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长期以来,说明文教学不受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是因为说明文一般平平实实,缺乏形象性。老师上课时,再那么一肢解,抽血去肉,剩下“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几块骨头让学生啃,结果学生只能由被动应付变为厌学说明文。另外,中学写作教学对说明文的练习也不够重视,以致不少写作能手虽能写出好的记叙文和议论文,却写不出像样的说明文。就目前三种基本文体教学来看,说明文教学是最为薄弱的环节。那么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好学”、“乐学”。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寻找说明文教学的改革突破口,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初中说明文的内容看: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奇妙的克隆》、《大自然的语言》等等。这些文章既有丰富的知识,又通俗易懂,富有情趣,能激发人们的兴趣。不仅给人以经验和智慧,而且给人以启迪和开拓。因此,说明文教学笔者认为决不能舍弃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知识本身,片面地就文教文,以致失去了让学生感受知识理趣的机会,而应该是让学生在吸收课文原有知识养料的同时,触类旁通适当地或介绍或引导学生去搜集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兴趣。那么,这样的说明文教学不但能上得扎实生动,而且对于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更具有深远的意义。实践表明,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可以从预习、运用激发情趣的方法导入课文、作业三方面入手:一、预习预习课文,对许多学生来说常常感觉是无从下手,犹如老虎吃天。要么骑马观花,将课文粗略看一遍,就算是预习;要么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只查出几个生字生词,或至多了解一下文学常识,便以为是预习。那么如何搞好预习呢?我会教给学生方法: 1、粗读课文,解决字词,了解作者。 2、抓住说明对象特点,了解课文重点 。比如《中国石拱桥》作者重点写了桥的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征,首先我们明确了这个特点,就能轻而易举的进行学习。3、对课文重点进行尝试性分析。在掌握课文的重点之后,应在教师讲解之前,进行尝试性分析,从而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4、结合课文,解决课后题。要尝学会试性地解决课后题,以检查自己在预习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以便能及时查漏补缺,同时对不能理解的问题,可以先画下来,当作自己的难点,以备听课时认真听讲,当堂解决。老师给学生指出解决预习难题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自信心。这样,学生既增加了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又独立找到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体现了主客观统一的辩证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二、运用激发情趣的方法导入课文倘若每节说明文教学一开始就能使学生很轻松地进入学习境界,学生就不会觉得学说明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则会好些。我在教《苏州园林》一课时,让学生欣赏图片,学生在看的过程,都流露出向往的眼神。接着再对比一下我们身边美丽的校园,所以他们的积极性很快地调动起来了,连平时少言寡语的学生也纷纷议论开了,课堂顿时轻松活跃起来了。一般采用想象、联想、列图、猜谜和成语等较有情趣的方法来导入课文,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三、作业课外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意识,适当布置一些作业是有必要的。但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课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依据这个特点我们设计的语文作业,不但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要有助于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我具体采用了如下的课外语文作业设计形式:(一)收集性作业时代在不断前进,电脑的广泛运用,信息在不断增多,如果你还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将会无所适从,有可能被社会淘汰。我采取布置一些“收集信息”类的作业,让学生看看电视,听听新闻,并定期进行反馈、交流。如教学《故宫博物院》,让学生在电视看到的有关故宫的记录片中所听到的、所见到的内容写下来。 (二)开放性作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学生想象力。如学习《苏州园林》,假如要你来介绍苏州园林,你还有别的思路吗?或者如果让你来写《苏州园林》你会抓住哪些特征来写?这样的作业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自主能力,又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学得有乐趣,爱学。 (三)观察性作业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我平时就要求学生勤于观察生活,做好生活笔记。如上《大自然的语言》时,我布置学生课外去收集相关资料,观察随着季节的变化,树叶的变化,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落叶树与常绿树的变化。总的来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既要给学生提出预习的要求,运用激发情趣的方法导入课文,又有恰当的课外作业延伸,这三者有机结合不仅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给每个学生以锻炼的机会,还鼓励学生不断自主探究,自主参与,积极思考,善于观察和解决生活实际等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说明文的动机,拓展学生的思维,让自己在实践中体验学习说明文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