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教学计划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教学计划教案

ID:511132

大小:75.58 KB

页数:4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教材分析:   浙美版第三册实验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为指标,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一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22课,分为9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术除艺术珍宝单元的内容外,其余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   全册教学理念目标:   【造型·表现】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有教学班五个,学生近220名。二年级的小朋友刚从一年级升上来课堂常规有一定的养成,但注意力容易不集中,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起决定作用。如果能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那么孩子将自然地摒弃对美术课的畏惧感,从而激发对美术课的喜爱。从总体上来看,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的能力,其中对油画棒的运用能力较强。但基础不均衡,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使用油画棒着色、用线条表现平面形象,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也有一部分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不浓,空间感较弱,造型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发掘,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三、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1、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并能用英语表示各种色彩,体验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2、探索感知泥性,归纳几种基本的玩泥方法,口头发表体验感受。   3、欣赏感受剪纸、撕纸、折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折纸造型表现的方法。   4、探索用线描的形式表现各种物体。   5、引导学生感知并发现食物之美,在教学中穿插双语教学,激发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   (二)难点:1、学生对感受物体的发表,并用简单的英语口语来表示。   2、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引导学生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个性,充分学生对卡通形象的感受,在学习活动中能举一反三进行探究。   4、领会自然界中的事物与美术作品中的区别,让小朋友们学习观察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情节予以描述,说出自己的感受。   5、怎样使双语教学在美术课堂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四、教学策略与措施:   1、  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  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发展创新思维和能力。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望。   3、  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学习不单是一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要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   4、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要尊敬和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   5、  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的学习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了解各学科的共通之处和相异之处,理解美术对生活的独特贡献,使他们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6、  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传统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现代课程评价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差异性,建立发展评价体系。   7、  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象、范画、参观、访问等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  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努力开发当地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五、教学进度:   日期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9.1~9.5   云儿朵朵   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感知自然景观中云的不同变化,了解有关云的知识。2.引导学生大胆地对天空中的云朵进行丰富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3.初步尝试用不同的表现方法来创作画面,表达内心所感所想的云朵变化。通过引导学生对云朵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受云朵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9.6~9.12       好大的向日葵   1.认识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大小等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并能进行艺术再创造。 3.激发学生热爱花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能养成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9.13~9.19       奇妙的字母   1.把认识的26个字母变成具体的形象。2.加深学生对字母的想象,进行添画练习。3.使学生养成联想的好习惯,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9.20~9.26       多姿多彩的课程表   1.通过对课程表的研究与制作,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图表设计的一般规律,提高动手能力。2.对课程表的图表设计进行适当的夸张与装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图形的设计与应用能力。 3.体验手绘图表的乐趣,培养学生对课程表及图表设计的喜爱之情。   9.27~10.3       小闹钟   1.进一步认识几何形体及其他各种形状的物体。2.能够设计出各种形状的钟面,初步学习运用绘画与拼贴的形式来表现。3.培养学生爱设计,敢于创造、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同时使学生学会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10.4~10.10   我的老师   1、初步认识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征。2、通过对老师的观察、理解,用绘画的形式创造性地把他们的形象表现出来。3、培养学生爱老师、敬老师的情感。   10.11~10.17   爸爸妈妈真忙   1.通过对自己最熟悉的人物活动及场景的观察、回忆,学画简单的人物动态和场景。2.通过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捕捉人物服饰、动态、场景等进行造型的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描绘人物的兴趣和热爱、喜爱父母的情感。   10.18~10.24   快乐的假日   1.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用各种方式表现假日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假日生活的感性认识。   2.学习运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和丰富热烈的色彩来大胆地表现假日愉悦的心情,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3.通过引导学生对假日的回忆、想象与表现,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10.25~10.31   泥娃娃   1.观察、感受、欣赏泥娃娃的造型、色彩及人物表情的特点。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泥塑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以及对泥塑学习的兴趣。   11.1~11.7   壶的聚会   1.通过欣赏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壶,提高学生对壶文化的感性认识。2.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来表现壶,尝试用各种工具、材料来制作,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3.通过引导学生对壶的观察、回忆与想象,使他们充分感受壶的造型之美,促进他们对壶文化的热爱之情。     11.8~11.14   手拉手,好朋友   了解剪纸的一般特点,感受祖国传统艺术的美。用剪纸的形式表现朋友手拉手的活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剪出有创造得作品。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     11.15~11.21   手指玩偶   1.了解造型艺术的多样性。2.学习手指玩偶简单的制作方法,进行添画练习。通过折、剪、画、讲、玩等美术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3.通过玩手指玩偶,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获得乐趣。     11.22~11.28   指印的联想   1.观察手指纹路的形状与大小,初步了解自然世界各种各样的纹理。2.能利用手指头压印出各式各样不同的图形,并且在图形上做各种创意的联想,设计、组织画面。3.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等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11.29~12.5   刮出来的画   1、初步学习刮画的方法。 2、通过刮画培养学生大胆而细心的素质和习惯。     12.6~12.12   闪光的星星   1.根据视觉暂留原理制作表现闪光的星星的玩具。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3.通过动手制作玩具,培养学生对美术设计的兴趣。     12.13~12.19   转啊转,纸陀螺   1.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学习设计制作纸陀螺及能进行简单的装饰。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使用自己制作的纸陀螺的活动,培养对美术设计制作的兴趣。     12.20~12.26   卷纸动物   1.初步了解纸立体造型的方法与动物的有关知识。2.通过卷纸动物的设计与制作,发展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对小动物的爱心。     12.27~1.2   自己做帽子                       1.了解帽子的基本结构,学习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一顶纸帽子。2.在欣赏、讨论、游戏等学习活动中,让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锻炼。3.让学生在造型、表现的过程中,体验立体造型的乐趣。         小画框   1、感受画框对绘画作品及其他平面艺术作品的装饰美感。2、学习应用纸质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画框。3、通过对小画框的设计制作,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情感。     1.3~1.9   小小建筑师   1、通过教学,提高对材料和工具的认识,从体验材料带来的乐趣萌发丰富联想的同时,初步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2、在游戏中掌握一些基本的工艺制作手法,并通过集体创作,培养学生轩结协作的习惯。     1.10~1.16   地下的故事   1.通过教学,能创作有关地下的事物的想象画。2.培养学生的构图能力、空间概念和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乐于创造的习惯。     1.17~1.23   下雪天   1.初步学习剪团花的基本方法和知识。2.观察雪花和下雪的样子,学习用折、剪、贴的方法表现雪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与同伴合作的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对下雪天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受雪景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           第1课 云儿朵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感知自然景观中云的不同变化,了解有关云的知识。 2.引导学生大胆地对天空中的云朵进行丰富的联想,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3.初步尝试用不同的表现方法来创作画面,表达内心所感所想的云朵变化。通过引导学生对云朵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受云朵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观察天空中云朵的变化,对云朵进行大胆地联想和表现。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不同材质、不同画法来创作想象中的云朵。 课前准备 (学生) 油画棒、彩色水笔、水粉颜料、画纸等常规用具和材料,4—6人的小组并选好小组长 (教师) 课件《云的图片》、相关云的知识、绘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谈谈感受。 (1) 请学生先说说印象中的云朵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及有关云的一些知识。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对云朵的感受。 (2) 教师问学生:你平时把云朵画成什么样子?(请学生上台演示)别人画的云朵与你的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进行比较,谈谈感受。 (3) 再次提问:想不想看看在大气层中云朵的样子?这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云朵在外形上、色彩上有什么不同? 2.引导欣赏,全新体验。 (1) 出示课件,欣赏图片。结合书本中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范作,学生欣赏。 ①看看一天当中云发生了哪些变化。(提示:从颜色、形状上观察。) ②看看在狂风吹动的时候,云朵发生了哪些变化。 ③再看看下雨前,云朵的颜色有哪些变化。 (2)提问:你还能说出云朵的其他变化吗?让学生讨论交流,说说感受,教师小结。 (3)揭示课题:《云儿朵朵》。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提问:请看看书中的几幅学生作业,你能说说是怎么画出来的吗?用了什么方法和材料?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学生上台讲述、演示方法,教师帮助补充辅导。(提示:可以用油画棒来画云朵,也可以用水粉颜料来画云朵。可以改变云朵的颜色和形状。) (3)提问:怎样对所画的云朵造型进行联想和表现呢?(提示:通过对形的想象,抓住事物特征,运用添加、概括、夸张等手法进行表现。) (4)提问:怎样使云朵变得更可爱,使画面变得更有趣呢?(提示:可以编一个小故事,表达一个主题内容等。) 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主题:有趣的云儿朵朵。 (2)出示课件并提供创作的建议:画出自己对云朵的想象和感受,要有创意,造型要与众不同;可以互相讨论画法。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有个性、有创意的作业,全班展示评价,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表现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构思是否有创意;③作品中的云朵在造型、色彩上的表现是否有趣等。) 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学生课外的研究思路:在什么样的天气变化下,天上的云朵会变得更神奇、更美丽? 第2课 好大的向日葵 教学目标: 1.认识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大小等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并能进行艺术再创造。 3.激发学生热爱花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能养成认真、仔细地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抓住向日葵的特点(形色),画一幅有关向日葵的作品。 教学难点: 能根据向日葵的特征进行艺术再创造。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蜡笔等常规工具,观察向日葵实物(事先可由家长或老师组织观察) (教师)图片、范作(可以带1-2个实物来教室)等 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认识结构。 (1)教师出示向日葵,并结合图片,让学生把观察到的形象描述出来(以个别、小组和全班的形式来述说)。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观察能力。 2.欣赏范作,共同评价。 (1)教师出示向日葵,并结合范作以及书本中凡?高和伍必端的作品,提出诸如:看了这些画有什么感受;你最喜欢哪幅画,请讲出原因;如果你是画家,你准备怎么画向日葵等问题。 (2)师生共同结合图片与作品谈谈美术创作与现实的区别。 3.创作作品,提供建议。 (1)提出主题:好大的向日葵。 (2)创作建议:要求突出向日葵的特点,并结合图片、范作等对向日葵进行适当的想象,合理地创造出新形象;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可以运用拟人、夸张、想象等方法进行创作。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可在相似色知识、涂色、运笔等方面做些指导)。 4.小结评价,拓展主题。 (1)自评、小组评、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着重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要求学生课后回家仔细观察并比较向日葵与其他花卉的区别,同时比较自己的作品与实物向日葵的异同点。 (3)编一个有关向日葵的故事。 (4)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向日葵的生长过程。 (5)研究有关相似色的物品、景物的色彩变化等,并可进行有关实践。   第3课 奇妙的数字 教学目标: 1.把认识的26个字母变成具体的形象。 2.加深学生对字母的想象,进行添画练习。 3.使学生养成联想的好习惯,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对字母造型及添画练习。 教学难点:将字母进行巧妙的联想。 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的工具、各种彩纸或橡皮泥等手工材料 (教师)录像、音乐、范作、实物等,编写字母小故事 教学过程 1.唱字母歌曲(导入)。 (1)欣赏字母歌曲,以此导入。 (2)学生同唱字母歌。 (3)出示课题:《奇妙的字母》。 2.编有趣的故事(展开)。 (1)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等形式),用一两分钟的时间编一个字母小故事。 (2)学生交流自己编写的字母故事。 3.欣赏字母作品(深入)。 (1)出示实物(或课件):①出示精致的小工艺椅子和两只小手表等实物,让学生分别猜猜包含哪些字母;②提问:如果让你画或拼贴,你准备怎么做? (2)欣赏字母作品(分别出示学生和教师范作)。 (3)播放录像或课件:欣赏由字母组合而成的东西,请学生说说它们由哪些字母组成,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让他们来画或拼贴,准备怎么做等。 4.做心中作品(实践)。 (1)学生创作,用绘画或拼贴的形式均可。根据字母的外形特点,大胆想象,四周可以添上合适的内容,也可以编写字母故事等。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在设计方面做重点的指导)。 5.想象评价创作(联想)。 (1)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 (2)延伸:把编好的字母进行剪拼,编写字母故事,寻找有关字母的来历、典故、诗歌、音乐等。 第4课 多姿多彩的课程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程表的研究与制作,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图表设计的一般规律,提高动手能力。 2.对课程表的图表设计进行适当的夸张与装饰,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图形的设计与应用能力。 3.体验手绘图表的乐趣,培养学生对课程表及图表设计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对图表设计的意义、功能的初步了解,体会图像表达的乐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好胜心驱使下,进行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的转换,完成文字向图表转换,启发学生思维,抓住事物关键,举一反三地创造出多种不同的图表构思、设计方法和制作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课程表、学习用具 (教师)各种图表的图片资料、各种课程表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1)说一说:课程表的重要作用。 (2)比一比:谁的课程表最漂亮。 (3)小结:每位同学的课程表都不一样,都有各自的特点,各有各的美。 (4)揭示课题:《多姿多彩的课程表》。 2.展开。 (1)看一看:请观看黑板上的图片,仔细对照文字填写的课程表与用图形表示的课程表,分析一下哪一幅作品好。为什么? (2)议一议:今天我们要用图表形式来制作课程表,首先要解决怎样用图表表达文字的问题。大家先讨论一下美术课程可以用哪些图表来表示。 (3)试一试:学生尝试用各种图表来表示美术课程(如彩色水笔、三原色、调色盘等)。 (4)评一评:接着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尽量在众多的作品中选择出自己喜欢的图表。然后,举一反三设计出其他课程的图表。 (5)学一学:书本上的图表是怎么设计出来的?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6)议一议:一张完整的课程表还必须包括哪几部分?(如表格、时间、课序、花纹图案……) 3.制作表现。 学生大胆制作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与小结。 (1)玩一玩:评价自己的作品。 (2)评一评:谁做的作品最简洁、生动、富有创意、容易识别。 (3)延伸:课后寻找其他的图表资料,开阔学生的眼界。 第5课 小闹钟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几何形体及其他各种形状的物体。 2.能够设计出各种形状的钟面,初步学习运用绘画与拼贴的形式来表现。 3.培养学生爱设计,敢于创造、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同时使学生学会珍惜时间、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钟面的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巧妙地设计小闹钟。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课的常用工具 (教师)小闹钟实物、范作等 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1)从珍惜时间的故事引入(如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等)。 (2)让学生谈谈感受。 (3)教师小结,并板书:《小闹钟》。 2.引导观察。 教师出示小闹钟,再让学生描述其造型特点,并说出:该闹钟造型的优点和缺点(注意:刻度是固定的),以及最喜欢这只闹钟的哪一部分,哪些部分需要补充。 3.集体欣赏。 (1)教师出示书本图片及范作,让学生欣赏并提问:①你看了作品后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②你还见到过哪些闹钟?③你梦想中的闹钟是什么样子的? (2)师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4.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主题:小闹钟(可以画自己见到过的闹钟式样,也可以画自己心目中的闹钟,还可以设计未来世界的闹钟)。 (2)提供创作建议:仔细构思闹钟的形状、色彩及它所具备的特殊功能,用恰当的方法(绘画或拼贴)和工具表现你思考的主题。 5.深入体会。 小组评、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6.拓展思路。 (1)教师小结:要求学生课外用剪纸的形式制作小闹钟。 (2)收集有关闹钟的资料、制作材料、作品等。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有关拼贴闹钟的材料 (教师)小闹钟实物、范作等 教学过程 1.示范制作,学生提问。 (1)教师现场制作闹钟,学生观察后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教师做必要的归类。 (2)讲述剪贴注意事项:让学生说说剪贴前、中、后各环节要注意什么,教师补充小结并强调要注意安全、卫生等问题。 (3)师生共同探讨、研究、解决问题。 2.教师指导,学生创作。 (1)主题:小闹钟。 (2)形式:小组合作或个人制作。 (3)指导:创意、材料、制作等。 3.评价作品,推销产品。 (1)师生共同评价作品。 (2)让学生自愿上台介绍他的作品(名称、设计思路及过程和设计意义等),其他学生参与评价,教师补充评价,提问:你有什么建议要提供给作者? (3)本课和绘画课结合评出优秀奖、创新奖、设计奖等,并颁发证书。 (4)请优胜者发言。 (5)写一篇有关的体会文章。 4.收集材料,延伸制作。 (1)收集有关闹钟的资料及作品。 (2)探索闹钟的发展历史(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朋友等)。 (3)完成修改的作品上交,并陈列到班级的艺术角。 第6课 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征。 2.通过对老师的观察、理解,用绘画的形式创造性地把他们的形象表现出来。 3.培养学生爱老师、敬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表现人物的五官和气质。 教学难点:创作出富有感情的作品。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自己所喜欢老师的五官特征和神情 (教师)课件、录音、有关人物形象的图片、范作等 教学过程 1.聆听歌曲,述说故事。 (1)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等有关教师的歌曲或录像。 (2)让学生想一下最关心、最爱护自己的老师的形象,并说说有关的故事。 2.观察特征,进行表演。 (1)把课前观察到的老师的五官特征跟其他同学交流。 (2)观察老师的神情。教师演示开心、严肃、伤心等表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样的表情。 (3)表演有关老师故事的情景剧。 (4)师生一起评价。 3.欣赏作品,提供建议。 (1)播放一些关于老师的音乐或录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2)提供主题:对老师外貌特征的判断;对老师情感的表述;想象表现你心中理想的老师(三方面的主题任选其一)。 (3)建议:着重表现人物的五官和气质特征;想象老师在开心或严肃或伤心时的情景,并把它画下来。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着重在人物的表情特征、水彩画和水粉画技法等方面做指导)。 4.交流情感,收集故事。 (1)教师小结:教导学生要尊重老师、长辈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2)收集有关尊师重教的故事。   第7课 爸爸妈妈真忙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己最熟悉的人物活动及场景的观察、回忆,学画简单的人物动态和场景。 2.通过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捕捉人物服饰、动态、场景等进行造型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描绘人物的兴趣和热爱、喜爱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人物服饰、简单的动态及相应的场景描绘方法。 教学难点:描绘出人物动态的主要特征。 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父母形象特征、16开画纸、常用的绘画工具 (教师)多种美术工具一套、人物肖像范作 教学过程 1.交流作业,出示课题,趣味导课。 (1)教师出示范作和课题《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父母,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介绍自己的父母,讲讲父母的故事。 (3)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一步交流。 2.表演体验,感受观察。 (1)教师表演一些忙碌样子的动作,请学生猜一猜。 (2)学生表演父母忙碌的样子。感受观察并说说忙碌的动作特征。 (3)教师演示用线条快速记录人物动态的方法,请学生尝试画一画动态线。 3.小组讨论,探究怎样表现主题。 (1)出示课题:《爸爸妈妈真忙》。 (2)探究怎样表现主题:4人小组讨论,说说探讨表现主题的方法。 (3)汇总大家讨论的意见,教师小结:可重点抓住父母的动作、外形(尤其是服饰特征)、工作或生活场景特征,表现出父母从事什么工作或正在干什么。 (4)欣赏学生、画家的作品,着重感受动态线,进一步启发学生怎样表现“爸爸妈妈真忙”的主题。 (5)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创意。 4.自由创作。 (1)趣味创作,以添画练习或用拼接纸画画的方法描绘爸爸妈妈真忙的动态。 (2)根据人物动态画好外形,尤其是服饰,再添画环境特征进行直接创作。 (3)学生创作绘画时,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5.作品展示,交流拓展。 可自评、互评,将作业带回家赠送给爸爸或妈妈。 (王卫华) 第8课 快乐的假日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用各种方式表现假日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假日生活的感性认识。 2.学习运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和丰富热烈的色彩来大胆地表现假日愉悦的心情,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3.通过引导学生对假日的回忆、想象与表现,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假日生活的快乐。 教学难点:对人物动作与表情等主要特征的把握、夸张与想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油画棒、自己喜欢的假日照片等 (教师)课件、各种有关假日的图片资料、笔、油画棒、水粉颜料等 教学过程 1.组织纪律。 稳定教学秩序,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2.感知引趣。 (1) 了解学生的假日生活,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假日生活的图片资料。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一些假日画面或活动的录像资料等。师生共同回忆、叙述快乐的假日时光,从而确定值得表现的内容。 (2)引导学生观察快乐的人物的体貌特征,利用课件由远及近地展示人物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的特写镜头,充分感知人物快乐时的肢体与表情的主要特征。 (3)让学生走到讲台上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大胆表现快乐,并让其他学生在黑板上把相应的动作与表情画下来。师生共同点评,解决人物动作与表情的表现难点。 3.欣赏激趣。 (1)欣赏《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这一名画。 让学生谈谈对此幅画的感受:阳光灿烂、休闲…… (2)欣赏学生的假日图片:阳光、快乐、活泼、欢笑…… (3)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与真实的图片进行对照,鼓励学生表演作品中的人物神情,体会怎样才能更好地抓住并表现人物在眼睛、嘴巴、肢体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征,明晰夸张、想象在塑造人物神情等方面的作用。 4.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表现自己真实感受到的快乐假日。 (2) 把心中所构思的图形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巡视时及时给予鼓励与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主题欠明确、构图散乱、形象拘谨等,给以必要的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5.评价延趣。 (1)即时用实物投影仪或数码相机、摄像机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自评、互评,相互取长补短,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路。 (2)教师评价时宜采用整体评价优点、点出存在问题的方法。不直接点评存在不足的作品,而是提些建设性的建议。评价主要放在主题是否明确、构图是否饱满、造型是否夸张、色彩表现是否合理等方面。 (3)课后请学生再次搜寻并选择各种表现假日的图片资料等。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尽可能多地收集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料,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教师)课件,收集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料,准备好相应的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检查课前准备。 (2)欣赏第一节课的学生作业。从内容的选择、造型的夸张、神情的表现、色彩的运用、场景的安排等方面,让学生讨论、评述其得失,并大胆提出修改建议。 2.引导激创。 (1)审美欣赏:用各种材料表现的作品及图片资料等。 ①仔细欣赏《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独特的色彩表现技法、色彩的对比与渐变的排列方式、人物不同动态与前后关系的巧妙表现、场景的衬托与对比等。 ②辨析同龄人的作品,从人物动态、表情、前后关系的表现,场景的安排,活动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加以具体分析。 ③欣赏其他材料或形式的作品,开阔学生眼界。 (2)讨论:这些作品的表现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准备的材料,谈谈修改完善作品的基本设想。 3.探索表现。 小组互评,提出修改建议。学生结合自己的设想,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加工装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4.展示评价。 (1)分小组展示作品,先小组互评,评出最佳作品,再全班展评。 (2)教师在黑板上划出“开心奖”、“美观奖”、“创作奖”三个展台,学生自评后把自己的作品粘贴在相应的展台上。(开心奖——作品表现出快乐这一主题的均可获此奖;美观奖——主题明确又美观的作品可获此奖;创作奖——既美观又具创意的作品可获此奖。) 第9课 泥娃娃 教学目标: 1.观察、感受、欣赏泥娃娃的造型、色彩及人物表情的特点。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泥塑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以及对泥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及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民间泥塑的兴趣和喜爱优秀民间艺术的情感,学会制作一个泥娃娃。 教学难点:掌握泥塑的各种具体制作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 收集各种泥娃娃的图片,准备常用的泥塑工具,收集小豆子、小珠子、纽扣、花边、丝带、花粘纸等多种辅助材料 (教师)收集各种泥娃娃实物或图片、民间泥娃娃制作方法等动画、课件资料,准备泥塑工具一套、各种辅助材料及陶土 教学过程 1.探究式导课。 (1)教师出示一块陶土,让学生直观感受陶土。 (2)教师出示一个泥娃娃,提出问题:一块陶土怎样才能变成一个可爱的泥娃娃?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形成初步结论。 (1)分组讨论:陶土如何变成一个泥娃娃? (2)学生得出结论:用团、揉、搓、捏、压、挖、堆塑等方法可以做成一个泥娃娃。 (3)欣赏民间泥塑制作过程(图片或课件),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学习民间艺人制作泥娃娃的方法,开拓思维。 (4)再分组讨论:怎么样的泥娃娃才是最可爱的? (5)形成初步结论:如外形圆圆胖胖的,表情调皮、笑眯眯的,色彩醒目的等等。 (6)教师归纳。 3.欣赏感受,深入探究。 (1)交流欣赏师生收集的泥娃娃实物、图片或课件,开拓学生的思维。 (2)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感受及方法。 (3)出示各种综合材料,如各色小豆子、小珠子、纽扣、花边、丝带、花粘纸等,以及各种如铅笔小棒等辅助工具,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 (1)创设情境:如出示展示台,举办“泥娃娃的世界”展卖会。 (2)学生分小组,自由创作自己心中可爱的泥娃娃。教师个别辅导。 (3)学生上台陈列自己的泥娃娃作品,并可“展卖”。 5.游戏、评价、交流,传递友谊。 (1)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2)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交换。 (3)鼓励学生互相赠送作品给好朋友。 6.拓展学习,激发持久学习的兴趣。 观看用泥塑方法制作的动画片片段:如《小鸡快跑》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思考陶土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培养学生对泥塑的兴趣。   第10课 壶的聚会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壶,提高学生对壶文化的感性认识。 2.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来表现壶,尝试用各种工具、材料来制作,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 3.通过引导学生对壶的观察、回忆与想象,使他们充分感受壶的造型之美,促进他们对壶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尝试用立体形式来表现壶的各种形态。 教学难点:对壶的主要外形特征的把握及装饰表现 课前准备 (学生)陶泥、彩泥、牙签、小刀等 (教师)课件、有关各种壶造型的图片资料、陶泥、彩泥、牙签、小刀等 教学过程 1.组织纪律。 安定情绪,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2.欣赏激趣。 (1)欣赏壶的图片资料:动画播放古今中外的壶,充分感受壶文化。 (2)让学生谈谈对壶的感受:精致、灵秀、神奇、富有想象力…… (3)揭示课题:《壶的聚会》。 3.感知引趣。 (1)进一步了解壶文化,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壶的相关图片资料等。 (2)引导观察壶的构造特征,课件由远及近展示壶的特写镜头,充分感知壶的囗、颈、肩、腹、足、底、盖、纽、嘴、把等的主要特征。 4.尝试探趣。 (1)学生试制一把壶。 (2)学生相互评说与小结:设计一把壶,哪几个构件是必不可少的。 (3)学生欣赏书上壶的作品,把它们与自己试制的作品进行对照。分析如何表现壶的主要特征,如何运用夸张造型、想象装饰等来美化壶。 5.完善固趣。 (1)作业要求:设计一把造型别致的壶。 (2)依据心中所构思的壶的形象进行大胆自由的造型表现。教师巡视时给予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给以及时的点拨、启发,帮助解决。 6.评价延趣。 (1)用数码相机或摄像机把学生的作品摄录,并展示于大屏幕上,让学生即刻获得成就感。让学生自评、互评,相互取长补短,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思维。 (2)教师评价时宜采用整体评价优点、点出存在的问题的方法。不直接点评存在不足的作品,而是提些建设性的建议。评价点主要放在造型是否别致、想象是否奇特、色彩表现是否生动等方面。 (3)课后请学生搜寻并选择有关各种壶的图片资料以及各种可以表现壶的材料等。 第11课 手拉手,好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 2.通过研究探索,启发学生运用对称的原理,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连续纹样。学习正确折叠纸张,运用简便方法设计纹样,以及运用正确的制作方法。 3.通过剪纸制作手拉手的好朋友,使学生感受友情的温暖,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用剪、折、添画的方法制作一组手拉手的纸人。 教学难点:能用正确的折叠方法折叠纸张,使剪出的纸人连在一起。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分成4-6人的小组并选好组长 (教师)课件(事先录制小朋友一起手拉手游戏、舞蹈的场面)、范例、彩色纸、剪刀、彩色水笔、胶水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引入,表达感受。 (1)出示课件:播放和好朋友一起游戏、手拉手快乐舞蹈的录像。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好朋友以及对录像的感受。引出课题《手拉手,好朋友》。 (2)出示课件: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连续纹样的形式美和节奏美,感受拉手纸人的趣味性以及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2.问题研究,小组学习。 (1)教师提出问题: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剪出手拉手的纸人?书中介绍了哪些方法?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方法吗? (2)学生小组研究、讨论问题,尝试剪纸。教师巡回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激发创意。 (1)请学生代表示范连续纹样的剪制方法。 (2)教师适当补充示范、讲解。 (3)欣赏作品,讨论:你想表现的好朋友是谁?如何解决拉手的问题? 4.布置作业,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用折、剪、添画的方法做“手拉手的好朋友”。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作品展示,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品,互评作业。 (2)小组长介绍自己小组的作业情况,全班评,教师小结。 6.课后延伸,启发创新。 (1)教师出示6个大小、造型相同的单个形象,提问:有没有办法让这些好朋友手拉手? (2)在学生讨论后,出示利用插接组合连续的范例让学生欣赏。 (3)建议学生课余时间尝试做用其他方法组合的手拉手的动物玩具。 第12课 手指玩偶 教学目标: 1.了解造型艺术的多样性。 2.学习手指玩偶简单的制作方法,进行添画练习。通过折、剪、画、讲、玩等美术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3.通过玩手指玩偶,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获得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手指玩偶的制作方法,注意抓住动物面部的主要特征进行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通过变化玩偶耳朵和面颊的长短,表现相应的动物。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剪刀、小画纸等常规用品 (教师)玩偶范例若干 教学过程 1.看看玩偶,引起兴趣。 (1)教师演示玩偶,引起学生兴趣。 (2)出示课题《手指玩偶》。 2.做做玩偶,体验快乐。 (1)游戏(找耳朵)。 (2)学做玩偶。 ①交代学习任务:看图学折纸偶。 ②师生共同制作玩偶:学生独立完成第一、第二步,跟教师做第三步(提示难点:根据不同动物折出耳朵的长短),独立完成第四步,跟教师做第五、第六步(提示难点:不同动物面颊宽窄不一样,同时根据自己指头的大小折),独立完成第七步。 (3)说一说,画一画。 要求:特征明确、线条清楚、色彩鲜艳。 3.玩玩玩偶,乐趣无穷。 自由组合进行玩偶游戏,教师巡回参与活动。 4.讲讲玩偶,小结激励。 请学生互相介绍玩偶,教师进行本课的学习小结,表扬有创新的作品。     第13课 指印的联想 教学目标: 1.观察手指纹路的形状与大小,初步了解自然世界各种各样的纹理。 2.能利用手指头压印出各式各样不同的图形,并且在图形上做各种创意的联想,设计、组织画面。 3.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等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体验手指纹理的印制、联想和添画的乐趣。 教学难点:指印的联想和画面的组织。 课前准备 (学生)签字笔、彩色水笔、油画棒、彩色铅笔(可自由选择) (教师)红、黑、蓝等各色印泥(颜色越多越好)、全开铅画纸、范例、浅色卡纸(32开)、干净的抹布(在印完之后擦掉手上的印泥)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体验感受。 (1)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来发现手指纹理,教师用手沾上印泥在纸上印出指印。 (2)在黑板上挂一张全开铅画纸,让学生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上台按印,体验按印的乐趣,并让学生简单描述自己手指纹理的特征及按印的感受。 (3)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指印像什么,全班在一起的指印又像什么。教师板书课题《指印的联想》。 2.小组研究,自主学习。 (1)出示范例,请学生研究:指印变成了什么? (2)小组内学习书中的图解与提示,研究按印与添画的方法。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适当示范按印的多种方法(如指尖印、指腹印、侧印等)。 3.布置作业,启发联想。 (1)作业要求:用手指的正、侧、反面和指尖按印,并添画成一幅有趣的画。 (2)欣赏指印画,想象你能让指印变成什么。 4.创作联想,大胆表现。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5.作品展示,师生评价。 (1)学生介绍按印的方法,小组交流。 (2)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6.收拾整理,小结下课。 (1)学生擦干净手,整理课桌。 (2)教师小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并宣布下课。 第14课 刮出来的画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单色和彩色底版制作的方法,以及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刮画的方法。 2.尝试运用不同纸材、涂色工具创造不同的底版及体会不同材料刮画的技巧。 3.培养学生大胆细心的创作习惯,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制作底版及刮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不同媒体创作刮出来的画 课前准备 (学生)蜡笔、油画棒等涂色工具、各种刮画工具 (教师)范作、课件、常规及特殊的刮画工具 教学过程 1.引出课题。 出示范画(或者民间艺人制作的有关相近于刮画的作品和有关刮画方面的录像),指名要学生述说看到的这幅画与平时的画有什么异同点,自然地引入课题。 2.学习创作。 (1)出示课件(学生和教师的优秀作品):学生欣赏时,提醒他们注意底版的制作及刮画的技巧。 (2)学习制作方法:观察书本中刮蜡画底版制作以及刮画的方法,请学生说说制作步骤。 (3)师生互动讨论:涂色、刮画的方法以及注意点,特别讨论作品的创意。 (4)提供创作建议:①创意:构思与众不同、材料有自己的特色、涂色有变化、刮画充满热情、整体富有意境;②涂色:涂双色时,先淡后深(或反之),一层盖一层,还要考虑到刮画时的效果(不一定都很均匀);③刮画:可轻可重,刮得轻重不同,效果也不同,特别要注意根据画面的需要,轻重适当;④工具材料:针对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可以利用一些废旧的东西,变废为宝)。 (5)教师示范:选择学生熟悉的题材进行示范,着重讲述制作的方法、涂色和刮画的注意点、构思和创意等(要求速度快、精讲和粗演结合、动作到位、抓住要点等)。 3.学生作业。 (1)确定主题:让学生分组说说或独自思考刮画的内容,主要选择自己身边熟悉的题材(教师可以提供如开心一刻等为主题的有意思的内容)。 (2)提醒注意:大胆构图与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人、事、物;利用特殊工具创作;体会用不同材料制作底版和用不同工具刮画的感觉;适度地表现自己的感情和创意(可合作完成作品)。 (3)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是否选择了合适的纸材;是否涂了和谐的色彩;是否自如地运用了刮画的技法;是否创造性地刻画了主题等。 4.课外延伸。 (1)尝试合作创作(和家人、同伴、老师一起)巨大的刮画作品,如壁画等。 (2)充分挖掘生活中可以用来刮画的工具和材料,如沙子、木头等,抽空进行刮画练习。 第15课 闪光的星星 教学目标: 1.根据视觉暂留原理制作表现闪光的星星的玩具。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3.通过动手制作玩具,培养学生对美术设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设计制作简单的玩具。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能巧妙地运用视觉暂留原理制作一个别致的玩具。 课前准备 (学生) 卡纸(或相应的厚纸、信封)、彩纸、胶水(或双面胶)、小棒(或铅笔) (教师) 课件、范作 教学过程 1.激趣引题。 (1)(课件)欣赏动画分解动作(如鸟的飞翔动作),分解画面展示。 (2)学生讨论分析原因后归纳出视觉暂留的原理。 (3)结合范作欣赏,揭示课题。 2.探究新知。 (1)把范作分发到小组中去,小组研讨制作方法。 (2)分组汇报讲解每组范作的制作过程,教师举例,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理解制作原理: ①在一张对折的纸(或信封)上,分别画上星星及光芒,教师可以提出画出星星的多种样式的要求。 ②在小棒的周围涂上胶水(或用双面胶),并固定于画纸的中间。 ③转动小棒,星星就会发光啦! (3)分析作品,理解正面和反面内容应相互呼应,研究如何呼应的方法。归纳得出大小相配、位置对应等方法。 3.尝试制作。 学习建议:用“闪光的星星”这种玩具的制作原理做一个与别人不同的玩具。鼓励学生采用彩纸拼贴或薄的彩泥粘贴法来表现正反的图案。 4.展评。 随着乐曲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乐趣     1 推荐 第16课 转啊转,纸陀螺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学习设计制作纸陀螺及能进行简单的装饰。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使用自己制作的纸陀螺的活动,培养对美术设计制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巧妙选用各种材料制作有创意的纸陀螺。 教学难点:制作时,陀螺面与陀螺轴的连接。 课前准备 (学生) 卡纸(或相应的厚纸)、彩纸(或相应的材料)、双面胶、纸杯、瓶盖、小棒(铅笔或筷子)等必要的工具 (教师) 课件、陀螺 教学过程 1.引入。 (1)(课件)出示陀螺,介绍陀螺的历史。 (2)(课件)在陀螺专卖店,如果你是顾客,你最喜欢哪一个陀螺?为什么? (3)揭示课题。 2.分析。 (1)教师提问:这家陀螺专卖店新近打算开发一批新产品——纸制的陀螺,如果请你们帮忙设计几种产品,该如何做? (2)小组讨论,归纳纸陀螺的制作方法。 ①剪圆形,学生可讨论剪出圆形的方法。 ②装饰陀螺,学生可讨论装饰陀螺的方法。 ③试一试比较陀螺的图案在旋转与静止时的异同。 ④在中心点上固定小棒。 3.欣赏优秀的纸陀螺作品,进一步启发学生。 4.创作。 (1)设计一个漂亮的纸陀螺。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对作业中能利用剪贴、卷折等不同方法的同学给予鼓励。 5.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买卖陀螺”的游戏,并让学生说说购买纸陀螺的理由。(提示:从形、色、图案方面阐述,同时转动时要快、稳。) 6.拓展。 根据纸陀螺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其他玩具。 第17课 卷纸动物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纸立体造型的方法与动物的有关知识。 2.通过卷纸动物的设计与制作,发展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对小动物的爱心。 教学重点:用基本的卷纸方法,设计制作具有立体效果的动物形象。 教学难点:能让动物站立,并表现出自己的独特创意。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胶水、剪刀、各种色卡纸或其他质地较厚的彩色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卷纸动物范作 教学过程 1.动画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动画):讲述人类与动物的生存关系,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出示范作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揭示课题:《卷纸动物》。 2.范作欣赏,学习探究。 (1)课件展示:学生作品。设问:这些可爱的小动物是由哪些方法卷成的? (2)让学生说说“卷纸动物”的形体结构特点及基本形体的卷折方法。 3.小组讨论,启发创新。 (1)分学习小组讨论探究“公鸡”的外形变化与表现方法,启发学生想象创新。 (2)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小结提示:不管怎样变化,都要抓住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 4.学生练习,体验表现。 参照喜欢的一件范作,尝试卷折一只动物,教师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胶水、剪刀、各种色卡纸或其他质地较厚的彩色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卷纸动物范作 教学过程 1.演示激趣,创新训练。 (1)教师演示两种基本形体的卷折,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像什么。 (2)让学生尝试用不同卷法表现不同动物的基本形体,进行创新训练。 2.讲解示范,掌握步骤。 (1)提问:怎样制作一只形象丰富的动物呢?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制作过程。 (2)教师小结补充,让学生了解掌握从整体到局部的基本制作步骤(可借助课件演示)。 3.学生练习,表现创新。 (1)明确作业要求:为自己设计制作一只喜爱的卷纸动物。 (2)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互评互学。 (1)作品展示:在教室(或操场、草地)布置一个动物“王国”。 (2)指导学生互评互学。 第18课 自己做帽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帽子的基本结构,学习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一顶纸帽子。 2.在欣赏、讨论、游戏等学习活动中,让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锻炼。 3.让学生在造型、表现的过程中,体验立体造型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掌握纸帽的基本折法。 教学难点:在基本的折法上进行创新设计,制作有个性的帽子。 课前准备 (学生)彩纸、旧报纸、挂历纸、包装纸、剪刀、胶水(或双面胶) (教师)帽子范作若干、有关帽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老师提示:百货店最近新开了一个“帽子”专柜,专卖各式各样的帽子,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图片)。 (2)提问:你最喜欢哪顶帽子?为什么?  从欣赏入手,以各式各样的帽子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帽子的形状、色彩、装饰等。  2.探索,模仿。  (1)老师提示:这个店由于生意太好,有一部分产品严重缺货,需要货源,你们愿意帮他吗? (2)老师出示缺货帽子样品(范作),让组长领回自己组里最喜欢的样品,以小组形式,让学生拆一拆帽子,并要求重新组合帽子。 (3)关注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4)让学生按照样品折帽子。  调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帽子的折法,在拆帽——重组帽子的过程中,掌握帽子的折法,突破难点。利用小组合作,可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设计,创造。  (1)提问:你还能创造出其他形状的帽子吗? (2)提问:你能把自己的帽子打扮一下,使它变得更美吗?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评价,交流。  (1)组织学生将作品统一陈列展示,并请他们互相评价,交流心得。   (2)赏析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评价中相互借鉴、提高。  5.表扬,小结。 (1)老师小结:店主看了同学们的作品,非常高兴,特地写来表扬信。 (2)同学们在课后,小组间可互教互学不同的折法。 鼓励学生,激发持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当小老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第19课 小画框 教学目标: 1.感受画框对绘画作品及其他平面艺术作品的装饰美感。 2.学习应用纸质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画框。 3.通过对小画框的设计制作,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画框的基本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能设计、制作富有创意的小画框。 课前准备 (学生)剪刀、双面胶(或胶水)、彩色卡纸(或质地较厚的挂历纸、彩色纸等)、画笔、自己的绘画作品一幅 (教师)课件、自制小画框范作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以课件的形式出示不同风格的画框和不同的绘画作品,让学生给作品选配画框。 (2)导入新课,板书:《小画框》。 2.想想、说说、画画,加深感知。 (1)请学生想想、说说生活中见过的画框样式及其特点。 (2)让学生把见过的最喜欢的画框简单地画出来。 3.赏析探究,学习制作方法。 (1)出示教师范作,请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假如让你给这张作品设计一个小画框,你会考虑哪些问题?(提示:可以从框边的形状、色彩搭配来启发学生。) (2)借助图示了解制作步骤及进行变化创新。 (3)欣赏书中学生作品,拓展制作方法。 4.学生设计、制作小画框。 (1)提示:可以改变外框与内框的形状和颜色搭配来设计与众不同的小画框。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互评互学。 (1)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同学作品。 6.拓展小结。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作品装饰房间,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兴趣。 第20课 小小建筑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提高对材料和工具的认识,从体验材料带来的乐趣萌发丰富联想的同时,初步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 2.在游戏中掌握一些基本的工艺制作手法,并通过集体创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习惯。 3.让学生通过游戏发现自己作为主体的价值,培养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建筑物的一般特点,孕育欣赏建筑物的最初萌芽。让学生通过游戏在集体的氛围中自发地学习、创作,从中学习纸工艺的各种制作技巧,并能团结互助。 教学难点:合理安排建筑物的门、窗、阳台、屋顶、周围环境以及各单元组件的组合。通过拼合、堆砌和装饰,把感觉到与想象出的立体造型用纸盒表现出来,使学生充分体验凭借顽强毅力坚持活动的乐趣。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彩色水笔、胶水、剪刀、大小纸盒5-10个、各种制作材料(如铁丝、橡皮泥、橡皮筋、棉线、牙签、果奶瓶、彩纸等),分成4-6人的小组并选好小组长 (教师) 教学课件、剪刀、胶水、大小纸盒、范作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出示课件:播放古今中外优秀建筑的图片。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感受。 (2)揭示课题。课件演示,观看材料、工具,并思考其用途。 (3)提出本课目标:做一个优秀的建筑师,以纸盒子为主要材料来设计一幢房子。 2.展开交流。 (1)观察分析。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和纸盒。利用现有的这些东西通过观察、联想,构思出一幢房子的大致造型。 (2)交流表达:把构思和大家交流一下,相互说一说。 (3)观看建筑师设计、建造过程的录像(或课件)。 3.学习方法。 (1)交流制作的方法:接、剪、粘、插、折、弯、包、叠等方法。 (2)教师示范制作方法,与学生合作把纸盒加工成一幢房子的模型。 (3)欣赏教材中学生的建筑作品,借鉴方法,发表看法。 (4)设计房子的广告或房产说明书。可以用绘画、文字或口头表述的方式。 4.表现创意。 (1)设计一个独立的建筑物。 (2)造型别致、有创意,但不一定表现得很复杂。 5.评价。 (1)作品是否合理、巧妙地利用了材料的特性和组合关系。 (2)作品是否有新意和创意,与众不同。 (3)建筑作品的色彩及造型(门、窗、阳台、屋顶)等表现是否统一。 6.课外拓展。 (1)了解古今中外的名建筑及其历史。 (2)收集现代化小区房产的广告及宣传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制作工具及材料 (教师)建筑模型、课件、范作、全开的铅画纸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欣赏评述。 (1)展示自己的建筑模型作品。 (2)观看和欣赏别的同学的建筑作品。 (3)介绍自己的建筑。(提示:可以展示自己的房子广告。) (4)说说好房子的特点。(提示:坚固、美观、适用等,向学生说明的时候注意语言的浅显易懂。) 2.精心策划,组合构建。 (1)讨论一个规范化小区所要具备的条件和设施。 (2)说说在一个小区内除了住房外其他建筑物的特征。 (3)欣赏课件,并相互交流。 3.精诚合作,共建家园。 把全班学生分成4个大组,把教室的空地划分成4块,每一组组合成一个小区。(提示:教师分发给每一个小组一张全开的铅画纸。) (1)组建一个生活小区建筑模型。 (2)注意小区的交通、周围的环境及人们的活动。 4.装饰美化,合理布局。 (1)注意建筑物的装饰手法:画、剪贴小饰物、用小东西戳洞等方法。 (2)注意主建筑物的摆放。用对折法表现汽车、人物、树木等风景。 (3)关注在小组中没有参与到活动中去的同学。(提示:这类学生往往性格内向、“基础”较差或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不高,应进行鼓励、引导。) 5.集体展示,共享快乐。 (1)给自己的小区取名。 (2)展示自己的小区,参观别组的作品。 (3)合影留念,保存学生的作品。     第22课 下雪天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剪团花的基本方法和知识。 2.观察雪花和下雪的样子,学习用折、剪、贴的方法表现雪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对下雪天的观察、回忆、思考、想象与讨论,使学生感受雪景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学习用剪团花的表现手法创作出不同造型的雪花。集体合作用剪、折、贴的方法表现下雪天的情景。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想象和创作表现不同场景下有生活情趣的雪景作品。由于学生还没有“角”的概念,因此在折叠纸(三折和四折)时会遇到困难。 课前准备 (学生) 白纸、剪刀、胶水、各色彩纸或旧挂历纸 (教师) 教学课件、范作、剪刀、白纸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导谈话。 欣赏课件《下雪了》,引导学生说说下雪天的情景和感受。 (1)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和感受到的。 (2)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评价建议: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 2.引发讨论,加强体验。 (1)天上为什么会下雪? (2)为什么人们都说“瑞雪兆丰年”? (3)交流下雪天最想说的一句话和最想干的一件事。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欣赏雪景图片,比较表现雪景的美术作品。 (2)雪花是六角形的,观察雪花的造型(从天空飘落的样子以及雪花堆积起来的样子来观察)。 (3)学剪雪花:折三折和折六折——剪随意形状——剪趣味造型。 (教学建议:教师通过课件的展示和示范随意撕、剪六角形雪花,传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表现雪景图。 (2)表现人物、动物等的活动。 (3)表现自己的心情。 (4)4人小组合作完成一幅大作品。 5.展示作品,综合活动。 表演雪中的游戏、舞蹈,说说下雪天的童话、故事,唱唱有关下雪天的歌,朗诵有关下雪天的诗等,保存好学生作品。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