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我们班里是众多孩子中比较典型的一个学生,他的妈妈告诉我,这是一个就算在外面吃了大亏,就算身上伤痕累累也绝不肯和她说上一句的倔孩子。作为母亲,她心疼自己的孩子,但是又无可奈何,无计可施之下,只可把希望寄托于学校,希望可以在集体生活中锻炼出他良好的性格
刚接触他时,一脸的不羁与蔑视。面对他,我的经验告诉我这样的孩子缺少的不是训斥与讽刺,而是沟通和关爱。因此,组建班委的时候,我冒着“滥用职权”的大不韪,顶着全班同学给予我的压力,极力主张让他担任副班长一职。只有我的心里清楚,我是想用这顶“乌纱帽”扣住他,让他在言行各方面有所自我约束。打那以后,班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我都找他商量,让他感觉到他在我心中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课堂上我们是师生,课堂以外,我们是朋友,一起玩耍,一起欢笑。在不断的相处过程中,我逐渐体味着他的真诚、热心和善良。记得那天体育课临下课时,班上一个学生的脚在游戏中不慎摔伤了,痛得在地上打滚,据在场的学生告诉我,他当时二话没说,背起那个学生就往办公室跑。老师们仔细检查过后,脚崴了没有大碍,但是得几天才能正常走路,他主动充当起了义务服务者,受伤学生去哪都是他背着。当受伤孩子的家长带着吃的来到学校对他表示感谢时,他居然脸红着不愿接受人家的东西,腼腆的模样和他平时的表现判若两人。
我开始更乐意的去接近他,我是希望在和他不断的熟悉和接触中尊重他、了解他,既而影响他,因为我发现这个孩子的为人根本已经有了。
班级里渐渐的有了怨言,开始有学生说我太偏向于他,尤其是那些习惯了被老师宠的“好生”,开始觉得他越来越恃宠无惧,面对这些舆论,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是否还有漏洞。经过几次观察,我开始确定他确实有这种心态。为了避免他继续持有这种心态,我寻找着契机,我必须让他明白就算他和我关系这么好,如果他犯了错误,他会得到比其他学生更严历的惩罚。有一次他和别班的一位男生在操场发生口角,双方不欢而散。接着他禁不住身边几个学生的怂恿,伙同几个人又回头找茬,结果这一男生哭哭啼啼跑到办公室找我。经过细致地调查研究后,我发现虽然这次事件未造成什么过分严重的后果,但他的言行已充分显示出他开始有打群架的意识萌芽。于是,谈话、写检查、反思、道谦……接二连三的轮番轰炸让他沉默了好一阵子。
这样下来,在和他父母的交谈之中我能感觉到他们的欣喜,他们告诉我,他在不断的变化着,成绩、举止……听到这些,我只是笑笑,心里感到的却是阵阵的温暖。
学生是人,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尊重他,了解他,甚至是服务于他,在和学生的相处中不断地促进彼此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