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学生习作的心理条件
一提起作文,都令人头痛,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写作。为了使学生在作文时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况,我利用作文过程中的中心与内容、题目与文章以及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给予学生习作良好的心理条件,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利用文章内容和思想的相容关系,给予学生确定文章中心的内容的心理条件,让学生对作文“需之切”。
强烈的写作动机,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内驱力。学生不管是在社会、家庭,还是在学校,总会有所见、所闻、所想,心中总会有所积蓄。这些积蓄在脑海里是思维,说出来是话,写出来就是文章。如何激发学生把自己的积累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以倾吐为快,这就在于教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写作成为学生的需要,形成强烈的写作动机。为达到这个目的,我在每次作文教学之前,总要认真琢磨如何用导语来唤起学生的回忆,让他们很快进入角色。
六年级上学期中第一单元的作文内容是选择假期中感受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作文前,我没有正面和学生说要写文章,只是把我自己去香港海洋公园游玩的经过告诉了学生。在谈吐中,我流露出了一种骄傲的神态。我这新鲜的事而又富于挑战的得意,他们一个个都不服气,这时我认为时机成熟了,便顺势让学生分组说说自己在假期中印象最深的一段生活经历,大家说的场面从未这样的热烈,顺势引导他们分别写给老师看。通过这一抑一扬,学生对写作兴趣盎然。这次学生的文章不但写得比往次快,而且比往次好。
二、利用题目和文章的包含关系,给予学生安排材料的心理条件,让学生在作文时“乐其业”。
不管哪一篇文章,都很难把它的题目和内容割裂开来。要让学生在作文时“乐其业”,教师在命题或给材料时,都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和偏好,应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测知他们心中有什么积蓄,在他们的积蓄范围内拟定题目。在作文指导时,我没有让学生一步到位,而是为达到目标设置几个台阶,分步指导。如指导学生写《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我设置以下几步进行训练:
第一步,指导学生抓题眼、读懂题目,明确这次写作的内容范围(事——一件印象最深)。
第二步,指导学生根据记叙文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扣题写话(回忆一下,哪些事在你脑中印象最深,用一句话写出来,有好几件就分别写)。如:
昨天,曾老师因在思考问题而走错了教室,大家都笑了,老师也笑了。
前几天忽然下大雨,小英主动让伞给我回家。
……
第三步,指导学生选择其中的句子进行比较,看哪句话的意思与题目最接近。
第四步,指导学生把选出的句子尽可能扩充,用答问式构段,把事写具体——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干了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你的感受如何等。最后小结:详写事情,而且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第五步,过渡引出优秀的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指导学生读一读自己所写的文字,看每个句子是否流畅达意,有无错别字,标点是否正确等,修改调整句段。
这样学生写得流畅、轻松、效果较好。
三、利用阅读和写作倒逆关系,给予学生确定写作形式的心理条件,让学生在读中得法,写中用法。
语文大纲指出:“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为此,我指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利用阅读的程序,运用到自己作文中来。
阅读的一般程序是“语言——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总是指导这条线索,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去理解它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在理解过程中逐步还原作者写作的“原型”,学习作者把“原型”用文字表达的方法和技巧。而写作的程序则是“确定写作目的——选择材料——组织语言”,与阅读的程序形成了明显的倒逆关系。
利用这种倒逆关系,可给予学生确定写作形式的心理条件,让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用于写作实践之中。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给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要求,使学生有文可仿,有法可依。如六年级上学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自己抓住其特点,让学生读范文《鸭血粉丝汤》,让学生复述范文内容,讨论范文结构、写作技巧,评品佳词妙句,从中再次受到启发,悟出写作之道(突出这种美食的色、香、味、形),从而仿写,以矫正学生作文“下笔难,收笔难,写具体更难”的逆反心理和消除其害怕作文、厌恶作文的心理障碍。在此基础上,我再指导学生根据中心选择应写的内容,排列所要叙述的事物之间的逻辑顺序,确定内容的主次,采用一定的形式,用适当的词语表达所要写的内容。
通过反复训练,我班学生的习作心理有了明显的改善,作文质量也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