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羊群效应”
开学一周来,有一个现象要特别来说。开学的前几天,我们看到有一些同学迟到被班主任罚站在教室门口。这个现象正常不?我想,应该是正常的。但不正常的是,这段时间有很多班级门口都有罚站的学生。换一句话说,很多班级都有迟到的学生,而且班主任的处理方式都是让其在教室门口罚站。这就奇怪了,为什么不同的班级,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班情却出现了相同的教育惩罚方式?
这个现象,使我想到了“弱化教育”“负效教育”这两个概念。同时,也想到了“羊群效应”。 “弱化教育”“负效教育”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当教师的教育惩罚被学生视为稀松平常的事情,并在内心已经毫不在乎时,教育效果就开始弱化,或者成负效增长。这其实是最为可怕的。如果说,一个班级出现了学生迟到,老师采取教室门口罚站的办法属于正常。那么,多个班级出现相同的现象,那就一定不正常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是指追随大众的想法及行为,缺乏自己的个性和主见的心理和行为状态。放羊人都有经验,赶羊时只要控制了头羊,羊群就会跟着走。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群羊前面设了一根木棍作为障碍,然后赶着羊群往过走。头羊通过时跳跃过去,然后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以相同的方式跳过。到第五只羊通过时,心理学家抽调了木棍,但后面所有的羊还是保持了相同的跳跃动作。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也正像我们眼前出现的这个现象。一个班主任用教室门口罚站的方式来惩罚迟到的学生,几乎所有的班主任就自觉不自觉的用了相同的方式。但他们却不想这种方式到底是否有效,对于自己班的学生是否适合,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教育风格。这一现象只能说明教师没有自己的主见,也不愿意花时间思考教育策略,更不愿意潜下心来探索问题的根本和解决问题的途径。遇到问题,只是简单粗暴的处理,这样以来,导致的教育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这里面不仅仅反映的是教育方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思想和心态。
现在,我们要问的是,对于迟到学生,采用教室门口罚站的方式到底有效没有?或许,第一个班主任,第一次采用这样的教育惩罚方式是有效的,但我相信,这样的惩罚方式多了,泛滥了,就会出现教育弱化现象或者负效教育现象。
其实,在我们的教育中这样的“羊群效应”处处都在,也时时都产生着负能量和负效应。开会时,先来的人往往都会一大群的往最后排坐,而前排座位常常是留给后来人坐的。上操、集合时,如果有两个老师凑在一起闲聊,就会有其他老师自觉不自觉的走向前去,并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在确认表上签字时,一个老师看错了行签错了,后面就会跟着错一大片;学生犯错了,如果有一个,或者几个老师打电话叫了家长,那么,后面的老师也会自觉不自觉的去效仿这样的做法…….,如此种种,多不胜举。
教师需要独立的思想,教育方式需要多元化、多样化。每一个教师都是一个独立的教育天地。没有自己独立思考和教育思想的老师只能成为“苦行僧”和“教书匠”,永远都不可能有自己的建树。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具有独立思想和不同性格的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是唯一的,每个班级也都是独一份的。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没有完全一样的班级,就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策略。适合的、有效的才是最好的。对于好的教育策略、好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积极的学习和效仿。但对于不好的教育方式,我们也要学会摒弃和甄别。什么方法好,什么方法不好,这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根据班级的实际和孩子们的性格特质,因时、因地做出科学的选择。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