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0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辅导
加入VIP免费下载

备战2010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辅导

ID:510468

大小:24.8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阅读辅导   【考点对接】   .文意把握: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2009年湖北荆州市中考试题(《最美丽的谎言》)第11题:“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个感人的小故事。”   .词句品析:体味重要词句的语境意、特殊含义、言外之义及其传达的感情。2009年四川泸州市中考试题(《世上最好的地方》)第11题:“理解划线句在文中的含意。”   结构梳理:梳理文章情节,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2009年浙江金华市中考试题(《那盆水仙花》)第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写出相关的故事情节。”   文体辨识:辨识记叙文中记叙的要素、顺序、详略、线索,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2009年山西省中考试题(《溃散的黑暗》)第11题:“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采用了____________。”2009年湖北襄樊市中考试题(《布鞋》)第17题:“文章以      为线索,通过对      的问忆,表达了对      之情。”   要点概括:归纳文段内容,概括文章要点;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2009年四川乐山市中考试题(《往事回忆:二房坝·外公·蘸水碟》)第16题:“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外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内容探究:分析、探究文章深层的内容意义。2009年江苏苏州市中考试题(《老水车旁的风景》)第24题:“文章的标题是‘老水车旁的风景’,但开头却说‘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这‘老’与‘不老’该怎么理解?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2009年江苏扬州市中考试题(《那一扇门》)第23题:“探究: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少年’,有人认为是 ‘老人’,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内容说说理由。”   写法赏析:分析、归纳文章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对特殊句式、修辞等进行赏析。2009年湖北黄冈市中考试题(《无价的奖赏》)第27题:“本文的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请从文中任选一例,对此加以简析。”   作品感受:品味文中的情感,表达阅读作品后的体会、感受、启示。2009年湖北黄冈市中考试题(《无价的奖赏》)第29题:“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请用一句话写出你阅读本文最深的一点感悟?”   个性解读:对作者的观点、思想倾向联系自己的生活作出独特的评价。2009年江苏淮安市中考试题《光阴里那些手绘的花朵》第12题:“对于在校服上手绘图案这种现象,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迁移拓展:根据阅读材料,连接生活,进行仿写、补句及片段写作训练。2009年浙江绍兴市中考试题(《宋朝的雨》)第9题:“请你写一则不少于200字的“推荐语”,向你的同学推荐上面这篇文章。“2009年湖北孝感市中考试题(《母亲的三句话》)第16题:“读了本文后,‘我’觉得:母亲的话如绵绵春雨,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请仿照划线例句再续写一句话,表达母亲的话对‘我’的影响。”   【备考策略】   记叙性散文的阅读,关键在于把握整体文意,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因为记叙性散文的的主旨往往不是直接表现的,而是通过人和事来表达出来的。因此,要通过分析记叙的人和事,来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归纳文章的主旨。文章思路理清了,主旨理解了,把握住了文章整体大意,那么,对于局部的理解感悟,像词句理解、要点概括、语言品析、作品感受、个性解读、迁移拓展等,就在立足于整体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分析探究了。这类文体考查时设题的重点和难点也在于此。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主要通过写父亲在车站为自己买橘子时的背影,来表现深沉的父爱。对这个基本文意把握了,再无论怎样设题,无非是要求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法,但一切都是离不开这个主旨的。   解答这类试题时,要始终立足于文本,结合文章主旨,根据具体语境,去理解词句含义,概括内容特点。写作技巧是为表达的内容服务的,所以,写作技巧的考查,也要结合文意来分析。把握住了这个原则,再根据题目要求,去组织语言作答,就不会有大方向上的问题。再者,这类文体的试题,多是简答型试题,要抓住核心,要言不烦,语句通畅,按照空格多少作答。    【试题回放】   为我唱首歌吧……   〔英〕 安德里安   ①柔和的阳光暖洋洋地洒进小小的病室,绿色的藤蔓爬上窗合,探头探脑地打量着病室里的7个孩子。   ②在伦敦儿童医院,这7个小病人,除伊丽莎白外,全都患了不治之症。   ③伊丽莎白热爱音乐,热爱唱歌,她的歌声圆润舒缓,婉转动听。但她耳朵后面做了一个复杂的手术,一个月后听力就会完全消失,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了,这将使酷爱音乐的她前景更加悲惨。不过,在伙伴们面前,她从不唉声叹气,只是当她以为没有人看见她时,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注】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   ④伙伴们为伊丽莎白的境况焦急不安,他们决定做一些事情使她快活。一天傍晚。孩子们带著一个秘密去见他们喜欢的朋友——护士柯尔比。   ⑤“你们想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还有3周的时间,来得及吗?”   ⑥这时候,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   ⑦柯尔比找到了全市最著名的音乐辅导老师玛丽,玛丽老师感动地说:“我去,我去!”   ⑧在玛丽老师娴熟的指导下,孩子们每天练习唱歌,当然是在伊丽莎白接受治疗的时候。真是不可思议,仅仅3周的时间,柯尔比和玛丽老师就把6个快要死去的孩子组成了一支优秀的合唱队,尽管他们中没有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天赋。   ⑨同样出色的是,这个秘密的保守十分成功,在伊丽莎白生日的这天下午,当她坐在一辆手摇车里,被推进医院的礼堂时,她的惊奇显而易见,激动使她苍白、漂亮的面庞涨得绯红。她身体前倾,一动不动,聚精会种地听着。   ⑩尽管我们都坐在离舞台仅3米远的地方,却仍然难以清楚地看见每一个孩子的面孔,因为泪水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但是,我们能够毫不费力地听见他们的歌唱。在演唱开始前,柯尔比告诉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伊丽莎白的听力已经非常非常的微弱,因此,你们必须尽力大声唱。”   (11)音乐会获得了极大成功。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美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她大声说:“这是我最最快乐、最最快乐的生日!”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12)谁都知道,这些患不治之症快要死去的孩子,要成功举办这次音乐会,得忍受多么大的病痛啊!我们这些人的心都快碎了。这是我有生以来从未听过,也从不希望再听到的无比动人的音乐。即使到了今天,倘若我闭上眼睛,仍然能够听见那每一个震撼人心的音符。   (13)如今,那6副幼稚的歌喉已经静默多年,那6名合唱队的成员正在地下安睡长眠,但伊丽莎白记忆的耳朵里,至今仍然能够听见那6个幼稚的声音。这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   【注】扑簌簌(sù),形容掉眼泪的样子。   伙伴们做了一件什么事使伊丽莎白“快活”?从中表现出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揣摩句中加点词语,体会他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l)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被感动了:“好吧,我来帮助你们!”   (2)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如何理解“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第(12) 段写出了“我”怎样的内心感受?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请用横线在③(11)两段中划出描写伊丽莎白外貌的文字,并说说这些文字反映出她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简要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获得的启示。   (2009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   【解题支招】   第1题,要点概括。先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再分析从中表现出的精神品质:表现出6个孩子关爱同伴、坚强勇敢的精神品质。   第2题,语言品味。结合上下文,品味加点词语表达的效果:(1)表现了孩子们期望得到指导的心情很迫切。(2)表现了孩子们为音乐会的极大成功而忘记了疾病、自豪快乐的情景。   第3题,理解句意。根据全文内容,具体理解“最美”和“最后”的具体含义:“最美的声音”是因为这声音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最后的声音”是因为伊丽莎白已失去听力,6个同伴已长眠地下。   第4题,内容探究。从本段的描写中,分析“我”当时的内心感受:听到6个身患绝症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心都快要碎了”,表现出“我”内心的无比痛苦。(或“听到6个身患绝症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到‘今天’仍然感到震颤,表现出我极为感动的心境。”)   第5题,写法分析。从要求的(3)和(12)中,先找出描写外貌的句子: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美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然后看两段描写所表现的心情变化:由忧伤痛苦变得欣喜快乐。   第6题,作品感受。紧紧结合故事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启示。示例一: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我们积极乐观,坚强不屈。示例二:人间自有真情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专项演练   【学以致用】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站牌下的约定   西湖往南。一路景区。有一个公交车站,叫九溪。   每天一早,这个公交站牌下,就会站满了人,赶着上班的,背着书包去上学的,转车去景区看风景的。   一辆公交车来了,一辆公交车开走了。   早晨的阳光,淡淡地将树梢点亮。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站牌下,出现了一对母女。女孩手里捧着一本书,妈妈弯下腰,手指着书,一行行教女孩读。偶尔会抬起头,看看公交车来的方向。   春寒料峭,女孩的双手和小脸,都冻得红红的。女孩的读书声,清脆,响亮,细听听,还有一点点颤音。   候车的人纷纷侧目,好奇地注视着这对母女。连等车的时间,都不放过,教孩子拼音识字呢。这个母亲,可真够操劳,真够费心的。   一辆开往郊区的公交车驶来了。妈妈匆匆交代女孩几句,跑向公交车。妈妈跳上了车,女孩捧着书,看着车门关上,目送公交车开远,才捧着书,走开。   每天早晨都是这样。   奇怪的是,有时候是妈妈先到公交车站,有时候却是女孩先到。   遇到天气不好,妈妈就会领着孩子到车站边的一家单位的门廊下,教孩子读书。   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有一天,终于有位乘客忍不住,走过去问妈妈:“你女儿学习真用功,几岁了?”   妈妈抬起头,摇摇头,她不是我女儿。   那你们是……   “妈妈”说,我也是等公交车的。她是附近一个清洁工的女儿,我见她没学上,经常一个人在车站附近孤单地游荡,我就想,能帮她一点儿,是一点儿。所以,我就和她约定,每天我早一点来等车,教她十几分钟。   原来是这样。   说完,“妈妈”走到一边,继续教孩子。那天,教的是课文《春天来了》:“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那位乘客,偷偷地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寄给了报社。   报社进行了跟踪报道。记者很快了解到,女孩叫花花。花花在老家已经读过一年级了,今年春节之后,在杭州做环卫工的父母,将花花从老家接了过来,却一直没联系上学校。花花每天孤单地跟着父母去扫马路,遇到了等公交车的“妈妈”,于是,便有了这个公交站牌下的约定。   花花和公交站牌下“妈妈”的故事,感动了杭州。热心的人们四处奔波,为花花联系学校。很快,花花的学校落实了下来。花花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每天背着书包,去宽敞亮堂的学校读书去了。   而那位公交车站的“妈妈”,记者根据其本人意愿,没有透露,人们只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职员,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她的孩子,正在读中学。她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不要把笔墨放在我这里,好心人很多,谁都会去做的。”   (选自《读者》2009年12期)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故事内容。   【考点及思路提示】文意把握。抓住全文情节的核心概括故事内容。   文中的“妈妈”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质?你是怎样看待“妈妈”的这种做法?   【考点及思路提示】要点概括,个性解读。从具体做法中归纳品质特点,再分析这种做法的意义。   文章先写母女俩每天在公交站学习的情境,然后才逐渐揭示出真实情况,文章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   【考点及思路提示】结构梳理。从这样安排结构的效果上分析其好处。   文中写景的地方虽然较少,但这些写景在文中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试结合原文加以具体分析。   【考点及思路提示】写法赏析。找出具体写景的句子,结合文意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一个普通母亲利用等车时间帮助一个失学儿童学习的故事。   平凡善良,富有爱心,关爱儿童,乐于助人,默默无闻。“妈妈”的这种做法,是在她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事情虽小,精神可贵。如果人人都这样去做,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和谐。   这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时间顺序来写,既脉络清楚,又富有悬念,使文章曲折起伏,富有吸引力。   开头写西湖一路景区,早晨阳光等,是通过美景衬托人物的美丽心灵;再写春寒料峭,反衬人物的精神品质。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那无法忘记的眼神   韦延才   郑光奇是一个农民,今年60岁,初见他时给我的感觉要比实际年龄要老,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看见这位老人的时候,是去年6月初的一天,那时一场暴雨引发的特大山洪还没有停息。我是随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下去,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见到郑光奇的,他眉头紧锁,眼睛呆滞,脸上布满着难以掩饰的悲伤。仅仅是一天之间,郑光奇就与儿子天人两隔,就在昨天,郑光奇在村小学里当教师的儿子为抢救被山洪冲走的学生,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那个被洪水冲走的孩子得救了,但他的儿子却被洪水冲走永远回不来了,直到今天人们才找到他儿子的遗体。白发人送黑发人,他能不悲伤么?   郑光奇是和老伴、女儿来处理儿子的后事的,他老伴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多次哭昏过去,被送到了医院抢救,由女儿和学校安排的一名教师陪护着。或许是因为过度的悲伤,在与郑光奇接触的一个多小时里,他只有一句话:“人都已经走了,就让他安心地走吧。”   我们安慰着老人,希望他能节哀顺变。当我们告辞时,郑光奇没有说话,他只对我们点了点头。但我看到他的眼里,分明有一丝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感激之情。   一个星期后,村小学校长带我们来到郑光奇家,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那个被郑光奇儿子救起来的孩子也在家长的带领下来了。孩子叫郑克,在村小学里读三年级。不知是因为腼腆,还是因为那次灾难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阴影,郑克始终拉着他母亲的手。孩子的父亲告诉我们,在来的时候,曾给郑光奇打了一个电话,说他是要带着孩子过来,亲自向老人表示感激之情和救命之恩的。校长上去敲了敲门,对着屋里说明了来意,但里面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   这是一个低矮的土坯瓦房,墙上的灰沙多处脱落,那扇门也很陈旧,门板间开着很大的缝。郑克父母拉着郑克,在门前跪下,说:“阿伯,您出来吧,郑克的命是你们儿子给捡回来的,从此之后,郑克就是您的儿子。我们都是您的亲人。”母亲拉着孩子的手,说:“快叫爸爸妈妈。”但孩子没有叫,泪水从他的眼里流了下来。正在我们不知所措时,屋里传来郑光奇老人的声音:“你带着孩子快走吧,我不想见到你们。”   可能是孩子的到来,勾起了老人的悲伤吧。于是我们和校长就劝郑克父母先带孩子回去。他们点了点头,带着孩子有点依依不舍地走了。   孩子走后,校长又上去敲门。郑光奇老人打开了门,老人有些憔悴,双眼比一星期前深陷了很多。落座后,老人的话依然不多。我们尽量不提他儿子的事情,只是询问他家里的一些情况,看看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和解决的,老人却摇了摇头。可当我们站起来要走时,郑光奇却一把拉住校长,说:“有件事校长你一定要帮忙。”   校长点了点头,说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定努力解决。郑光奇看着校长,说:“以后叫郑克不要再来认我们做什么父母了。”校长正想说什么,郑光奇又说道:“一个小小的孩子,别让他的心里有太多的压力和负担。”郑光奇说着,往郑克他们走的地方看了看。我看见郑光奇往外看的眼神,是那么的平静。它静得如门前池塘里的一汪水,没有任何的奢求;也像那蓝蓝的天空,是那么的纯净。告别了老人,我们心里都有着无限的感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郑光奇老人那个平静的眼神在我心里一直都无法忘记。我想,这样平静的眼神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的,因为它给了我感动,也给了我面对生活的力量!   (选自《新民晚报》2009-01-31)   郑光奇的眼神有什么特点,让“我”永远无法忘记?   【考点及思路提示】要点概括。先从文中找出关键性词语加以概括,再分析“无法忘记”的原因。   郑光奇不愿认郑克做自己儿子的原因是什么?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   【考点及思路提示】内容探究。从老人的语言中寻找原因,然后根据文意分析其思想。   理解下面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及作用。   它静得如门前池塘里的一汪水,没有任何的奢求;也像那蓝蓝的天空,是那么的纯净。   【考点及思路提示】词句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含意,根据运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   文章几次对郑光奇做了肖像描写,对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请从文中选择一处肖像描写,然后加以简要分析。   肖像:   作用:   【考点及思路提示】写法赏析。从文中选择一处肖像描写的句子,分析这样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作用。   文末写到:“我们心里都有着无限的感慨。”根据文意,请说说“我们”会有哪些感慨。   【考点及思路提示】迁移拓展。根据文意进行合理想象推测,说明感慨的原因。   【参考答案】   平静,纯净,没有任何奢求。面对失去儿子的巨大悲痛,郑光奇老人眼神表现出来的这些特点,使人感动,也给人以面对生活的力量,因而永远无法忘记。   怕给小孩子心里太多的压力和负担。他始终为别人着想、害怕影响孩子成长,表现了他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   形容他的眼神非常平静,没有一点动荡和奢求;也非常纯净,没有一丝杂质。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了老人朴实、崇高的精神境界。   示例1.肖像:初见他时给我的感觉要比实际年龄要老,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作用:说明他的生活较为艰难,为后文表现他的淳朴善良和深明大义做铺垫。   示例2.肖像:他眉头紧锁,眼睛呆滞,脸上布满着难以掩饰的悲伤。作用:表现他失去儿子以后内心巨大的痛苦和悲伤。   示例3. 肖像:老人有些憔悴,双眼比一星期前深陷了很多。作用:进一步表现老人内心的巨大痛苦和悲伤,反衬老人不奢求什么的精神品质。   示例:老人竟能表现得异常平静,老人全心为被救的孩子着想,老人对组织没有任何奢求……这些,都深深感动着我们,也给了我们面对生活的力量。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