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描写的魔力
【摘要】:个性化描写,避免千人一面,千人一腔,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进行人物描写时,我们应该选取最能凸显个性神韵的肖像来写;选取自然状态下习惯性的神态来写;选取在自然状态下,经常保有的一个下意识的动作来写;选取最能代表一个人身份、地位、个性、修养、职业的一句话来写……
【关键词】:个性化描写 观察 选取
笔者从教多年,却每每发现学生描写人物的作文很容易陷于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的局面,缺少自己独特的体验,读起来味如嚼蜡。那么该如何改变学生的现状呢?在教读八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时,笔者受到启示。该单元诉说的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更让我喜欢的是这个单元人物描写都非常有个性化,力透纸背,了了几笔就勾勒出一个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修养、癖好等,更难得的是能让人看到人物的独特的性格与内心世界,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因此,在描写人物肖像时,我们应该选取最能透射出个性神韵的肖像来写;在描写人物神态时,应该选取一个人在“意外”中稳定出现的神情以及在自然状态下习惯性的神态(眼神、表情)来写;在描写人物动作,应该选取一个人在自然状态下,经常保有的一个下意识的动作来写;在描写人物语言时,应该选取最能代表一个人身份、地位、个性、修养、职业的一句话来写……并有自己的真实的感受和体验,这样写起来才能真实感人,跃然纸上。下面笔者就试以八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课文为例,探讨如何对人物进行个性化描写。
一、个性化的肖像描写,凸显人物神韵。
在描写人物肖像时,我们应该选取最能凸显出个性神韵的肖像来写,让人如见其人。
杨绛的《老王》有一段文字是这样描写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作者紧紧抓住老王身上最显著的特点来写:一是眼瞎;二是瘦。这段文字写出了老王临死前一天,面色灰黑,两只眼睛都坏了,还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老王如同棺材里倒出来的僵尸,说明瘦得可怕、可怖,让人眼前立刻浮现老王瞎、瘦的形象,王作者几笔就勾勒出老王的临死前一天的情形。老王的外貌可以说是丑陋、恐怖,但是他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虽然自己的境况那么苦,那么艰难,那么凄惨,但老王在临死前心里想到的却是艰难的作者一家。他是那么善良,老实厚道,知恩图报,遭遇悲惨,让人唏嘘感叹不已,更是让作者为自己没有及时的关怀老王,以致永无弥补的机会,心生愧怍与谴责,更可以看出作者的善良与悲天悯人的情怀。
二、个性化的神态描写,透射人物内心。
在描写人物神态时,应该选取一个人在“意外”中稳定出现的神情以及在自然状态下习惯性的神态(眼神、表情)来写,因为它最能透射人物内心。
李森祥的《台阶》中是这样描写的:“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尴尬的笑。”
“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尽力把胸挺得高些”“ 露出尴尬的笑” 这些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的不自在,尴尬,无所适从。
再如“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觉得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不磕。”“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 “磕烟灰”是父亲习惯的动作,磕了一下,“觉得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便憋住不磕”这些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对新台阶的珍惜与爱护,因为新台阶凝聚了父亲一辈子的心血。父亲一辈子的愿望就是起个新屋,把台阶砌得高高的,因为台阶高就是表示家里有地位,而真的实现时,真的坐在九级台阶上,却让父亲“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愿望实现,父亲没有扬眉吐气的自豪与骄傲,却觉得尴尬、不自在,这是否悖于常理呢?
其实不然,这些神态描写恰恰是神来之笔,是本文人物描写最成功之处,折射了父亲真实的内心。因为父亲是农民,长期艰苦贫困的生活,已经在父亲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哪怕是历尽艰辛实现了自己一辈子的梦想——建好了新屋,有九级台阶,父亲也难以改变他谦卑的习惯,让人感叹,更让人心酸。不但父亲是这样,实际上作者刻画了父辈农民群像,引起读者的共鸣,尽管这不是名篇,但我对这篇文章极为偏爱,因为它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勤劳、朴实、厚道、要强、谦卑。
三、个性化的动作描写,让人过目难忘。
在描写人物动作,应该选取一个人在自然状态下,经常保有的一个下意识的动作来写,让人过目难忘。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里的阿长,说话时“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刻画出了阿长琐屑、好事、好说人是非的性格特点。再如,写阿长睡觉睡成一个“大”字,写出了她粗俗、不拘小节的性格特点。这些都是选取了她在自然状态下,经常保有的一个下意识的动作来写,显得格外的真实可感。
朱自清的《背影》详细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更是感人至深,让人难以忘怀。“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蹒跚地走到”“ 慢慢探身下去”、“攀”、“缩”、“微倾”这些动词生动准确父亲年老体衰、身体肥胖的特点。作者选择背向的特定角度,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全力描写父亲为儿子买橘子而艰难地在月台上爬上爬下的背影。父亲在祖母新丧,差事交卸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给我送行,坚持给我买橘子。精彩瞬间,形象定格,催人泪下,这一背影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生活中时时有感动,处处有感动,写人记事应该选择最动情的一件事,最动情的一件事要突出最动情的瞬间。
四、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彰显人物性格。
“言为心声”,语言是情感最直接的表露。语言描写的本质是摹写人物在具体的交际环境里说的话,因此,应描绘出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原貌,以便凸显人物的职业、地位、年龄、身份、教养、情趣、阅历、性格等。使读者“观其言知其人,闻其声明其性”。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就是这样的典范,寥寥几笔,人物就栩栩如生了。如长妈妈在跟我说新年的规矩时,文中是这样写的:“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 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 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
这是作者对阿长进行语言描写。“就得”“要记住”“不许说”突出了阿长烦琐的特点、强硬的态度,她对新年孩子说的话是那样的郑重其事,这其中寄予了她对新的一年简单而卑微的愿望,希望自己一年到头都顺顺利利的,也希望孩子顺顺利利地,表现了她的善良。“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写出了阿长心满意足、欢天喜地状,有点语无伦次的形象。
“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从“三哼经”,我们可以知道阿长是个不识字,是个文盲妇女,但却唯有她给“我”买到了《山海经》,买书过程的艰辛可想而知,更可以看出阿长的热心、仁爱,有一颗关爱孩子的心。这一描写,颇震撼人心,让阿长的形象光芒四射。
总而言之,这些作家们的描写之所以特别出色,功夫在于观察,在于选择、提炼。首先,在于细致观察,要能发现所描写对象的特点,就必须对事物进行长时间的观察,要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有自己的真实的感受和体验,这样写起来才能生动感人。其次在于选择、提炼,或者写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外貌,或者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动作,或者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语言。 正如所言:“文章有众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众人下手而我不下手者”。姜白石说:“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时,我们要想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就应该倡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写作,指导学生扎根于生活,做一个真实的人。留心观察挖掘、真实的生活瞬间、生活场面;关注社会,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探求、挖掘自己的独特感受;选取最打动自己心灵的内容来写,写出自己最深切的真实感受。同时,可以参考课文类似的写法,学习借鉴一些技巧,例如上文所举例子,都十分值得学习借鉴。个性化写作可以真实地再现学生的生活,真诚地展示学生自身的情感本色,唯有真实、真诚,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文字,才能打动读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