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书》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2、掌握计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性的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过程,并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
口算题卡、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知激情
1、口答:开火车口算:(出示题卡,要求学生回答完整)
20×20= 10×30= 50×30= 600×20=
12×40= 130×20= 160×40= 200×50=
2、生生互考互评:由学生出题考同学。(给出一定要求,考题自定)
(进一步提高学生注意力,计算能力,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兴趣)
3、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投影出示)
2 3 5 8 1 6 5
× 3 × 4 × 6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计算结果,并说明计算过程和注意事项。
二、小组合作,解疑探知。
每层14本导入谈话:二年级小图书员王红同学在图书室帮老师整理书时心里产生一些问题,请同学们猜想一下什么问题呢?
1、学习例题:
请看挂图:
(1)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很多问题,鼓励
学生去发现问题。可把问题写在黑板一边)
(2)出示王红的问题(贴出)
(3)探索估算。
1)谈话:王红同学自己没有得出答案,同学们能不能帮她解答呢?有没有信心?
2)理解题意,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师巡视并个别帮助。
4)学生汇报列出算式,师板书:
14×12 或者12×14 (估计学生没有困难)
肯定两种算法都可以。
5)探讨算法并交流:
a观察算式特征(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一步揭示课题内容,突出本节教学重点。
b引导学生探索估算的方法。
c分组讨论。
要求:
不用笔算,用估算的方法找出大约是多少?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汇报如下:
把12看成10,把14看成15, 10×15=150 大约是150本。
或把12看成10,14×10=140, 结果应不大于140。(也可有其他方法)
d进一步提出问题:“那150本书放得下吗?”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局限性,必须进行精确的计算,进一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算法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探索笔算
1)独立探索;2)小组交流(也可同桌,也可是小组4人,也可自由组成最好的合作伙伴进行);3)汇报结果。可能出现:
生1:14×12=168
14×10=140……………………10层放几本
14×2=28………………………2层放几本
140+28=168……………………12层放几本
生2: 12×14
=12×2×7
=24×7
=168(本)
生3: 14×12=168(本)
1 4
×1 2
2 8
1 4 0
1 6 8
4)学生边展示边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及自己的想法。
5)三种方法都展示之后,提出:哪些地方和你想法相同?哪些地方你没有想到,你能理解吗?进而指出新的方法(生3),让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过程并鼓励。
6)同学们都能理解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1 4
× 1 2
2 8………………14×2
1 4 0………………14×10 (可点明:0可省略不写,但要强调数位对齐)
1 6 8………………28+140
7)回顾概括新方法。
课堂小结,回顾升华。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试一试”中的题目。
以摘“ ” 形式完成,指名板演。
2、提高练习。“争夺冠军”,教科书第30页“练一练”第2题。
把全班学生分2组,老师每次出一题,哪边回答正确的学生胜出1分,累计得分最多组夺冠(也可以给一个基础分)。
3、应用练习。
(1)课本30页“练一练”第5题。小组合作探讨。
要求:先独立计算,然后再探究、交流。感受数字模式的规律性。(2)解决前面同学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小组内交流,师巡视辅导)。
4、课堂小结,回顾升华。
(1)师生自评。谈谈自己做得比较满意和不满意的地方,评价自己这堂课的表现。
(2)学生互评。谈谈老师同学们的优点和不足,提出诚挚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今后学习的方向。
(3)教师点评。对同学的表现做简要点评,力求准确、公平。
板书设计
整理书
情景图
问题1
问题2 学生问题1
2
3
4
14×12=168(本)
1 4
× 1 2
2 8 …………14×12
1 4 0 …………14×10
1 6 8 …………28+140
答:一共168本。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