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的设计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路径的引导者,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试图让学生发挥他的主导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依据这一理念,我意图创设开放的教学空间,通过模拟生活情境,在活动游戏中让学生轻松的学习数学,感受学习生活的快乐。具体来说,本课有以下特点:
1、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经验,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自愿向大家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课堂效果表明:学生积极性高涨,在同学们的相互交流中,人民币的认识水到渠成。
2、体现了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育理念。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为学生创设了模拟购物的情境,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中不仅学会了使用人民币,而且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使用人民币,而且知道了怎样爱护人民币,合理使用人民币,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了怎样与人交往,怎样与人合作。
4、恰当灵活运用奖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课堂中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反思这节课,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单独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人民币都有一定认识,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学生比较困难的是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如怎么付钱、找钱等。
在设计让学生认识人民币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自己先找出自己认识的人民币进行介绍,再通过小组交流丰富识别方法,构建学生对人民币多种特征和价值的了解。为学生提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一条完整的学习路径,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自己解决有关人民币的问题。本课在第一、第二两个教学环节以较多的时间进行关于人民币的认识,意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我还设计了一些开放题,以体现数学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让学生进行“小小文具店”购物活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付钱。
另外这节课还有一些需进一步探究和改进的问题。本课较多的采取了同桌讨论学习方式,意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同时我也担心过多的采取群体学习方式会不会让部分学生的思维产生惰性,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节课某些活动时间还可以适当缩短,用来把课堂的内容延伸,拓宽,如可让学生了解人民币的来源,发展等等。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