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必备宝典: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记忆力是人的大脑储存和再现所接触过的信息的能力。记忆力是人们生成知识、积累知识、学习知识的必备能力,是人进行创造活动的基础。记忆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储仓,是人类智力的源泉。那么,如何提高记忆力呢?
1.增强自信
记忆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增强自信。无论怎样简单的东西,只有想着能记住才能记住。如电话号码,有的人总是喜欢记在电话薄上,从没有想着记在脑海里,所以,即使经常使用的电话号码也记不住。如果没有自信,脑细胞活动会受到抑制,记忆便会迟钝,这种现象称为“抑制效应”。因此,提高记忆力首先是增强自信。
人的记忆潜力是无限的。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脑力,仅仅占全部脑技能的几十分之一或几百分之一。而健忘的真正原因往往是信心不足、情绪低落。只有确立信心,给自己记忆以积极的自我暗示,才能把记忆过程变成良性循环。
2.培养兴趣
无论什么人,都能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表现出非凡的记忆力。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生对于单词、公式、定理怎么也记不住,却能对歌星、影星的个人资料如数家珍。常常记不住家人生日等琐事的人,却对球赛得分了如指掌。
为了提高记忆力,很有必要使自己对所要记忆的对象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就能提高脑细胞的活动能力,集中自己的精力。俗话说:“只有爱好,才能精通。”当然,对于一些事物要感兴趣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就要尽量去找它的吸引人之处。
3.明确目标
明确目标就是记忆的对象要明确、清晰,而不能对记忆的东西隐隐约约、含糊不清。是否有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关系到记忆的效果好坏。如果没有预定的目的和任务,即使多次见过的东西,也不能很好的记忆。只有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才能很好的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去识记,从而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记忆还要有主动性和自觉性。有长远的记忆目标和意图,有明确的记忆对象,还要主动自觉地制定学习和记忆的任务,不把该记忆的东西一拖再拖。
4.增进理解
心理学研究指出,意义记忆比单纯机械记忆的效果高出8倍,有独特意义的识记效果甚至高出20倍。因为这种理解性的记忆就是通过寻找和建立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深化对知识的认识,从而达到提高记忆的目的。在进行记忆工作时,要尽可能地理解知识,通过理解形成广泛的知识联系,把新知识融入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中去消化吸收,使之成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记忆过程中,必须对记忆材料进行多方面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以及和旧有知识挂钩以增进系统化的理解。把握了本质的理解有助于记忆,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长久地留在记忆之中。因此,在怨天尤人、自叹天生记性不如人之前,不妨先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有过真正的理解。
5.掌握规律
记忆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并较好地运用这些规律,就能获得良好的记忆效果;反之,记忆效果就比较差。
转化律
记忆中的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具有相互转化的性质。当外界事物进入人们的视觉范围之内,就能使人们产生瞬时记忆,但如果对外界事物稍加注意,就能使瞬时记忆转入短时记忆。那么短时记忆又怎样才能转入长时记忆呢?两者之间需要有一个媒介,就是复述。复述有两种:一种叫机械复述,就是对记忆材料逐字逐句地反复诵读;另一种叫意义复述,就是在理解记忆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如果人们对短时记忆中的材料不断复述,就可以使这些材料进入长时记忆,在头脑里保存几分钟、几小时、几天,甚至终生不忘。可见,要使瞬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其实不难,只要把握两个中介,即注意和复述。
数量律
记忆的效率和记忆的次数有依赖关系,应当注意材料的数量,根据记忆材料在数量上的多少,分别采用全部记忆法、分段记忆法与联合记忆法,就能提高记忆效率。对于较短的材料,如短文、公式、定义、概念等,宜采用全部记忆法,即把材料从头至尾通读几遍,直至记熟为止。对于较长的材料,如长文、长诗、企业或国家概况等,宜采用部分记忆法,即把材料分成几部分,再依次分别读到记熟为止。对于长短适中的处理,宜采用联合记忆法,即把材料通读几遍,然后分段通读和熟记,最后从头到尾通读,直至记熟为止。
质量律
记忆与被记忆材料的性质也有依存关系:容易记忆的材料记忆效率高,记忆的效率开始提升得很快,以后就缓慢下来;反之,难以记忆的材料,记忆的效率开始提升得较慢,以后便上升得很快。另外,记忆直观形象的材料要比记忆抽象的材料好些;记忆意义联系不紧密的材料比记忆意义联系紧密的材料困难得多。
干扰律
记忆的干扰作用有两种:一种叫前摄抑制,就是前面的记忆材料对后面的记忆材料会产生干扰作用;另一种叫倒摄抑制,就是后面的记忆材料对前面的记忆材料也会产生干扰作用。前后记忆活动中的干扰作用,会抵消人们的一部分精力。因此应尽量避免或减小前后摄抑制对记忆的干扰作用。具体方法是:其一,尽可能不要把内容繁难或相近的材料安排在相邻的时间内进行记忆;其二,两次记忆活动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至少10分钟),这样可以减少前摄抑制的作用,并使大脑得到休息;其三,记忆的形式应多样化;其四,记较长的材料要分段进行,这样每次记忆都有开头和结尾,能减小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影响;其五,合理安排时间,早晨起床后不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晚上睡前不受倒摄抑制的影响。因此,可利用这两段时间记忆难度较大的材料。
遗忘律
实验证明,已被记忆的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保持率也相应降低,第一天保持77%,过3—4天保持60%,过一个月保持50%,过两个月保持48%,过六个月保持38%……。可见,遗忘与时间成正向关系,时间越长遗忘得越多,另一方面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为了克服遗忘对已经记住的知识的消耗作用,有效复习、加深记忆痕迹、巩固学习成果就是十分必要的。
及时复习。即复习时间须在识记材料的大量遗忘之前。一般来说,意义联系相对较少的识记材料在学习后1—2小时须以5—10分钟复习;对有意义的材料,一般应在当夜临睡前复习一遍。在最初9小时内花10分钟,比5天或10天后花1小时的效果要好得多。
重复复习。重复复习并不是指死记硬背,而是科学地强化记忆,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多次复习要分散进行,避免过分集中而造成超负荷用脑;要有计划性,切忌心血来潮,要合理安排时间、内容;要讲究多样性,即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来刺激大脑,保持其兴奋性;适当掌握次数。超过需要的“过剩学习”对加强记忆是很有效的,学习程度以150%为佳,若超度学习若大于50%这一界限,易导致注意分散、厌倦、疲劳等,以致劳而无功。
尝试回忆。尝试回忆能加强记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疲劳,变换用脑方式,以更好地集中注意。
自我检测。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定期测验、随时测验和讨论测验等形式,来检查和巩固回忆。复习是记忆之母,科学而高效的复习是巩固并深入理解识记材料的唯一途径。
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记忆
听、说、读、写是学习活动的四种基本技巧,同样在记忆过程中,也要把这四种基本技能利用起来。在课堂记忆中,就可以边听边思边写边记;在课后的记忆中,也可以边看边读边写边记。这样的记忆方式,比单一的看或听效果要好得多。
6.集中注意力
人们常认为盲人很聪明,记忆力好。其实是因为他们失明看不到了,相对而言分心的事情就少了,所以能集中注意力于听觉和触觉以及对听到、接触到的内容的加工整理方面,记忆力就比正常人相对要强。注意力不集中,再聪明的人也不一定能记住很多东西。很多人常抱怨自己记忆力差,很大因素就是没有用心去记。比如,我们每天上下楼梯,不知道走了多少遍,如果不用心,就不一定知道有多少级。而如果用心记,就可能上一次就能知道一共有多少级。
7.加强训练
一个人具备了良好的记忆条件,懂得了有效记忆的规律,就为高效地记忆提供了可能。但是,要进一步提高记忆力水平,关键在于训练。越开动脑筋,脑子受到的训练越多,记忆力越会逐渐增强。相反,如果一个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大脑得不到训练的机会,不仅学不到知识,记忆力还会因此而衰退。
记忆力的训练主要*学习、工作、生活中,对所学到的每一点知识,所做过的每一项工作,所看到的、听到的每一件事情,如都能赋予记忆的目的,这就是最佳的记忆训练方式。
联想训练。一切记忆活动的基础是联想,联想越丰富越牢固,就越能将新的事物更牢地记住,因此训练自己的联想能力是发展良好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默写训练。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记忆一篇文章、或一副图画。此后要求正确地默写出文章,或画出图形。
提问训练。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观看应记忆的数字、词组、图画、或一段文字表述。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识别训练。即在规定的时间内,观看、记忆一副图,要求指出后者与前者有何区别。
8.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正确的记忆方法,不仅能提高记忆能力,防止遗忘,还能训练思维,以思维促进记忆,提高掌握知识的质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在记忆方法上也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比如,记忆英语单词,有些学生习惯边读边记忆;有些人习惯边写边记忆。记忆的方法很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式,就要在学习中不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