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意识教育从细节抓起
近段时间,我发现班级出现这样的情况——班级地上有垃圾,但同学认为不是自己扔,所以不去捡,甚至把垃圾踢到别的同学的位置上。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结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六单元第二主题《学做有道德的小公民》中的一个教学环节《不是我扔的》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打开书本76页,阅读书中《不是我扔的》这个故事——干净的街道上,一个叔叔正尽情地欣赏着美丽的城市风光,这时,一个爷爷从后面赶上来对青年说:“小伙子,你丢了饮料罐。”叔叔一愣,说:“我没有丢呀!”可那爷爷却固执不让,指着他脚边的易拉罐说:“我亲眼看见一只饮料罐从你脚边滚出来。”爷爷煞有介事的指责使叔叔更是莫名其妙,于是……
我让学生将上面的事情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且与同学们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很多学生都认为爷爷没有亲眼看到饮料罐是叔叔扔的,就不能冤枉那位叔叔。
紧接着,我让学生观看一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情景剧:
(第三组因为地上有垃圾,所以值日扣一分)
小聪:原来这一分扣到这儿了。小轩,解释一下!
小轩:我不知道,这垃圾不是我扔的!
小聪:不是你扔的?你说是谁?刚才这里还是干干净净的。
小轩:你问我?我问谁?这垃圾绝对不是我扔的。
小聪:不是你扔的?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小轩:不是我扔的就不是我扔的。
(最后两个同学大吵大闹,第三小组再被扣三分,两个同学被批评。)
看完情景剧,我让学生判断谁对谁错。因为班级中的学生有很多是独生子女, 凡事想的都是自己,考虑别人的少。遇到事情,都推脱自己的责任,缺乏责任感。所以有些学生认为小轩没有错,没有证据,就不能冤枉他,有些学生认为小聪没有错,垃圾在小轩的座位,他就应该负责。然后我让学生想想小聪、小轩争吵的结果是什么——被扣分批评。遇到这样的情景,我们应该怎样做?是争吵还是行动?最后,我引导学生明确问题的关键不是在于是哪个扔的垃圾,自觉地维护环境才是重要的。
有了这样的的认识和感情积淀之后,我再同学们平时没有注意的细节情景的照片制做成PPT,播放给他们看,比如:有些同学在课桌上无意识地刻划、去上体育课时不记得关风扇、洗手的时候浪费水等,紧接着播放公益广告,提醒同学们,文明就在身边,我们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个人迈出一小步,社会进步一大步,以此唤醒同学们的公民意识。
其实现在的学生缺乏公民感,很明显的是严重缺乏公德心。乱丢垃圾,闯红灯、插队现象比比皆是。甚至并不知道什么是“公民”,自己也是小公民当中的一员,更缺少对作为公民应有的权利和义务等知识层面的了解。除此之外,学生的参与意识的缺乏。在国家建设中所出台的很多讨论性文件草案,能够积极参与的人很少,更多是对国家一些政策几乎不知的现象。反映了我们缺乏现代公民与社群应有的“自主、公心、宽容、理解、同情、正义、责任、参与、奉献”等风范和风尚。而学校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提高公民道德素质,首先应从小学开始培养,教导孩子分清是非黑白,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怎样做好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我觉得应从学生的细节行为抓起,因为无数的细节和无数的小事就是在养成某种习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事情是“小事”,公民道德教育形成于细节当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