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成为自我表达的需要——《玩味跳跳糖》教学反思(二)
《玩味跳跳糖》是我校《小学感知强化习作训练》校本课程的习作训练。“小学感知强化习作训练”校本课程是根据小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规律,针对“眼、耳、鼻、嘴、手”等感官分项设计感知活动,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强化感知的片段习作训练;是使学生学会写具体、写生动,逐渐落实小学习作教学目标“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途径;是将写作教学与生命教育相结合的有益探索和尝试;是小学说话、写话、习作教学的补充内容。此次习作训练是该课程系列之——嘴的感知强化训练中的一个课例。在第一次试教后,我调整了训练目标和教学程序(见教学反思一)。第二次试教增加了训练目标和教学环节。课堂上既要呈现材料的积累过程又要呈现指导利用材料构思的过程,对于一节课来说,实在紧张。怎样省时高效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呢?首先,恰当安排情境创设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热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经过第二次试教,我发现“指导构思”环节不应该安排在“片段习作”环节之后,而应该安排“片段习作”环节之前,即在“交流感受,学习方法”环节之后。此时,学生已经把自己玩味跳跳糖的过程和感受跟大家分享了。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了抓住特点、准确运用动词、展开丰富的想象,形象生动地表达跳跳糖在嘴里的变化。紧接着我创设了三个情境,提供了表达的角度和交流的对象。此时,学生有话可说,有情要表,不吐不快。其次,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年龄特点精心创设情境,让写作成为自我表达的需要。经过了第二次试教,我发现预设的情境太多(见教学反思一),而且难度太大,学生不易把握,有的又没有新意,不能激发学生兴趣。在第三次试教时,我删繁就简,保留了三个情境。三个情境引出三个话题,体现不同的难易程度。第一个话题容易把握;第二和第三个话题,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很有新意,很容易使学生亢奋,更能激活他们思维,激起创造性表达的欲望。从课堂实际情况来看,学生选择第二和第三个话题的较多,表达也充满了童真童趣。这是孩子们自由灵动的表达,这是从他们心底自然流淌的歌。例1:米切尔先生,您发明的跳跳糖可真是名副其实啊!当我第一次品尝它时,感觉跳跳糖在我的口里乱窜,一会儿跳到我的舌头上,一会儿又跳到我的牙齿边,可真像个顽皮的孩子呀。当我细细品味它时,它好像把我的舌头当成鼓似的,拼命地敲打着,害得我的舌头一阵发麻。同时,它会发出奇怪的响声,一开始声音很小,逐渐加强,后来就像放鞭炮的响声一样“噼噼啪啪”想过不停。渐渐地,跳跳糖溶化了,散发出浓郁的香味,我咽了下去,那感觉真是美妙。——五(8)班 周靖蕾例2:我的“粉丝”无数,他们吃我是爱我。这不,为了让我的“身价”更高,我便向大家推广我,让大家和我交朋友。我的特点突出,和我的名字一样,喜欢在大家嘴里跳来跳去。一会儿跳到舌尖上,一会儿跳到牙缝里,一会儿撞击上颚……大家都说我是淘气包。我不仅会跳,我还很甜,口味众多,有可乐味、哈密瓜味、草莓味等。大家闲时把我含在嘴里,可以品尝一番独特的风味。我最后一个特点,就是响,当我跳得快没有力气的时候,便会“自爆”身亡,结束我华丽的“糖生”。——五(8)班 郑智聪总之,《玩味跳跳糖》一课的教学以孩子的兴趣为起点,指导孩子用嘴感知事物,深入细致地品味跳跳糖。强化学生感知,丰富学生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并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找到交流的对象,激发他们倾吐的欲望,使之灵活生动地表达。真正使写作成为“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行为,使写作成为一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