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6日,我们观看了数学专家讲课的光盘,观看了两位数学专家的精彩课堂,聆听了他们的学术理论报告。从中我吸取了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经验,感受到了课堂上专家们从容不迫的教学风格和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他们精彩的课堂教学,愉快的课堂气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绚丽多彩的教学情景和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语言的幽默、风趣
专家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迅速拉近了陌生的师生距离,创设了轻松愉快的课前氛围,也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十分强烈。如蔡宏圣老师在课前和同学交流的时候,他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姓名,当学生叫出刘老师时,他说“我感到了你们对老师的尊重”,然后他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名字,当学生说出“宏圣”时,他说“这样亲切多了”,迅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我想这就是专家语言的魅力吧。刘松老师在课前交流时先让学生说说周末在家干什么?有的学生说:学习。有的说:玩。……使学生的紧张情绪迅速放松了。然后让学生说你们还知道老师的什么信息,比较会场和教室的区别,在沟通中检验了学生的数感。这样不但考验了同学们判断推理能力,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同时又暗示了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二、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新课程标准要孩子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几节课,这些专家特别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并身临其境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有效途径。如:刘延革老师在讲《转化问题》一课时,她创设了一个情境,在屏幕上出现了曹冲称象的图片,问学生熟悉吗?接着让学生说说曹冲是怎样来称象的,从而自然引出我们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了“转化”的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还有刘松老师在讲《分配律》一课中,列举了什么是加法?如何用乘法表示呢?并让学生观察左右两边有什么不同,自己尝试写出算式。为课堂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又为学生探究新的数学知识激发了欲望。总之几节课下来,孩子们在愉快中学习,在快乐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在轻松的氛围中让我们领略了名家的教学魅力!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管是在教学还是在作报告,总觉得他在和你聊天,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每句话都能让你感受到他的幽默、诙谐、智慧。
三、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这些专家们的课堂教学之所以精彩,深深吸引在场的每一个学生和老师,是因为他们的课能够放的开,收的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整个课堂上,普遍看到的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如刘松老师在讲授《分配律》一课时,整堂课都是以讨论和探究为主,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根据课件信息展开讨论和探究,然后汇报讨论结果。最后根据几个课件的讨论情况进行小结,总结出问题的方法。整堂课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开放课堂,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探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这些专家创设的学习内容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整个课堂教学体现出生活化、艺术化。如刘松老师在《分配律》一课中,就选择了许多学生身边的,我们生活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如一件上衣22元,一条裤子8元,购买3套需要多少元?找出关键数字及量,从而利用分配律来解决比较方便。使数学知识注入一种生活气息,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来源与生活。
总之,我这次去聆听了著名数学专家公开课和专题报告,感觉收获颇多,受益匪浅。我真正领略到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理论素养,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借鉴著名教育专家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