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生命动力 挖掘学生身心潜能——探索高中生精神成长与拓展身心潜能的报告
【摘要】《高中生精神成长与拓展身心潜能的研究》是我校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该课题从当今主流心理学理论出发,紧扣我校发展教育理念,创造性、全方位、多渠道地对高中学生的道德、精神、心理、潜能进行研究。课题研究启示: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要对学生正面教育;二是心理教育要关注学生内心积极的力量;三是心理教育要设法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关键词】积极 精神成长 身心潜能 激励【作者简介】刘光华,大学本科学历,中山市实验高中教育学高级讲师。
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教育中没有什么比“生命成长”的价值更重要。本课题以代表当今主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我校奉行的现代发展教育理念为统领,根据高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视角,创造性地对高中生道德、精神、心理、潜能方面进行研究。一、正向关注,力推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心理激励教育(一)力推关注人性积极力量的积极心理学心理学有三个重要的使命:一是心理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二是帮助健康的人变得更幸福和更成功;三是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本课题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紧扣心理学的使命。所谓精神性、潜能和开拓等都是建设性的词语。精神性内含勇气、志气,坚强、信念、希望。开拓意味着拓展,拓展就在于挖掘身心潜能。学校心理教育就要着力于坚定学生的信念,锤炼学生的意志,引领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走向成功。(二)学生身上潜藏着巨大的生命能量人的身上存在一种生命力,而生命力是我们看不见却能感受到的能量。这种储存在人体中的生命力,就像太阳能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变成了木头中的能量。当我们燃烧这木头时,木头释放的热能就是它储存的太阳能。如,当一个情境需要生命力的时候,由于本能的存在,本能受到激励而散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张力。比如,一个志存高远的高三学生由于其有敢担当的责任感,其本能中的生命力就会受到张扬和激越,即使其每天挑灯苦读、也知疲倦,而且还保持旺盛的斗志和精力。这是学生潜藏的力量受到了激发,而且表现出来的心理能量和爆发力都是惊人的。学校心理教育就应当直达人的生命成长,在生命成长中帮助个体寻找自我成长的生命动力和源泉。对学生生命精神的激发,就是对学生心底源动力的唤醒和发现。生命必须先完成自我的创造,才能创造外部世界。有精神建树的学生在精神力量的鼓动下将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所向披靡,勇往直前。二、理论上,探索了精神成长、身心潜能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本课题研究涵盖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高中生的精神成长,二是开拓学生身心潜能。第三个着眼点是,论证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探讨人的精神成长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这一比喻精当地道出了人是有思想的,而思想能生出智慧。帕斯卡尔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告诉了人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没有带着思想去生活,那么,他只能是活着,而不是生活,更不可能有富有意义的人生。人生在世,不能总是低头觅食,那样会矮化像动物一般。人,总要仰望点什么,向着高远,向上,支撑起生命和灵魂。仰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精神上昂的生存姿态,贯穿于自然、宇宙中的精神情境和灵魂增长力量。人的成长有两种:一种是身体的成长,另一个中精神的成长。身体的成长显而易见。身体的成长是受年轮的限制的,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于身体成长的状态。身体的成长是有限的,成长到一定的时候必然会停滞,直到倒退。这种身体的衰老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而精神或心灵的成长则另有其规律。随着年轮的增加,一个人的精神力量有可能会越来强大,越来越具有活力。总体来说,心灵的成长不指向外部空间,而是指向内部的自我,是对待自我、他人和世界的更加成熟的态度。 (二)探索学生身心潜能现实生活中无数事实也表明,人的心理潜力是巨大的。只要努力挖掘身心潜能,心理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安东尼.罗宾著的《唤醒心中的巨人》一书说:“每个人身都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着我们去唤醒他。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他给我们每个人以无穷的机会去充分发挥所长。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藏着可以‘立即’支取的能力,借这个能力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三)探索精神与身心的相互作用学生的精神、生理与心理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学生的精神成长有助于身心潜能的开发,反过来,人的身心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也会增强人的自信心,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力量。(1)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2)健康的精神有利于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品质效能的发展三、实践上,进行了学生的精神成长和挖掘学生身心潜能的实践探索(一)体育运动成为培养学生篷勃向上精神的重要渠道众所周知,人参加体育运动后都有一个明显的心理变化,精神爽朗、活力倍增、疲劳消除。对学生来说,学生锻炼的时间有限,运动量也不能过大,因此,最快捷最有效恢复体力和精力的方法就是跑步。所以我校近年来一直坚持开展这项群体性的体育运动。“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在我校深入人心,以“两课”、“两操”、 “一活动”为主要内容的阳光体育已经成为了学校工作的常态和广大师生的习惯。“两课”是体育课和每天下午的大课间(长跑)活动;“两操”是指课间操和下午、晚上各一次的眼保健操;“一活动”是指每天下午放学后的运动社团活动等。体育锻炼在校园内开展得红红火火。学生高中三年跑下来,精神和激情都会在这长期的坚实脚步声中生长和积聚,这些精神和激情都会在高考的那一刻,全部爆发出来。学生在跑步中长大成人,学生的精神状态在跑步中也被逐渐推向巅峰。每天运动一小时,是我校在推行励志教育实践中找到创造学生生命动力的新引擎。(二)经典诵读成为提升学生精气神的良好方法经典诵读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涵养学生的诗心诗性,让年轻的生命能够用诗意的眼光来观察和感受这个世界,它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幸福。语文科组老师是诵读实践的排头兵。每天让学生诵读,比如利用早晨正式上课之前,开展“每日一诵”活动,每天15分钟。在推行经典诵读中,老师们成立宁静读书会,诗歌朗诵会,开讲朗读的方法讲座,在全校,分年级开展诗歌朗读的比赛活动。通过有朗读造诣的老师为学生开讲《读经典养正气长精神》。讲座从学生心理成长层面切入,说明青少年朗读历经千锤百炼的经典诗文,将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美好情操和精神境界:一、在经典的铿锵声韵中振奋精神,二、在经典的馥郁氛围中滋养正气,三、在经典的浸润下塑造高尚的人格。引导学生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七律•长征》、美国麦克阿瑟将军的《责任、荣誉、祖国》(片断)、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和《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现场的同学都读得热血沸腾,荡气回肠,深受感染。(三)心理讲座成为激励学生和开发大脑潜能的主要内容1、课堂上进行大量的激励学生精神斗志的心理讲座心理辅导讲座的内容因年级而不同。如,高一年级的适应教育、人际交往、励志教育;高二年级的学习方法指导、英雄教育;高三年级的心理调节指导、成功教育。多年来,心理教师编写了《发展思维训练》。2009年,课题组成员合编出约五万余字的《实中教研》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辑,形成了各年级的系列专题讲座。2012年,课题组又编写了一本约11万字的《呵护高中》的高中生校本教材。每一个讲座对高中生的成长、成功、成才都有巨大的激励作用。2、课堂上传授记忆方法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目前所具有的能力仅占大脑全部能力的5%—10%,最多不超过15%,尚有90%—95%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因此,开发人脑的潜能,是当代脑科学最重大的课题。在心理课中开讲思维导图知识和英语词汇记忆方法,指导学生运用联想法记忆英语单词。(四)通过班级会、社团活动、学刊等项目渗透激励教育内涵1、每周的主题班会课班主任工作、班主任主题班会成为我校德育、激励学生精神成长的主要途径。班主任工作抓紧抓实,把心理教育工作做到实处,贴近学生生活,切实解决学生心理、思想实际问题。在班会课上,班主任有意识地渗透励志教育的主题内容,并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2、每年举办“5•25”心理活动周自2008年市实验高中“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正式拉开序幕后,每年学校心理中心都定期举办“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活动,每年的活动周都根据当年活动周主题的变换而变换内容。每年的活动都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3、每周一的升旗活动渗透励志教育每周一的升旗就是对学生的一个最好的教育场所和时机。我们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时机,把课题的教育内容分布到集会上来,激励学生精神成长。4、每月的学校《心智》刊物我校的《心智》内部刊物,是心理科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为高中生创建的心理读物。从创刊到今天,已经有十个年头;至今已出版了四十六期。自从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每期都有我校心理老师、课题组老师的励志文章。《心智》成为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一个窗口。四、积极创新,心理教育在另辟溪径中有所突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心理学应当成为一门具有更多积极和较少消极的科学,它应当具有一个较高的主题,不要对人类具有的种种崇高潜力有所顾虑。”本课题研究有三个意义:(一)理论上的创新:1、深入高中生的精神层面,激励学生精神成长。坚持学校心理教育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激励多于批评,鼓励多于责备。2、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论证了精神成长与身心理潜能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二)实践上的创新:1、坚持“阳光体育”促进学生精神发展;2、通过经典诵读,提升学生的美好情操和精神境界;3、通过心理讲座激励学生精神斗志和挖掘学生大脑潜能;4、通过学校各项活动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本课题关注了全体学生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了学生的积极力量。(三)本课题的现实意义:该课题研究的创新成果对于普通高中推行激励教育、挖掘学生潜能有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