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地理教改,转变地理学习方式 [内容摘要]: 建立多元、主动、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本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自学能力。[关键词]: 地理教改、学习方式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社会和科技的迅速发展,教育的因果链是:社会的高速发展→学习化社会→终身学习→学会学习,学生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知识,而在于是否会学习,即是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让学生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所以我们要在地理教学中积极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多样化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一、创设情境,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教师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紧密联系,有利于学生进行质疑、探究和合作交流,实现有意义的学习;良好的情境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真实的情境又能让学生感受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并将之内化,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他做人的标准。地理情境的创设应符合以下几个特征:①愉悦性,好的情境能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②现实性,情境最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汲取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合作交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求真、求实的学习态度。③有用性,学生往往比较重视对自己有用的学习。案例:我在“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中创设了以下学习情境:1、由三名学生扮演“导游”,分别介绍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景观”、“少数民族风情”、“边境旅游景点”。2、由五名学生分别扮演西双版纳政府官员、商人、学生、宾馆服务员、今日橄榄坝的傣家人,谈谈旅游业对当地其他行业部门及人们生活的影响。3、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再选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认识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情景学习比较适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对情境学习的爱好非常浓厚,参与性很强,特别是一些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也乐于参与,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往往超出我的想象,所以有意义的学习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精心设问,激发学生思维 初中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探索性、社会性等心理特征,喜欢挑战,只要我们精心设计问题,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贴近学生实际,同时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和表达,尽量少采用一问一答和一问群答方式。 例如,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又遭人为破坏,暴雨一来,水和大量的泥沙滚滚入河,致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闻名的“地上河”,历史上经常决堤改道。老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完黄河多泥沙的原因后,问:“假如你是国家领导人,你认为解决黄河泥沙的关键是什么?经费该投放在什么地方?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往往是多样的,我们不能妄加批评和斥责,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鼓励其表达与交流,这对学生的发展会有相当大的帮助。我们还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深化、拓展、归纳,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这比简单地肯定要好得多,可以使学生在成功的体验和追求中形成问题意识。 三、竞赛和游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动机集中反映在成就动机上,即希望获得成就,希望自己能受到教师的赞赏和同学的尊重。所以教师有时候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竞赛和游戏活动,并从中积极发现和捕捉学生学习的亮点,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案例:如在学习中国“山区面积广大”时,关于山区在开发利用中的利与弊,我设计了一场辩论赛,正方与反方就山区利用的利、弊进行了广泛、深入、针锋相对的辩论,双方同学参与的激情空前高涨,所论述的观点和列举的论据早已超出了课文提示而更加全面,通过辩论,同学们更加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对事物的认识有了一个正确的方法。此外,在这种平等、对话、交往、合作方式共建的学习过程中,辩论双方通过集中讨论,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使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提升了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四、开发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网络上更有丰富的信息,可以实现时空的跨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要积极突破学习空间的限制,开发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和网络学习资源,让学生尝试从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学习“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时,我就采用网络学习的形式,课前先把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并进行组内分工(负责人、收集、分析、整理、课件制作和小组发言人)。第一组负责收集网上关于西双版纳是“植物王国”的有关资料,并分析原因;第二组负责收集西双版纳是“动物王国”的有关资料,并分析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第三组负责收集西双版纳独特的民族风情,并分析其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让各小组发言人充当导游,边讲解边展示学习成果,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评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利用网络学习资源获取更丰富的知识。 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他强调学生的学习不是把结果记录下来,而是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在过程学习中让学生经历资料的获取和分析、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成果的交流和表达,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印证和提升自己的感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 五、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满足学生的需要 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单一学习方式被长期应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受到严重挫伤,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在多样化的学习中我们要做好两点:①认真钻研,每一种地理学习方式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发挥它们的优点,如作游戏、比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活动探究等,总之,随机应变,只要能激起学生兴趣的,都可以尝试,除了形式上新奇外,重要的还要在本质上让学生对自己所探究的内容有发挥的余地。②最优组合,在一堂课内把多种学习方式进行有机组合,使学习显得丰富而有序,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兴趣,调动各种学习器官,以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率。 总之,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能否真正转变关键在于老师,我们一方面要尽量把原本枯燥的地理知识溶进学生的生活,既讲“生活中的地理”,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就在身边,学会用地理的眼光去看社会,感到学习地理确实有用,从而把学习地理当作一种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另一方面要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会欣赏学生的观点和学习,并抓住教学中的机遇进行激励,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让学生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