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一课二评
自主学习是就学生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即学生在学习的各项具体活动中能发挥主动性,自觉地勇于、乐于、勤于去进行各项学习实践。
x老师的这节课宏观驾控好,条理清晰,脉络分明,有讲有思,令人有很大收益。而就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师生之间有互动,课堂气氛整体活跃,教师面向全体同学设问了一些问题,有面向学生全体,教师问而自答,有全班齐而答之,也有针对个别学生,点人回答。课堂后三分之一的时间设计了一道探究题——“祖国统一大业完成的必然性和阻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中心、启发引导、关注全体的课程理念。
不过,这节课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着值得改善的地方。一是问题设计和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的多。这一点本无可厚非,但问题设计与提问不具有针对性,没有区分出学优生、学困生,不能满足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学生的需求,很难调动学生的思维,很难关注学生的个体特点,当然就很难达到培优、保中、提困的目的。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单一,基本是一问一答,加上一个探究题,且探究的问题没有具体素材。教师的板书非常简略,上课的速度也显略快,学生记笔记恐怕不好进行。尽管安排有阅读教材和集体朗诵《望大陆》项目,但教师越俎代庖,以自我分析、自我讲解方式处理了这一巧妙安排,没有让学生去体会。至于课堂训练环节没有安排,引发学生思维部分亦有牵强之嫌。比如探究时,学生探究无从下手,探究的时间少,视频中也看不到学生相互交流探究,最终还是教师抽学生回答,教师略作板书结束,探究流于形式。
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个人有三点不成熟的观点:
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尽管很难在一节课内毕现,但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有所考虑、应该有所设计,应该体现重点。当然,这要依据班级学生特点、教材内容特点、学期学年教学安排。
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应该承认、确认、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思维时,设计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有难易区分、有发展空间。在时间上,要严密、科学地安排教学环节,充分考虑学生的思考、记笔记、课堂检测与诊断、课堂补救与巩固的时间,确保课堂按照设计的目标方向发展。
就一节课而言,判断一班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程度如何,可以套用黄金分割率定律。就一个学生而言,一节课如果能利用61.8%的课堂时间,有效学习达到61.8%的水平。这样的课,对于学生是成功的。同理,就一个班级学生而言,如果有61.8%的学生在一节课中能做到利用61.8%的课堂时间,有效学习达到61.8%的水平,那么,对于这个班级、对于师生、对于这节课都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