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与《不求甚解》写作特色的探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谈读书》与《不求甚解》写作特色的探索

ID:513368

大小:9.1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谈读书》与《不求甚解》写作特色的探索    《谈读书》与《不求甚解》是九年级第十五课的两篇短文。这妙语连珠,格言迭出,堪称名言集锦的两篇短文,编在一起,让人感觉有异曲同工之妙,读后往往有些感悟。在那短小精悍、妙趣横生的文章里,读到点滴深刻的寓意和哲理。说起读书,人们自然想到一些熟知的名言警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虽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虽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也切身体会到的读书感悟: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朱熹的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苏轼的“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更是令人回味一些有关读书的典故:韦编三绝,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越想越多,不禁思绪万千。这些名言警句影响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首先,从内容上看,《谈读书》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培根的一篇随笔,在文中谈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方法。最后谈读书的作用,读书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性格,祢补缺陷,完善自我。《不求甚解》是我国当代作家、杂文家、历史学家、著名新闻工作者马南邨写的。我们在读书问题上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善于批判地继承传统的读书方法,敢于怀疑圣贤和经典,还要自觉吸收现代方法科学,不断反省和总结自己的读书方法。其次,着重从其写作特点方面去作一些皮毛的探索。《谈读书》是的写作特点:(一)综合运用多种说理方法。第一,运用了比喻说理。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嫁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第二,运用排比说理。例如“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又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样写,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豁,读起来富有气势,增加说服力和感染力。第-三,运用对比说理。正面说了以后,再从反面来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又如文章的最后一个层次,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的缺陷。(二)脉络井然,语言精炼。全文脉络清晰,井然有序,围绕一个中心论点,作重点浅谈。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去谈论一个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学习和借鉴的。言简意赅、精简。可慢慢品味那格言,如“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真的,是一件乐事。再看《不求甚解》的写作特色;也有同样之感。不妨从以下几点来说说。    (1)谈古论今,旁征博引。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本文的作者在文章开头直接切入一般人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树起了批驳的靶子。为了驳倒一般人的观念,作者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举了诸葛亮的例子。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比徐庶等人高明,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又引用了陆象山的语录。旨在阐述“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从而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如此旁征博引,谈古论今,熔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正是作者写法高妙之所在,令人叹为观止。(2)语言亲切,生动形象。     这篇文章的语言有别于一般驳论文,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简约,生动形象。似与对方促膝谈心,让对方在亲切、平和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如“应该承认”、“这样说来”、“当然,这也不是说”等语言都体现了这个特点。     (3)结构清晰,条理分明。      作者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有阐述自己的主张,使文章的观点顺理成章地树立起来。全文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在批驳对方的同时,一步步阐明乐自己的观点。(4)论证方法首先有引证法。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令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言,强调不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其次运用例证法。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读书人。第三,运用对比论证。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就是正反对比。综上所述,两篇短文在写作上各有特色,也有共同之处,不管是语言、结构、论证方法方面,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教学中,不断挖掘其独特的写作特色。传授知识点要有针对性,在教学中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当然,对于议论文的初学者,对如何讲道理不太熟悉,对文章的语言特色,很多哲理很强的内容,可引导学生来朗读,品味有特色的语言,了解作者运用各种论证方法来阐述道理的技巧。为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打好基础,同时这些文章的写作特色值得我们去借鉴,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熏陶。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发现学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学生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很少安排时间去阅读,对名著更是知之甚少,读过原著的就更少。例如:在抢答环节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是谁?全班居然没有人知道。再如:金陵十二钗是A、人物  B、饰物  C、人物 D、建筑物   居然有同学答是饰物。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啊。我了解了一下学生的情况。学生多半反映没时间看书,或者说看不懂,或者说没兴趣……如何才能改变学生的阅读现状呢?根据学生的现状和以往的教学经验,我有以下几点想法和尝试:(一)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名著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名著,认识到读名著的重要性。什么是名著呢?名著就是这样的书——哪怕只是一瞬间,它都会使你从中感受到一部分生活的意义。名著是经时间留下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它们和一般作品在文化品位上是不相等的,有以一当时的价值,是世界上亿万读者多少年来为从中得到特别启迪而阅读的书。为什么应该阅读名著,并且要学会欣赏它们哪?我提出三条充足的理由: 第一、名著开阔你的眼界;第二、名著资助你成长; 第三、名著帮助你了解生活,认识自己。 最后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名著可以使你洞察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从别处得不到的。可以肯定,你几乎能够从许多书中得到乐趣;但是,一部名著,一旦你读进去了,它会把你带到更高的境界。(二)、安排时间,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由于受影视和网络作品的影响,学生很少有读书的习惯,在家空余的时间不是打游戏机就是看电视;在学校就忙于做作业,或者背书,很少有时间去读书。因此,安排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养成读书的习惯很重要。考虑再三,决定把每个星期三第七节自习课改为读书活动课,让他们有时间去接触接触名著。另外一个时间是利用每天中午他们饭后到午休的时间段,大约半个钟左右,让他们看看书。慢慢地他们就会养成看书的习惯。(三)、开展各项活动,激发兴趣。每天课前三分钟进行名著片段演讲,这样逼着他们每天都要去看看名著,再有是巩固刚看过的名著。另外,我利用自己是班主任之便,经常利用班会课开展关于读书的活动课,形式多种多样,有时是名著知识知多少,让他们分组抢答,有时是介绍一本好书,有时是名著演讲。慢慢地学生对名著没那么抗拒了,讲起来也是头头是道。慢慢地他们喜欢上看书了,吃完午饭,经常看见他们都捧着书安静地阅读,作文内容也丰富多了。我惊喜于他们的变化,读书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成为他们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