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想把孩子教育得更好,为孩子做了许多事,但这些并不是孩子喜欢的。特别是假期,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多了,交流多了,意见也多了,归根结底还是沟通技巧的问题 “我们要怎么做?”家长都这样问。总结了三种具有共性的家庭沟通办法,帮助家长们解决一些家庭教育问题。
让孩子明白家长的感受
【案例】小俊读初中,平时住校,放假才回家。在家时,相依为命的妈妈很高兴,问得多、聊得多,但在小俊看来,也是管得多。有一天,小俊的朋友到家中,告诉妈妈说要补课。妈妈起初信以为真,后来通过多方打听,才知道两人是准备外出玩通宵网游。这件事让妈妈非常伤心,她和小俊进行了一次长谈,讲述自己作为单亲妈妈抚养孩子的不易,讲述自己对于小俊未来的期望。有了这次交谈,母子都体会到打商量解决问题带来的交流便利。
【支招】
遇到有些问题,父母可以直接将自己的情绪、感受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种平等的情感交流,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并非高高在上,而是自己的朋友。
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机会
【案例】佳佳读小学二年级,爸爸在放假前为她报了个英语培训班。爸爸的做法,并没有和妈妈达成一致,有一天,两人因此发生争吵。妈妈认为,孩子在假期就应该休息,什么培训班都不要上。看着争吵的父母,佳佳将真实想法藏在心里,直到在和心理专家交谈时才透露,她其实想学的培训班是跆拳道班,但在父母面前不敢讲出来。
【支招】中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喜欢,小学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家称,这是目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家长们在孩子成长这个问题上,太多地用自己的主观选择替代孩子的内心想法。孩子按照父母的意志行动,导致自己意向不明、兴趣爱好很少,情绪受到严重压抑的孩子会选择虚拟空间宣泄压力,满足自己的爱好。建议家长在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时,给予孩子发表意见的机会。
用约定方式培养孩子好习惯
【案例】陶子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下半年将要进入小学学习。妈妈陈女士一直为儿子的吃饭、穿衣这些琐碎事操心。但陈女士觉得孩子坐不住,在凳子上坐不到半小时,学习的注意力不集中。她开始还是耐心跟孩子讲解,日子长了,失去了那份耐心,忍不住呵斥孩子。陈女士说,现在自己起高腔的频率越高,孩子越“油盐不进”。
【支招】对于幼儿园和低年级的孩子,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赏识和鼓励要比责备和批评有效果。专家建议,在假期和孩子商量共同制定假期学习生活表,将每天的生活学习安排一一写在表中,父母按照约定每天评价孩子的表现,予以加分和扣分,按照一定的分值对孩子进行奖励或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