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教学管理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中学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及管理模式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新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中学管理 问题 管理模式 “新中学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是管理者通过组织与协调,充分发挥干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努力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管理人员就应该创造一种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环境,教学管理就应该是一项思想活跃、不断创新的工作。
农村中学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抓好农村中学的管理工作,使之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并为全国经济的腾飞提供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通常比较沉闷。从纵向看,教育行政部门往往把布置和检查工作当成是自己的主要职责,将学校视为被动执行任务的客体;从横向看,学校之间缺少及时、广泛的交流,教学管理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受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条件以及自身管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学的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在管理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
一、农村中学管理面临的问题
1.农村中学的学校管理缺乏自主权和灵活性
农村中学受地方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绝对领导,上级部门对学校的人事权、财政权和教育教学权的集中,导致了学校管理自主权的缺失,使得校长负责制在农村中学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方面学校要服从于上级的统一管理,服从于上级对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另一方面,上级给予的经费和资源满足不了学校的需求,人员配置又不适应学校的实际情况,僵化的管理模式限制了学校自身潜力的挖掘,校长往往对学校的长远规划和内部改革有心无力,因此,严重束缚了农村中学的长远发展。
2.学校内部以刚性管理为主,学校管理整体水平不高
农村中学的管理大都采用刚性管理。一方面用各种规章制度严格约束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缺乏弹性;另一方面,忽视对教职员工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管理缺乏柔性,这种刚性的管理方式容易使广大教师产生逆反心理,严重阻碍了教师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从总体上看,农村中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学校管理水平不高。
3.农村中学的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农村经济条件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农村中学的教育经费来源渠道较为狭窄,主要靠地方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的财政拨款,然而有限的财力、物力再经过上级的统筹安排、权衡分配落实到农村中学,可供其支配的教育经费如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解决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没有了物质作保障,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就显得举步维艰。学校管理资源的稀缺,严重影响着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4.农村中学的师资水平较差,学生辍学、厌学现象严重,教学质量不高
农村中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普遍偏低,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农村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浓厚,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使得优秀教师的流失情况极为严重。同时,农村中学辍学、厌学现象严重,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使得教师从教的热情严重受挫折。这些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给我国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带来极大的不利。
二、农村中学管理的对策分析
1.科学决策,严格规划管理
著名管理专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蒙说过:“管理就是决策。”对于学校管理来说,规划管理应该是确定学校发展的方向,对学校的发展作长期、中期和近期的规划,对学校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笔者认为,学校应该每年都有一个规划,每五年有一个长远规划。学校规划,可以从周边环境的变化,生源情况,以及教学设施等方面来思考。学校只有制定一系列规划,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个规划都付诸实施,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整合资源,构建“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络
农村中学的周边环境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而学校周边环境的好坏往往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显得异常重要。怎样进行社会管理呢?这就需要整合资源,依靠全社会的参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络。首先,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会员必须是该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感召力德高望重的干部或村民,通过他们及时传达学校的教育政策和各项规章,同时也通过他们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其次,要聘请校外辅导员,校外辅导员最好是非常支持学校工作的退休国家干部,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可以从上级部门多争取资金,为学校建设出力,也可以通过他们献计献策,把学校建设得更好,使学校的各项制度更完善;再次,要聘请法制副校长,由于农村中学所处的环境,聘请司法部门的领导担任法制副校长很有必要,形成警民治校。一则可以整治学校周边环境,二则经常请他们上法制课,可使法纪观念深入广大师生心中。
3.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促进教师质量的提高
当前,随着人口出生率的普遍下降,学校与学校之间早已悄悄地展开了生源之战。市场经济的今天,学校就如同企业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改革创新的学校能生存,墨守成规的学校迟早会在竞争中被挤掉。很明显,农村中学的办学条件、硬件设施、师资队伍不可能与城镇中学和私立学校同日而语。农村中学应当树立危机忧患意识,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教师聘任制,打破“铁饭碗”,实行能者上,庸者让,使全体教职员工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人人都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感。要改变过去所有教职工干好与不干一个样,平均分福利、奖金的制度。只有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新型奖金福利制度,才能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充分挖掘其潜能,只有这样,学校的各项工作才会有根本性的起色,学校的教学质量才会有质的提高。
4.推行后勤管理社会化
由于农村中学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可能从学生身上收取多的经费。因此要想方设法增加学校收入,以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福利。可以说,在农村中学实行后勤社会化,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后勤社会化管理重点是学生食堂和学校商店的管理。对学生食堂和商店进行社会化管理,可以采用招标承包的方法把学校食堂和商店承包给本校教职工的家属,一方面可以解决教职工家属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得到承包费,为学校增加一笔不少的收入。
三、农村中学管理模式现状及分析
1.现行中学管理的基本模式
我国现行的农村中学管理模式,其形式虽不尽相同,但大致相近。以下是全国目前农村中学较为普遍的“一室三处”管理模式(本文称之为“中学管理的基本模式”下同),即在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和总务处(图表略)。需要说明的是,各中学办学模式和规模也有所不同,这表现在:①并非所有中学都设政教处,不设政教处的中学,其学生的德育工作由教导处统筹管理;②部分学校不设传统的“两处”(即教务处、政教处、下同)或“三处”,而政设相关委员会,如思想教育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后勤管理委员会,学校通过这些委员会直接领导相关职能部门;③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形势的需要,部分学校设立了教育科学研究室,负责统筹和协调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除基本的管理模式外,还有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出现的“分部式”管理模式,因其年段主要在小学,故不列入本文讨论范围。
2.对现行中学管理模式的简要分析
从组织的职能上看,中学管理的基本组织模式属“综合式组织结构”;从组织的层次上看,如把校长室视为管理的第一级,“三处”为第二级,年级组织和教研组为第三级,是该模又是一个“三级管理模式”。该模式具有“系统完整”、“层次分明”和“职能突出”的优点,但其不足之处也十分明显。首先是管理层次较多,从校长室——职能处室——年级组(或教研组)至少有三个层次(如把分管副校长计为一层则为四个层次);其次是管理跨度极不合理,校长跨度过窄而教导主任跨度过宽。校长直辖“三处”不能更多地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有效控制学校工作;教导主任除管理教学、教务行政、学籍等工作外,还要管理若干年级、教研组、班级,也不能有效地指导教学。第三,年级“全员、全程、全面”实施整体育人的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年组处于管理层次的“第三级”,毫无自主权,更多时候成为“二处”的附庸。
可以说,目前中学这种管理模式是旧有办学模式下的产物(六年制中学多,并行班级少),在中学办学模式迅速变化和发展的今天(三年制中学多,并行班级多),应该进行变革。
四、农村中学管理新模式的提出
1.“新中学管理模式”的提出
新的中学管理模式以三年制中学为例设计,“新管理模式”取消了教导处、政教处两个职能部门,“总务处”改设为“校务部”,新设“教育科研室”,整个管理系统共有五个“二级机构”。教导处取消后,管理教学职能由各年级直接承担,教学科研职能由教育科研究承担,辅助科室管理职能由校务部承担;政教处取消后德育管理职能分解到各年级和校务部;“两处”决策和指挥权收归校长。各室人员配置和主要职能于下:
①校长室:设校长1人,秘书1人。校长室为全校决策指挥控制中心,并承担对外联系、接待、文件收发、报表统计、信息反馈等日常工作。
②年级主任办公室:各年级设主任1人,年级主任助理1人,为年级教育教学工作管理机构,上对校长负责,下对本年级师生负责。
③教育科研室:由若干教研组长组成,设主任1人,负责统筹和协调全校教育科研工作,管理教研组。
④校务部:设主任1人(规模大的中学可设主任助理1人),工作员只若干,组织管理全校总务、后勤、安保、住宿教育管理等服务性工作。
2.新中学管理模式的优点
新中学管理模式同原“中学管理基本模式”相比,有以下优越性:①管理跨度较为合理。校长下辖5—8个科室,加强了对学校工作的控制,各科室主任(含助理)下辖8—12名教职工,两级跨度均趋于合理,解决了管理人员既要合理负担又必须深入第一线的问题。而合理的跨度,正是衡量一个组织结构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②管理层次精简高效。从原“三级管理”精简为“二级管理”,组织层次的减少(在人员设置上已取消副校长职位),克服了原模式中信息传递迟缓、衰减和阻塞等不良现象,管理工作效率将会大大提高。③“年级实体”真正确位。不设“两处”,年组将更为主动地承担起本年级教育教学工作责任,随着年级实体的组建、年级责权利的落实,“年级责任制”才不至成为一句空话。由于校务部服务职能的增加和服务范围的扩大,年级也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管理中去。这样以年级为主体的“全员、全程、全面”整体育人模式就基本建立。④教育科研职能突出。随着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科研兴校”已成为广大中学校的共识,尽快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研机构,已为许多中学校长付诸实践。同时,教育科研室的设立,又克服了年级实施教研工作的局限。
3.新中学管理模式实施的关键环节
在新中学管理模式中,年级处于教育教学工作中心位置,因此最为关键的是真正赋予年级主任的责权利,建立起完整的“年级负责制”。①年级主任主要职责——全面管理本年级教育教学工作。具体表现在:选聘本年级班主任、教师;对本年级班主任、教师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考核;按时制定本年级工作计划及年级岗位职责;承担年级教研工作和安全保卫工作;支持和配合教育科研室、校务部有关工作,重大问题向校长汇报;②年级主任权力——“五权”即“决策权”,有权安排、指导、检查本年级教育教学工作;“用人权”,有权在“公平公开,双向选择”的基础上选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并可进行调整;“财权”,有权使用年级包干经费;“考核权”,有权依据规章制度对本年级教师进行考核;③待遇:享受学校中层正职待遇,工作达标或优秀享受相应奖励。这样年级主任责权利集于一身,才能真正保障对校长全面负责。
通过上述工作,使农村中学教学管理初步形成了多向交流、相互促进的开放式格局。我们认为,这种管理模式具备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服务、引导功能,有利于调动学校教学管理干部追求自我完善的积极性,可以较好地改变以往教学工作封闭、沉闷得局面,使农村中学管理工作具有不断向前推进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