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八校”201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命题说明及备考建议
语 文
一、命题说明
命题者本着“认真做事只会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的精神,仔细研读了安徽教育部门发布的相关信息以及近3年尤其是2009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参考了安徽各地的一些最新的模拟试题,借鉴了全国新课标高考省区的语文试卷结构与试题内容以及最新的模拟试题,从中梳理出安徽新课标高考命题规则,以期预测2010年安徽高考的命题模式。
命题过程中,命题者多方交流、反复推敲、几易其稿,最终确定了现在的语文试题。现说明如下:
1. 命题思想
联考卷“‘稳’字为要,‘稳’中求新”
安徽新课标高考命题模式基本成熟、渐趋稳定,因此本次命题选材在基本框架范围内。现代文“小阅读” 材料,命题者仍选用社科类一般论述文;现代文“大阅读”,在小说、散文等文学类作品中仍选用了小说;文言文阅读,在散文、传记和小品文中选用了传记;古诗选用上,力求文字简练、意蕴丰富、命题多样、便于解答。基础知识上,题型稳定;语言文字应用上,在多种样式中轮换选择,联系课本与社会,命题角度尽量新颖。作文在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中,仍定为新材料作文。
追踪热点,注重人文性、教育意义,不拘泥于地域文化传播
试题追踪时事热点,其中涉及的有影视文化,商品经济与文化,文学,学生、教师、学校、教育,社会生活,时政热点(如就业、商品房、外交、国庆60周年)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用意在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汲取生活中的语文智慧,打开视野与思维,更重要的是从人性、人品、人格角度培养学生、教育出“人”。同时,试题选材范围不限安徽地域,如《诚信专卖店》为香港短篇小说家凌鼎年的作品。
2. 试卷结构
在综合研究教育部新高考大纲、新课标考试说明及2009年新课标高考省区特别是安徽语文试题的基础上,我们对联考试卷的编排结构确定如下:
第一块,阅读理解题。分社科类一般论述文阅读,3小题9分;古代诗文阅读,其中文言文阅读4小题19分,古诗鉴赏2小题8分,名篇名句默写八选五5分;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从情节、结构、形象、写作手法和作品主题等角度设4小题25分,包括探究题。
第二块,语言文字基础知识与应用题。前者为选择题,字形、成语、病句各1小题3分;后者为主观表述题,分词语(释义)置换题3分、图文转换题6分、仿句题6分。
第三块,综合考查——写作。即作文60分。
3. 试题特点
联考命题,我们坚持正确导向,立足能力考查,既贯彻落实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新考纲的精神,又广泛吸取山东、广东、海南、宁夏、江苏等新课标高考省区的命题经验,在试题取材、题型设置、考点安排、题干表述等方面用心揣摩,着力打造,全面贯彻“注重基础,强调实用,发展思维,促进创新”的命题理念。
本次联考参加学校(人数)较多,水平差异加大,因此选材设题的题难度、区分度仿照高考水平高考卷,以期能确实能检验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水平和教学成绩。
二、高考动向与备考建议
综合现在各个方面的信息来看,尽管2010年安徽高考的考试说明、试卷结构、变化走向等还没有完全清晰,但2010年安徽高考将会在总体上保持稳定。应该不会出现选考内容,设题角度将有变化而“出乎意料之外”,但肯定不会离谱而“又在情理之中”。在这里,我们给处在高三复习教学一线的老师们以如下建议:
1. 立足课本、夯实基础,提高并强化应变能力。
高考无论怎么变,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学生高考能力的考查不会有太大变化。学生的知识主要还是来自课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应充分而又不是机械的开发课本资源,脱离教材那将是舍本逐末。在打基础阶段,学生该记忆的必须记忆,该领会的必须领会,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但不必占用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有选择、有准备地教学,精练精讲、讲练结合。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养成与训练,提高学生考试能力这个“不变”应对高考中可能发生的变化,精练——精讲——精练就是其中方法之一。比如对于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能力”的考查,教师应该使学生明确,所谓“探究能力”即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等。教师不妨选取有代表性的范题,教授学生从什么角度、什么范畴、什么深度去探究,如何有效抓住要点得分等等,这时课本资源、其它学科资源、课外资源就可以合理采用了。
2. 构建学生知识体系,查漏补缺,针对性提高。
每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坐标系,其层次特点不尽相同相近。要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教师必须通过系统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好语文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查漏补缺非常关键。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薄弱环节,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具体情况心中有数,将学生的那些有疏漏的知识点、考查点列举出来进行个性化的训练。这方面不少老师都有独到的方法,比如将每个学生的重要考试成绩统计绘制变化图,在动态中行观察、分析薄弱环节及偶然因素,列成清单,根据具体情况拿出相应的训练办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链,进而提高高考成绩。如果“批量生产”、“集中生产”,个体的学习的惯性只会让其长处越长或厌倦停滞,短处很难补上。此外,对薄弱点较多的同学也不能什么都要抓,突破重点,带动其它也许会有效果,“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3. 研究学情,适时调整复习思路。
高考语文复习因地区、学校、班级、个体情况不同而各有方法,但方法不是也不应该是单一永恒不变的。最基本的是“三轮回复习法”,即所谓“一轮梳理教材,二轮专题练习,三轮综合模拟”。有的学校、班级基础不错,则会在第一轮复习时直接进行专题练习,辅以知识清单,对每个专题的重点、难点进行详细盘点……不一而足。在复习过程中,有些老师会关注新近的文学成果、科技成果,及时选取有价值的材料,自己编制试题给学生练习。实践证明,这种选取材料、编制试题的做法效果很好。我觉得尽快帮助找到、确定、调整适合个体的复习方案很重要。总而言之,教师要掌握学情,根据学情调整复习思路。
4. 关注变化,适当进行针对训练。
2007年以来,新课标高考省区的高考试题包括安徽2009年命题得失,将给2010年安徽高考命题提供许多信息,而其中实行下来比较成功之处尤其值得关注。应该说,成功之处定会借鉴,失败教训当会汲取。比如,江苏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取消选考,就是一大变化。因此,处于高三毕业班教学的老师们不妨将这些省区的高考试卷拿出来,进行系统地研究与发掘,从而对2010年安徽高考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训练。
5. 加强答题规范训练,书写训练,避免非智力因素失分。
针对电脑阅卷,借鉴他人的做法、经验,吸取教训,及早准备,在现实情况下这一点显得更加重要了。
在命制本卷时,安徽省2010高考考试说明还没有出来,尽管我们渗透了2010安徽高考最新信息,依据09安徽高考考纲,作了一些探索和变化,但仍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也欢迎各位高三课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新的好题及时提供给我们,共同为2010学子奉上笑傲高考的“押宝题”。
南京考越教研所安徽语文命题组
执笔人:李 飞 2010.1. 8
“皖南八校”201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分析
和县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此次联考的语文试卷,按照新考纲要求设置题目,题型稳定。虽然难度不大,但学生做出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试卷总体感觉,内容材料很新,但题型缺少创新性。有部分字词、题目出现了错误。
根据抽样调查,我们对试卷做个具体分析。
现代文阅读,1——3题,总体情况良好,但学生错误较多地集中在第3题的推断上。B、D两项有不少学生误选,原因是对“本身有不足之处”和“反对暴力美学”的理解失当。
文言文选用了纪传体的,对文章的阅读学生难度不大,但4——6题的选择做得不理想。第4题,“阎”字学生接触少,关键是“里巷的门”的解释,让喜欢用代入法的学生产生了误解,因为这个解释直接放进去是难理解的。再加上对“赍”的解释不太确定,造成很多学生误选。第6题学生没有在意B项的“完全”二字,而注意到了C项的“依法律治国”的不确定上。文言文翻译,得分较好,第三句翻译学生对“至如”的翻译不太好,另外实词对应翻译没有做到“达”的要求。
诗歌鉴赏题,做的效果不好,抽样结果均分只有3.14分。第8题学生形象看不出来,有很多学生认为是积极的形象,指出的手法不正确,有些虽指出了正确的手法,又因没有分析而扣分。第9题情况最差,均分只有1.139分。失分的原因一是学生没看懂题目,撇开诗歌大谈“重情”、“重理”,也有学生不能明确诗歌中的状物和哲理所在,乱说一气。思维混乱,条理不清。
小说阅读,文章内容难度不大,学生均能准确把握小说反映的主题。除了个别题目失分严重外,大部分题目均能较高地得分。第11题主要失分是在把握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中,对结局的把握不全面,大部分学生都写到“沦落三等公民”,没有看到没有出售诚信的人的生活。第12题,分三类人时,学生均能找到钱老板、出卖诚信的人,但第三类人要么认为是官员,要么认为是打工仔,对信息的整合做得不好。第13题的第一小题学生普遍不能准确回答,只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想当然地回答。第二小题讽刺手法不少学生能找到,但隐喻生看不出,另外许多学生看出对比手法,我们认为也合理,酌情给分。第14题两个题目较为宽松,很多学生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且能自圆其说,得分较好。
15——17题的语知选择,除了16题的错误以外,其他两题学生做得普遍很好。第16题的B项是2008年全国卷2上的原题,是正确项,但答案却认为是错误项,导致许多学生失分。
18——19题的表达,难度不大,学生整体情况良好,得分较好。
作文难度不大,材料理解简单,学生基本上能切题,但在切题中我们也看到学生语言平淡,材料陈旧,撞题太多,缺乏创新精神,因此得高分的不多。
以上是我校语文备课组就此次的语文考试做的分析,请领导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