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教育思辨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新课改下的教育思辨

ID:514190

大小:5.93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新课改下的教育思辨新课改是当下教育里一个时髦的语词。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新课改,新课改的路又当如何以行呢?这样的问题,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时常需要思量、判定,而后付诸教育行为的问题。我想,要弄清这样的问题,我们还应该追溯教育的根本职能。在过往的教育中,从基本生活的需求来看,教育的根本职能主要只在使受教育者习得基本的知识或技能,以及一些做人的道理。而从功利的视角来看,特别是在科举制度存在的一千多年里,教育的根本职能则主要是使受教育者金榜题名,光门耀祖。这两种教育职能的功用都传承了文化,也促使了文化的开创。不可否认的是,在文化传承和开创中,由于文化本身的功用,也滋养了人性,培植了人的优良品格。因此,自古以来,品学高深的人灿若星辰。而今,社会已进入多元化的时代,而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当然也逐渐趋向多元。特别是铺天盖地的网络文化日渐走向深广的当下,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文化内质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即习性在变,知识面也在不断扩大。所以,几十年前的学生就并不完全雷同于当下。从另一个层面来看,物质与精神是人一体两面的存在。在物质日渐丰赡的同时,如果精神反而衰落,那实质上就是人本身出了问题。现在,我们来看当下学校教育的现状。如果常在教育里行走,就自然会一目了然。由于迫于社会对教育的理解,也迫于家长望子成龙的期盼,当然也缘于教育者对功利的执着。当下诸多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教育走向,或一个根本的教育任务就是训练学生的考试能力。以前,对这种训练学生考试能力的现状,我曾用几个简洁句子描述过,今请允许我再次引用:君不见,师讲生受满堂灌,一本教材题多端;君不见,书包沉重作业繁,泪洒两行夜已半;君不见,九节课后再加班,教室监狱欲坐穿;君不见,羔羊缄默未敢言,雷池半步笞教鞭。这里仅仅是一种形象或略显粗俗的描述,但的确揭示了当下学校教育中诸多孤注一掷的教育现实。而任何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都无法全盘否决当下学校教育的全部。也就是说,专攻学生考分的做法并非一无是处,它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但若走向极端,则为祸患矣。如:(1)教师的功利化,以及其下衍生的人性扭曲。而在此教育里成长的学生,急功近利便是他们人生孜孜以求的东西。(2)学生的奴性化。常年生长于被迫地境遇里,人性钝化,缺失的是创造的勇气和能力。(3)知识的无用化。常年偏重习题的训练,学生一旦走出校门,由于这样的知识和能力似乎绝少得到应用,因而学校所学大都成了一堆废品。(4)人性的原初化。学生经历了几年或十几年的学校教育,他们的人格并未得到多大的提升,精神世界仍旧滞留于原初的状态。如此等等。当然,以上的一些语词也许有些偏激,但以训练考试能力为主体的当下教育,的确引发了诸多教育思考者或关注者的沉痛与忧郁,也激发了他们思索和探寻的情趣与决心。即能否在考虑考试能力训练的同时,向关注学生生命健康滋长的教育滑行。因为我们教育的根本职能,就是要培养健全的人。而健全的人则是物质与精神俱在的人。依据这样的考虑,新课改下的教育当然是知识与人性滋养的同步教育。而这样的教育在过往的教育中也是存在的,我们今天又重新提出并不是要重蹈覆辙,而是要用新的方式来做。那么什么是新的方式呢?以我之浅见,则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力:1、把人性的育化细化到每一个教育层面和细节中去。这里既有教师本人的人性导向,也有日常教育活动的引领。就教师本人的人性导向来说,教师的每一种行为,都必须让学生以为楷模。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学生在身边的时候,教师都是一个具有良好品质的人。那么学生从你身上汲取的就是美好的东西。反之,则可能在他们心灵上涂抹灰色。因此每一个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就必须教育好自己。而就日常教育活动的引领而言,虽然我不能把百花齐放的方式逐一解说,但我知道它是与孩子的年龄特征相吻合的,也知道它必须是灵动多变,不拘一格的,还知道它必须是学生付诸体验的。它的地点并不止仅在教室里,还可以到任何一个地方去;它的时间也并不止课堂四十分钟,可以任意延伸;它的方式必须多元,且富有情趣。2、让更多的知识习得化为学生自身的体验。它与人性育化活动引领一样斑斓多姿。特别是当我们窘于一种方式,而让学生厌倦之时,就需要在“其实还有更好的一种方式”的警醒下,换一种方式试试,决不可一个模式走到底。否则,它就绝不是一种灵动的东西。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曾说过:“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是的,当我们在教育里常行之时,真的不要忘却了教育的根本职能。至于新课改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如果从人不同,则课不同的视角来看,则是千姿百态的行走样式。而且正如全国小语特级教师薛法根提出的:“好教育是老师创造出来的。”即新课改下的教育形式并不全在既有的书丛里,而是在每一个教师日常创造性的课堂里。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