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老师《太阳》有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呼唤学生的阅读实践,呼唤生本之间的充分交流与对话。因为每一位学生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都有各自注重的焦点、程序和方法,他们总会以自己的思想认识、情绪态度、兴趣爱好来评价赏析。学生对课文的鉴赏,都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巨大的空间,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多元解读,与文本直接“对话”。李老师执教的《太阳》亮点是前置性学习比较充分,在课堂上老师几乎成了多余的人,前置性学习从去年年底开始,紧锣密鼓敲了近一个学期了,集体研讨了几节课,李老师的课应该是最成功的。下面,我先就前置性学习中与学材的对话谈一点我自己的认识。在前置性学习的检测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孩子们与学材的对话比较充分。小组长领读词语,听写生字,一板一眼活,活动开展很充分,小组学习初具规模,但是孩子在听写完词语后缺少了更正与评价,词语听写完就算过了。如果孩子听写完了,小组内再交换评价,老师集体纠正,评价,这个过程就完美了。给我感悟很深的还有小组学习太阳特点一部分,这一部分的重点是通过品读句子感悟说明方法。而李老师这堂课上, 全部的学习交给了小组,老师成了旁观者。小组汇报虽然形式多样,但给人的感觉是在表演,品读句子的环节直接没有,学生直接说出了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令听课者感到突兀,少了品读就没有了语文味,而且,前置性学习毕竟是在课习完成。孩子们的也是有差异的,那么老师的点拨是很关键的。我以为在学习太阳特点这一部分时,小组的主要任务是找出描写太阳特点的句子,通过读展示特点,老师再引领认识说明方法会比较好。这堂课与学材对话部分最大的亮点是孩子们能不拘于教材,运用大量的课外资料解读太阳特点和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大的语文关在这堂课上有充分的体现。李老师执教的《太阳》努力地在呼唤学生的阅读实践,呼唤生本之间的充分交流与对话,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只是这是一个摸索的阶段,把课堂放给学生,放多少?如何放。还需我要们在实践中摸索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