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语文学习技巧
应该说,一般的语文教学与此刻所言说的语文学习在概念上并不等同,且操行的方略也有区别。传统的语文教学一般是指老师给学生上语文课。而常见的语文学习的概念外延是远远大于语文教学的。我们这里所说的语文学习是指老师带着孩子从事语文课本或其它语文读物的学习活动。为了述说的方便,我们不妨暂此把这种语文学习呼之为新型的语文学习。显然,前者包含于后者之中。因为二者都与学习语言文字相关。不同的是,传统的语文教学首先就确定了老师的主体地位,即老师主导着学习活动的一切,包括教学的内容、目标、方式,还包括老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从属身份。特别是在第二种固有的尊卑位序下,最容易引发的弊端则是老师的自我君主主义。因为在此思想的驱遣下,老师容易霸权在握,不但在学习知识的层面常行驶“我来教”的意识,且在人格上也易把学生看作奴仆。而“我来教”的意识,最常见的行为就是老师乐意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讲给学生听,或千方百计地沿着自己的教学预设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走向“老师的圈套”特别是当老师把学生看作奴仆时,常见的老师病态便是颐指气使,独断专行。也极少考虑行为是否恰当,更难得进行自我反省。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种语文教学中“我来教”的行课样式,我们不妨先看一个《荷花》(人教版第六册)的教学片段: 师:荷花的姿态这么多,多美呀!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荷花的美?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很美,好象荷花……荷花…… 师:你说不清楚了,是吗?不要紧。说不清楚是很正常的,你能体会到“冒”字很美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也觉得这个冒字用得特别美,同学们,请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想想,怎样的长才能叫“冒”呢? 生:使劲地长! 师:那你能读出使劲的感觉吗? 生:能!(读) 师:你还觉得怎样的长叫“冒”? 生:快速地长! 师:那你能读出快速的感觉吗?(生读) 生:老师,我觉得黄爽同学读得还不够快速! 师:好样的,那你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一下快速是怎样的感觉!(生读)。果然快!同学们,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你准备在这里用什么字呢? 生:我可以用“跳”! 师:(竖大拇指)把“跳”字带到原句中读一遍! …… 师:好一个“跳出来”、“探出来”、“蹦出来”、“钻出来”!同学们,我要为你们喝彩,我想如果今天叶圣陶爷爷也在现场的话,他一定会佩服你们的鉴赏能力,也会为你们而感到骄傲!这无疑是当下极为常见的一种语文教学形式。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个片段的精彩。因为其精彩至少有四点:①能让学生自己发现“冒”句的美。②能紧扣“冒”字句展开学习。③能在读中细细品味“冒”里的味道。④能用替换法进一步体味“冒”字的妙用。可是,文字的描述虽说是有心而为,可就述者本身而言,在写作时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而仅是语感的一种自然反应。且每一个阅读者,在阅读时一般都只是一掠而过。除非与自身意会处有想融之点,才会细细体味。但这样的意会处,却又少有可言传者。再说,在人的一生中,如上所呈的语文教学里的一些东西,其实用价值较少。因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一般都不会那般咬文嚼字的,刨根问底。大凡只有专门的文字研究者才可以如此。所以,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是没有必要穷文字之妙的。不但文字里面的妙处深不可测,也会因人而异。而就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一般也无法抵达成人所期望的高度。故以我之浅见,不如把传统的语文教学演化为新型的语文学习。因为在此观念的关照下,老师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享有教学的自由、快乐与轻松。①可以避免“我来教”的先入为主的意识,并真正实施教育角色的转换:即老师可以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一个学习者,有着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的意识。但因为课堂学习是群体性的行为,需要程序的安排,也需要秩序的维持,所以老师又可同时兼职学习活动的主持者和管理者。老师承担了这样的角色,当然就少有了教案设计的煞费苦心,也少有了行课之中的追问之苦、对话之苦和讲解之苦。②某一项学习活动的展开,实际上是师生共同在做一件学习之事。因此一堂课的语文学习,老师所要做的事就是确定事件,拟定程序,提供学法。同时担当指导者和帮助者。而学生所要做的事,就是自己去做学习之事。这就避免了学生的应对老师的百般考问之苦。③因为从来的语文学习都十分注重运用,因此新型的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字,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故让学生多读、多说、多练笔就是此种语文学习的独当之任。多读,当然包括读语文课本和课外书籍。一个学期单单一本语文书,三十多篇文章的学习,那几乎是在浪费小学生的有限学习时光呀。山东韩兴娥老师海量阅读的课改实验则正是多读的范例。多说,就是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开口说话。比如读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而后,抑或围绕一个话题都可以让学生自由言说等等。不过在学生说的初期,老师千万别去过多地评判,就让学生乱说一通得了。而多练笔则是处处有的事。其中的形式可谓不胜枚举,但仿写与观察写作则是小学生笔头表达入门的基础工序。④在实施新型的语文学习之时,贯穿始终的观念是让学。即学生自己可以做的学习之事要尽量让他们自己做。那么,那些学习之事是学生自己可以做的呢?要我说,所有学习之事都是他们可以做的。即使学生不会做的事老师也可以指导他们做嘛。⑤这样的语文学习,当然并不排斥老师在初始阶段的导学作用。这里所言的导学,就是生发于让学之先或之中的学法指导。比如,学生不会设计作业,也不会评改作业,你老师就可为他们提供参照,并提出一些建议,让他们试做几次就可以了。为了更好的了解这种语文学习形式,我们也可以提供某些语文学习的范例,以便参照。如:小学三年级“话题解说事件”的语文学习便可如此进行(以《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为例):1、话题给定:①一个美丽的小村庄。②斧头下的日子。③小村庄的消失。2、学法导示:(1)在以上三个话题中自选1-3个进行解说。(2)细读与所选话题对应的段落,整理成自己的话(可加可减)①话题对应段落提醒:第一个话题:第1自然段。第二个话题:2、3自然段。第三个话题:4、5自然段。②话题解说模型参照:第一个话题:那真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村前(),天空(),空气(),房子()(可添加)第二话题:村子里的人们靠斧头过日子。谁家想(),谁家想(),都(),把树木()。就这样,一年年,一代代,山坡(),裸露的土地()。树木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第三个话题:不知过了(),过了()。在一个()的八月,大雨(),一连(),直到(),雨才()。可是,小村庄却()。所有()都()。3、学生自主学习,并在稿纸上写好自己的话题。4、话题演说会。从以上可以看出,传统语文教学的形式是始于“我教”也终于“我教”的。而新型的语文学习之形式却是始于“我导”而终于“让学”的,且在经历了一定的时段而后,几乎就很难再见老师的表演了。既然老师可以这般解脱,自然就会感觉到自由、快乐与轻松。当然,关于传统的语文教学与新型的语文学习并不需要执着于名词的界定,甚至还要弄个泾渭分明。因为有时候它们也有你我互见的现象,而关键是要看其贯穿于学习始终的操行实质。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二者也不是完全相悖的两种观念或两种行课方式,无需分别孰是孰非,它们都只是语文教育里的不同姿态。任何一个语文教学者既可以兼取或单取,也可以自创。因为语文教育终究是每一个语文老师自己的事,别人的东西始终都只能参照与化用,而不能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