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词语,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梳理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一、导入课题
这几天,老师一直被李大钊的故事感动着,也震撼着。我从网上搜集到了他的一些图片和资料,一起看看,好吗?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在东京留学的李大钊积极参加抗议斗争。他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不让日本的野心得逞;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他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大量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影响了一大批爱国进步青年,毛主席称他为“真正的老师”;
身为北京大学的教授,他经常拿出自己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家中的基本生活都没法维持,校长只能让会计扣除50元钱交给他妻子手中;他被害后,家里竟拿不出给他送丧的钱……
读了这段文字资料,你想说什么?
李大钊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很不简单,李大钊很爱国,廉洁,我很佩服李大钊
同学们说的很好,就是这样一位爱国、敬业、有才华的大学教授却被北洋军阀残忍的杀害了,怎能不让我们痛心疾首!今天让我们随着课文走进那段难忘的历史……
齐读课题。时间已经过去了长长的十六年,重读,强调时间之久远。
二、检查预习
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词语读会了吗?请看大屏幕
我会读
李大钊 李星华 阎振三 张作霖
书籍——狼藉 严峻——竣工
慈祥——粗暴 恐怖——平静
满脸横肉 蛮横 (hèng) 夹衣 文件夹(jiā)
1、自己先读一读。2、全都会读的请举手。请你来读。
3、其他同学们听一听他有没有错误,并想一想,每一行有什么特点?第一行都是人名,能分清他们的关系吗?张作霖是大军阀,拥有很多军队,反对共产党。 阎振三是我党北方革命指挥机关的交通联络员,是李大钊的工友,也是创建共产党的人之一。第二行,近似字的区别,怎么记住它?长的有点像双胞胎,注意偏旁的变化,不要写错别字。第三行,互为反义词,第四行,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以后预习的时候,建议同学们也要分类整理词语。
齐读,把这些词语铭记在心
三、整体感知
课文比较长,共有32个自然段,你能用简练的语言归纳主要内容吗?
你归纳的非常完整。能分享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归纳的?
老师也有一个方法,借助文中出现的时间,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故事,就可以梳理课文结构。咱一起试试。
幻灯片:我会概括。
请快速浏览课文,用曲线划出表示时间的句子,再根据老师的提示填空。
段落 时间
事件(小标题)
1段
1927.4.28
父亲被难日
2—7段
烧毁文件,拒绝离开
8—17段
4月6日早晨
面对匪徒,( )
18—28段
( ),保护妻儿
29—32段
1927.4.28
得知被害, ( )
及时板书
你看,抓住时间这条线,借助小标题的形式,我们就可以把长文章读短。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结构。
段落
时间
事件(小标题)
1段
1927.4.28
父亲被难日
2—7段
1927年春天
烧毁文件,拒绝离开
8—17段
4月6日早晨
面对匪徒,不慌不忙
18—28段
有一天
安定沉着,保护妻儿
29—32段
1927.4.28
得知被害,全家悲痛
请大家注意一下,文章的开头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有什么特点?出现了同一个时间,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四、我会品悟。
四个故事,又把我们拉回到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让我们跟随李星华的笔去重温那一个个历史瞬间。
老师有个提议,我帮你们重点品读一个故事,其他三个故事,你们自己来,好吗?
4个故事,哪一个写的最详细,读起来让我们紧张不已?第二个。好,我们就来看看第二个被捕。
学习提示
1、默读8—17段,分别用不同符号标记出描写李星华、李大钊和匪徒的句子,圈点勾画关键的字词,再对照着读一读,体会当时人物的情感。
2、同桌交流,互相完善补充。
3、练习汇报:我从“ ”(句子)中的“”(词语、标点)中读出 。
学生交流。
(一)李大钊和李星华的对比
出示句子:“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往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明确:这里是把我的表现和父亲进行对比 板书:对比
从哪里可以看出我的情感?
从“我瞪着眼睛问父亲”“?!”“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可以看出当时的我很害怕,很恐惧,不知所措。
父亲当时是用怎样的语气来安慰我?平静。轻描淡写,安慰的语气 好,请你来扮演父亲,平静地告诉李星华不要害怕。(练习人物对话)
而“父亲安慰的语言”“不慌不忙”动作描写表现出父亲处乱不惊,镇定自若。
分角色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
(二)李大钊和匪徒的对比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传来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粗暴的吼声,一拥而入 冷笑 残暴,穷凶极恶,一群魔鬼
可以看出这伙人的凶恶、残暴、蛮不讲理
父亲为什么不争辩?父亲保持着严峻态度,是不屑于和他们讲道理,因为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用无言来对抗暴虐 可以看出父亲的临危不惧、遇事冷静
五、我会迁移
其他三个故事中的哪些描写给你印象深刻?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运用刚才的方法自学。
1、划出句子。
2、找出关键词语。
3、谈谈自己的体会。
1、被捕前,品味重点句,体会李大钊同志对待工作认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
A、(1)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1)抓住含糊的回答,理解什么是含糊的回答,为什么要含糊的回答?
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进而体会到父亲对待工作的认真严肃。
(2)用对比的手法写出父亲对工作的负责,对亲人的爱。
(3)谁愿意再读读这段话?(评价,要读出作者当时的疑惑)
C、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抓住语言描写表现李大钊对工作的负责,不怕危险。引:为什么不能离开?
(2)如果让你来读李大钊的话,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坚决)你从哪品味出来的这份坚决?(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3)给句子“我哪能离开呢?”换个说法:“我不能离开。”两个句子比较,体会父亲的坚决。试着读出父亲的坚定。
(4)有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父亲说的话。(设计情境读:
父亲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父亲说:——(男生读)
母亲劝他离开北京,父亲说:——(女生读)
母亲和朋友多次劝他离开北京,父亲坚决地说:——(齐读)
教师小结:是啊, 正因为——引读: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所以——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法庭上。法庭上父亲的那些言行有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1、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1)“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这一神态描写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
(2)“平静”体会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无所畏惧,坚强不屈,严守党的机密。
(3)“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体会:严刑拷打没有让李大钊低下高贵的头颅,更没有让他屈服,他保持着平静和安定,他对革命事业有信心,他坚信革命必将胜利!
学生交流。
梳理李大钊形象。
课文学到这里,李大钊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归纳。
读了课文,再搜集阅读了很多李大钊的资料,老师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赞颂李大钊的小诗。只不过不是很完整,请你帮助老师补充完整好吗?
师生合作完成小诗
对待党的工作,你认真负责,
即使局势
即使家人和朋友
你也选择留下,为党尽最后的职责
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
你
你
你不愧是一个勇敢无畏的革命者!
法庭上
虽然你承受了酷刑
可是却依然
因为你的心中始终坚信革命必将胜利!
这就是你,李大钊
你是一个 的父亲
还是一个 的革命者
你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怀念!
朗读小诗。
布置作业。1、摘抄文中的精彩语段在读书笔记上。
2、阅读主题丛书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