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条件,让学生“有话可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有关统计显示,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普遍不善于用口语与他人沟通和交流,如无话可说,有话不敢说等等。我们学校地处农村,这种现象也相当普遍,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逐步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为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搭建一个说话的平台,让学生开口说,有话可说,尤显重要。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引领学生“有话可说”。
口语交际是一个需要多练习、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因为一个学期的7至8次的口语交际课,就会有长足的提升,它需要平时课堂中老师有意识地不断引导、强化,学生在口语或交际中实践。因此,学生需要一个平台来锻炼口语、胆识。在每一堂语文课中,将前三分钟腾出,让学生上台演讲,从而引领学生开口说、“有话可说”, 而我们的一节语文课也并不会因为少了几分钟而被耽误。
在这课前三分钟的实施过程中,一般按由易而难的原则进行。该项实施的目的最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开口,克服口头表达时的畏难心理。利用课前三分钟,每次1~2位学生上台,介绍自己拿手或感兴趣的故事、新闻、笑话等等,介绍时力求语句通顺,条理清晰。以采用这种自由式、内容多样性的形式开展最初阶段的口头表达练习,能让学生体会到开口的乐趣,体验“有话可说”的喜悦,为下一阶段的训练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利用资源,让学生有机会“有话可说”。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为了更好地适用学生,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能力,对教材进行 “信奉而不唯是”、“遵循而有所立”地创造性理解与使用。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有话可说”搭建平台。
1、合理利用文本空白处
口语训练贯穿在语文课堂活动的许多环节中,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就是一个口语训练的过程;语文课程的综合性,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为学生的口语训练提供了优越条件。例如苏教版二年级课文《狼和小羊》,文章结尾是:“狼向小羊扑去……”,文本此处的空白,给学生的想象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也就是给学生的语言拓展、口语训练提供了契机。在学完后,我让学生说说“你就是那只小羊,狼向小羊扑去后会发生什么事?”,学生的想象力让人惊叹:
学生1:狼太性急了,一口就将我吞下了肚子,然后美美地睡觉了。我在狼的肚子里,开始使劲地用我的羊角刺破了狼的肚子,从里面走了出来,搬起旁边的一块大石头塞进狼肚子。然后,我就赶紧跑了……
学生2:狼向我扑来。我大叫一声:“猎人来了!”狼转头到处张望,我趁机逃跑了。
学生3:狼向我扑来,我快速地拿起脚下的一块大石头,伸进了狼的那张大了的嘴巴里。狼的嘴巴没法合上,在小溪边狂跳,不小心掉进了水中,淹死了。
……
这种对文本空白的拓展,不仅在说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让学生设身处地去体验、感受,使得他们表达的欲望更为强烈,在这种表达欲望的驱使之下,学生说得自然,说得兴致勃勃。
2、合理重组教材资源
教材中提供给我们的话题也是精挑细选的产物,凝聚了编者的智慧,但教材仅仅是个平台,它不可能使用于所有场合所有对象。作为一线教师,在准确解读教材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加工和使用好教材,从而真正带领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
在《帮他出主意》这一个口语交际内容中,教材所提供的三个话题分别是:1、周欣欣要参加市少年宫举办的演讲比赛,不知选什么演讲题目。2 、班上要举行一次关天“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主题班会,班长小雨不知该怎样安排。3、 赵学谦的父母要外出打工,家里没有其他亲人,他的食宿成了问题。我觉得这三个话题都不太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生活: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视野相对狭窄,话题1燃不起他们说话的激情。神六早已飞天成功,这已并非新闻,显然已过时。话题3涉及的空间较广,学生难以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会有说空话的可能。于是我将交际话题进行了改进和利用:1、本班晓芹要参加学校举行的“颂祖国”朗诵比赛,她该选什么题目?2、赵学谦在体育课上,一不小心把脚给扭伤了。虽然医生说并没有什么大碍,但要完全康复的话至少要一个月左右。现在赵学谦无法一个人上学,他爸爸妈妈又在很远的城市里打工。当听说儿子脚摔伤后,妈妈急急忙忙地向单位里请了假回来,但就照顾了赵学谦两天,又被单位给叫了回去。爷爷奶奶年纪又大了,现在赵学谦只能每天躺在家里养伤,功课也落下了很多很多,他的心里多着急啊,他该怎么办呢?3、班上在举行一次关于“庆祝元旦”的主题班会,班长小雨不知该怎样安排?由于话题材料源于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就是身边常见事,课堂中,气氛活跃,学生有话可说,发言非常积极。
三、口语交际不拘形式,利于学生“有话可说”
口语交际的训练形式应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学生是好动的,也是最喜欢新鲜的。如果口语交际的形式一成不变,总是你说,我听,他评,学生容易厌烦,没有积极性,不愿开口说,口语交际效果肯定大打折扣。于是,通常把情境与口语交际结合起来,如先做游戏、或搞小制作,学玩结合。或先画后说,先观察后交流。还可以采用讲故事、表演等多种形式,灵活多变地开展口语交际的教学。例如,《未来的交通工具》采用先画后说的形式,学生喜欢画画,并能将自己的意图展现在自已的画中,因此,在介绍时,学生有话可说,并说得头头是道。《学会转述》采用玩游戏的形式,学生情绪高涨,积极争取将自己所听到的说给同学听,说话水平就在这游戏中提升着。《小小展销会》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物品带入课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来展示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感谢》以视频、声频的形式呈现;《讲童话故事》时,将桌椅围成几圈,以PK的形式分组对决……《教你玩游戏》把学生带出教室……灵活多变的口语交际的形式,新鲜、吸引人,学生喜闻乐见,积极性很高,乐于表达。因而学生也不用愁无话可说了,“口语交际”也就成了学生体会快乐的桥梁。
生活无处不是课堂,口语交际还应让它走出课堂,辐射到校园以外的生活,在实践中锻炼、应用。如在学校,鼓励学生大胆与老师和同学交往。在家里,要求学生经常与家长沟通,或讲讲学校里所发生的事,或给家长讲个故事,或咨询家长发生在他们那个年代的人和事或生活状况等等。例如:在教完《打电话》后的当天,我就跟一部分家里有电话的学生说了一个小秘密,让这些同学打电话去告诉其他同学。学生对这个做法很感兴趣,当晚就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做到了。还有如教完《学会待客》后,我在进行家访时就要求学生:老师到你家了,由你来招待老师,注意要把学到的东西用进去。还有比如让学生自己在义卖场上买东西,跟“售货员”“砍价”,等等。让学生把这些知识从理论变成实践,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口语表达的乐趣。
四、创设和谐氛围,让学生敢于“有话可说”。
和谐的心理氛围是保证口语交际顺利进行的关键。因为,学生只有在感觉到安全的情况下,才会大胆地与人交流。有了交流,就有了宽松的课堂气氛和开放的学习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儿童的心理世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此时的学生就会敞开心扉,敢说话,敢提问,敢有不同见解,作为教师,保护学生的这种自信、这种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需带着赏识的眼光去肯定他们,哪怕他们的语言幼稚、片面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都应给予呵护。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来,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进而取得更大的成功。
关注学生说话听话的每一个细节,及时发现学生在口语活动中精彩的语言,充分去肯定他们那说话的热情,鼓励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口语交际活动。
美国著名的演说家卡耐基说“向一群人作即席演讲,其实不过是在客厅里对朋友即兴讲话的扩大而已。”给农村学生提供一个“有话可说”的平台,他们也一定能演绎到这一步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