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教育提高小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及其培养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近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市场经济大潮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冲击,教育的功利性越来越突出,片面强调知识教育,忽视人格教育,从而导致了一幕幕悲剧的发生,每年自杀的大中小学生达数千人之多。像云南大学马加爵残忍地杀害自己的4名同学、清华大学大四学生刘海洋在北京动物园先后用硫酸泼伤5只熊猫、河南省新野县大学生李征拎着镢头20分钟连杀7人、重庆14岁少女晓芸用鼠药杀死了母亲、祖父和祖母;浙江金华l7岁的好学生橡力举榔头弑杀母亲的事件也屡见不鲜。虽然这些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加大了教育力度,但现阶段我国学生人格健康状况却极不乐观,学生心理及人格不健康因素日渐增多。就我校来说,有学生因跟父母有不同观点却收拾行李离家出走,还有学生因在学习或物质上得不到满足而进行拔发自残。这些学生主要表现是自主意识不健全、自我价值观念不清、情绪化倾向严重、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创造力与动手能力差。而所有这一切,都是大多数老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关注考试分数的高低,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重视不够。
因此,学校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各种知识,培养各种技能以及发展智慧能力,还负有促进与指导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主要职责。
1、 开展健康人格培养实验,是实践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要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思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
2、 开展健康人格培养实验,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人格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3、 开展健康人格培养实验,是解决学生人格缺陷问题的客观要求。当前,人格问题已经成为比较严重的、不安全的潜在因素,已经成为学校和家长比较头疼的问题。人格安全是最大的安全,人格危险是最大的危险;人格健康是最大的健康,人格病态是最严重的病态;人格成功是最大的成功,人格失败是最大的失败。假如一个人的人格是成功的,那么,即使他成不了大才,最起码也可以做一个平凡的人,也可以幸福地过平民的生活;假如一个人的人格是失败的,那么,即使他成了才,也会出问题,甚至会出大问题。
二、健康人格的界定:
人格的研究由来已久,在古希腊就已提出关于人格的一些重要思想,但早期对人格的看法多见诸文学和传记作品,主要是对一些人格特性的描述。对人格进行比较完整的描述和探讨主要是近两个世纪的事情,尤其是现代,它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专门领域,并出现了不同的定义和理论。
关于人格的定义,看法各异。大桥正夫认为“人格是各该个体的身心一体;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开成和变化着的系统;是人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索里、特尔福特等则认为“一个人的那些与社会有关的完整而稳固的行为倾向的总和”。而我国的陈仲庚、张雨新等提出人格是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虽然上述解释有所差异,但基本上包含着这样的内容,即人格乃是一个完善的整体,从人的身体结构到人的思想、态度、价值系统,一个人所有各方面综合的有机体系,其形成是个体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旦形成,虽不是凝固不变的,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赋予人以行为的特色,使一个人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的个体。
本次课题的研究是希望让我校学生一方面要求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其拥有健康的人格。要会与人沟通、合作;要懂得有效地学习;要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失败;也要会与人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研究步骤及方法:
1、课堂教学与常规辅导相结合
隔周一节卫生与健康课,开设生理、心理教育。二是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首先是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教育,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的强化,学习意识的磨练,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学科教学中的经常性的任务;其次是借助含有情感因素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积极情感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欢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2、建立爱心咨询室与团康室
爱心咨询室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倾诉苦恼,寻求心理抚慰的场所,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困惑,积极面对人生。
3、开设学生专题讲座。
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都有所不同的特点,将开设不同的专题讲座。
4、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生命教育的重点在于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生命之美丽,体验生命之珍贵。
隔周一次的班队会课开展各种主题式活动。
班级心灵周记。让学生通过写日记的形式,诉说自己的困惑,教师及时点拨,进行一对一的交流。防止学生积压情绪,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心理健康活动日。通过节目丰富、生动有趣的游园活动让许多同学与家长发现心理学其实离我们很近。
5、密切家校联系,强化亲子共育功能
我们会营造互动、协调的家校和谐关系,形成同向、同步的教育合力,以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诸方面健康发展。
6、团队训练
对生命教育的内容、层次、形式进行系统的安排,使其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以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正确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热爱生命,自觉提高生命质量。
为此,我们会设计“为生命加分”的系列活动,主要是围绕“人与己”, “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宇宙”这四个专题开展教育。内容上是生理卫生、心理健康、自然环境的交错交融;结构上是每个专题分六个单元,每个单元统一主题,层次上是一到六年级成程度与内容两方面的纵横递增。
研究方法:(1)文献法 (2)观察法 (3)经验总结法
三、预期价值:
1、学生能和环境保持良好地接触,并能作出健全的、有效地适应。学生能遵从集体的规范,承担自己应尽的各种职责、积极、愉快地学习、工作与生活,经常感受到自己人生的意义。
2、学生乐于与人交往,而且能和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能尊重别人的需要,领会到别人的感情。在与别人相处中,肯定的态度和尊敬、信任、友爱多于否定的态度和轻蔑、怀疑、嫉妒等。
3、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接受自己。
4、学生能主动地协调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能以切实的方法加以处理,既不作无谓的怨忧,也不企图逃避,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