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中深刻认识浮力
环节一:
上课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学习物理有用吗?说真话 ,别骗我。”
学生笑着说有用,不少小孩还举例子向我证明:如上周由于下雨 ,家里的地砖弄湿了,为了防止家人滑跌倒,在易弄湿的地方铺了一些旧衣服;上星期天家里来客人,用细线切变蛋的;告诉父母下次自来水水压低时,千万别给热水器上水了,不然热水器里的水会越上越少的······
看来你们知道学以致用的道理嘛!可我上星期天遇到一件巧事:我在小学打乒乓球时,不知怎的,球掉进小洞里了,那是建筑工人搭脚手架留下的,洞不深但口很小,我怎么也掏不出来,你们能否帮我想想办法呢?说着,便将一个乒乓球放入小口瓶子中。
可能受我带的器材启发,学生们立即兴奋的说:“向洞里灌水,球就会漂上来了。”
哎呀!我怎么没想起来,害的我上次弯腰掏球时还掉了一块硬币进去呢!好了,我下班后将那个洞灌满水,把球和钱都拿出来。
学生哈哈大笑,说:“老师又在忽悠我们了,球能漂起来,硬币怎会漂呢。”
球能漂起来,硬币为什么漂不起来呀?
学生们纷纷开始讨论:部分同学说球是漂的受到浮力,而硬币是浮不起来的;还有的密度会比水还小,比水大的不受到浮力;有的在摇头,表示不同意别人的说法,自己想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有的干脆说老师给我们实验一下······
【学生说出浮力一词说明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形成了这一前概念】
环节二:
我们学习“力”之后,又重新接触了重力、摩擦力,为何又出现了一个浮力呢?这个浮力是不是一种“力”呢?如果你们说的浮力也是一种力的话,我们该怎样去认识它呢?
不少学生熟练的说:先看概念是哪类物体对哪类物体的作用,再看是怎样作用的,还要认识它的的特点(力的三要素)
好!就按照你们说的办,这浮力是哪类物体对哪类物体的作用?是怎样作用的?
学生思考片刻,有的说是水对水上物体的支持力;有的说是水对水中物体的托力;还有的说是水阻碍物体下沉,所以是水对物体的阻力······
我把一小木块挂在弹簧秤下(演示用的大弹簧秤),然后用手将小木块轻轻托起,学生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变化。问道:“你们说的是不是这样的?不过水对它会不会这样作用呢,我们试试看。”放入水中演示一下,学生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变化。
部分学生自豪的说:“我讲了吧,是水给了物体一个托力嘛。”
按大家的想法:弹簧秤的示数变小了是因为水给了物体一个托力,是不是?【这时学生都同意了这一说法】但是,我对大家认为铁块不受到浮力这一说法有点不同意,你们凭什么说它就不受到浮力,我还是来实验一下,看看弹簧秤的示数会不会减小。【把小铁块挂在弹簧秤下,再次演示。】
学生惊讶的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又减小了,说到:“铁块也受到浮力。”
幸好没听你们的,我看别人说的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还是自己动手实验吧!想到这,我对大家又有了看法,你们总是说是水给了物体一个托力,其他液体就不行了吗?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看的。
学生会心的笑笑说:“应该也有,不如实验一下吧。”【取盐水和酒精再做两次】
这就是说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托力了?【学生同意】可这托力是朝什么方向托的呢?
学生笑这说:“既然是托,那肯定是向上的了,这还有的说。”
什么向上呀。我立即在黑板上画出三个角度不同、斜向上、力的示意图。问是那种向上。
学生立即说:“都不是,应该是直的不是斜的,是竖直向上。”
哦!你们说的向上是这个意思呀,说清楚点,我语文学的差,是听不懂的。不过我还得实验一下,看大家是否正确。【用一小段细线将铁块和乒乓球系住,放入盛有适量水的大烧杯中,斜放烧杯细线始终竖直向上】
我们说了这长时间,到底什么样的力叫浮力呀,大家能不能归纳出它的概念来。【学生思考后基本都能上说出浮力的概念】
环节三:
我们都在讨论液体对浸在其中物体的浮力,可我看到卖氢气球的那些人,抓一把氢气球,每个气球都漂在空中,手上的线也是竖直向上的,那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立即说:“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也有浮力。”【引导学生举例:如热气球、孔明灯等】
我们来实验一下。【用铁架台、杠杆、钩码、气球演示,效果明显】看来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确也有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
环节四:
说到这大家有没有想,为什么物体浸在液体和气体中会受到浮力呢?展示挂图【事先自己画的】学生思考、分析原因。【引导学生从压强的角度分析,简单的在黑板上板书一下,学生能够明白是由于上、下表面的压力差产生的】
我看到小孩将木条扔到水里,木条就漂起来了,可他把木条插到水底,木条就漂不起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说:“插到泥土里,没有浮力了。”
为什么插到泥土里就没浮力啦?【学生思考后,说下表面没水,没有向上的压强。用蜡烛头演示效果明显。】
环节五:
说了这么长的时间你们还没帮我把一块钱的问题解决呢?现在你们也承认我那硬币受到了浮力,可它怎么就浮不起来呢?看样子和你们白说了。
学生又是哈哈大笑,部分学生说:“应该是浮力小了吧。”
哦,浮力也有大小呀!【下课铃响了】看样子只有下节课和你们讨论完浮力的大小后再找我那硬币算了。
【掏球没掏着反掉了一块钱,是我上星期天在小学散步时看到的真实事例。】
【趣事:下课后,有一名学生在偷偷的说:“老师真笨,拿磁铁吸引不就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