出场。   师:说得好。三、四段呢?   生:更不能换,因为苏黄是主要人物,主要内容是大苏泛赤壁。   师:那写两个舟子有什么作用呢?   生:陪衬主要人物。   师:怎么陪衬?   生:这些仆人都这样闲散,主人就更加悠闲了。   [技艺高超神奇之四——构思巧妙。构思没有停留在传统意义的总分总,而是深入解析其如此构思的原因。内容搭配的匠心与其说来自写作者,还不如说是来自雕刻者,或者说是写作者读懂了雕刻者,因此才如此精彩。]   师:对,以上我们讨论的是文章内容的搭配和结构的安排,在那么小的核舟上能雕刻那么多的人和物已属不易,而且那么形神兼备,在搭配上还有那么多的讲究,可见这是非一般技艺难以为之的。作为雕刻艺人,王叔远捕捉并刻画了瞬间的人物形象,让人物的组合在默默无声中说话,他读懂了苏东坡。而魏学洢又读懂了王叔远,其实最不简单的还是我们,因为我们今天又读懂了魏学洢。好,下课。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