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四册教学计划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四册教学计划教案

ID:511133

大小:83.85 KB

页数:4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教材简析: 第二册美术教材共有20课,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分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等课型,其中综合与探索课比重较大,主要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绘画、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手工制作技能的探索 二、学期总目标: (1)、认知目标: 浙美版二年级美术教学计划通过轻松的教学游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形形色色的作画方法;认识和了解绘画基础知识。 (2)、智力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造型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 (3)、思想品德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用美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教材中重点、难点(简要分析): 本册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难点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的需要,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直接参与并亲身经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寻找各种材料,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想象。 四、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去年美术学习,对美术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美术不止是画画,还包括制作、欣赏。学生对美术有一定的兴趣,学生比较活跃。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耐性较差,因此对待作业的态度不够仔细。 措施: 一、加强直观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加强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美术学习,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表述中学会思维。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大大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 三、优化课堂结构,精心设计课堂情景 倡导学生从广泛的生活、自然、文化情景中学习,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描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与自我反思能力。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时  内容  目标   重难点  1课时   春天来啦   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 3、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  重点:对春天的色彩的观察、记忆和多种表现。 难点:涂色的方法与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  1课时  处处有鲜花 1、尽可能地认识各种各样的鲜花,明白鲜花对美化生活的作用。 2、初步学习花的简单画法,能运用不同色彩来描绘自己喜爱的花。 3、进行爱花护花、美化环境的教育,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美好的大自然。  重点:知道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自己喜爱的花,抒发对鲜花的赞美之情。 难点:启发学生灵活运用表现技法和创造各种方法来大胆表现鲜花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1课时 彩蝶飞飞 1、认识蝴蝶的基本构造、对称特征及纹饰特点。 2、通过做做、玩玩,学习纸蝴蝶的基本制作方法,提高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3、培养按程序学习、制作的良好习惯。 重点:学会用对称的方法剪纸蝴蝶。 难点:做出式样、纹饰独一无二的纸蝴蝶。  1 课时剪花边 1、学习简单的花边图案的基本知识和剪花边的方法。 2、追求花边图案的组合变化,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美的能力,养成刻苦、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3、用剪好的花边纹样美化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掌握花边图案的绘制技能,能独立描绘出较美观、大方的花边纹样,从中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难点:解决花边的连接问题及图式变化问题。  1课时 印印画画 1、引导学生学习在树叶上较均匀地涂色并印画的技能,培养学生对拓印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树叶的形、色、纹之美,巧妙利用树叶组合成各种图形创造表现,进一步理解造型表现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体验树叶正反面拓印、组合及添画的乐趣。 难点:树叶的组合变化、联想,颜色的涂抹变化。  1课时 倒影 1、认识对印的基本知识,掌握对印的基本方法。 2、感受对印的乐趣,培养对对印的学习的兴趣。 3、学会观察、欣赏、创造生活中的倒影之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点:探索新的作画方式,学习对印的技法。 难点: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景物。  2课时 印人像 1、了解拓印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进行油画棒磨印、油彩拓印的练习,初步了解纸版画。 3、用撕纸拼贴的方法制作人像,感受拓印画的美。  重点:掌握磨印、拓印的技法。 难点:解决丝纸人像的品贴次序问题。  1 课时可爱的猫咪 1、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相关知识。 2、大胆运用各种表现方式描绘猫,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美好思想感情 重点:激发学生的想象,表现千姿百态的猫。 难点:组织画面,表现自己独特的创意。  1 课时老牛和小牛 1、了解并表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 2、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在一起的场面。 3、培养敬老爱幼的良好品德。  重点:画出老牛与小牛的不同特征。 难点: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之间的亲密关系。  1 课时奔跑的动物 1、能区别动物站立时和奔跑时的不同形态,了解动物奔跑的特征。 2、学习表现动物的奔跑动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重点:启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大胆作画,使画的动物都像是在奔跑。 难点:动物奔跑时四肢交替运动的表现。  1 课时泥塑大象 1、学习简单的泥塑工艺,用黏土塑一只生动的大象。 2、通过塑大象,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动手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泥塑的兴趣。 3、了解大象的能干,做一个保护珍惜动物的好学生。  重点: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塑成的大象做到造型上能抓住形体主要特征,既夸张又可爱。 难点:对大象的整体比例的把握和动态的塑造。  1 课时奇特的梦 1、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奇特之处。 2、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的描绘梦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重点: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突显个性,力求创新。 难点:画面的布局和形象的塑造。  1 课时走迷宫 1、了解迷宫,感受迷宫文化的魅力。 2、学习绘制简单的迷宫,初步培养设计能力。 3、做做玩玩迷宫,培养对迷宫游戏的兴趣。  重点:学习绘制简单的迷宫。 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完成个性化的设计。  1 课时美丽的丝巾 1、了解丝巾美的特点,懂得其装饰作用,了解折染的基础知识。 2、掌握基本的折染纸法,提高学生的配色和染色能力。 3、感受染色“丝”巾之美,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学习“丝巾”染色的多种方法。 难点:“丝”巾染色方法的多样化。  1 课时水墨游戏 1、了解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认识水墨画的基本概念。 2、能控制水墨线条的变化,懂得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做自由的造型练习。 3、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水墨韵味美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探索的自由、游戏的快乐。  重点:多种水墨语言的掌握。 难点:感受水墨的墨韵之美,墨色浓淡与水分的掌握。  1 课时花瓶 1、通过欣赏与感受活动,了解瓶子艺术的造型特点及其美化方法。 2、掌握瓶子对称特点的折剪方法,能较顺利地剪出造型美观、大小合适的瓶子,并能用画或者剪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美化。 3、通过自主观察和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重点:瓶子特点及其艺术魅力和对称剪法的掌握。 难点:注意画稿时纸的开合方向,剪出的瓶子左右粘连并且造型别致、色彩漂亮、图案花纹好看。  2 课时瓶子变个样 1、通过欣赏与感受活动,了解瓶子的造型特点及其美化方法。 2、通过画、加、填、贴等,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点:对瓶子造型特点的感受以及装饰、美化瓶子方法的了解。 难点:如何做一个有特色的装饰瓶。  1 课时大家来运动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动态特点。 2、初步学习表现人物的动态。 3、通过对人物动态的描绘,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欣赏、感知、探索、理解运动场上及生活中人的运动动态,让学生意识到运动的美及健康的重要。 难点:对运动中人物动态的表现。  2 课时童话和神话 1、通过看看、说说、画画,提高学生对少儿题材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2、通过欣赏,了解插图的基本特点及与文学作品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重点:引导学生对童话、神话故事插图的欣赏。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少儿题材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春天来了   一、编写思路。 春天是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苏、万树萌绿、绿草如茵、百花争艳的生机蓬勃的季节。它给大自然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美。美术课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感受、观察、了解、欣赏春的气息、春的风采,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在亲近大自然的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初步训练观察的能力和对色彩的感受、记忆和表现能力。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较充分地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发现春天的色彩变化,有意地选择色彩和搭配颜色,用鲜艳、丰富的色彩表现春天的美丽。 教材展示了几种不同的表现春天的绘画方式,如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油画棒画、水彩笔画、彩纸剪贴等,以启发学生采用更多的表现方式,尽情地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的色彩。从各个角度、用各种表现方式和手段来表现春天,各课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做好相互间的承接。 二、教学目标: (一)、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 (三)、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对春天色彩的观察、记忆和多种表现。 难点:涂色的方法与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 四、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水彩笔、中国画颜料、水粉颜料等绘画材料可任选一种 (教师)课件、各种春天的图片资料、范画、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了解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让学生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 请学生听:乐曲《春天在哪里》。提问:听懂了吗?你知道这首歌主要歌唱了什么?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出示课题:《春天来啦》。 1、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 2、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天空、空气、水、花草树木……) 3、你印象中的春天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让学生了解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是春天的象征。 4、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变化?谈谈你印象中的春天。 如:天——蓝蓝的;水——凉凉的;风——轻悄悄的;草——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花——粉粉的、粉黄的、粉白的、粉红的……柳树暴出了嫩绿的芽…… 5、看:MTV《春天在哪里》。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与你记忆中的是否一样?   6、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看书讨论补充。 7、展示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 (二)、引导探究。 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 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针对书上的色彩组合,进行小组讨论。 2、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3、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作品中用了哪些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表现方法。 4、感受与想象。 5、想:你还看到过哪些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讨论补充,使学生认识到桃花、绿柳、油菜花、燕子等都是春天景象的代表,是春天的象征。 6、看: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 (三)、思考与表现。 1、春天有哪些主要色彩?(看书上的色彩组合,或以课件展示色彩,让学生自由选择。) 先让学生大胆说出春天的色彩,接着小组进行分析讨论。 2、课件展示不同季节的画面,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3、尝试表现:按自己的意愿画出春天的色彩。 4、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不同材料、不同表现方法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如:用哪些主要颜色来表现春天?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你能创造新的方法吗? (四)、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春天。 辅导要点:1、色彩整体倾向;2、表现方法。 (五)作业展示,互评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把学生的作业组合成一大幅春天美景。 2、请学生选出最美的部分,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请小作者谈谈创作思路,再让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六)课后延伸。 1、提问: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表现春天吗? 2、请学生到大自然里欣赏美丽的春天。     处处有鲜花 一、编写思路。 本课教学与上节课内容有联系,又有拓展。上节课以画出春天的色彩美为主,本节课则重点表现鲜花的美,不仅表现春花之美,另外季节的花也在表现之列。 花是美的象征。它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鲜花处处有,如家中插花、盆花,田野、山林里的野花,湖中的荷花和农家庭院里的牵牛花、葵花等。姹紫嫣红、芳香四溢的花儿,令人赏心悦目;万紫千红的花儿,不仅给我们的物质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给我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美好的享受。 有人喜欢去野外赏花,有人喜欢去公园观花,有人喜欢把花草移栽盆内,这都是对自然美“爱不释手”的表现。而我们聪慧的画家,把这美好的自然景物捕捉下来,画在日用器皿上,画在纸上……变自然美为艺术美,放在身边,达到朝夕相伴、须臾不离的观赏要求。 孩子们都喜爱花,但他们往往对花不会细心观察,要教他们画好“花”并非易事。为此本课教材展示了艺术家画的鲜花、自然界里的鲜花以及小学生画的鲜花,以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便于学生掌握花的构造规律,了解花的形态和色泽万千变化之美,学好“变自然美为艺术美”的本领。教师在平时还应有目的地带学生观察自然环境中的花的形态。 当然,对二年级的学生我们不能要求过高、过多。如果我们每位教师在指导学生,教会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使他们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有所认识,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二、教学目标: (一)尽可能地认识各种各样的鲜花,明白鲜花对美化生活的作用。 (二)初步学习花的简单画法,能运用不同色彩来描绘自己喜爱的花。 (三)进行爱花护花、美化环境的教育,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美好的大自然。 三、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自己喜爱的花,抒发对鲜花的赞美之、情。 难点:启发学生灵活运用表现技法和创造各种方法来大胆表现鲜花的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四、课前准备 (学生)观察花的构造、形态和色泽,收集自己喜爱的花的图片资料,带齐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收集与教材有关的花的图片资料、范画及学生的优秀作品,准备课件,准备一些塑料花、绢花、纸花或盆花,准备各种绘画颜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谈话导入。 1、检查课前准备,安定情绪。 2、讲评上节课的学生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画出有自己特色的画,激起学生的作画兴趣。 3、“有鲜花的装扮,春天多美呀!有鲜花的装扮,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鲜花不仅春天有,其他季节照样有。不仅花圃里有,公园里有,大自然里也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鲜花。”——揭题:《处处有鲜花》。 (二)欣赏与感悟。 1、播放课件,显示画面——优雅的客厅,窗明几净。 继续播放课件,显示画面——在前一画面的基础上,在茶几上多了一盆花。 提问:看懂了吗?哪一个画面更温馨?为什么? 小结:鲜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 2、提问:你见到过鲜花吗?在哪儿见到的?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小组探讨、思考。播放课件,展示各个时节、不同地方的各种各样的鲜花图片。 小结:鲜花给大自然带来了神奇的变化——不同季节的鲜花给大地穿上了五彩缤纷的衣裳。 (三)、思考与表现。 1、观察鲜花。 教师把一朵花慢慢地作上下左右、四面八方自由翻动,使它“活”起来,让学生仔细观察正、侧、背面的花。 提问:与你记忆中的花是否一样?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花的构造、叶的形态。 2、尝试表现。 依据自己的观察画出鲜花。 3、归纳画法。 先画花蕊,再画花瓣,从中心入手,向外展开,有中心依托,就容易把花形画得准确,接下去画枝添叶,最后涂色。 4、课件播放。 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书上或课外收集的),分析其工具、材料与表现方法的不同,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如水彩表现的花淋漓、透明、艳丽;摄影图片中的花真实、鲜艳;彩笔线描的花优雅;“没骨”法表现的花雍容华美等等。 (四)、作业与辅导。 1、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鲜花。 2、教师提示学生表现花的时候,不要过分追求逼真,应发挥想象力,大胆动笔画。要抓住花的特征,注意区分不同类型花卉的外形、色泽和叶子的不同形态。巡视中多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评价与拓展。 1、把学生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并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扮演花匠评选出最美的花。老师给入选作品的作者颁奖——每人一朵鲜花。 2、鼓励学生课后自己栽种一盆花,观察、记录花的生长过程。     印印画画 一、编写思路 本课与《倒影》、《印人像》组成了一个单元系列,从拓印、磨印到纸版画,是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本课是学习用树叶拓印,主要使学生了解拓印的一般步骤,掌握简单的拓印方法。有了树叶拓印的基础,教学《倒影》、《印人像》也就容易了。本课制作过程比较简单,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生准备也简单,只要找些自己喜欢的树叶和绘制的颜料,就可以拓印了。学生在拓印中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印画是美术活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让学生在印印画画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印画是在原有的物体外形和特征上进行艺术创造,创作出来的作品容易成形,而且风格迥异,富有童趣。因而,这种绘画形式深受学生喜爱,能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一片树叶、一枚硬币、一颗石头……都是印画的材料来源,学生在印画时与这些自然物品的亲密接触,会使他们对这个多彩的世界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能真切感受材质之美。学生用自然之物印出美丽的图案,开启自己的智慧,想象添画出更美的东西,迸射出创造的火花…… 树叶拓印的作品比较粗糙,相对不精细些。但在充分发挥树叶天然纹理的基础上,再巧妙地组合搭配,结合绘画,照样能创造出精美的拓印作品。 树叶拓印的方法是:精选树叶、选择颜色、蘸色拓印。为达到好的拓印效果,关键是涂色要有一定的厚度、均匀,压印用力要均匀,印制的纸张不能过薄,不然效果就差、拓印的作品不清晰。但有时拓印的效果不精细,反显得粗犷、豪放。 二、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在树叶上均匀地涂色并印画的技能,培养学生对拓印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树叶的形、色、纹之美,巧妙利用树叶组合成各种图形创造表现,进一步理解造型表现的多样性。 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树叶正反面拓印、组合及添画的乐趣。 难点:树叶的组合变化、联想,颜色的涂抹变化。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树叶、水粉颜料、笔、擦手用的小毛巾 (教师)各种树叶、拓印的范作、工具材料、课件 一、回忆激趣。 1、让学生回忆第3册的《指印的联想》一课,课件展示相应的作业,激发学生拓印的欲望。 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材料来印印画画。 (二)尝试探趣。 1、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用树叶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教师分发到小组里的铅画纸上按印,体验按印的乐趣,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树叶纹理的特征及不同按印(正面、反面)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2、课件展示书上前两幅图,辨析异同,进一步体会正反印的不同效果。 3、教师提示学生按书中的操作图示探讨拓印步骤,了解和掌握拓印的方法。 三、发散思维。 1、把拓印好的树叶图形按不同方向转动,让学生依形想象。 2、把树叶修剪或组合成各种图形,激发学生想象。 四、小组合作。 1、把课前准备的树叶组合拓印、添画完成的作品分给每一小组,请学生研究制作方法,并合作仿制。 2、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仿制心得,师生总结组合、添画的成功方法。 3、课件呈现教材中用综合方式拓印的学生作品,分析其拓印方法。 (五)、布置作业。 1、欣赏优秀的树叶拓印作品,启发学生想象。 2、作业要求:用树叶拓印,并添画成一幅与众不同的作品。       小知识:叶形分类 树按叶形分,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卵形——如榆树,心形——如杨树、丁香,掌形——如枫树、梧桐,扇形——如银杏,针形——如松,披针形——如竹、柳,带形——如玉米、二月兰等。 倒影 一、编写思路。 倒影是我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现象,一般在清澈、平静的水面上容易出现。倒影具有恬淡、宁静之美,是艺术家们乐意表现的题材。教材中的《山山水水》、《饮水的熊》、《丹顶鹤》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优秀美术作品之后,要让学生明白:懂得取舍,确立景物的主体,再配以适当的背景,选择合适的媒材,是表现的关键。 用对印的方式表现倒影,既简便又容易出好效果——巧妙、逼真。学生对这种新的造型表现形式会表现出兴趣,因而教师在教学时要多想办法把学生的这种兴趣激发出来。在引导学生体验对印的奇妙后,获得创造的乐趣,并使学生体会到:美术创作不仅要在画面上创新求异,在作画工具、程序上也可以想出新办法来,以获得新的效果。 本课占了两个页面,分别向学生展示了倒影的魅力,对印制作的步骤以及情趣盎然的学生作品。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图,如在《山山水水》的上下极为相似的两部分中找出不同之处,并说出原因,以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认识对印的基本知识,掌握对印的基本方法。 (二)感受对印的乐趣,培养对对印学习的兴趣。 (三)、学会观察、欣赏、创造生活中的倒影之美,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新的作画方式,学习对印的技法。 难点: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景物。 四、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颜料和笔等作画工具材料 (教师)表现倒影的图片和作品、课件、水粉颜料和笔等工具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入题。 1、设置谜题:动脑筋想一想,能不能只画一次画就可以得到两张一样的画? 引导学生往带来的作画工具材料上去想象。 2、教师示范对印全过程,在学生的恍然大悟中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简单而新颖的绘画新方法——对印,用对印来完成美丽的倒影创作。 (二)欣赏感悟。 1、在你的脑海中,有哪些美丽的倒影呢?(桂林山水、孤帆远影、朝霞晚月……) 课件播放表现倒影的艺术图片,丰富学生的感知,激活学生的记忆。 2、重点欣赏教材中的美术作品:《山山水水》的率意、洗练;《饮水的熊》的简洁、浑然一体;《丹顶鹤》的绚丽多姿等。 (三)、尝试练习。 1、发给学生小纸张,请学生参照教材中图示的对印步骤,尝试对印自己喜欢的一样事物,初步体验对印的乐趣,再把自己在尝试中的切身感受大胆表述出来。 2、师生共同小结:①想好表现的主题;②先把纸仔细对折好;③调好颜色,注意不能太稀;④完成对印;⑤添加想象。 (四)、激发思维。 1、引导学生从《山山水水》上下极为相似的两部分中找出不同之处,并说出原因。 2、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同龄人作品中相似部分的异同,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3、小结:水上的正影与水中的倒影是有区别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加以表现。 (五)、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大胆表现喜欢的景物,教师从主题内容、色彩搭配、创新思维上予以指导。 6.作业展评。 1、把作业展示在黑板上,先请学生自己评选出优秀作业,并说说原因,再由教师小结。 2、最后提问:除了今天学的单纸对折的对印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对印方法? (课件展示不同纸张间的对印、玻璃对印、实物对印等,予以提示。)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去尝试探索。   印人像 一、编写思路 撕纸组合拼贴人像,用油画棒磨印,用油彩拓印等,都是新的学习内容。初次学习磨印、拓印,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技法,如怎样制作印模,怎样去磨印、拓印,怎样涂油画棒才涂得匀等等,这些得靠学生自己去探索与尝试,同时借助教师的直观演示。为了方便学生掌握技法,教材提供了磨印和拓印的具体步骤图示。学生已经掌握的对印技法有助于拓印技法的学习,因为两者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对折印制的。用油画棒磨印,则要用力均匀,忽轻忽重容易把纸磨破。 小孩的头像和人像,学生是最熟悉不过的,平时经常描绘。可是要用纸撕贴,要求撕出小孩脸部的特有造型和较生动的人像姿态,有一定的难度。因而本课教学可以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小孩头像的磨印,第二课时完成人像的拓印。 二、教学目标 (一)、了解拓印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二)进行油画棒磨印、油彩拓印的练习,初步了解纸版画。 (三)、用撕纸拼贴的方法制作人像,感受拓印画的美。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磨印、拓印的技法。 难点:解决撕纸人像的拼贴次序问题。 第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油画棒、夹子等 (教师)课件、撕纸拼贴小孩头像范作两幅、磨印作品若干件、油画棒、订书机等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课前让学生收集硬币、纪念章等有浮雕效果的实物,并试着拓印。 (二)欣赏范作,激发兴趣。 1、课件展示拓印画。提问:你画过这样的画吗?它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 2、展示撕纸粘贴的范作,观察比较。 (三)直观展示磨印过程。 1、展示磨印的基本工具材料。 2、课件展示印模(拓印稿)的设计制作过程——撕纸拼贴一个小男孩头像(从整体到局部):①设计好图像;②撕出脸形;③撕出发型,可贴出层次;④撕出五官,可以贴出层次;⑤可以摆好再贴,也可以边撕边贴,要注意贴的次序。 拓印稿制作,是作品成败的关键。一般的方法是根据原稿设计的要求,逐层加厚,呈现出凹凸不平的立体感。 3、课件展示磨印过程。 在撕贴好的头像作品上盖上一层薄纸,用夹子夹好,用手指轻轻地揿压,待纸面出现凹凸时,再用油画棒轻轻地均匀摆涂。要有顺序,轻重均匀一致,直到头像完全显现。 几种不同方法的磨印处理:①单色磨印。②多色磨印:按画面设计要求,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色彩磨印。③在纸面上先平涂一种较淡的颜色,再磨印。④磨印后再在上面喷色。 (四)欣赏与实践。 1、欣赏优秀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辨析头像脸形、发型、五官、表情的处理。 2、作业要求:撕纸拼贴自己喜爱的小孩头像并拓印画面。 (五)展评作业。 让学生展示并评价自己的作品。 6.课后延伸。 1、课件展示磨印古代碑帖、壁画等场景,让学生感受磨印的悠久历史。 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寻磨印还可以应用于哪些方面。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颜料、水粉笔、油画棒、夹子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范作两幅、拓印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展评激趣。 展示上节课学生磨印的优秀作业,作简单的讲评与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范作。 1、课件展示同一印模分别用拓印与磨印印制出来的作品。提问:它们有什么异同?(印模相同,印法不同。) 2、引出课题——继续学习拓印。 (三)拓印过程。 1、展示拓印的基本工具材料,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的作用。 2、课件展示印模(拓印稿)的设计制作过程——撕纸拼贴一个人像。 3、课件展示拓印过程。 在撕贴好的头像作品上盖上一层纸,用夹子夹好或订书机订好。调好颜料,掀开覆盖在印模上的纸;再在印模上需要拓印的部位涂上水粉颜料(或油彩),注意涂的部位不宜太多,以免颜料干透无法拓印;重新覆上纸,用手压印或用磨子印。重复以上程序,直到人像完全印好。 几种不同方法的拓印处理:①单色拓印:用滚筒涂色较简便。②多色拓印:按画面设计要求,在不同部位采用不同色彩拓印。③拓印后再在上面喷色。 (四)赏析实践。 1、欣赏优秀学生作品,从造型、色彩等方面分析。 2、作业要求:个人或小组合作,撕纸拼贴自己喜爱的人像并拓印画面。 3、教师巡视中主要察看撕贴次序与涂色、压印是否均匀。 (五)展评延伸。 1、让学生个人或小组展示作品,作自我评价。寻找拓印清楚的原因,对拓印模糊的作品也作出分析,如:颜料太稀,人像拓印不明显;纸张移动造成错位。 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进行拓印创作。   小知识“ 拓印的来源与拓印方法的变化 关于拓印术的起源,历史上没有记载,迄今为止说法不一,难以定论。大多数人认为,拓印术始于东汉熹平年间。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拓印术的出现肯定是在纸张发明之后,并且拓印方法起源甚古,且比雕版印刷早出现。在隋代,文字的拓印技术已经很发达,这也说明了在这之前,拓印术就出现了。到了唐代,拓印术就更发达了,不仅有民间进行拓印的作坊,而且政府也专门成立了拓印的机构。 有关拓印方法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字正体与反体方面的变化:最早的石刻上的文字是正写凹下去的文字,后来发展成反写凹下去的文字;另一个变化是石刻上的拓印转向木刻上的拓印。     水墨游戏 一、编写思路。 儿童水墨画教学在儿童第一次接触水墨画时,如何让儿童喜欢接受对于成人来说难度都很大的水墨画呢?我打破传统水墨画只能从临摹梅、兰、竹、菊入手的僵死模式,通过水墨游戏活动来降低难度。在简单教孩子执笔后就让其用各种笔,用水和墨在宣纸上进行涂抹,再让学生观察自己画的各种笔迹有什么不同;互相介绍自己是怎么画出“这种笔迹”的;说说画在宣纸上的感想等。学生有的说:“毛笔软软的,画出的墨会长毛的。”有的说:“我画的线干干的,因为我没加水,墨又少。”我再适时点出羊毫、狼毫的不同特点。有的还会说:“我画的线一会儿胖一会儿瘦。”我再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明白是因为用力的大小不同。还可先让学生随意涂一墨块,再讨论这块墨像什么,进行添画。这样的探索更能让学生体验到毛笔水墨在宣纸上产生的干湿浓淡及点线的丰富变化,产生对水墨的热爱之情。 让学生掌握蘸墨的艺术,可让学生比较先蘸水后蘸墨(或先蘸墨后蘸水)时画出的鲜活多变的墨色和毛笔直接蘸墨画出的无变化的死墨,懂得水墨交融所产生的“墨分五彩”之美。同时鼓励儿童悬肘,这样画出的线条较重浑厚,生拙奇趣。另外中、侧、逆、散锋的运用,浓破淡,积累皴擦等技法也可穿插在平时练习中,如能待学生在不经意中画出的效果后指出,并加以表扬,他们就会更乐意更主动地掌握。 (选自黄倩著:《童趣与传统——现代儿童水墨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尝试各种美术表现方法,对学生的美术能力的发掘具有重要的意义。水墨的眼光曾经是我们民族的审美目光,但水墨画长期被儿童美术教育所忽略,认为它陈旧、僵化,会束缚孩子。其实,可以变化自如的毛笔,奇妙渗化的宣纸等等,不失为一套吸引孩子的好玩的画具。水墨画自有其随机、变通、接近童趣的一面。如果对教学进程进行一些设计,让孩子们在水墨中玩起来,在游戏中了解传统、感悟自然、创造自己的表达方式,就有可能开辟出一块儿童绘画活动的新天地。 教材近一个版面印着绘画大师齐白石的佳作,娴熟自然的笔墨技巧中透出几分童趣。教师在教学时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水墨的各种变化,感受墨韵之美,不宜强调物体造型,以抑制学生的水墨表现力。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想象与自由创造是美术活动与游戏的共同特点。本课让学生通过轻松愉悦的多种游戏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欣赏、了解祖国传统水墨画的特性及表现力,感受水墨画独特的韵味之美。 二、教学目标 (一)了解水墨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认识水墨画的基本概念。 (二)能控制水墨线条的变化,懂得调配墨色的浓淡层次,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做自由的造形练习。 (三)感受中国画独特的水墨韵味美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探索的自由、游戏的快乐。 三、重点、难点。 重点:多种水墨语言的掌握。 难点:感受水墨的墨韵之美,墨色浓淡与水分的掌握。 四、课前准备 (学生) 毛笔(兼毫笔)中楷一支、调墨盘、墨汁、洗笔桶、抹布、树叶、绳子、棉签、报纸等物品 (教师) 课件、水彩和水墨画作各一幅、8开宣纸两张 五、教学过程 (一)认识水墨画。 1、课件欣赏: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片段。 2、课件展示:其中一个截取画面与以同一画面为内容的水粉(或水彩、油画棒)画,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思考: ①比较水彩、水墨画的不同之处。 ②猜猜使用的材料有何不同,并说说对画面上的色彩、纹理变化的感觉。 3、揭题:这堂课,我们也用这些工具材料来玩玩水墨游戏好吗? (二)动手来练笔。 1、课件展示:近现代水墨名家作品(齐白石、吴冠中等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水墨的各种变化,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水墨用具并示范用具摆放以及执笔、运笔方法。 3、学生进行点、线条练习:控制点的大小,描绘出直、折、曲等线条变化。 4、学生进行浓淡练习。 5、观察自己所练习的情形,并发表感想。 (三)尽情玩花样。 1、在另一张画纸上,先用线条在画面上做交叉分格状。 2、分别在每个空格内做各种点、线、浓淡干湿的水墨游戏。 四、尝试新方法。 1、教师将各种特殊技法的示范图例张贴于黑板上,并请学生猜猜是以何种方法制造出来的。 2、教师介绍并示范几种技法。 3、小组讨论还有什么新方法能画出这些效果。 鼓励学生将生活周遭所可能运用之物品,拿来加以实验。 4、教师逐一检视每位学生的操作过程,并引导其作更多的尝试,使其明白创造的可能性是极多的。 5、收拾用具。 (五)分享水墨经验。 发现别人的作品中墨色的层次变化与特别的造型,鼓励发表对点状、线条、干湿浓淡的墨韵及较特别的墨趣等感想。 可爱的小猫咪 一、编写思路 本课与《老牛和小牛》、《奔跑的动物》、《泥塑大象》组成了一个教学单元,以各种造型方式,由静到动地表现可爱的动物。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们平时都十分喜欢动物。形象生动、活泼可爱的小猫咪,更是许多小朋友乐于表现的对象。学习表现猫的各种生活习性、可爱的姿态、警惕勇敢的神情等,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高的,这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在教材中展示了表现猫的各种活灵活现的学生作品,有的大胆运用各种涂色方法,有的巧妙利用有色纸,有的表现白天或晚上的猫的神情……这些作品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表现提供帮助,使学生在充分欣赏感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激起强烈的创作欲望。 实际上猫也一直是画家们乐意描绘的对象。在教材中就安排了国画大师潘天寿、黄胄的猫作品,造型简练生动、专注神态毕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为课后学生探究用国画方式表现猫埋下了伏笔。 二、教学目标 (一)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和相关知识。 (二)大胆运用各种表现方式描绘猫,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美好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的想象,表现千姿百态的猫。 难点:组织画面,表现自己独特的创意。 课前准备 (学生)猫的图片、颜料、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师)各种猫的图片、示范作品、课件、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辨声揭题。 1、课件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让学生大胆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2、当学生听到猫的叫声“喵……喵……”而猜出猫时,教师随即揭题。 (二)回忆交流。 1、回忆: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猫?听到过哪些有关猫的故事?给你印象最深的猫是怎样的? 2、学生分小组交流后,选派代表汇报。 (三)讨论分析。 分小组抽签讨论以下问题并汇报: 1、猫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课件播放猫的头部、躯干、四肢、尾巴等。) 2、猫的头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和特点?(课件随机播放猫头的特写镜头。) 3、你见到过的猫的毛色是怎样的?(课件播放猫的毛色图片。) 4、猫的坐、卧、行、走等动作有什么变化规律?(课件播放相关画面。) (四)欣赏感悟。 1、播放《猫和老鼠》等有趣的动画片片段或图片,体会猫的各种不同动态造型和夸张造型,进一步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   2、展示潘天寿、黄胄等画家画猫的作品,欣赏体会生动的瞬间猫的神态。 3、展示优秀学生作品,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创造性的表现。 (五)练习体验。 1、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创造性地表现猫。 2、教师巡视辅导:从构图饱满、主题突出、情节生动、色彩鲜艳等方面予以指导。 (六)交流评价。 1、给自己的作品编小故事,小组间讲述交流。小组评出优秀作品,予以全班展示。 2、课后鼓励学生模仿《猫和老鼠》自编连环画小故事。 关于猫的趣味小知识 猫有230根骨头,比人多24根。猫的听觉比人和狗灵敏。相对身体尺寸而言,猫有比任何哺乳动物都大的眼睛。猫正常的脉搏每分钟大约110至170次之间。猫正常的身体温度大约是39℃。猫的垂直跳跃高度能达到自己身体高度的5倍。猫的鼻纹是惟一的,没有任何两只猫的鼻纹是一样的。猫对女人的反应大于男人,原因是女人声音的频率比男人更高。家猫的奔跑速度每小时大约是55至60公里。猫是最爱睡的哺乳动物,一天中大约有16个小时在睡觉。 猫捉老鼠、爱吃鱼的秘密 猫是捉鼠能手早已家喻户晓,猫爱吃鱼也可谓众所周知。但猫为什么要捕捉老鼠、爱吃鱼,这个秘密就不能说人人皆知了。老鼠这种动物,体内含有一种能提高夜间视力、叫牛黄酸的物质,而一向善于在黑夜活动的猫却没有这种物质,如果猫的体内长期得不到牛黄酸的补充,那么,这只猫就会丧失夜间视觉的能力。猫为了补充“营养”,摄取牛黄酸,保留它夜间活动的习惯,就必须大量捕捉老鼠。科学家经过反复的实验分析,发现鱼肉中也含有大量的牛黄酸,这也是猫爱吃鱼的原因所在。 大牛和小牛 一、编写思路 牛是勤劳的象征,历来喜为文人墨客赞赏和描绘。 本课教学时要利用学生积累的有关牛的知识,通过观察、记忆和想象,了解牛的基本结构、特征和生活习性,比较各种牛的异同,概括地画出牛的形象,画出老牛与小牛的不同特征,并表现出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母子情”或“父子情”,在心中树立牛的美好形象,进而感受自己和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培养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学习概括牛的外形基本特征,把握和表现牛的头和身体的组合关系(身子的大小比例、头转动的角度)是上好本课的基础。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感知和了解牛文化的条件,使学生对牛的种类、体形、牛角的区别及与人类的关系有所了解,并能择其熟悉的一两种加以表现。为此教材中编排了李可染的《牧归》、韩滉的《五牛图》,为学生了解牛文化提供图例。 这节课的重点在于如何表现老牛和小牛之间的亲密关系。为此,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表现这一主题的情趣盎然的优秀学生作品。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懂其景其情。 城市学生对牛不太熟悉,而对在动物园见到过的熊猫、猴子、小鸟等较熟悉。教学时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选择所能表现的内容。当然,还可以让学生课前多途径收集牛的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以此来了解牛,加深对牛的印象。 (一)了解并表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 (二)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在一起的场面。 (三)培养敬老爱幼的良好品德。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画出老牛与小牛的不同特征。 难点: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之间的亲密关系。 三、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的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常用的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牛的图片、录像资料以及各种美术作品、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请学生收集牛的图像、文字资料,初步了解牛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可提以下问题让学生探究: 你认识哪几种牛?这些牛分别有哪些主要特征?牛有什么用处?你喜欢牛吗?为什么? (二)创设情境。 1、欣赏《五牛图》,述说观感。 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吗?你知道画家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吗? 2、“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3、展示有关牛的历代民间工艺品,包括剪纸、绣品、陶艺、布饰等,说明牛作为勤劳奉献的“形象大使”,历来喜为人们赞赏。 (三)欣赏体验。 1、观赏教材范图,作引题谈话。 2、可提问:范图主要表现了什么?(大牛和小牛、老牛和小牛。)老牛、小牛象征着什么?(父与子或母与子。)图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老牛与小牛亲近的关系?你的父母是怎样爱你的?你又是怎样尊敬长辈的? (四)把握特征。 1、把握老牛、小牛外形的不同特征。 老牛:体大,牛角长而弯,尾巴长。 小牛:体小,没长角,尾巴短。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范图,也可在黑板上作动态造型。 (五)引导构思。 1、围绕主题,作构图指导。 老牛和小牛在干什么?它们的姿态又是怎么样的? ①老牛听小牛说悄悄话,老牛的耳朵就要贴近小牛的嘴了。 ②老牛在给小牛作跑步示范,撒开四肢跑得欢,还回过头来看看小牛有没有认真学。 ③老牛和小牛吃惊地看着周围那许多参观牛场的小朋友,好像在说…… ④老牛和小牛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像在进行选美比赛呢。 启发学生想象老牛和小牛其他的亲密场景,如:一同嬉水、争草吃等。 2、围绕背景,做着色指导。 课件展示:主体不变,作背景变换。(一会儿是青青的牧场,一会儿是强烈的色彩……) (六)作业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表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及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七)作业讲评。 1、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画编故事,评出“温馨”奖。 2、课件播放斗牛等情景,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表现其他不同种类的牛   美丽的丝巾 一、编写思路。 色彩绚丽、飘逸多姿的丝巾悄悄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本课教材从“艺术与生活”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各种美丽的丝巾、动手制作“丝”巾、用自制的漂亮“丝”巾装扮自己、装饰物品,以此来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及美术技能技巧。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课前通过收集身边的丝巾,查阅丝巾的图片、文字资料,从人文的角度去欣赏、感受丝巾的美,同时了解有关染布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教材中介绍了用折染的方法制作丝巾,并展示了一组漂亮的折染作品。教师可以在折染的基础上,穿插一些传统染布方法和其他一些方法让学生借鉴(如滴色法、泼色法、揉纸法、扎染法等),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尝试,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与同学分享,相互启发。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自己染出的图案来装饰自己准备好的白色衣服、布料等,美化生活。 (一)了解丝巾美的特点,懂得其装饰作用,了解折染的基础知识。 (二)掌握基本的折染纸法,提高学生的配色和染色能力。 (三)感受染色“丝”巾之美,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丝”巾染色的多种方法。 难点:“丝”巾染色方法的多样化。 三、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身边的丝巾,查阅丝巾的图片、文字资料,准备水彩或水粉颜料、宣纸或其他吸水性强的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染料、布料 四、教学过程 (一)感受丝巾之美。 1、请一组学生随着音乐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丝巾(或系于颈,或包于头,或披于肩,或缠于腰,或作手提袋)。 2、提问:喜欢这些丝巾吗?为什么?这些丝巾为什么这么漂亮? (二)欣赏观察,审美体验。 1、请学生拿出自带的丝巾,介绍其特点。(如色彩、图案等。) 2、提问:你了解丝巾吗?学生交流丝巾相关的常识。 (三)尝试折染法制作“丝”巾。 1、按照书上的折法练习折染。(可单色,也可双色或多色。) 2、讨论:还有哪些折法?学生之间相互介绍自己折染“丝”巾的心得。 纸的折法 纸的折法有:井字折、米字折、辐射折、自由折、六折法。   3、小组讨论:除了折染法,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制作“丝”巾? 4、教师演示其他染法:滴色法、泼色法、揉纸法、扎染法等。 染纸方法 染纸方法有:蘸染、点染、晕染、井字染、米字染、辐射染、浸染。 5、学生用新的染色方法制作“丝”巾,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习拓展。 学生用自己染制的“丝”巾装扮自己或同学。 (五)体验成功。 以小组为单位,伴随音乐,用自己设计的“丝”巾轮流表演。   美丽的花瓶 一、编写思路 本课以生活中常见的瓶子为载体,从感知、认知到探究、表现,多层面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教材用整幅版面展示了一组风格各异的瓶子,向学生提供了欣赏的平台,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形象。教材首先以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主体的感知:你最喜欢这些瓶子中的哪一个?为什么?而下面的提示语为学生的欣赏、评价活动提供了依据,也为下一步剪制花瓶作了很好的铺垫。 教材中“试一试”的提示语及花瓶外形变化图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很有帮助,体现了教材“让人人体验成功”的设计理念。对于美术能力好的学生,建议教师多制作造型更丰富、更有创意、图案更美观大方、色彩更漂亮的范作,供他们参考。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与感受活动,了解瓶子艺术的造型特点及其美化方法。 (二)掌握瓶子对称特点的折剪方法,能较顺利地剪出造型美观、大小适合的瓶子,并能用画或剪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美化。 (三)通过自主观察和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三、重点、难点。 重点:瓶子特点及其艺术魅力和对称剪法的掌握。 难点:注意画稿时纸的开合方向,剪出的瓶子左右粘连并且造型别致、色彩漂亮、图案花纹好看。 四、课前准备 (学生)各色彩卡纸、旧挂历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瓶子范作等 五、教学过程 (一)摸花瓶。 1、教师出示几个装有不同形状花瓶的布袋,让学生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2、请几位学生上台来摸摸布袋中的花瓶,说一说里面装的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 3、揭示课题:《花瓶》。 (二)画花瓶。 1、请摸花瓶的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布袋中花瓶的外形。 2、认识花瓶:花瓶由口、颈、肚、底、耳等部分组成。 3、提问:除了这些外形,你还能画出其他外形的花瓶吗? 4、集体交流收集到的有关花瓶的知识。 (三)赏花瓶。 1、打开所有的布袋展示花瓶,请学生说说哪一个花瓶最漂亮,漂亮在什么地方。 2、提问:瓶子上画了哪些好看的花纹?一般画在什么地方? 3、提问:花瓶的左右外形都有什么特点?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这个特点? 传统花瓶造型 传统花瓶造型有竹节瓶、直统瓶、平肩瓶、高肩瓶、广口瓶、佛肚瓶(口小肚大)、喇叭瓶(口大瓶颈渐小)等。 (四)想花瓶。 1、课件展示:大量不同造型、不同图案、不同色彩的花瓶,引导学生边欣赏边讨论:这些花瓶的造型哪个最奇特、最有意思;哪个图案最大胆,哪个图案最美观;哪个色彩最鲜艳,哪个色彩最柔和…… 2、想一想:自己的花瓶外形独特在哪里?用什么方法来美化?添画或拼贴上什么图案和花纹? (五)剪花瓶。 1、同桌学生一起自学教材中的内容,用对称折剪法,大胆剪出心目中的花瓶外形。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装饰花瓶,教师巡回指导,对有创意的学生给予表扬。 (六)展花瓶。 1、学生分组挑选出优秀花瓶作品,并说说理由。 2、学生用优秀作品和收集到的资料布置“花瓶展览”。 (七)拓展。 提问:生活中还有许多左右对称的东西,你能说出多少?能用对称折剪法剪出作品美化班级吗?   奇特的梦 一、编写思路 会想象、爱做梦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就是借助梦想不断取得进步的。小孩子更是长于想象,爱做各种各样奇特的梦。当他们有限的知识不能解决问题时,就爱做梦,发挥自己的想象而使问题得到轻易解决。小孩子的梦和人类初期的梦是惊人地相似,都爱梦想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飞,飞入一个未知的世界,探询未知的奥秘。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是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伴随着童话和动画故事快乐地成长着。不受时空约束的梦想,在他们心中像欢快的小溪不停地流淌,教师只要爱倾听,他们就会融入梦中,滔滔不绝向你讲述种种奇遇;教师只要稍加引导,一幅幅或缘于真实、或来自梦境的充满奇特想象的作品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奇特的梦》这一课,就是要满足学生这种表达的心理需要,让他们自由、大胆、快乐、不受约束地把奇特的梦表现出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点燃梦想之火。 本课教材内容安排丰富,有大画家画的梦幻作品,也有充满想象力、以飞翔为主题的学生优秀作品,他们快乐地乘着纸飞机、坐在大鸟上飞,或者自己飞,作品形式多样。同时安排了以冷色调为背景的,表现神秘或许有些恐怖的未知世界的电脑绘画作品,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教学目标 (一)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奇特之处。 (二)运用自由、夸张的表现手法,大胆、快乐地描绘梦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感受想象的乐趣,培养学生爱想象、敢表现的个性品质。 二、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突显个性,力求创新。 难点:画面的布局和形象的塑造。 三、课前准备 (学生)回忆自己做过的美梦,准备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有关梦的图片、故事等资料、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1、将教室的窗帘拉上,在黑暗中请学生闭上眼睛遐想:嘘——我们已经来到了一个神秘的梦幻世界。突然,传来了奇特的声音,这是谁发出的?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课件播放各种声响。) 2、提问:你想到了什么奇妙的事情了? (二)畅谈梦想。 1、我们平时常常会去想各种奇怪的事,因而也就会做各种各样的梦。你做过怎样的梦?你的梦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2、对于学生的叙述,教师要注意鼓励和引导:“这个梦真棒,亏你想得出来!”“后来怎样了?”“你当时的神态是怎样的?”……让学生把梦说完整、说精彩,激活想象,加深体验。 (三)欣赏评析。 1、课件播放夏加尔的《梦》,让学生解析这幅作品的含义。 2、课件播放书中的电脑绘画作品和动画作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3、课件播放学生优秀作品,请学生评一评表现“飞”这一主题的三幅画,并谈谈梦想的“飞”应该是怎样的。 (四)引导创作。 1、梦,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都是有主题的。你想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2、梦,色彩瑰丽神奇,但都有一个主色调。你的梦有什么样的主色调? 3、让学生小组间相互交流、启发,使梦更加生动、完善。 (五)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画一个奇特的梦。 (六)交流评价。 1、以买“美梦”的形式实施评价。学生把自己描绘的梦编好故事,向同组同学述说。每组选出最佳“美梦”上台讲述,然后进行拍卖,出价最高者且能说出缘由 的中标。 2、请学生课后分组完成以“我的梦”为主题的小报一份,要求图文并茂,并在班里展示、评比。   走迷宫 一、编写思路 乐于探奇求险是人的共性,人们可以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迷宫用于娱乐,是一种有趣的智力游戏;迷宫用于军事,攻伐防御时可以围困敌人,古代将领创设了各种阵法,最著名的就是八卦阵;迷宫用于探险,如开发地下洞穴等……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一些神奇的迷宫,如被传是外星人制作的英国麦田迷宫等。 走迷宫是小学生十分喜爱的一项游戏活动,也是一项考验学生耐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智力游戏。让学生设计迷宫,是项乐事。 为了使学生能较快地设计好迷宫,书上作了提示:迷宫只能有一条通道,应有进口和终点,它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多些曲折才有趣。为了提高学生迷宫制作的兴趣和启发学生的想象,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既有大人们为小孩子设计的主题明确、构思奇巧、色彩亮丽的迷宫,也有绘制还显粗糙的学生作品。但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想象奇特,表现大胆,色彩美,个性突出而且富有童趣。 二、、教学目标 (一)解迷宫,感受迷宫文化的魅力。 (二)学习绘制简单的迷宫,初步培养设计能力。 (三)做做、玩玩迷宫,培养对迷宫游戏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绘制简单的迷宫。 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完成个性化的设计。   四、课前准备 (学生)铅笔、签字笔、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师)各种古今中外的迷宫图片和相关知识、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1、课件展示迷宫。 提问:你认识它吗?你会玩吗?好,我们现在来比一比谁最快走出迷宫。 2、请学生拿出教师为他们准备的迷宫,进行比赛。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设计、绘制迷宫。 (二)探迷宫。 1、迷宫为什么会使人迷路呢?(因为它设计的正确通道是弯弯曲曲的,还设计了许多是是而非的岔道。) 2、我们应该怎样来设计呢?(设计迷宫时要同时设计好通道和岔道,标明出口和入口。) 3、我们可以设计造型简单的迷宫,也可以设计造型复杂多变的迷宫。 课件展示:外形简单的迷宫。(如四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形的迷宫。) 课件展示:《大章鱼迷宫》、《鱼腹探险》。 提问:后面的迷宫与前面的迷宫相比,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设计有主题、外形设计独特巧妙、色彩鲜艳等。) 4、评价猫吃鱼的迷宫和房子迷宫。 (三)做迷宫。 1、课件演示制作迷宫过程。 ①先设计外形;②在外形里用铅笔轻轻地画上曲曲折折的通道;③围绕通道设计岔道;④擦去铅笔线,涂色修饰,添加背景,设计情境等。 2、学生作业:设计制作一个独一无二的迷宫,并给迷宫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四)玩迷宫。 1、同桌间相互交换设计好的迷宫,走一走,体验乐趣。 2、评一评同桌的迷宫。 (五)延伸。 1、除了纸上画的迷宫外,你还知道另外哪些迷宫? (课件展示:八卦阵、八卦村、地道、地下洞穴、被传是外星人制作的英国麦田迷宫……进一步感受迷宫文化。) 2、你知道迷宫有什么用吗? (课件展示:娱乐——智力游戏;军事——围困敌人;探险——开发洞穴等。) 3、小结:迷宫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用途广泛。 4、课后请学生继续探询迷宫,掌握未知之谜。     奔跑的动物 一、编写思路 大千世界,适者生存。猛兽具有锐利的牙齿和尖锐的爪,有利于捕食其他动物;被捕食的动物又能够以各种方式来防御敌害,例如,鹿、兔、羚羊等动物奔跑速度很快,动物善于奔跑就可以更好地生存下去。 跑、跳、闹,好玩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会变会动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激起探究的兴趣。所以,会动的玩具、动画片、游戏活动等很受小学生欢迎。在动物园里,孩子总喜欢围在一刻不宁的猴子前不肯离开。画奔跑的动物,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的。 然而,画奔跑的动态难度大。画好四肢的动作是关键,要把站立、行走、奔跑、跳跃等不同的动态清晰地表现出来,必须处理好四肢的动作造型。 动物奔跑时四肢快速交替运动,人的肉眼难以看清。本课教材安排了猎豹、鸵鸟、狮子最典型的奔跑动作的静止画面,以帮助学生较容易地掌握动物奔跑动作的规律。在具体教学中,为使学生掌握画动物动态的技法,教师可分解动物奔跑时四肢交替运动的过程,用活动教具或简笔向学生直观演示,以分散难点,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画好奔跑动物的兴趣。要注意在学生画奔跑的动物时,不必严格要求他们画出动物四肢符合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 二、教学目标 (一)能区别动物站立时和奔跑时的不同形态,了解动物奔跑的特征。 (二)学习表现动物的奔跑动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大胆作画,使画的动物都像是在奔跑。 难点:动物奔跑时四肢交替运动的表现。 四、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色纸、剪刀等 (教师)有关动物奔跑的图像及文字资料、课件、用纸板制作的头、颈、身和四肢都能活动的某种动物的平面教具、水彩笔、油画棒、色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 (有条件的可在课前组织学生观看《动物世界》的记录片,听一听《咕咚》童话故事的录音带,让学生观察和想象动物奔跑的特征和规律。) (一)提问揭题。 1、提问:大家喜欢体育运动吗?班里谁跑得最快呀?比汽车还快吗? 2、揭题:可有的动物跑得比汽车还快呢!你想了解哪些动物有这样大的本领吗?我们学习了《奔跑的动物》之后,就知道了。 (二)欣赏激趣。 1、看动画片《咕咚》(见相关资料)。动物们听到了一种奇怪的声音“咕咚”,受到了惊吓,盲目地奔跑起来…… 2、看奔跑动物的定格画面,观察动物的腿部在活动和静止时的区别。 (三)尝试表现。 1、展示纸板制作的头、颈、身和四肢都能活动的动物平面教具,并演示几个动作。 2、让学生根据记忆,上台演示站立、行走、奔跑、跳跃等不同的动态。 3、示范和分析奔跑动物的画法。重点强调腿的画法,注意腿部的斜度、腿与身体的连接部。 4、分小组抽签,让学生按抽到的命题在小纸片上试画。小组评改后,各小组间一一相互交换小纸片,相互欣赏启发。 (四)启发想象。 1、让学生充分考虑要画的场面及表现方法,课件展示变换的多种场景。 2、课件展示《狩猎图》、《拉斯科洞穴岩画》及优秀学生作品,重点欣赏奔跑动物简练、夸张的表现方法,并从中汲取创作灵感。 3、让学生自编动物奔跑的故事,自由想象故事中的场面。思考:哪些动物在跑?为什么跑?谁跑得最快?还有哪些动物会跟着一起跑? (五)作业辅导。 作业要求:自选材料,创造性地画一只或一群奔跑的动物。 (六)作业讲评。 1、讲评作业时主要看故事是否精彩、表现方式是否独特、画面是否完美等,多鼓励、少批评。 2、课后让学生尝试用其他方式表现奔跑动物,如:剪纸、撕纸拼贴等。     讲童话故事《咕咚》 湖边是棵木瓜树,树旁住着小白兔。一天,一只熟透了的木瓜被风一吹,从树上掉下来,“咕咚”一声,正好掉在湖里。 小白兔听到“咕咚”一声,吓了一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拔腿就跑。 一只狐狸看见小白兔慌慌张张逃跑,很奇怪,忙问:“你跑什么呀?出了什么事?”小白兔一边跑一边喘着气:“咕咚——咕咚。”狐狸看到小白兔那副惊慌的样子,以为“咕咚”是个很厉害的东西,吓了一跳,也跟着跑起来。 路上,它们又碰到狗熊、梅花鹿、老虎。老虎看它们没命地跑,忙问:“你们跑什么呀?出了什么事了?” 狐狸说:“‘咕咚’来了!”他们一个个都说不清“咕咚”是什么,大家也都没命地跑。 最后,它们碰到了一只长毛狮子。长毛狮子拦住它们说:“什么东西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 这时候,它们已经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了:“不得了,‘咕咚’来了!” 长毛狮子又问:“‘咕咚’是什么?在哪里呀?”它问老虎,老虎说不知道;问梅花鹿,梅花鹿说不知道;狗熊、狐狸也都说不知道。最后问小白兔,小白兔说:“那个‘咕咚’就在我住的湖边。” 长毛狮子说:“那好,你带我们去瞧瞧。” 小白兔说:“不行!不行!那个‘咕咚’太可怕了。” 长毛狮子说:“不怕,有我呢!” 小白兔没办法,只好带了大家来到湖边。大家东瞧瞧,西瞧瞧,咦,哪有什么“咕咚”呀!这时候正好有一只木瓜熟透了,掉到湖里,又响了“咕咚”一声。这一来,大家才把事情弄明白了。   瓶子变个样 一、编写思路 瓶子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司空见惯。本课教材编写意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欣赏、探索、创作、表现、评价活动,从而认识、发现生活中的美,继而创造美。 1、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营造以教师指导为辅、学生探索为主的民主、平等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 2、重视学生个性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评价标准体现多维性,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与感受活动,了解瓶子的造型特点及其美化方法。 (二)通过画、加、填、贴等,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和审美评价能力,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三)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重点、难点。 重点:对瓶子造型特点的感受以及装饰、美化瓶子方法的了解。 难点:如何做一个有特色的装饰瓶。 第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一到两只瓶子、水粉颜料、水粉笔、桶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瓶子若干、水粉颜料、笔、桶 五、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教师展示一只透明瓶子:今天,咱们要让它变一变。板书:《瓶子变个样》。 (二)欣赏讨论。 1、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经过(水粉颜料)装饰的瓶子。 2、小组讨论:这些美丽的瓶子是怎么变成的?(用水粉颜料绘制而成。)你准备把自己的空瓶变成啥样? 3、课件展示:外表有美丽色彩的各种各样瓶子。 (三)学生创作。 学生在瓶子上自由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交流。 1、组织学生在教室举办装饰瓶展,指导学生互评互学。 2、教师小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下节课所需工具。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不同造型的瓶子一到两只、各种颜色的豆子、橡皮泥、各色碎布、剪刀、双面胶、小头饰等 (教师)各种装饰好的瓶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欣赏、导入。 1、课件展示:请学生一边欣赏用不同方法装饰的瓶子,一边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用加、填、贴等方法让瓶子变个样。 (二)讨论、探究、创作。 1、分组讨论:这些瓶子美在哪里?用了哪些方法进行美化?你觉得还可以怎么变?(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谈欣赏感受和想法。) 2、合作完成。 ①分工合作,合作双方讨论要创作的瓶子的外形特点,并动手操作。 ②教师巡视,对装饰方法巧妙、设计独特漂亮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 (三)展示、交流、延伸。 1、学生分组互评,挑选优秀的作品参加班级装饰瓶展,并说说挑选的理由。 2、课后用设计、制作的装饰瓶美化我们的生活。 大家来运动 一、编写思路 艺术来源于生活。从小培养儿童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并能进行艺术的表现,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本课旨在通过“运动”这个题材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欣赏、探索、创作、评价活动,从而认识到运动的美、健康的美,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教材中展示了三件艺术家的作品,通过指导欣赏,让学生体验不同运动中人物的动态美感,同时体验不同表现形式的形式美感。教材中还展示了一组学生作品,以同龄人的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热情,以同龄人喜爱的运动来激发热爱运动的美好情感。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观察、感知、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在参与美术、文化的交流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促进个性发展。 教师应在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和观察人在运动时的动态规律,使学生在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之中,学会画生动的人物动态。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动态特点。 (二)初步学习表现人物的动态。 (三)通过对人物动态的描绘,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感知、探索、理解运动场上及生活中人的运动动态,让学生意识到运动的美及健康的重要。 难点:对运动中人物动态的表现。 四、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或水粉画工具)、有关运动的照片或图片 (教师)多媒体课件、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观察、讨论、感受。 1、课件展示:一段奥运会短跑的录像,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知道还有哪些运动项目? (二)赏析、思考、探索。 1、课件展示:各种运动场面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赏析比较,自主探索、发现其中的不同点。小组讨论:最喜欢哪种运动?为什么? 2、课件赏析:艺术家表现运动中的人的美术作品,了解不同的美术表现方式和美的多样性。 ①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哪种运动的动态最美?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也是很美、很有趣的呢? ②引导学生赏析学生作品(从形、色、动态、表情等方面),探索如何画一幅生动的关于运动的记忆画。 (三) 讨论、总结、创作。 1、师生讨论、总结。 ①课件展示:身体的构造录像,设问:怎么画好动态人物? ②尝试用线条表示人的动态。小结:动态使小朋友变得更活泼可爱。 2、学生自由创作。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决定人物的动态。绘画时,将运动场地和运动器具的特点画出来也很重要。 (四)展示、评价、延伸。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组织引导评价:从动态、色彩、表情是否有创意等方面评价。) 2、提问:你了解世界上还有哪些运动会?进一步引发学生热爱运动的情感,了解健康对于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展示残疾人运动会的场景。) 3、课后选择一项最喜欢的运动,给自己订一份简单的运动计划。   童话和神话 一、编写思路 童话和神话是伴随孩子长大的“伙伴”。《小红帽》、《哪吒闹海》等是老幼皆知的故事,教材中收录这些故事的美术作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插图又名“插画”,是指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教材中有五幅插画和一幅壁画,可见本课的侧重点是通过引导学生对童话、神话插图的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看看、说说、画画,提高他们对少儿题材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看看、说说、画画,提高学生对少儿题材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通过欣赏,了解插图的基本特点及与文学作品的关系。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童话、神话故事插图的欣赏。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少儿题材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第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的自己喜爱的童话和神话故事绘画作品、水彩笔(油画棒、水粉画具)、松紧带一根、白卡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影片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动画片《宝莲灯》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揭示课题:《童话和神话》。 (二)作品欣赏,深入感受。 1、课件展示:童话或神话故事图片。设问:你能讲讲这些画里的故事吗? ①同桌学生互说。 ②分组派代表说。 2、分组讨论: ①《哪吒闹海》插图是怎样表现哪吒的神气的? ②《小红帽》童话故事插图里为什么要夸张狼的大舌头? ③你是怎样理解《梨子提琴》故事中动物们拉提琴的动作和表情的?请你上台表演。 (三)学生练习,审美体验。 1、选择一个最喜欢的童话或神话故事,参考书中插图,小组分工,每人设计制作故事中的一个人物面具。 2、自我评价,体验审美情趣。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童话或神话故事中人物的面具一个、水彩笔(油画棒、水粉画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二)猜猜演演。 1、课件演示:一个童话或神话故事的插图,请学生猜猜是什么童话或神话故事。 2、请上节课选中这个故事的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童话或神话面具,上台表演童话或神话故事。 (三)评评画画。 1、指导学生互评,并说说理由。(从人物的造型、表演的动作表情、故事情节的叙述等角度评选。) 2、选出你喜爱的童话或神话故事绘画作品,自己画画。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