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案背景
1、课时:第1课时
2、学生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选择2~3件日常生活用品,可以是自己、亲人或朋友喜欢的物品。
二、教学课题
本课教学应注重建立在学生尝试体验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教学设计中应营造给学生全面参与和体验的空间,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思考、感悟,在尝试体验的活动中获得认识。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湘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6课《静物一家》
内容分析:本课静物一家的学习内容是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将身边的静物进行合理分类、组合,静物一家感悟构图中主次关系,有意识地表现自己所见所感的物品,表达个人对生活的关注,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静物一家设置了两个尝试性的小训练,以分解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静物一家一个小训练是根据主题联想画出与主题相关的物品,使学生从中对静物的分类有所感悟;另一个小训练是以画家作品为范作,在示意图中标出主要物品的摆放位置,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构图中主体物品摆放的位置关系的意识。 静物一家作业的设置包含了多种活动,选择物品一分类组合一线描表现,三者相互联系为递进关系。本课采用小组学习时,小组人数不宜过多,4—6人比较适宜,也可以采用双人合作的形式,以便于学生操作摆放静物。
四、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静物的分类、组合,及构图中主次关系的基本知识,感受绘画作品中构图的美。
◆运用所学,以线描的形式表现身边的静物,初步做到有意识地运用构图这一绘画语言来传递情感关注与热爱之情。
五、教学重难点:
了解静物的分类、组合,及构图中主次关系的基本知识,感受绘画作品中构图的美。
运用所学,初步感悟构图中主次关系,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六、教学方法:
1、情境体验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地探究与发现,并用启迪、暗示、设疑、点拨、讲解示范等方式,展示学习全过程,充分发挥师生间的互动作用,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努力营造一种民主、自由与和谐的教学氛围。
2、自主探究法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欣赏、感受、观察、体验、发现、对话、思考、讨论、尝试以及表现等活动,体会到了美术学习的乐趣,发展了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了设计意识与创新精神,陶冶了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3、激励评价法 评价时遵循“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教学理念。采用多维和多级的评价方式,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差异,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生活中各个场所常见各类物品的图片,以课件来创设情境。
2、教师提问:你看到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顺便把课前准备好的静物放到桌子上)
3、以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教室或回忆家中各个地方放置的静物,以唤起学生对生活中物品的感知、记忆,在交流讲述中,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静物的含义。
4、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观察探究
寻找生活中的静物
1.引导学生举例:
室内、室外的各类静物。如:教室的、书房的、厨房的、客厅的、学校篮球场上的、路边的……
2.出示静物图片
(三)、自主探究 认知体会
交流、感 受带来的物品。(学生把带来的物品集中放在小组的桌上。)
在欣赏交流中引发学生对静物产生情感,为后面的学习活动做辅垫。
每组的桌上都有带来的物品,怎样把这些无声的静物摆放的合理呢?
1.讨论:出示几张构图不同、画面主体物在不同位置的作品.
2.学生分析讨论。
3.老师小结:一般来说,主要物品安排在画面主要的、显眼的位置,能使画面的主题突出;物品的摆放有大有小、有前有后.能使画面更加生动、美观。
(四)、自主表现
1.提示:静物的摆放,要求体现主次关系,不同形式的摆放体现不同的个性、情感。体验主次构图关系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2.各组同学合作,将本组桌上的物品按一定的主次关系合理美观进行组合摆放,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注意物品间的大小、疏密、前后的关系。
3.师生评价,教师及时予以指导调整。
4. 师进行静物摆放,学生交流评价
(五)、作品赏析 交流评价:选择了哪些物品?主要的物品是什么?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意。
(六)、课后延伸
课后尝试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生活中的静物,和父母体会活动中的另一番乐趣.
评价交流
八、教学反思
本节美术课通过多媒体形式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并激发起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自主的体验、自主的尝试、自主的发现问题。营造给学生全面参与和体验的空间,学生在探究中思考、感悟、在尝试体验的活动中获得知识。通过范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本课难点,并从设计制作活动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