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背景:通过班级学情调查及教学班老师们的研讨,发现了班级存在的问题,学生自制能力差,学风不浓,班风不正。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自律的习惯,如何让学生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变为主动学习,开这节班会。
班会准备:收集君子慎独的相关资料,典故等。制作课件。
班会过程:
一,讲故事
故事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相传,我国东汉时有一位被誉为“关西夫子”的清官杨震。他任荆州刺史时,发现一个叫王密的人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朝廷接受了杨震的举荐,委任王密为昌邑(今山东金乡县)令。王密对杨震十分感激。他私下拜会杨震,执意送上10两黄金以表谢意,并低声说:“黑夜里,无人知道,您就放心地收下吧!”杨震脸色阴沉,斥责道:“你送黄金给我,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无人知道呢?自古以来,君子慎独,哪能以为无人知道,就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呢?”一席话,说得王密羞愧难当,他急忙起身谢罪,收起金子走了。
故事二:古时候,有个又饥又渴的赶考的秀才,在经过一片熟透的桃林时,只淡淡望了一眼便继续低头赶路。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摘个桃子解渴,他说:“桃李无心,我心有主。”主人不在,桃李是不会管自己的,但是我去偷吃,我的善心则不存在了。
故事三:一文钱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南昌人在京城书铺买书时,不小心失落一文铜钱。旁边一个秀才用脚踩住这枚铜钱,待南昌人走后,拾起来,放进了自己的腰包。旁边坐着个老头子,忽然站起来,问这人的名字,冷笑两声,走了。 后来,这个京城秀才考中举人,被选任为常熟知县。他收拾行装赴任,先到苏州见江苏巡抚汤斌。汤斌却传令下去,通知此人不必赴任。 那人问:“我为何不能赴任?” 汤斌答:“贪污!” 又问:“我尚未赴任,哪来的赃款?” 又答:“你难道不记得当年书铺之事了?做秀才时,你就已爱钱如命,侥幸当上了地方官,岂不要伸手到人家的口袋里去偷盗,成为戴着乌纱帽的窃贼?”那人这才知道,当年那个老头,竟是这位汤老爷。于是,他羞愧地辞官而去。
二,解释君子慎独
何谓“慎独”
慎,德之守也。守终纯固。独,一也。
“慎独”指的是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
人兽之别
明末著名思想家李二曲认为,能不能坚持慎独,是区分忠与奸、人与禽的重要标志。他指出:“众见之过,犹易惩艾;独处之过,最足障道。何者?过在隐伏,潜而未彰。人于此时,最所易忽,且多容养爱护之意,以为鬼神不我觉也。岂知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舜、跖、人、禽于是乎判,故慎独要焉。”
文正语:
曾国藩总结自己一生的处世经验,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这四条,慎独是根本,是“体”;其他三条是枝叶,是“用”。
一个人的慎独
我坐下,我起来,你都晓得。你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我行路,我躺卧,你都细察,你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试探,在一生中不知要遇到多少回,各式各样,千变万化。犹大三十金卖了自己的救主,其实他们的堕落我们现在看来根本无法理解,因为仇敌是很狡猾的,撒旦就是会趁着我们最软弱之时,攻击我们生命中最软弱之处。仇敌要引我们犯罪,他还会特别为我们“考虑”,为我们精心地挑选一个众人眼光触及不到的情况下,让我们可以完全地放松地,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里面的罪性
“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
——朱熹 《朱子语类》
“《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是为对贤第一要节。后人广其说曰:‘暗室不欺’。所谓暗室不欺有二义焉:一在私居独处之时,一在心曲隐微则人不及知。惟君子谓此时指视必严也。”
——康熙 《庭训格言》
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慎独是必要的,终有一天人类会知道作为一个人要学会慎独,因为一个人的人生离不开它。
慎独是儒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君不妨以慧心以观世,芸芸众生,一人不言不语,不哭不笑,不悲不哀,为之初见此人,席其身旁而坐,亦无过人之处,此人却散发着一种磁场,一股正气,压的人好生喘不过气来,唯有率先打破气氛得以解。此何人也,其必是集“儒风五行,仁义礼智圣,诚于中,形于外,内外道德品行兼修慎独之辈”。
三,请大家反思自己是否做到“慎独”?
当然大家都做不到,但是不是做不到就不做了,慎独应该是我们一生的追求,我们需要这样的情操修养,这样的自律坦荡。虽然现在我们还没有达到一种境界,但有些同学的所作所为太随意,在班级里面对那么多自己的同学都不注意自己的言行,我不知道当他一个人的时候,他会想些什么?监督着尚且做不好,无人看管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
现在我们班的一些学生就缺少“慎独”的气质,造成了班级的风气很糟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上课或自习时太随意,随意进出教室,严重影响同学们的学习。2,上课睡觉成风,想睡就睡,完全不操心自己的学业。3,迟到,早退问题严重。4,个别同学爱出风头,洋腔怪调,吸引同学注意。5,学习上没有追求,普遍自我感觉良好。6,成绩好的学生不能起到带头作用,默默无闻。这些问题,造成了班级现在学风日下,邪气上升,完全是正不压邪的局面。
所以,从今天起,希望大家以追求慎独这样的高贵品质为目标,练就自己的一身正气,用自己的自律来影响身边的同学。更希望班级的同学都代表着正气的一方,用自己的一份责任,把班级中的邪气驱赶出我们的教室,让我们的教室成为大家奋斗的最佳场所。
四,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慎独?
慎独的精神难能可贵,是通过后天的自我努力形成的。培养慎独精神并不难,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事事严于律己,防微杜渐,就能够逐步达到慎独的境界。
好的修养是好的生活的开端,记得有人说过“你并不曾掌握整个宇宙,但你得掌管好你自己。”相信我们明确了目标,树立了榜样,在亲身经历时,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慎独”之所以古往今来受到德育思想家们的重视,是因为它作为“入德之方”,在人们修身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用。
“慎独”有利于提高道德修身的自觉性。《淮南子·说山训》说:“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行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君子修德要努力做到“不为莫知而止休”,其突出的正是自觉性的品格。
要做到“慎独”就必须在“幽隐细微”处严格要求,毫不马虎。人们在实行道德自律过程中,要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扩充到人所“不睹”之处。只有这样,人们修身的自觉性才能达到应有的境界。
自我约束、自我教育便是自律,自律的最高层次是慎独。慎独是一个人修养达到一定境界的标志,也是自律的最高境界,一个人独处时,不但不做坏事,而且不让邪念萌生。那么在大庭广众下绝不会做坏事。
班会反思:想通过一次班会解决问题,肯定不行。现在班风不好,也是学生们反映的问题,这些天应该更加用心陪伴学生,用心管理。帮助学生扭转学风,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