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教学构思——《泥板动物浮雕》有感 内容提要:教学构思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导线。好的教学构思可以把课堂每 个环节有效的串联起来,让课堂饱满、生动,让学习更加有效率。就拿《泥板动物浮雕》一课为例,谈谈我的感受。
关键词:构思 浮雕 凹凸感 动物造型的表现手法 泥塑技能
泥板动物浮雕一课是“美丽纹饰”单元中的其中一个课题。课程设计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为泥塑浮雕造型活动。先看看课标指导精神。本课以“学生与自然”为切入点,以学生熟悉的动物为学习内容,进行泥板动物浮雕的技能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运用学过的“揉、搓、捏、压、刻、贴”等泥塑技能和概括、夸张、简洁的艺术手法表现动物泥板浮雕的凹凸面,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表现浮雕的凹凸面;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具象的自然形进行夸张、变形和概括处理。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多尝试几种工具,并能创造性的运用泥塑技法进行情感的表达。课标精神如是。在课标的指导下,我对本课进行了如下诠释和理解:浮雕,简单的说,就是在平面之上把主体物塑造出有凹凸感、有前后关系的画面效果。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是从本单元的第一课“泥板植物浮雕”开始的。在动物浮雕这一课,让学生深入了解以动物为主体物时,浮雕效果应如何表达。 从3幅古代浮雕切入,让学生深刻感受古代浮雕文化的魅力,及古代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同时,还渗透了历史故事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树立起保护的意识,以便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欣赏到如此优秀的古代文化,并从中受益。在欣赏时,记得有个男生看了白蹄乌,便迫不及待的分享他的感受,说:“这匹战马身姿矫健,浑身充满了力量,正在向敌人勇敢的冲去。我很想坐到马背上去冲锋打仗”。我不禁为他叫好!说的真好。观察、思考的多深入啊。这不正是这个作品所要传达出去的意义吗?连一个小孩子都可以看懂它的内涵,从它身上获得力量和勇气,这不愧是一个有教育意义的代表佳作! 还有一个女生说:“老师,我觉得小熊的作品也很好,小熊看起来憨憨的,好可爱的。我好想抱一抱它。”她的表情和语言中渗透着甜美的微笑,让其他人也油然而生出喜欢和保护小熊的强烈情感!我都被她深深的感动! 接着欣赏小作者的“狮子”作品,来解决第2、3个问题:浮雕的表现手法;浮雕的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狮子的毛发、五官,及身体和腿部,分别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学生认真观察后,能回答出用泥条、泥团、你块等进行黏贴,及刻划的基本表现手法。并感受到这些方法是前面已经学过的,很容易塑造,从而增强创作的信心。浮雕特点的讲解,通过复习上节课植物浮雕的特点,再进一步深化浮雕特点的相通处,即凹凸感,前后关系,高低关系等。从而让学生明确知识的关联性,也增强创作的信念。通过这两个知识点的讲解,的确感到学生比较轻松的接受了新知识,为后面的创作打好了基础。 最后还有一个知识点,那便是动物造型的把握和处理。既然主体物是动物,那就要把握好动物的特征,使造型准确、生动。这个环节我是动了一番脑筋的。用了几种方法都觉得不妥。在看到女儿画简笔画时,我突然有了想法,何不拿简笔画来作对比,从而总结出动物造型的表现方法,即夸张、概括和简洁呢?这应该是学生容易接受的,而且是感兴趣的。于是我就把动物的自然形和概括、夸张、简洁后的造型,即简笔画形象进行比较,学生看到后非常兴奋,或说可爱,或说卡通,甚是喜欢。他们很容易回答两种图片的区别,并一致感觉后者更简洁,更容易造型。因此这个知识点也就轻而易举的解决了。最后,老师示范制作的步骤,强调构图的完美及动物身体前后关系的处理,更让学生清晰掌握本课知识。创作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同学间的合作意识,还培养了他们包容、互相探讨、互相帮助的好品德。很多小组从构图到浮雕刻画,都非常优秀。从他们的作品中,让人感觉得出他们那一颗纯真的童心,和对动物质朴的爱心!从始至终,围绕“动物造型”、“浮雕特点”等知识展开,层层深入,把知识从分解到综合,又从综合到分解, 再综合,这一课的重难点都融合在了学生优秀的作品中。无需多讲,这种教学设计是合理的,是学生接受和认可、并真心喜欢的。教师能从教与学的角度变换角色,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理解为出发点,始终以合理的教学构思为贯穿,这是最为难能可贵的。这样,我想每一堂课都会是深受学生喜欢的好课,都会是务实而有效率的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