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议论文教学的实效性
议论文的考点不会离开议论文教学的几个知识点: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加上结构和语言。虽然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比较简单,但实际运用分析并不轻松。一是因为议论文内容以说理为主,学生兴趣不大。二是初中学生普遍对议论文的逻辑性语言比较生疏,较难读懂。为提高教学实效性,我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紧密结合文本材料,不得架空分析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以《敬业与乐业》为例,分析论证方法及其表达作用。举例论证,主要在第3、4段,文章列举了禅师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有业之必要性”论点,增强了说服力。道理论证,主要在第6、7、8段,作者引用孔子、曾国藩、庄子等名人权威性的话语,使说理更深刻、透彻,更有说服力。对比论证,主要在第3、4、7、8段,作者把乐业与不乐业的结果进行对比,使之形成鲜明对照,很好地证明了乐业之重要的论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四种论证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研究以小组合作竞赛的形式呈现,学生的兴致比较浓。二. 适时课外拓展相关材料,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以《胡适: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赠言》为例,适时课外拓展相关材料,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初三学生也将面临毕业的情形,跟文中的被写作对象身份相符,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而且语言幽默风趣。所以我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趣味。如果学生有兴趣学,文章自然容易读懂;文章读懂,自然再难的议论文知识也会“迎刃而解”。三. 平时引导学生重视阅读写作,多读才能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议论文的考点最后一道题目仍是考查拓展知识迁移能力的开放性试题。议论文答题的第一步要求都是先把文章读懂,例如议论文,先读懂,才能理出层次,才能找出中心论点;读懂了,才能知道某个事例或某句话到底是为了证明哪个观点,也就才能回答论证方法的作用;读懂了,才能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才能体会语言的好处,才不会造成背诵了答题格式却胡乱套用的情况。“读懂”至关重要。而对于最后一道拓展迁移类的题目,需要特别提醒学生不要泛泛而论,要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但又不能为了有创新意识,而提出过于“独特惊人”令阅卷老师退避三舍的见解,要适可而止。总的来说,老师教还是为了“不教”,“师傅领进门,成才靠自己。”尤其像议论文既强调知识结构又注重内涵分析的文体,特别要求学生多读多悟多思,再结合方法,才能在考场中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