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德育课给我的启示
2015年3月18日下午,我们听了xx实验小学总务主任赵老师的题为《无痕德育进入心灵》的报告,其中她的一堂主题为《桌子的哭诉》德育教育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赵老师设置了几个环节,通过引导学生看——听——摸——想——做,最后通过学生的行动来反馈信息,由此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所得。
开始,老师设置情景: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过你们的课桌没有?孩子们都摇头了。见此情景,老师又深情地说:课桌是我们学习的好朋友、好伙伴,我们也应该关心它们。现在请你们看一看,课桌上有什么呢?孩子们仔仔细细地看着课桌,然后汇报说“老师,课桌上有划痕”、“课桌上有墨水痕迹“、“课桌上有小刀刻的字”等等,老师见孩子们领悟了她的意思,又进一步说:“孩子们,请你们再仔细听听,你们听见了什么?”(刚才还在议论纷纷的教室顷刻间安静了下来,孩子们睁大眼睛,静静地、认真地听着。)“老师,我们什么也没听见。”(孩子们疑惑地说)。老师微笑着说“请你们把耳朵贴到桌子上,再仔细听听。”(同时,老师打开了录音,放出轻微的哭泣的声音)“老师,我听到了”、“老师,我也听到了”,孩子们纷纷汇报。老师问“那你们听到了什么了?”“老师,我们听到哭声了。”“哭声?那会是谁在哭呢?”老师顺势引导。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迫不及待地说“是桌子在哭。”“桌子在哭?它为什么哭呢?”孩子们陷入了沉思。老师没有急于向学生要答案,而是继续引导:“孩子们,请你们再摸一摸它,你们摸到了什么?”孩子们伸出了小手,用心地摸着,感受着。然后纷纷汇报着自己的感受。看到这种情景,赵老师又进一步引导:现在请你们认真想一想,课桌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教室里立刻变得异常安静,孩子们再次陷入了沉思,回忆着课桌上这些“伤害”的来历。当汇报的时候,孩子们的语气变得沉郁了,从他们的语气中,读出了深深的自责。老师立刻趁热打铁地问“那你们打算怎么做呢?”看到因自己无意的举动或一时的高兴给课桌造成的伤害,孩子们弥补的心情更加急切了。听到老师的提问,有的孩子立刻用湿布子认真地擦着桌子上的污迹、有的孩子用橡皮使劲擦桌上的笔迹,还有的孩子直接把课桌搬到水龙头下进行冲洗……最后,孩子们面对自己的课桌说“对不起”,表达着内心的歉疚!最后老师意味深长地总结道:有些伤害哪怕是用尽办法都是无法弥补的!所以,我们要杜绝这种伤害……
整堂课,赵老师通过五个环节设计活动,环换相扣,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方式,紧抓孩子们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不文明的举动,调动孩子们多种感官,让孩子们认识到在课桌上乱写乱画的行为是不对的,我们应该爱惜这些学习用具!这些大道理老师不是通过说教的方式进行传递,而是站在孩子们的角度上,以孩子为出发点,用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学生于“润物细无声”之中明白了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从而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的德育教育不仅入情、入理,更是入心。通过这样一个个精心设置的的教学环节,把学生的外在情感转化成内外的教育行为。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切合学生的需求,也是他们成长的需求。针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教学活动走进了学生的心里,从而才会深刻地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这样的教育体验活动,不仅使德育行为得以调整,也使孩子们形成了正确的行为习惯。这样的教育活动,不仅学生喜欢,需要,也是我们老师需要的。我们应该擦亮双眼,抓住每一次教育契机,采用得当的方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修正自己的行为。其实这样的德育课,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班队会课来开展!德育,需要的是“唤醒”,而不是说教!让我们放下说教的腔调,注重教育方式的选择,切实从孩子们的内心需求出发,让德育于无声之中走进孩子们的心灵。的确,教书育人需要的是用心,而不是做花样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