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阅读这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各种能力中最重要、最基础的能力,因为不管是哪种能力都要经过学习得到,而单凭教师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教师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想要获得更多的技能还要通过不断的努力自学才能有效地掌握,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
【关键词】: 数学阅读,阅读能力,课堂阅读,自学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一)教学感悟,引出问题
笔者在教学期间发现,四年级的学生对于“725除以25加上120的和的商是多少?”这个题目,有50%以上学生的答案是72÷25+120,当然这里还存在其他的因素,比如粗心,现在的小学生普遍存在着这个问题,就笔者任教的那个班的学生来说,有人会抄错题目,有人能把加号看成减号,有人会把小数点漏掉。比如阅读习惯不好,阅读习惯不好的学生会在看了一半题目以后就想当然的认为题目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这是最不应该犯的错误。但是笔者认为其中最大的原因还是阅读能力差,一知半解造成的。阅读能力好的学生一看到这个题目,马上就会知道要先算加法再算除法,而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就会想很久,到头来还是会做错,给他们辅导数学作业时,他们还是不知道错在哪里,只有经过反复讲解他们才会明白。而这个情况是个别还是普遍?笔者做了相应的调查。
(二)调查研究,说明问题
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偏见,认为阅读只是语文、英语教学的事,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仅注意数学算式的演算步骤,而忽略了数学语言的理解。殊不知随着现代科技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社会越来越数学化,仅具备语文阅读能力是不够的。②在我的问卷调查中,语文阅读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数学阅读情况就不怎么乐观了,说明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是相对普遍的:
四年级阅读情况统计
选项
题目
百分率
有没有阅读的习惯
阅读对数学学习有没有帮助
有没有预习的习惯
有没有阅读数学教科书的习惯
有
94.4%
100%
98.1%
4.1%
无
5.6%
0
1.9%
95.9%
在预习情况中,经常预习的为85.2%,偶而预习的为12.9%;对数学有没有帮助中,很大帮助为79.2%,一点点为20.8%。
六年级阅读情况统计表
选项
题目
百分率
有没有阅读的习惯
阅读对数学学习有没有帮助
有没有预习的习惯
有没有阅读数学教科书的习惯
有
91.7%
97.9%
100%
5.6%
无
8.3%
2.1%
0
94.4%
在预习情况中,85.4%经常预习,14.6%偶而预习,对数学有没有帮助,很大帮助的为72.9%,一点点的为25%。从这两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个班的阅读习惯及阅读教学实施的还是不错的,但是这只是体现在语文阅读方面,从喜欢数学教科书的百分比中可以看出数学阅读的情况不容乐观。不过笔者发现喜欢看数学小故事的人还是比较多的,总数达到了43%,其中四年级达到了50%,六年级达到了33.3%,所以实行数学阅读教学的可行性还是比较大的。而且笔者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增高阅读对数学教学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现在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不强,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而要使高年级的阅读能力提高就必须从低年级抓起。数学是一门演绎化学科,有严格的逻辑体系,没有死记硬背的题,靠理解的比较多;所以笔者认为阅读对数学教学的作用可以说在所有课程中是最重要的,当然,阅读对数学的重要性还得依赖一定的语文阅读水平;而且数学阅读有自己的特点。许多学生自学能力差,认为数学阅读很难,许多教师也认为数学阅读教学很难把握,这都是由数学阅读的特殊性决定的。数学是基础课,工具课,文化课,数学还是一门语言:“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无歧义的特点,但是数学符号往往内涵丰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尤其是符号语言和图式语言跟自然语言差别很大,而在阅读中语意转换频繁,要求灵活,这就给数学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①
二、阅读的意义
现代阅读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属于信息输入加工形式,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从书面材料获取的信息影响读者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
(一)比较说明
现在,阅读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被广泛使用,也就是所说的阅读教学。但是,大多数人往往只知道它在语文、英语领域内的使用以及知道阅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知道阅读能增加英语的词汇量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文章;却忽视了阅读在数学教学领域内的使用及好处,殊不知阅读对于数学教学也具有同样甚至更大的作用,它的作用是连锁性的:解题思路清晰,易于分析问题,可使解题正确,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现在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已经走进了课堂,在教学期间笔者发现语文老师对阅读非常重视,在课堂上要花好多时间进行阅读,让学生自己去品味课文,还在课外进行预习性阅读。数学阅读就显得比较单薄了,所以让数学阅读走进课堂是刻不容缓的。
(二)数学阅读的意义
数学阅读应是阅读者的数学语言实践活动和掌握数学语言知识发展数学语言能力的全过程。
数学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题型的思维方法,最终使学生达到自学数学的能力,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向传统教学观念的一种挑战,是被忽略的一种教学。
近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了数学考试中的新题型,这种题型就是用来有效地区分会学者与学会者之间的差异,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很多学生理解能力不强,学习过分依赖老师,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阅读能力差导致的。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阅读的教学,特别是在高年级。应该充分利用阅读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指导,如引导学生阅读数学书籍,帮助学生解决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指导学生掌握正确阅读数学书籍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数学书籍的能力。
(三)阅读的价值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文盲是什么?不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也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对于跨世纪的人,对于人的未来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是各种能力中最重要、最基础的能力,因为不管是哪种能力都要经过学习得到,而单凭教师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教师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想要获得更多的技能还要通过不断的努力自学才能有效地掌握,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
重视阅读教学,对丰富数学语言体系,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学意义。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符号语言水平的提高和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有助于个别化学习。
三、阅读特点分析
(1)阅读过程是一个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内部言语的转化过程,是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数学阅读常要求灵活转化阅读内容,如把一个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内容,就拿一年级的学生来说5+3这个算式对他们来说就很抽象,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般会用事物来说明:你原来有5个苹果,再给你3个,现在你一共有几个苹果?这样小学生就容易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是减法,就说原来有几个苹果,吃掉几个,现在还剩几个。这样对于学生抽象的数就变成了具体的实物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把用符号语言或图式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文字语言的形式,不过我发现现在小学这样的题目比较少,很难找到,常见的是把文字语言表述的关系转化为符号或图式语言:工程队修一条路,已经修好了全长的2/3,距离中点12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如果把这道题用线段图来表示就比较清楚了:
12米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点把中间的一份平均分成了两份,那么若把两边的一份也各平均分成两份,由此看出12米就是6份中的一份,故可以直接用12×6=72米。
还有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定义或定理,这样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定义和定理,从而更好地运用它。
(2)阅读是一个想像的过程,想像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比如我们要估算一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像热水瓶等,我们就可以把它想像在是一个圆柱体来计算它的体积,就可以很容易地估算出体积。
(3)阅读是一个分析的过程,不分析就很难理解阅读的内容,就拿数学当中的应用题来说,例:修一条长5600米的铁路,甲每天修400米,乙每天修200米,甲乙合修6天后,剩下的由乙完成,修完一共要用多少天?分析:一、我们要知道回答的问题是修完整条路共用几天,而不是修完整条路还要用几天。二、要知道甲乙合修6天,修了全程的多少,须先知道甲乙合修一天能修多少:400+200=600(米),600í6=3600(米)。三、剩下的路乙要修几天: 5600—3600=2000(米),2000÷200=10(天)。这样一分析就可以很容易做出这道题的答案为6+10=16(天),而且不容易出错。
(4)阅读是一个梳理的过程,梳理是指把学到的分散的数学知识加以条理化,有序化,逻辑化的一种推理形式。经常进行梳理可以使所学知识沟通联系,理清思路,分清主次,以简驭繁,使知识结构清晰完善,这样不仅可以巩固与加深理解已学到的知识,而且还有助于发展智力和提高能力。如: 倍数 → 公倍数 → 最小公倍数
整除→
约数 → 公约数 → 最大公约数
↓ ↓
质数 合数 互质数
↓ ↓
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
→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梳理知识的逻辑联系,数学知识之间多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如小数的性质:1÷10=0.1,10÷100=0.10,100÷1000=0.100,因为1÷10=10÷100=100÷1000,所以0.1=0.10=0.100,可以得出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不写,小数的大小不变。
(5)阅读也是一个感悟的过程,不是所有阅读的东西都是很简单的,都能一看就懂,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听懂,有些东西还是需要我们去感悟去思考的。在不断的感悟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任务。
数学材料的呈现主要是归纳和演绎,演绎知识的生成过程,也就是知识掌握的思考过程,如:两位整数相乘。50í39表示30个50与9个50相加的和50í30=1500,50í9=450,1500+450=1950;然后才能用竖式算出50í39=1950,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加上数学语言的抽象性,使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上面几种思维活动充分调动才能达到好的阅读效果。数学阅读要求读写结合,认真细致,它还应该是一种主动式的阅读,要求手脑结合,要求在适当的地方,通过思维或推演主动预测或概括下文将要给出的结论,而不是直接去阅读结论。③
四、阅读教学的策略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自学。”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顺利完成,使学生最终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一些比较成功的教改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如卢仲衡先生的“自学辅导教学法”,采用启、读、练、知的学与教模式;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等,都是得益于课堂阅读教学环节,促进了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和自信心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数学阅读的教育功能,要把数学阅读落到实处,必须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进行。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比如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进行阅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自觉地养成阅读的习惯。在课堂阅读的过程中,必须使学生明白,数学阅读不是结论的掌握,主要是理出思维方式,如数学推理论证的阅读,看完要求之后,不是马上看推理论证过程,而是先分析条件与结论,试着去推导,若论证出来了,对照课本,比较修正,若论证不出来,适当参考课本,再尝试论证,还有在阅读例题的时候,不是为了看例题的答案而看例题,而是为了看例题的解决方法才看,要做到“举一反三”,单靠课内有意识的培养还不够,还需要进行课外阅读来进行巩固,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及学生数学知识水平,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书籍,有条件的,可以开展数学读书比赛,现在的小孩子都不想落在别人的后面,教师可以介绍学生阅读一些数学书籍,过一段时间用比赛的形式来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我觉得经过课内课外双重的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学生肯定能掌握阅读的技巧,都能很好地进行数学阅读。要使课内、课外的阅读更好地进行和达到更好的效果就必需具有有效的阅读方法:
(1)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提出相应不同的阅读要求和采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就如孔子的“因
材施教”;
(2)主动阅读,手脑并用阅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数学阅读要求一种主动阅读,要求学
生主动地去探索结论,而不是接受现成的结论,思维的目的不是去印证而是去发现。
(3)进行归纳小结,阅读完一章一节后,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要理清脉络,结合学
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和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便于信息的检索和提取。
(4)增强理解,提高速度,数学阅读的核心目标在于理解。
当然,这些阅读方法不仅仅适用于数学阅读教学,其他的阅读教学也能适用。除了需要有效的阅读方法,我们从上面也可以看出还需要一样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兴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语文有一定的故事性和情节性,而数学阅读往往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数学本身就比较枯燥,很少有学生会把阅读数学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就要有目的的安排学生阅读一些简单,易懂,有趣的数学书籍,如《趣味数学》等。还可以从旧知识、生活实际、具体实践操作等出发,巧妙设疑,让学生带着疑问、好奇心、求知欲去阅读。以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动力和兴趣,循序渐进,使学生从愿读转到会读,最后上升为乐读。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无兴趣,阅读的效果大不相同。
虽然阅读教学刻不容缓,但还是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和注意几个问题的:
(1) 阅读教学必须坚持以自学为主,以学生为主;因为学生毕竟不能一辈子由教师教,大多数的时间还是要靠自己,如果自己没有自学的能力就离不开教师,也就不能独立完成以后面临的困难,所以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教学当然也不例外。
(2) 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控制阅读进程;因为时间太长,原有的所要教的内容就会来不及上,也就会影响教学的进度,毕竟小学生主要的知识来源还是要靠教师来传授;如果时间太短,学生就没有时间思考,要想发挥阅读的效果就必须通过思考,阅读教学的正确方法是即读又想才是,思考的时间都没有了,阅读还有什么意义,它就变成了一种形式,形式要与不要有什么区别。所以必须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控制阅读的进度。
(3) 及时反馈阅读信息,进行指导点拨;小学生还不能很好地分辨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好与坏,所以必须有人对他进行指导,而最佳人选就是教师,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法来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果发现学生有不正确或有问题的地方就及时地指正,并通过阅读示范,列出阅读提纲,让学生或模仿或根据阅读指示进行阅读个别指导,使学生的阅读达到最佳的效果。
(4) 要鼓励学生主动地阅读,课内读,更要课外读,不仅读课本,还要学会选择参考读物;单靠教师课内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毕竟课内只有不多的时间,教师还要进行其他的教学,所以必须把阅读带到课外去而在课外没有教师的帮助,就要自己学会选择正确的参考书,才能更好地阅读。
(5) 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和阅读习惯安排阅读;就拿一年级和六年级学生来说,一年级的学生认识的字就比六年级的学生认识的字要少,更别说在阅读能力方面了。所以他们之间运用的阅读方法也应该不同。低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弱,在教的时候可以教师边讲学生边读,慢慢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自己阅读,有不懂的地方再由教师讲解。
(6) 要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只有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使学生对阅读更有兴趣更有信心,从而他就会从中得到快乐和成功的满足感,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到最后会得到一个良好的结果。而作为教师如果不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击学生,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放弃阅读,其结果就是阅读能力差,在好与差之间作出选择,当然要选前者。
五、总结
总结全文,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对于数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四年级学生身上还不能明显地发现有阅读习惯和没有阅读习惯的差异,但在六年级学生身上已经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差异了,没有阅读习惯的学生数学成绩明显要比有阅读习惯的学生的成绩差,所以阅读教学必须实施,如果实行了数学阅读教学,我想有数学阅读习惯和没有数学阅读习惯的学生数学成绩差异将更大,所以数学阅读教学的发展性还是很大的,等着我们去开拓,而且要使每个学生都有数学阅读习惯,使他们都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成为社会的优秀接班人。当然这也要求所有的教师不断地充实自己,以便于更好地教育学生。
注释:
① 王永儒. 让数学阅读走进课堂[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
② 金熙. 培养学生“学”的能力[J],上海:上海教育报刊社,2003
③ 王永儒. 让数学阅读走进课堂[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
参考文献:
[1] 杨志龙. 提高数学阅读能力该读那些书[N],中国教育报,2006
[2] 钟雄. 切实提高学生数学素养[J],湖南:湖南教育报刊社,2003
[3] 金熙. 培养学生“学”的能力[J],上海:上海教育报刊社,2003
[4] 王永儒. 让数学阅读走进课堂[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